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广州市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27 共9762字

  六、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

  本章结合上述创新型人才的内外部环境的全面系统分析,进入战略制定和选择阶段。通过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体系的选择和比较,最终选择最优的组织战略。

  (一)制定战略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型人才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主导就是坚持需求主导。市场经济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有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这个平台的配置,人才可以与其他生产要素进行催化,实现共赢。人才找到干事创业的平台,组织找到各类需要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紧扣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让创新型人才的劳动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破除创新障碍,让从前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让人才得以创新创业发展。

  2.遵循规律原则。

  创新活动得以进行、创新型人才得以发展,必须要尊重规律。这里的规律,既包括创新发展、技术推广的市场规律,也包括创新型人才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乃至成功的人才发展规律;既包括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也包括良好环境下人才安心研究取得突破的环境规律;既包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分配规律,也包括技术创新主体力量在企业的存在规律。

  3.人才为本原则。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的人才保障。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想把国内外的人才吸引过来,然后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激发出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广州创新创业发展,首先要思考,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希望能够让自身作用得以发挥,让自身的才能在干事创业的平台上展现,充分实现则身价值。政府的重要职能,要求地方政府扮演搭台的角色,让人才唱戏。细的来说,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利益回报和精神鼓舞两个角度给予人才激励,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人才自由合理流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潜能无限释放,等等。

  4. 有的放矢原则。

  产业集聚就是让人才向产业集聚。而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人才的集聚,人才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如果广州能够把有机会做到最好的领域,做到最好,然后向更多领域拓展,逐步往价值链上端攀爬。随着改革开放的的不断深入,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区域开放程度提高,广州的人才吸引力相比有所下降。广州在发展过程当中建立了自己的支柱产业,也积累了一些优势产业,例如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要落到这些产业中去,才能有依托、有平台。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强产业、促发展,产生互动效应。此外,人才发展必须要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抓。

  (二)制定战略指导思想。

  综合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内外部环境分析,结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未来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通过优先布局抢抓机遇,以法治保障推动市场主导,借力金融支持促进平台搭建,不断完善服务探索模式创新,用国际化眼光推动人才集聚。

  实现政府人才工作从"事务性参与"到"战略性支持"重大转变,在科技金融、科技成果处置与股权激励等激活创新活力的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形成具有广州特色、覆盖人才发展全链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建成一支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创造出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人才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包容、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协同共生、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战略目标体系。

  1.使命和愿景。

  (1)使命。

  使命(Mission),是指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承诺,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为了从战略角度明确使命,要系统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事业是什么?服务对象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够用什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看待社会利益、组织利益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关系。

  结合广州的实际状况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现状,现在从以下 5 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科学确定组织使命。①事业是什么?主要是从事人才工作、促进创新劳动。②服务对象是谁?人才,其中包括创新型人才。③他们需要什么?满足其工作、生活和创新的软硬件条件和环境。④我们能够用什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了解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造有利于他们创新创业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广州市乐业安居。如何看待社会利益、组织利益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关系。对社会,创新型人才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长远发展;对创新型人才,能够提供创新创业、谋事发展的环境、平台和条件;对政府来说,培养、吸引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有利于为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战略关系创新型人才自身需求,战略实施的合理与成功与否,牵动的不止是创新型人才,更是吸引着各类人才的关注,对城市的长足发展来说,更是事半功倍、举足经重的战略选择。促进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符合创新型人才、政府、城市和全社会的利益。因此,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值得探索前行。

  为此,确定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的使命: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致力于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在国内乃至国际占据领先地位,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营造能够让创新型人才乐业安居的环境,以人才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手段,秉承"不拘一格纳人才"的理念,以创新型人才的数量、质量、贡献和服务为广州发展助力,让创新型人才能够与广州分享发展的果实,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而奋斗。

  (2)愿景。

  要深入思考 3 个问题:①我们的政府是什么?②我们的政府将是什么?③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什么?同时,站在政府和创新型人才的双重角度,我们也要思考类似的问题:①创新型人才是什么?②创新型人才将是什么?③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思考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的原点。他们集中体现了政府的愿景:

  方向是要到哪里去?未来是什么样子?目标是什么?

  愿景,诞生在使命的基础之上,使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产生愿景。愿景是明确的、合理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象征着一个更加高级、更加理想的状态。

  为此,根据广州市创新型人才的实际状况和使命,确定公共管理愿景:让创新型人才成为能够实实在在推动广州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定位。

  结合十八大关于"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的总体要求,对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求、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要求、自贸区的建设要求,以战略型思维进行创新型人才战略设计与政策创新,建立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突破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1)通过优先布局抢抓机遇。

  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对拓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有所裨益。

  广州需要从国际视野出发,优先布局、抢抓机遇。要吸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国际化标准提供人才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建立接轨国际、灵活多样的人才新机制。建设国际性、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环境,营造能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创业、居住、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国际化人才战略高地。要凸显人才政策顶层设计的优势作用,形成优势资源的有效配置,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要更多走出"政府行政的便利性",更加凸显"人才的实际需求",让政策易于解读、易于落地。

  广州需要整合零散、碎片化资源,建设人力资源配置枢纽地。长期以来,广州一直不局限于带动广东、辐射华南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更是向着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根据国际经验,一个标准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起码在三方面有共通之处。

  由此可见,人才体系开放,乃至人才国际化,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实现 GDP 总量高和贸易国际化的基础。然而,目前广州还有较大差距。实际上,广州有相当人才国际化的基础,具备作为中心城市辐射源的良好条件。广州是全国三大信息港之一、三大通信枢纽之一、三大互联网络交换中心、三大因特网国际出口之一,是华南地区教育资源集聚中心,拥有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 63 所,相当于广东省高校总数的 2/3,集中了全省 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和全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知识城-科学城-黄埔中心区-长洲岛-大学城-亚运城-南沙滨海新城"已成为广州科教文化资源的核心拓展带。这些资源如何整合,通过产业链扩展、服务输出、科技溢出、等方式成为广州连接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拓展发珠三角地区的引擎,增强其辐射力。

  (2)以法治保障推动市场主导。

  要培育市场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人才流动虽然受到区域政策、政府投入等因素影响,但说到底还是由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等市场规律所决定。要在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探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积极借助市场力量做好人才工作的创新途径。强化政府引导及服务力度,以市场配置为主导方式。通过市场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更好地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和创造力.创建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人才服务市场,发展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运作高效、服务一流的人才市场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跟随"大数据"步伐,来完成人才的集聚、调节和配置。

  要加快人才工作的法治化进程,让战略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得到法治保障。部门间要突破"条块分割",确保战略措施有力落实。要出台地方人才法规,从法律层面确保人才政策制定、执行与落实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建立政策和措施执行落实的监督与退出机制,提升政府人才工作绩效,保障行政资源有效合理投放在战略措施实施的整个过程。建立常态化的战略措施退出机制、资金绩效评估机制,以及落实部门问责机制等。

  (3)借力金融支持促进平台搭建。

  要畅通社会资本投入渠道。一直以来,创新服务主体仍以公共部门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创新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以地处广州市的"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为例,其运营模式参照"企业",但是政府仍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资金仍居于主体地位。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平台型企业要逐步替代政府等公共部门成为新型孵化器的创办主体。参照中关村的发展模式,社会资本创办创业孵化器的比例高达 75%.要让科技企业与银行信贷、科技保险、资本市场之间的市场联动机制建立健全。

  市场资本对企业科研参与度需要提高,政府财政资本对市场资本的撬动作用也需要加强,科技保险创新要在完成试点后逐步广泛推行。政府资本要健全对中小微型企业研发激励机制,让科技金融不发达带来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初期的种子资金匮乏,不再成为制约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成果商品化与产业化的掣肘。

  人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层次更加多样,政府必须清晰定位,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意识和人才服务专业水平。政府要努力从"传统的人才管理"向"打造平台"进行角色转换,例如事业发展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保障平台等。

  ①打造创新型人才综合发展平台。

  通过打造国际猎头引才平台,引进一批外资控股的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及人才服务机构,畅通国际化、市场化引才渠道。支持市内重点企业与国际著名招聘网站合作,打造广州"永不落幕的全球人才招聘"网络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创业人才资源。

  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学院,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中外合资创业大学试点资格,与欧美的国际著名创业教育机构合作,试点打造 1-2 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学。

  依托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科技孵化器等载体,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打造创业平台,形成鼓励创新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通过打造"实验室经济区",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南沙、黄埔、天河等创新资源集中区域,以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大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集聚区为依托,推动人才、知识、技术和平台载体等创新资源充分共享,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发展"实验室经济".

  通过打造全国一流的技师学院。通过省市共建、校企共建、国际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培养层次高端、示范作用突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示范性技师学院,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实施"广州制造 2025"等战略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通过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人才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强市战略数据库,开展前瞻性人才战略理论研究,加强人才政策储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研究智库,提高广州人才竞争软实力。

  ②实施集聚创新型人才的标志性计划。

  通过实施标志性创新型人才计划,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团队和个人,来穗创新创业发展。促进跨境跨国人才交流合作,培育和扶持一批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依托一批知名的国际猎头公司,面向全球招揽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走进来".实施访问学者、留学人员等国际交流计划,培养优秀人才,实现跨国创新资源开发共享,提升国际水平。

  (4)不断完善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逐步扫清激励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激励体制机制(如科技成果自主处置、股权分红激励等)要尝试逐步在广州市推行,参照南京的"科技九条"、中关村的"京校十条"、武汉的"创业黄金十条"相类似的创新创业新政,亟待在广州落地生根,让之与广州市拥有大批科研院校、作为华南地区创新资源集聚地的地位逐步匹配。

  让科研人员走向创业一线,释放创新活力,是近年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和热点.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各项改革政策,如"京校十条"、南京"科技九条"等,其根本上就是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京校十条"将成果转化给予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下限由以前的 20%提升到 70%,在高校设立科技转化岗,可到企业兼职;南京把奖励比例提高到60%-95%,知识产权折算技术股份的比例提升至 50%-70%,"科技九条"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在 3 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等等。

  另外,对于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人才的关注与资助很少,使得鼓励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氛围难以形成。广州市需要研究制定出台科技和智力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等突破性政策,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在创新主体上。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要改变以往行政主导的做法,以市场化指标为核心,综合贡献性、成长性、创新性等三大类指标来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直接补助和奖励。将财政科技资金用于资助企业组建创新平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予资助;奖励知识产权贡献,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获国家、省、市专利奖的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增长率排名全区靠前的企事业单位等给予奖励;补贴科技服务项目,对获得各级资质认定的孵化器,以及行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服务联盟等科技服务机构给予补贴,同时补助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面向社会无偿或低价开放科技资源。

  建立创新孵化基金。建议把每年财政用于补贴孵化器的资金安排作适度调整,把 50%的补贴资金直接用于对符合政府产业导向的孵化企业的资助;并实行基金化运作,建立孵化成功企业的资金回收机制,实现滚动使用、滚动发展。随着孵化器的市场化运营进程的推进,逐步提高直接用于孵化企业的资金比例。

  扶持科技金融项目。成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池",安排一定的资金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融资的银行、证券、风投等金融机构给予风险分担,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金融项目给予贷款利息补贴,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扶持创新创业团队。探索运用"创投股份"的方式投资孵化器公司,再由孵化器公司投资科技项目,起到"一钱两用"的作用。

  (5)用国际化眼光推动人才集聚。

  广州市目前对人才工作的推进,还是以"政府主导"、"政策驱动"为主,对部门行政力量依赖过重,社会和市场缺位问题较为突出,还没有真正从制度设计上明确"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天津市、苏州市等城市则提出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并出台政策鼓励使用猎头等,激活和撬动社会力量,面向全球引进领军人才。

  人才资源服务新业态培育滞后于人才服务需求。不仅在人才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人才资源产业园的建设中严重滞后于先进地区,在人才资源服务新业态的培育发展方面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910家)大幅落后于苏州的 1000 多家(2011 年数据)。现有的人才资源服务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规模效应尚未显现,享誉全国的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尚未建立。

  尽管南方人才市场具有一定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但是其产品与服务模式仍比较传统,创新度不足。

  创新型创业服务公共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进程过于缓慢。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迫切需求的科技研发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业培训服务、融资服务、企业上市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供给机制。创新型创业服务市场的开放度不足,创新创业支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特别在人才中介、金融扶持和管理咨询类的创业服务仍需进一步开拓提升。

  3. 目标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人才强市,靠的是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优先发展,最长效是依赖创新型人才发展。以创新型人才发展为重点,以人才工程和平台为载体,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统筹推进,以创新型人才发展带动人才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加快人才资源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将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四)战略方案评价与选择。

  人才聚集的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平台、金融等因素逐步发展成为其决定性因素。不论是人才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流动,还是在不同的组织间的流动,其实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流动,有的是体制、机制和制度的环境,有的是经济、社会和科技的环境,还有的是公司、企业等组织的环境。创新型人才选择的是能够让其发挥才智、有力长足发展的环境。

  通过第四章对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环境分析,对创新型人才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及内、外部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按照SWOT分析综合得出以下分析表格。

  可以发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例如产业基础较好,这是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果实;例如国内先进省市在政策顶层设计和开放度方面勇于先行先试、力度较大,凸显出后来勇于居上的态势;例如广州所面临的机遇,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在国内城市中也是位列前三。

  广州赢在哪里?可以发现,广州的产业基础是牢固的。对于重点产业重点扶持,突出重点,以加快建设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的思路是明确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同时对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方面也进行攻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外向度高、集约化水平得以提升、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广州输在哪里?因为人才优先布局相对滞后,同先进省市相比,广州没有享受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个城市"的红利。构建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资融资体系,让人才的资金需求交由市场进行选择扶持,而不是依靠财政资金的杯水车薪。平台建设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和人才没有享受到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服务,有园区但仅限于工作,部门多而职能分工不明确,各类资源未能形成合力。至于人才投入、住房保障等方面,体现的是更多的是政府的姿态。

  值得庆幸的是,广州的创新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还是引起了充分的重视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推动资本、技术、品牌、人才、跨国经营网络等资源要素加快国际流动。在新常态下,面向全球组织和集聚资源要素,是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关键,也是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广州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还不强、办法还不多,知识密集、产业高端、品牌效应突出的项目比重低,对科技、金融、文化等方面人才资源吸引不足,等等。抓创新型人才,是抓优质产业、抓高端要素的关键,面向全球组织资源要素,提升广州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要素整合配置能力。

  通过 SWOT 分析法,可以得出 SO 战略、ST 战略、WO 战略和 WT 战略。

  通过对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环境分析,结合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明晰战略制定与选择的思路。

  关于威胁。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并非广州能否改变;但是,如果广州能够发展好,那么威胁将不断降低其利害程度。威胁主要来源于国内省市的竞争,并主要体现在外在竞争力要素的竞争,例如人才投入、人才平台、人才生活及环境,这是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降低威胁,就在于广州如何抢占人才发展先机,实现地区人才和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让人才优先发展成为了广州实现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

  关于机会。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面临着各种的机遇,这是时代的大发展所赋予的。中国的大发展会带给北上广深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也会带给天津、南京、苏州、重庆的新崛起城市新的生机。随着城市发展,这类的机遇也衍生出了更多的机会。目前,广州最值得抓住的是,在南沙新区的建设中,进行人才战略的示范性改革,针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较慢等短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累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引领天河、广州开发区、番禺等区域的建设,带动越秀、荔湾、海珠等老的行政区域的建设发展。

  关于优势。准确的说,广州的发展,关键点的把握还是到位的,还是力度有限。找到关键点,把握关键点,攻克关键点,广州在后两者的方面做得不够。例如,广州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这在中国的诸多城市当中,并不多见,汽车、石化、装备数控等产业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头企业,新型平板显示、应用软件等领域也具有比较优势,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和空间。同时,广州的创新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也得到重视。但是,重视的程度是有待提高的。

  关于劣势。在劣势方面,哪些是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哪些是具有次要影响;哪些是深层次的影响,哪些是表层的影响;哪些是短期内可以调整的,哪些是不能的。我们认为,广州的劣势是可以通过政府导向和服务来完善的。劣势实实在在存在,这就是短板。根据水桶效应,要发展,看的不是水桶最长的板有多长,而是短的板能否不这么短。所以说,对比以上几项,最需要、最迫切的发展需求在于将短板补上。在分析劣势的过程中,列出了影响最大的几项劣势,如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平台建设、投融资、人才投入、住房保障等方面,可以看到,这些都是普适性的,并非针对某一区域某一类而进行,更多的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而这,更是契合了中国在深化改革过程当中所强调需要把握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为了在人才竞争当中,建立起比较优势,从中央、到地方,采用资助为主的优惠措施来吸引人才,并且,也确实在吸引人才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伴随着其产生的一定效应,我们也需要清晰认识到,此类通过财政和政策的作用而达到短期目的的行为,并非值得效仿,仅能够作为一种引导性质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适用。

  要让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把握住深化改革的契机,政府需要不断的简政放权,将选择交由市场来做。政府,要做好政府的定位。要在制度设计层面多下功夫,出一些普适性的宏观政策,营造出一个尊重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并且做好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从拼政策、拼优惠、拼投入,转型到,拼市场、拼环境、拼服务。

  广州的人才发展历经多年,单纯的用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当中的某一种来进行概括,显然并不合适。在与国内先进省市的对比过程当中,在分析广州创新型人才发展实际的过程当中,采用ST战略和WO战略融合的战略方式,是最为恰当的。这主要体现在,适应当前深化改革和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完成政府从管理人才到服务人才的角色转换;扬长避短不适用于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扬长补短更为合适,将劣势不断的补上,形成一个优势凸显、劣势转换的过程,将有助于今后若干年的广州人才发展。综上,就是广州市的创新型人才发展应当采用的战略选择。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印证了"重定位,而后扬长补短"这一战略选择的必要性,而具体到战略措施上,则主要为做好政府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市场化机制体现人才价值,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和事业平台,让创新型人才能够创新创业发展,并做好服务保障措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