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广州市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27 共6625字

  四、广州市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一)创新型人才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全球化竞争下,成功的人才战略对于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与社会发展步调相一致、与发展战略相协调的人才战略,能够增加国家与地区自身人才储备,有助于增强国家与地区的人才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纵观各国在人才竞争的角力中,美国就是凭借其创新型人才制度优势成为世界人才强国,并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全球化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清楚意识到了创新型人才对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制定符合本身国情的人才战略。

  进入21世纪,人才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建设整体战略的一环,其重要性与关键性得以基本确立。

  ***总书记多个场合多次发表人才论述,例如"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竟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要尽最大力气培养和用好人才,加大研发投入.""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全国上下形成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良好局面。我国分别在 2008 年推出"千人计划"、2010年推出"青年千人计划",2011 年推出"外国专家千人计划"、"人才特区计划",2012年实行的"万人计划"等。在实施专项计划同时,中国开始试点改革绿卡、居留、签证以及出入境制度,提升绿卡待遇,实施更为开放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

  2.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风险,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过程。需要向改革要红利,要在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国家鼓励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 2025"的实施,更是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推动技术升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速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广州是全国第三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在 2010 年即 10604.48 亿元,超过万亿。但是,广州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排在前列的北京和上海差距拉大,同时后有追兵,面临着深圳、天津、重庆等城市的追赶挑战。受环境、资源等要素的约束,广州产业总体层次不高、转型升级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例如,周边的深圳,通过产业升级,在以华为、腾讯等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天津、重庆也抓住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契机,缩小了与广州的差距,苏州更是凭借其创新力成为了广州的有力竞争者。

  金融是决定一个城市国际经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例如,纽约、伦敦、香港。

  广州虽然诞生了广发银行、易方达基金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但是,近年来金融业增加值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目前这两个城市与深圳、杭州的金融业 GDP 比重已超过 10%,达到或接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水平。伴随着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发展,深圳前海在金融方面的侧重,可以预见,广州南沙新区优势已被严重消磨。

  经济新常态下,广州产业转型升级承受着重大压力,实体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目前,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苗头初现,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趋势已经形成。产业转型升级提示广州,须把握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谋求技术的变革,探索市场的需求,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3.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资源、环境方面加剧的约束,我国要素规模驱动力弱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对激发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战略的提出,鼓励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新创业,鼓励全社会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目前,在广州,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下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适合创新创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和环境优势,支持创新型企业的运行以及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培育创新型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4.科技环境分析。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由要素驱动,完成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为适应新常态,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发展举措,集聚一批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形成"百舸争流、你争我赶"的态势。

  以"千人计划"为例,其实施作为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标志性动作,极具前瞻性和标志性。国家层面 2008 年起,为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7 年间,实际引才 5000 多人,包括数百位发达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等世界顶尖科技领军人才,数量与质量超出预期,得到国内普遍认可,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该计划成果层次高、覆盖广,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和实验突破,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解决企业发展技术瓶颈,成果填补了不少国内空白。

  2015 年 3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绝对凸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是以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支撑的。《意见》中单列一章,专门提出了"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即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在实践中,按创新规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给予人才流动自由,最终能够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创新创造,关键在人。推动创新型人才发展,要用体制创新来推动,要打造能够让创新枝繁叶茂的科技环境。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他们加大创新投入,支持其积极参加平台建设、参与项目实施,推进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提升创新效率。

  (二)外部环境分析。

  1.机会。

  (1)迎来"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

  为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引进来"的同时,引导中国企业、中国制造要大规模地"走出去"."一带一路"路线图,将亚欧非三大洲连成一片,覆盖人口近 30 亿,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起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作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最便捷的交通枢纽,广州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机遇。

  (2)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国务院明确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目标定位,强调广州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现代中心城市辐射力的发挥,存在着从一极向多极带动转化的趋势,广州是华南中心城市及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节点城市,处于华南沿海经济发展轴的枢纽位置,要求广州必须承担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责,引领区域人才发展。

  (3)来自自贸区建设先试先行。

  自贸区政策是目前中国最前端的特殊政策。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方案中,广州南沙片区的腹地,分量最重、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利用自贸区优势,对人才战略同步进行新一轮改革,以人才政策创新推动广州创新能力提升,加快转型升级。同时,有的放矢,针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较慢等短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累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广州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威胁。

  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分析中,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苏州、重庆与广州等 7 个城市的 58 项具体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城市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国际竞争力除了这些城市的第二方阵,位列七大城市第四位,低于上海、深圳和北京。广州在科技创新、金融、经济国际化、文化教育、产业等存在一定劣势。

  北京坚持在人才上改革创新、特事特办,联合中组部等中央单位开展的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开辟了人才改革创新的先河。江苏释放人才红利、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人才工作市场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依靠 "人口红利"向释放"人才红利"的转变,各级政府按≥3%的比例设立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强化人才服务业,在培育发展人才服务业先试先行。浙江利用民资促进资本对接发展,引导民营资本向人才智力流动,积极推进"人才+资本+企业"的创业模式;同时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国企改革。

  面对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全球的竞争从经济竞争、产业竞争前移到科技进步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凸显为:人才驱动发展,创新引领城市未来。

  (三)内部环境分析。

  1. 优势。

  (1)广州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广州通过集中集群集约型发展思路,对于重点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突出重点,以加快建设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广州的汽车产业、石化产业、装备数控产业均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比较完成的产业链,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头企业。汽车制造业已形成集各车型、研发、零部件和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能达到 167 万辆,同时依托国家和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规模居全国前列。石化产业已经形成了炼油-乙烯-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的产业链条雏形,拥有宝洁、高露洁、安利、杜邦、英国 BP 等一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产业在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农业机械以及航海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培养出了黄埔造船、广州南车、广州数控、广日电梯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广州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催生了一系列的新企业、新产品和新应用。在新型平板显示、下一代通信设备、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行业领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海格通信、晶科电子、杰赛科技、唯品会、梦芭莎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广州的生物医药行业迅猛发展,集聚了超过 400 家的生物与健康技术企业,其中 300 亿元以上的 1 家,超亿元约 100 家。在此基础上,广州的目标是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进生物和临床医学产业化,打造创新药物、健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化高地。另外,广州在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和空间。广州的产业发展,已经由工业高峰期向工业后期加快迈进,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外向度高、集约化水平得以提升、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广州创新产业初具规模。

  2013 年末,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 7560 亿元,同比增长 14.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约 1400 亿元,占全市 GDP达 9.6%.产值超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52 家,年产业总值预计超过 800 亿元。

  广州市超级计算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获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

  科技成果登记数为 307 项,其中已投产应用 256 项,分别比上年增长 65.1%和150%;专利申请 39751 件,授权数 26156 件,分别增长 19.1%和 18.9%.广州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4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96 家.

  认定高新技术、软件和先进服务企业分别达到 1600、773 和 52 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超过 2000 家,全市专利申请量 30,537 件,同比增长 26.5%,专利授权量22,469 件,同比增长 25.3%.建成国家级程技术研究中心 18 家,省级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 家。全市拥有 66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广州创新发展得到重视。

  先后出台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穗字〔2010〕11 号)及 10 个配套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穗字〔2012〕20号)及若干个配套文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实现人才集聚。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截至 2013 年末,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 66 家,面积超 400万㎡;另有各级工程技术中心 400 余家。市财政设立 2 亿/年高层次人才扶持资金,40 亿/年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从项目、人才、平台等方面进行扶持。

  广州市拥有全国第二所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城市,已建立广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图通过融通市场资源配置,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4)广州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以天河、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为试点,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天河区启动国际人才港建设,探索运用社会风险投资机构推动和促进高端项目发展的模式。南沙新区以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高端科技创业平台和重点产学研基地建设引才聚才,并在区内探索建立特色的居住证制度和高端人才卡服务工作,持卡的各类高端人才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广州开发区依托区内高科技企业,着力从投融资、创业辅导和市场推广等高端服务方面,打造高端人才创业之家。目前,广州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南沙新区被认定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成为支撑人才创新创业重要平台。同时,不断扩大"留交会"品牌影响力,并打造"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人才服务高端品牌。

  2.劣势。

  (1)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存在差距。

  南京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四个第一",要打造"中国人才与创新创业名城".无锡的"530"计划对环保、生物和新能源等先导产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行了重点扶持,5 年间有近千个项目落地无锡、开花结果,光伏、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相比而言,广州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对"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个城市"的人才引领战略,认识不深,领会不够。

  (2)平台建设存在差距。

  以武汉为例,在东湖高新区成立了由人才办、招商、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以及投融资中介机构组成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搭建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沟通联络平台,为人才提供专业化、常态化服务。相比而言,目前广州的人才服务事项分散于各职能部门,全市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大,尚未建立人才服务联动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机制,服务效率和质量难以整合提升。

  (3)投融资支持存在差距。

  资金是人才创新面临的一大难题,各城市都在积极构建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资融资体系,以满足其资金需求。以北京为例,每年在中关村科技园安排 100 亿元重大项目统筹资金,主要投资于中关村科技园企业的股权改造,待企业成功上市后退出,仅收取小额利息、不参与分红,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发展。以深圳为例,通过《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系列配套文件,在"前海合作区"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年内成立前海股权交易所,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等。相比而言,目前广州针对人才创新的金融支持手段还比较欠缺、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支持方式比较单一,相比较于其他城市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4)人才投入存在差距。

  各城市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都较大,且呈递增之势。以深圳为例,深圳每年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扶持和配套是 3-5 亿元,用于人才安居工程的货币补贴是 5 亿元。相比而言,目前广州人才工作经费缺乏统筹管理、投入分散,每年 2 亿元的高层次人才扶持资金在实际使用中效益不高。

  (5)住房保障存在差距。

  以深圳为例,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分别免租入住 200、150 平方米的住房,而且工作满一定年限后可赠予产权;对正高级、副高级人才分别给予 2000 元/月、1500元/月的租房补贴,对博士、硕士、学士分别每月给予 1000、500、200 元的租房补贴。相比而言,广州对人才公寓建设尚未有明确的建设计划,对解决人才的住房保障问题,仍以购房和租房补贴为主,而且仅限高层次人才,政策受益面较为狭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