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保险投资股指期货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12198字

  第三章保险投资股指期货理论

  第一节保险投资理论

  一、基本概念

  保险公司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并约定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公司。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与非公司两大类,保险经营者的公司形式主要有股份公司、专属保险公司和相互公司三种。目前世界各国最主要的保险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在美国,股份保险公司的业务占整个行业财产及责任保险业务总量的2/3,约有90%经营人身保险的机构为股份公司;在日本,超过80%的保险公司为股份公司形式。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发育路径等原因,各国对保险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规定。例如在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和相互公司是两个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有如“蓝十字与蓝盾”协会这种的保险合作社;瑞士规定保险组织形式只能采取股份公司或合作企业的形式;德国保险组织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依照公法设立的协会等;日本规定的保险组织形式是株式会社、相互会社以及互济会社;我国保险业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在政府的引领下我国保险市场展开了整顿、合并和改造工作,逐步确立了国营保险公司的主导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险业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纷纷涌向保险业,既有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军保险业,也有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者合资方式筹建保险公司。相比其它国家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险经营组织。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一)保险资金的运动规律

  保险产品的本质是商品,保险经营作为商品经营,首先得遵循一般商品经营的基本原则,如薄利多销原则、随行就市原则、经济核算原则。此外,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还要满足一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原则,如风险大量原则、风险选择原则、风险同质原则和风险分散原则。经营的特殊性注定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种种约束,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保险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为了抵御来自内外的各种风险,保险机构在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上都区别于其他行业,遵循着符合其经营特点的规律。一般来说,保险资金的基本来源有:

  1.资本金。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由管理机构根据本国经济情况和保险业务情况的需要进行制订和调整。

  2.准备金。准备金是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从所收的保费和资产中提留的一项基金,主要包括各种储备金。一个国家保险行业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因而政府有关法律规定和行业政策都对准备金做了明确规定。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的赔偿和给付,保险公司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保持与其保险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偿付能力,通过提取保证金保险公司可以确保自己在不确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顺利完成赔偿和给付义务。

  3.其他投资资金。投保人交纳的保费构成保险投资资金的来源,同时这也决定了保险资金的负债性,由于保险收入与保险给付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差异,因而会有一笔闲置资金,这笔闲置资金可以运作起来实现保值增值,包括结算中形成的保险盈余、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等均可在扣除其它各项支出后根据其期限的不同作相应匹配的投资。

  (二)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是与金融相关的派生物,又称“金融衍生品”。它是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基础产品是个相对的说法,它的变化是决定衍生品走势的基础,基础产品不仅包括债券、股票等,也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到海外参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和汇率的激烈波动也增加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在这种背景下,衍生产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中引起了注意,许多公司运用衍生品来进行风险管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在衍生品投资市场上屡屡碰壁。1995年中信公司上海分公司因缺少健全的内控体系,在伦敦金属期货市场上非法交易进行违规投机,最终亏损4000多万美元;1997年由于大肆投机,五矿香港分公司在金属期货市场炒期货,最终亏损1亿多元人民币;2004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因看多美国大豆因而高价大批采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很多企业因此亏损,险些造成全行业系统性崩渍;同年中国一些铜工业企业进行反套利操作,在国内做多而在国际市场做空,一路高升的期铜价格使得这些空头头寸成了国际对冲基金捕捉的猎物。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场外进行石油衍生品的投机交易而使头寸被接连平仓,导致的损失达5. 54亿美元(合人民币45亿元),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当事人利用职位之便违规操作一年多,最终造成了几近市值的损失。由于起步较晚,实战经验不足,面对高收益和与之对应的高风险,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市场上屡屡碰壁。

  在风云涌动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即使是具备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的国际大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难免有时翻船。1996年,日本住友商社的滨中泰男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以获得高风险回报,随后的市场中国际铜价一跌再跌,接锺而至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不仅起先收获的多头头寸赢利打了水漂,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大势所趋,关键看你选择的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套利,一个是锁定风险,一个是钻风险的空子,不同的决策带来的结果可能天壤之别。保险行业经营状况的稳健与否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保险投资的稳定与否又关乎到保险行业的前景。出于对保险资金安全性的要求,我国保监会在下发的规定中明确提出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要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不得进行投机和其它不正当投资活动,这是保险资金进行股指期货投资所必须遵循的底线。

  二、保险投资原则

  保险公司的来源业务是保险业务,向投保人收取保费是保险公司的权利,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合同进行的赔偿和给付是保险公司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使保险业务有着保费收取在前、保险金支付在后的经营特点,也注定保险资金具有人身保险负债结构的特殊性,这是它和其它投资资金最大的不同点。

  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收入与保险给付之间空有一段时间,这个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使得运用一部分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成为可能,并逐步发展为保险机构的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保险资金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资金的规模大小决定着有多少保险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资金来源也决定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和期限类型,这一点决定了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及资金运用有所不同。由于寿险的期限一般超过一年甚至有几十年之久,相比财险资金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更多的将其投向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品种。正因为经常拥有大量的货币资金,现如今寿险资金己是股票市场上比较活跃的资金之一,在全国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渠道中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后者的资金来源有短期性和相对流动性特点,由于受到投资周期的约束,这部分险资遵循安全性原则,只能投资如银行存款、债券等流动性高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资产。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高、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其流入和流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虽然掌控着充足的资金量,但也不是所有资金都能运用。保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履行其未来的赔偿给付义务,寿险公司要预留充足的资金量以应对不时之需。同时,作为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经常动用资金储备,包括各项营业费用(如工薪支出)、税收等。因此,出于稳健经营的要求,各国保险法律与政策都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做出了规定,对投资资金的比例和规模设立了明确的限制,为了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保险机构只能运用其闲置资金的一部分进行投资。投资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要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灾害和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保险公司要有足够的资金积累能力。公司的资产必须大于负债,以确保保险投资资金的足额返还。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安全性。保险公司资金池里的绝大多数资金是由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而形成,最终用于按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赔偿或给付,因而带有负债性质。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在事故发生时能够顺利完成赔偿和给付义务,保险公司必须维持稳定的现金流。我们知道是投资就必然伴随着风险,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所能做的就是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由保险机构经济补偿的职责所决定,因而资金在运用过程中要以安全性为第一准则,这样才能确保保险公司经营的持续和社会的稳定。

  2.增值性

  作为企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就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保险投资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高效运作起来,尽可能多的获取投资收益。任何企业的发展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保险公司作为一种金融企业也不例外。从保险机构规划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的经营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无一例外会涉及到利润问题,这是企业生存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保险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市场由大中型城市逐渐向村镇发展扩张,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保险险种呈现多样化,保险机构的价值也不断提高。同时竞争也愈发激烈,保险费率不断下降,若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要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以提升公司的价值。

  3.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投资资金的变现能力,是指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合理的价格条件下,都能够迅速转变成现金以维持偿债能力,保证各种支付的需要,对于保险资金而言也就是保险投资项目的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如果不处理好将会是一种致命性风险,它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时间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必须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以应对各种赔偿和给付的发生。同时在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前,还要想到一些极端保险事件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要为大额的支出留下空间。如保险公司因周转不力而无法及时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进行赔偿和给付,不但会给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害社会安定。为了避免陷入这种流动性困境,保险资金在投资时要分析各个投资项目的变现能力,从而决定投资决策。我们知道变现的快慢和难易与资产性质、金融市场情况直接相关,流动性高的往往收益很低,为了在各项投资原则中达到权衡,保险资金可以一部分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赔偿和给付,这部分往往收益率不高但能随时变现;一部分投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以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从而在获得收益的条件下保证流动性。

  4.匹配性

  匹配性由保险资金不同于其它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资金运用因地制宜是保险投资的特定原则。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因主营业务不同,它们的资金来源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有各的特征,从而决定着其投资方向和投资期限也要区别对待,同时更要求市场上有相对应的多元化投资产品来匹配。一般来说,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可用于周期较长的投资,这类投资往往收益率更高,因而回报率更高。而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具有短期性和相对流动性的特点,由于期限较短,这笔资金相当于短期负债,或不能用于投资,或只能是短期投资。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保险资金应该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投入到收益相对较高的项目以提高收益率。根据资金的不同属性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让资产和负债更加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总量匹配、期限匹配、速度匹配和资产性质四配。

  保险投资的安全性、增值性、流动性和匹配性四个原则之间既统一又相互矛盾。我们知道,安全性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尤其是对保险资金而言,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安全性往往和流动性通常呈正相关,因为安全性高的资产通常风险较低,安全性高,因此更容易变现。换句话可以说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匹配性会给资金的使用一些限制,从而影响流动性和盈利性。

  第二节保险投资发展现状

  1970年以后,国际金融业日新月异,银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金融行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快速提升,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保险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规模逐渐扩大,保险资产比重逐年上升,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5%,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已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统计,投资股票市场金额占纽约交易所投资总额36%,保险机构成为股票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投资已然成为现代金融保险业得以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和整个金融行业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显得极为重要。现在保险公司管理着全球将近一半的投资资产,寿险资金更是各国资金市场上的举足轻重的资金供应渠道,在资本市场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由于保险机构占据着雄厚的资金量,几乎每一次进仓决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市场的波动,因此保险资金运营的状况不不仅关乎自身,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社会问题。

  一、美国保险投资发展与现状

  美国金融业发达,是世界上的金融中心也是保险大国,2009年保费总收入12365. 8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7. 94%,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人均保费达到3834. 5美元,其占据全球保险市场份额为30. 48%,牢牢占据着榜首的位置。从危机中恢复的如此之快,可见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发达程度之深。在承保业务越走越强的同时,美国保险业也在积极拓展保险投资渠道,实现保险投资证券化,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美国保险资金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构建的投资组合中,证券化比例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资产竞争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

  第二,投资体系多层次,结构多元化,以固定收益的债券投资为主。股票市场投机性较重,虽然决策正确价格上升带来的超额收益很可观,但是不确定性较大,风险难以控制,这对保险资金的投资相当不利。在股市动荡时期,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无疑是较好的风险回避手段。

  第三,为了提升竞争力,保险行业越来越注重品种创新。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美国投资型寿险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以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寿险投资增加了对普通股的投资,以此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型产品在提供保障的同时获得投资收益,既满足了保险需求又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此外它可以借资金规模上的优势降低运作成本,取得规模效益,既进一步提高了投资收益率,又健全了保险投资体系,给保险投资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日本保险投资发展与现状

  曰本是是世界闻名的保险大国,地位仅次于美国。保险业在本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已经超过银行而位居第一位。据统计,日本作为一个只有两亿人口的国家,在最近二十年里的总保费收入超过5000亿美元,占世界保费收入的五分之一,同时人均保费收入居世界第二,不得不感叹日本保险业在本国金融业中的地位之高和发展之快。

  日本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高达98.50%,在世界保险行业里遥遥领先,其投资渠道广,涉及品种多,主要以贷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为主。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一度取得了飞速发展,保险业也开始复苏,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一方面银行业率先进行行业创新,带领了整个金融业的腾飞,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势不可挡,这极大的促进了其国内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日本是多灾国家,地震频发,民众的保险意识很强,因此保险也能跟市场紧密的结合起来。日本对保险业的垄断保护发展使得其他国家的保险行业很难在日本立足,这些优势造就了日本本土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日本的保险投资收益率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基本维持在10%左右,这和日本保险业投资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保险投资注重实际,和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其投资特点主要有-第一,注重保险投资的经济效益。保险投资遵循市场热点,紧密结合实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侧重发展重工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领域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保险公司也看准了机会将资金投向机械等行业并取得了高额收益,在市场中的规模也迅速扩大;70年代末开始,以轻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保险资金随之流入这一区域,进一步深化了投资领域。转而进入90年代,保险资金又转向较高收益的证券投资。在这个投资方向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保险投资摸索到一套运作成熟的方法,同时贷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率也逐渐下降。日本金融厅在经过了2年半左右时间的调研,深入市场挖掘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对于一个成熟的保险机构而言,取消对保险资金运用去向比率上限的规定对公司的财务健全和稳健经营没有影响。得出这一结论后日本金融厅于2010年7月初,对社会发布了松绑保险资金投资限制、取消保险资金投资上限的新政策,保险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自此曰本保险资金投资步入无限制无监管时代。

  第二,关心投资的社会效益。日本保险资金在寻求长期增值的过程中也注重对社会开发性投资和社会公共事业(如公路、铁路、>几场等)的投资和建设,在开展新型产业投资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影响,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公共形象,一举多得。

  第三,扩大海外投资,进行跨国保险业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国内的市场己经饱和,发展趋于平缓,产品体系也已成熟,虽然在一些创新商品上还有一定的潜在市场,但在主要产品上的市场空间不大。为了寻求突破,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视线转向国外。中国市场上也不乏日本保险公司的身影,比如曰本生命与上海广电集团合资设立人寿保险公司、明治生命参股中国的新华人寿保险、东京海上火灾保险集团参股中国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等。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日本保险公司既实现了业务拓展,扩大了份额,也提升了海内外知名度,巩固了竞争优势。

  三、我国保险投资发展与现状

  2013年,随着行业监管继续强化,市场规范性进一步加强,全球保险业的保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大型寿险公司通过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效率得以提高,逐步实现规模效益,盈利状况明显好转,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投入到行业创新中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全球主要保险公司资本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经营状况也有了很大提升,逐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论文摘要

  与国际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尽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受到的政府管制逐渐解除,从而保险资金受到的约束有所减少,保险资金投资的市场化进程又往前推了一步,但放在迅速扩张的市场规模这一大环境下,我国保险从内部管理控制到保险业务经营都还在成长阶段,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仍然较高,市场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监管也还有待加强。由于起步较晚,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业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这些指标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随着经济的好转和观念的转变,中国消费者的理财观念逐渐由储蓄转为储蓄和投资相结合,家庭的闲置资金不再拘泥于储蓄债券等单调品种。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也有所改观,保障意识在加强。这些成为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动力,中国保险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由大中型城市逐步向村镇发展扩张,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产规模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保费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左右。2013年,我国保费收入超过1. 7万亿,同比增长11. 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90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4%;意外险和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26.5亿元和4394亿元,同比增长20. 3%和25. 1%;保险赔款及给付4716. 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0%。保险资产总规模73545.73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约6.85万亿元。总体来说,我国保险公司盈利状况在稳步提升,资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论文摘要

  伴随着保险公司开拓能力的加强以及公众保险意识的复苏,我国保费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保费收入一直保持了递进的增长速度,规模也迅速扩张,从26647亿元上升到68542亿元,但从图3-1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保险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保费收入虽然整体趋势向上,但增幅越来越小。在这一背景下,更多的焦点逐渐投向保险资金的投资和运作,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高。早些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十分狭窄,由于受到政府监管的要求,大部分资金都存于银行或投资于国债,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这些品种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一般较低,通货膨胀时期实际利率相当于在下降,这会让保险资金投资的综合收益率大打折扣。随着保险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中国证监会2014 (01)号文件即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出保险资金可以用于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保险投资的发展。投资领域的扩大也引起我们对资金运用效率和风险管理的思考。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投资连结型产品己成为保险公司获取保费的新品种,由于集合保险和投资的功能与一体,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但也因资金运用效率较低,收益率不高,该类产品的竞争力大打折扣,限制了这类产品的成长。据统计,在2005年到2012年期间,保险资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很不稳定,收益走势的随机性给保险资金的盈利与扩大带来了不确定性,阻碍了保险行业进一步的规划。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一片下跌,由于没有很好的使用风险规避工具,保险资金也未能幸免,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保险资金运用效率降低,收益率急剧下降至不足2%。到了 2009年,金融危机逐渐解除,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复苏,市场信心提升,股市开始有起色,保险资金收益亦有了明显的回升。可见保险投资收益率跟资本市场的波动状况紧密相关,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保险保险资金运作效率,使收益大打折扣,风险也会蔓延到保险行业。这对保险业最重要的安全性原则提出了考验,如何在分享资本市场收益的同时控制风险成了关键点,而股指期货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风险。

  第三节股指期货发展概况

  一、股指期货发展历程

  股指期货是衍生产品的一种,是在股票市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我们知道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成长期间总会面临来自内外的各种压力,股指期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纵观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其发展的程度可以将时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初生期(1982—1985年)

  自二战结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一度如日中天,但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局势的紧张引发了石油价格飙升,能源危机开始大面积爆发,物价也随之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西方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甚至停滞。资本市场同样受到影响,金融资产普遍缩水,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让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回。为了从急剧变化的金融市场里全身而退,投资者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系统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避险工具。在这一背景下,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许多交易所加入到股指期货的探索之旅中,在实践中摸索股指期货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达到最好的套期保值效果。这一时期,大家对股指期货还处于“边学边干”的模式中,市场走势也还不太稳。

  (二)成长期(1986—1987年)

  市场从经济危机中逐步复苏过来,资本市场运行恢复正常,股指期货成了许多交易所交易最频繁的品种之一。在这一时期,股指期货凭借其良好的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套利以及资产配置等独特的功效,深受投资者的欢迎。由于期货市场对消息的敏感度比股票市场高,投资者可以在接收到市场新信息后,优先在期货市场调整头寸,从而在两个市场进行无风险套利。期货市场不断壮大,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量逐渐攀升,在1984年美国的期货市场中,股指期货交易金额翻两番,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交易量。迅速发展的美国股指期货交易市场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者的注意力,也为其他国家设立股指期货品种提供了借鉴样本。股指期货交易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这一行列。由于具备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等多种市场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许多股市投资者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或套期保值,或投机趋利,股指期货交易在全球各大交易所的成交量迅速上升。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髙,交易规模也不断放大。这是股指期货的成长期,股指期货的有点逐一体现出来并被投资者所运用,股指期货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

  (三)停滞期0988—1990年)

  1987年10月19日,即着名的“黑色星期五”,美国华尔街股市一天暴跌将近四分之一,金融风暴拉开序幕。受到基本面和市场信心的影响,股指期货市场规模急剧缩小,交易量不断下滑,市场人气低迷。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次股灾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了股指期货,也让市场管理者对股指期货得“双刃”作用有了充分认识,明白了股指期货可以降低风险锁定收益,但是不当使用也会放大损失,这为接下来一系列打击投机的监管政策做了准备。许多国家出台了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监管和制度规范。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50点为分水岭,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涨跌超过这个点时即启动限制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程序指令,让投资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从而限制过度投机。

  期货交易所则制订出涨跌停制度,根据不同的期货品种设立不同的涨跌幅限制,借以减缓突发事件和过度投机行为对期货价格的冲击,降低价格的震荡,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措施降低了市场价格急涨急跌的概率,平缓了价格波动,在以后的市场交易中起到重要作用。这期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持续平稳运行,为20世纪90年代股指期货的繁荣做好了铺垫。

  (四)繁荣期(1990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并参与到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的运用更加普遍,运行也走向平稳通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在经历前面几次较大的波折后,股指期货市场趋于成熟,并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与此同时,股指期货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品种来参与交易并取得不错的结果。这期间是股指期货发展的黄金期,全球股指期货交易量迅速增加。

  二、股指期货功能

  股指期货从1982年诞生到目前己有二十多年,市场见证了它交易量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伴随着市场的波动,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开始被投资者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股票指数期货来进行风险对冲。股指期货己成为活跃程度最高的期货品种之一,已然是套期保值的最佳工具。

 论文摘要

  从上图可以看出,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主要分布在亚太和北美两大地区,股指期货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较为集中。自从2010年我国推行股指期货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股指期货们然成为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股市投机现象严重,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同时市场风险较大,非理性行为充斥着股票交易,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这种风险即便在牛市中也防不胜防。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云莫测,理性投资理念未能主导市场,风险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市场缺乏风险认识这一不足制约了机构投资者的收益提高。

  我们知道,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不可或缺的两个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套期保值己经成为规避现货市场波动风险的重要方式,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借助内幕消息进行短线投机操作越来越难。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的放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经营条件的恶化和保险费率的下降使单纯依靠承保业务难以拓展市场发展规模。即便如今保险资金已经可以投资股票,但由于资本市场充斥着投机性,这给股票价格的波动带来不确定性。允许少量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政策意义大于市场意义,既满足了拓宽保险渠道这一需求,也让保险资金的运用多了个风险规避的工具。利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波动,把风险锁定在较低水平,能更好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目的,使保险公司在金融领域更有竞争力。换一个角度看,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是资本市场的主力之一,放开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这一限制后,股指期货的交易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将会上升,这会对平缓股价波动、稳定资本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外保险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目前,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如安联集团、保德信集团、劳合社等)都已经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他们具备参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的实力。虽然他们成熟的资金运用策略能被我们学习和借鉴,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下降。假设中国的保险机构能够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股指期货等外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那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又能多一个优势。股指期货的投资具有以下功能:

  (一)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一方面,股票指数的期货价格走势与股票指数价格走势一致。股指期货是建立在股票指数之上的衍生物,一般来说,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由于受到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两个市场面临的系统风险相似,价格走势会趋于相同。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指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和现货市场资产规模相当的反向头寸,利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总体一致性即期货价格回归原理来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此降低现货市场上的资产组合的价格波动风险,从而实现将风险抵消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对同一种商品做反向操作,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话就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股票指数的期货价格与股票指数价格随着期货合约的临近,两者价格会逐渐靠拢并趋向一致。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不同,就会出现低买高卖的套利机会,投机者自然不会放过,最终使期货和现货价格趋同。通过两者价格变动的一致性构建投资组合,使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波动最小,由于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反向对冲作用,组合后的收益波动率比没有进行套期保值的纯现货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变动要小。因此,合理的投资策略可以锁定收益。当不确定股票未来走势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规避风险,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发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新工具来满足投资者套期保值的需求便显得更为迫切。

  (二)有助于保险公司有效管理现金流

  保险公司收取投保人的保费,是给投保人一个承诺,约定一旦合同上的保险事件发生,保险公司要履行赔偿和给付责任,因此资金的运用具有不确定性。而且,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保险行业要对风险有及其敏感的喷觉,以维持平稳运行。保险公司倘若没有预留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在面临大规模的理赔给付时就不得不发生大量抛售股票的行为,恶性连锁反应就会产生,股票价格会下跌,保险公司为了变现割肉也得出仓,这一举动甚至有可能冲击整个市场引发股票价格的大幅震动,保险资金也会因股票资产e值而遭受巨大亏损。然而,股指期货与股票有所不同,区别就在于股指期货的交易更加重视于对宏观、市场以及板块的判断。

  保险资金若投资股指期货,保险机构就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反方向操作,到期时在期货市场上将合约平仓,从而控制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