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构建生态景观的具体实例——江西省婺源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2 共64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景观的运用
【第2部分】新农村生态景观应用绪论
【第3部分】新农村景观概述
【第4部分】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基本问题
【第5部分】生态景观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第6部分】 构建生态景观的具体实例——江西省婺源县
【第7部分】新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构建生态景观的具体实例--江西省婺源县

  5.1 婺源县背景分析
  
  5.1.1 婺源县简介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隶属上饶市,拥有 2947 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其管辖着 10 镇 6 乡、1 个街道办事处、172 个村委会、21 个居委会,婺源县当前拥有 36 万左右的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为 30 万左右[11].

  婺源,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十分便捷。其处于我国黄金旅游生态圈的中心,三清山、庐山、武夷山、黄山、景德镇、鄱阳湖等著名旅游胜地分布于婺源四周;目前,境内景婺黄两套高速路纵横婺源,京福高速铁路也于日前正式动工,九景铁路也在规划建设的范围之内。因此,婺源县即将成为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经济发达区的先锋领地[11].

  5.1.2.婺源县自然物产

  婺源是我国的绿化模范县、是江西省园林县城、是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区、是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和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婺源县内有世界快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11].

  在婺源,山地面积达 377 万亩,森林覆盖绿达 82.5%,拥有 192 个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有六千多株被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自然条件的优势给婺源带来了丰富的地方特产[11].其中最有名的为“绿、红、黑、白”.

  5.1.3 婺源县古村落

  中国古建筑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江西婺源;明清古府28栋、古民宅36幢、古祠堂113座、古桥187座仍然完好地矗立在婺源这个与世无争的小村落里。明清时期的徽式建筑遍布乡野,其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统称“三雕”[11].他们不仅在用材上考究颇多、做工上乘,而且风格极为独特,造型也极为别致和典雅。

  同时,在古村落的自然生态景观中出现了以山、水、石、竹、亭、桥、涧、滩、舟渡、岩洞等形式多样的组合。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完美契合,协调发展。你看那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建筑或在青山脚下若隐若现,或平静湖面上荡漾光辉,这些优美的景象充分地体现出天人合一、洗尽铅华的生态景观意境。

  5.1.4 婺源县历史

  婺源县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建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12].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在民国 23 年(1934 年),国民政委为了再江西进行“剿共”的工作,便把婺源改隶江西省,36 年(1947 年)复隶安徽,1949 年 5 月 1 日,婺源获得解放,被划至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12].

  5.1.5 婺源县文化婺源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到了文化风俗、饮食居住和房屋建筑。

  其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如南宋朱熹、近代铁路专家詹天佑等也都出生于此地。从宋朝到清朝,出进士共有 552 人,历朝仕宦达 2655 人之多,著作有 3100 多部,其中于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就含有 172 部;婺源县民间艺术也是异彩纷呈的,傩舞、茶道、抬阁等艺术文化;历代的名人遗迹及徽派古建筑遍布乡野。全县共有 16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3 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有 2 个古村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中[12].

  5.1.6 婺源县传统礼仪

  婺源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帮,民风淳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信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12].

  5.2 新农村建设前景观现状

  5.2.1 村庄建设

  建设迄今为止,由于对农村道路景观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多,导致部分地方上至领导下至村民。对景观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认为景观就是绿化,以“景观即绿化”的简单概念来指导道路景观建设工作。规划中很少体现道路景观建设的设计,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图纸及文本。大部分村庄建设基本都是农民自主建设,因此,建后的村庄环境仍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所有村庄基本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中心,大部分村庄垃圾随处丢。缺少公共卫生意识。

  5.2.2 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新农村的景观建设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技术指导。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往往忽略了一些残留的景观滞后。如集市、街道、公共绿地等公共空间的死角及“基于人地关系的江西乡村景观空间演变及其优化调控”,宅前屋后的个人空间,景观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绿化仅局限于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绿化层次不丰富,绿化率极低。有的规划者一味强调将城市模式搬到农村,高投入、城市化,使得原有乡村长久以来积累、沉淀下的历史文化和格局形式消失殆尽,缺乏乡村特色和个性,这也完全违背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基本思想。

  5.2.3 农村建筑

  农村建筑重功能,轻艺术,缺乏个性。新农村建设使农村住宅统一化了,但依然留有院落(比原来的要小得多)。由于大多数农民还存在一些封建思想,因此在住宅形式上和朝向上也颇为讲究。功能上要考虑仓库、农用工具库,有些还要考虑大型的农用车库、沼气池等。乡村经济条件限制下,特别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利用率,追求造价低、适用性强的一般生存空间的建造,如大量的“火柴盒式”建筑,从而忽视了建筑的观赏性、地方特色和个性。

  5.3 婺源县构建生态景观的原则

  5.3.1 适度原则

  根据婺源县本身的地理条件及区位优势,在构建生态景观的工作上,应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林木整体性、优化山林地构造性等三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在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方面的工作日程。

  5.3.2 本土原则

  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需要充足的风景林木、经济林木、药材林木、花卉苗木等各类植物,在江西省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降雨量达,无霜时间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这为婺源县的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设施。

  同时,也要求在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引进外来的花卉苗木的数量。建设经费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时保证了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低碳、生态的有序进行。

  5.3.3 历史文化与景观共生原则

  历史长河在缓缓流淌着,其衍生出来的文化也是极具独特魅力的。它不仅包括了田野、森林、屋舍、篱笆、水塘、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景观要素,具体有农村人民的生产方式、服饰图案、生活器具、风土习惯等。它们都是闪耀着历史光辉的新农村景观,它是对农村景观的一种归纳和抽象的演变。我们应该在把这些新颖、别致、趣味性十足的元素充分利用到婺源县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形成别致的新农村景观,给人以新鲜感十足的景观体验。

  5.3.4 生态景观建设结合新农村发展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两型社会口号的提出,推动了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工作进程。而构建生态景观是以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经济科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因此,必须用生态的建设原则来指导此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充分合理地运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建设成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5.4 婺源县生态景观模式

  5.4.1 农村山区生态景观模式

  婺源县在地形上呈现“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特征。山地占总面积的83.09%,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群山屏立。所以,婺源县的山区生态具有较大的优势,是林业用材林的主要生产区域。其以纯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为辅的一种状态。

  该县对共建良好的生态林、水源林和风景林三大生态景观区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对阔叶和风景林进行深入补植,改造低产林的行动也要同时进行,在经济林和药材林方面进行立体种植。拓展切花或者盆花产业规模,开发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植物,如百合、唐菖蒲、切花菊花、月季、玫瑰等。在富有阳光山区的道路两旁可以采取立体种植的竖向模式,上部可以采用石榴、厚朴、美国山核桃、梨类等树种,中部以肉桂、卫茅、广东紫珠等树种为主,构建具有自然魅力的生态道路景观。药材花卉同样可以构成地被景观,如白术、益母草、麦冬、大丽花、芍药等这类药材花卉,而春夏鹃、映山红等花卉植物也不能缺少,这样弥补了绿多红少的农村景观缺陷。在较为崎岖陡峭的山区道路中,应该选用冠幅较为窄小的台湾杉、松类、柏类等树种,林下可栽种木芙蓉或木槿这一类可食用的花卉植物。

  5.4.2 农村丘陵生态景观模式

  婺源县丘陵地区基本在西南方向,此类地形上有丰富的杉木和油茶林、湿地松、马尾松等树种。因为该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好,那么防风、水土保持林位于丘陵上部可以由湿地松、枫香、马尾松、木荷等树种组成。这样,能够转变林分农村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而丘陵的中部的果树林和药材林可以由广东紫珠、油茶、毛竹、革珊瑚、金银花、瓜栝、黄栀子等树种组成,发展苗木花卉或种植牧草的工作也能一并进行。在丘陵两旁的道路上可以栽植花果两用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如枇杷、丛生竹、板栗、泡桐、刺揪、杨梅、檫树、南丰蜜柑、桃类、美国山核桃、李类、木芙蓉、桂花等。林下的种植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可栽植百合、瓜栝、薏米、十大功劳等这些花卉药材。在村民有富余土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摘种花、果、药材或者能够解决薪碳的林木。比如作为观赏性花果类的植物包括,葡萄、石榴、日本甜柿、百合、广东紫珠等;还有作为薪碳材的林木包括,金银合欢、荚竹桃等,他们同样是很好的花卉林木。春夏鹃、重瓣木槿花、火棘、金叶女贞、海桐、石楠、映山红等植物可以用作绿篱;在丘陵地区的农村庭院可以提倡栽种高经济效益的花卉,如凤仙花、各类菊花、鸡冠花、芍药、百合、水仙、美人蕉等。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

  5.4.3 农村滨水之地生态景观模式

  婺源县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而在临近河流与湖泊的村庄大都面临着这些问题:地下水位较高,庄稼与景观通常会出现涝的情况,从而影响到附近景观的效果。所以,在绿化工作的初期阶段,要以思考其树冠的投影是否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是否会造成各类林用地的减少。所以,在婺源通常采用的是此类树种,即冠幅较为窄小,并且对农作物基本不会带来影响。包括落叶树水杉、翅荚木、池柏;常绿树种福建柏、中山柏、雪松;在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可以广泛使用能够在水湿环境下生存的树种,有丛生竹、意大利杨、湿地松、乌桕、凤杨、枫香、柳树等。在临近河流与湖泊的村庄可大量种植枇杷、海棠、葡萄、万寿菊、丹桂、果桃类、大丽花、果李类、鸡冠花、益母草、夹竹桃、蔷薇、梨类、美人焦、凤仙花等花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本地草,如大叶马根草、铁马鞭、车前草、麦冬等这些优良的乡土草种。

  5.5 婺源县新农村景观建设具体措施

  5.5.1 提高起点,着力提升新农村景观品味

  在当前时代潮流发展的背景下,婺源县顺势而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指导核心。婺源县按照每个自然村不少于三千元的专项规划经费进行发放;并且聘请了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深圳大学等景观领域中的佼佼者的规划团队和专家作指导。

  新农村景观建设工作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和整体,包括注重古村落与保护相结合;农民自建房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如在统一徽派建筑基础上,新农村景观规划部门还专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徽派建筑式样,既统一了风格,又避免了单一。

  5.5.2 提高标准,着力打造新农村景观精品

  打造高标准的新农村景观建设,营建优良的生态景观环境,婺源县以新农村景观项目为出发点,县政府加紧新农村景观建设--“四大建设”,并且在全县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栏、改环境;四普及--普及太阳能、沼气池、有线电视、电话。

  5.5.3.推进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道路工程

  人类活动的产生进而推动的了道路的出现,并且带动周边的道路辐射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在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道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婺源县的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应该立即执行的。它包括路基的改造、路面的改善、道路的硬化、路旁绿化以及改造村庄内主次干道等。

  5.5.4 对农村中心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建设宜居、宜游的秀美环境。各村委会扩大思路,创新举措,精细管理,对各农村的中心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1)建立村级环境管理队伍。每个村至少配备 1-2 名清洁人员负责全村的公共卫生收集与处理,添置了公用环卫设施,垃圾推行“户集、村收、集中清运焚烧”的处理模式,做到“日产日清”.

  (2)建立日汇报,周调度制度。要求对各村每天卫生壮况进度实行一天一督办,并且每周对卫生清洁情况进行汇总,将一周情况反馈给村负责人。

  (3)严格奖惩,强化落实。乡环境卫生督导小组采取不打招呼,不给通知的形式对各村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不予发放环境卫生整治补贴。

  5.5.5 对农村周边环境进行美化

  对砍伐天然针叶林、天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破坏行动予以全面的打击,全方位推动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工作。截止到目前,共封山育林达一百八十万亩,新造林达三万亩,高速公路绿化达到三十五公里。并且在各村的主要道路沿线地区实施全方位的洁化工作,包括粪坑的搬迁、坟墓的迁移、烟囱的拆除、部分工厂的转移等;对主要沿线的公路建筑和景区建筑进行徽派改造;关闭包括麦尔泰木业公司在内的等一百多家木材加工场和四十六家高污染高耗能工矿企业。为农村周边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奠定了基础。

  5.5.6 “花开百村” 行动

  如果你问我哪的油菜花最美,我一定会告诉你在婺源。一到婺源,你便会看见那红艳艳的杜鹃,如碧玉般翠绿的绿茶,满眼的金黄油菜花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思,带给你一股醉人的香甜。在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景观的思路来打造花海。在沿线公路、村落周边、农民房前屋后,大力推广栽植具备经济性和观赏性双重特性的植物,包括果梨、李类、观赏桃类和果桃类、石榴、桂花等观赏价值较高的乔木树种。当然,油菜花也是婺源县建设生态景观的最佳绿色资源,常能看见五彩斑斓的蝴蝶与辛勤的密封在花间起舞,给单调的农村生活带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政府大力引导和鼓励村民栽植油菜花等具备经济性和观赏性双重特性的植物。

  5.6 通过新农村景观建设后的景观演变

  5.6.1 秉承传统,体现地域性

  尊重农村地域条件和乡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景观,依据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地植被、山体坡度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等,利用其特有的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原来的景观特征,使新建景观与当地环境协调统一,打造个性的农村景观,保持本土特色。

  近两年来江西省实施的“一大四小”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大量推广乡土植物,因地制宜进行园区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山上绿化等,建设绿色生态的江西,实现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任务。在植物配置上遵循因地制宜的配置原则,根据绿地的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选择符合当地特色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乔、灌、草相结合,突出四季景观,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生态要求,利用春色叶和秋色叶树种及观光果园丰富庭园的季相,做到绿化、美化、田园化和香化相结合;以地方特色果树(桔、早熟梨、脐橙、桃)和其他经济树种为主,兼顾观赏功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农村文化主题。

  5.6.2 尊重历史,凸显生态性

  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可以通过保留古建筑古树,多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在规划设计中尽量避免消极文化。尽可能做到人性化规划设计。

  在浙源乡凤山村有一座查氏宗祠,它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的一座古祠。该宗祠始创于康熙三年(1664 年),又名“孝义祠”,距今已有 349 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龙画凤,横梁及檐角雕刻着堆花、虫鸟。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价值高、保存较完整。据了解,该乡已开始筹备宗祠修复项目,同时对宗祠周边的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突出景观的生态性。

  5.6.3 注重特色,开拓创新

  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树立形象,吸引游客。每个项目都需结合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参与,体现农村特色,最大程度地挖掘特色风土人情,推出一些参与性强的农事活动,让游客的休闲活动和农业生产、农户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休闲农业是2l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大农业、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正日益深入人心。要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指导休闲农业的建设与经营,开创新的面貌、发展特色的旅游休闲项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