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将GDP增长率由预期目标修改成预期(测)值的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1 共3899字
论文摘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一个重要指标长期受到普遍关注,即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近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日益受到关注,GDP指标逐渐软化,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将GDP"增长 7.5%左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将 GDP 增长率由预期目标变为预期 (测) 值,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每季度调整数值,以使各级政府放松 GDP 的紧箍咒,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环境治理、民生建设等方面.

  近年,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 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对 GDP 增速的表述日益软化,分别为:增长 8%左右 (2010 年)、增长 8%左右 (2011 年)、增长7.5% (2012 年)、增长 7.5%左右 (2013 年)、增长 7.5%左右 (2014 年).2012 年,这一目标比 2011 年的实际增速 9.2%低 1.7 个百分点,也是自 2005 年以来 GDP 增长预期目标首次低于 8%;2013 年、2014 年继续提出将增速调至 7.5%左右.今年,在 31 个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京、津、沪等 22 个省份下调了 GDP 增长目标,其中天津以调低1.5 个百分点成为下调幅度最大的省份,山西、内蒙古等 7 个省份 GDP 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在主动降速的同时,各地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建议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 进一步软化经济增速要求,弱化数量,强化质量,数字从低,过程可变,将经济社会发展中 GDP 增速的预期目标改为预期 (测) 值,并根据每季度末经济发展状况,在 4 月、7 月、10 月初调整数值.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以 GDP 为核心的经济指标考核,在我国经济迅速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 《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 统计,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只有 13 个经济体实现了长期超过 7%的增长,这 13 个经济体分别是博茨瓦纳、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马耳他、阿曼、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除中国和博茨瓦纳外,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期已结束.在世行发布的 1970 年-2005 年经济增长率分布中,中国内地以7.0%~7.5%高居榜首,增长率达5%以上的国家(地区)有:博茨瓦纳(6.0%~6.5%),韩国 (5.5%~6.0%),马耳他、澳门 (5.0%~5.5%)(戴维·N·韦尔 《经济增长》).专家研究认为,当代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增长最为持久的有三个时期:日本从上世纪 50 年代到 1972 年人均 GDP 8%以上的增速;韩国、中国台湾等从 1982 年至 1996 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历程更长.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外较一致的解释,是我国持续极高的投资率.固定投资对总产出贡献在 2009 年超过了 46%这一改革时期的纪录,而居民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巴里·诺顿,2010 年).

  有学者根据过去 3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情况,将这些国家分为三组:高增长组---年均 GDP 增长在 7%以上,如中国;中增长组---年均增长 4%~7%,如印度、韩国等;低增长组---年均增速在 4%以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陈江生,2007 年).

  "十一五"期间,我国 GDP 年均实际增速为 11.2%,2001 年-2011 年,除 2001 年外,我国每年经济增长都在 9%以上,有 6 年达到两位数.2012 年、2013 年,我国 GDP 增速回落到 8%以下,均为 7.7%,创造了国内经济增长的新低,但在全球仍名列前茅.

  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GDP 导向、投资拉动和外向型经济推动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不少问题:GDP 增速快、经济整体质量不理想;整体经济上去了,经济结构不佳、产能过剩;货币发行过多、管制松;对国民收入分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调整,内需不足.

  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高增长已难以为继,由于环境问题,今年有 29 个省级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大气污染的治理.

  我国当前还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的风险,这是指一个国家达到人均 GDP 3000 美元附近的中等水平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人均GDP 难以突破 1.1 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挑战主要有:收入分配不公、城市化进程受阻、金融体系脆弱、产业竞争不力、人力资本不足.

  尽管高增长不能持续的原因在各国表现各异,但专家们普遍认为,从东亚复兴的经验来看,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关键是完成三个转变: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基础教育转向高等教育.

  日本和韩国等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三、GDP 目标宽松可为调结构留下空间

  当前,我国调结构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综合性指标,要明确经济整体发展的思路,并通过综合指标来体现.仅仅设定严格的、目标性数值,短期可能会实现目标,皆大欢喜,但中长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障碍,或起负作用.因历史欠账多,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处理量和质的关系,更关注能耗、水耗、污染、投资收益率之类协调性和质量类指标.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侧重存量的调整,可能减缓增速,需要宽松的发展环境.

  从全球经验来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候往往是经济谷底时,现在全球及欧美微弱回升,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在这个时点上我们应抓住时机,主动将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调至中高速以至中速,优化产业结构,处理遗留问题,消除不良因素.在外力的推动下,更广泛、更充分、更到位地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平稳渡过调整期,使经济更深、更广、更快地恢复到协调运行状态,为经济回升奠定基础,以免在全球经济陷入波动时被迫调整.

  因此,将GDP增长指标定得低一点、软一点,只作为经济预测和参考,将使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环境更宽松,留有余地,出现危机也便于缓冲.

    四、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精神

  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仍人为确定预期目标,可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减少对经济的人为扰动,不仅要落在文件上,更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导向,不宜再盲目追求 GDP 数量的增长.2007 年、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政府组织投入 4 万亿元,实行经济刺激措施,但原本过剩的产能和经济中的不良因素,没有得到调整,经济不减反增,遗留的问题会继续影响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发达经济体走出低谷呈回升态势,我国即使出现增速减缓的状况,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们应该容忍经济遵从规律顺势调整,主动将 GDP 从超高速、高速调整为中高速以至中速,不再将经济增速作为预期目标,而只是作为预测值,政府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中性作用,顺势而为.

  五、软化增速目标可减少外部贸易摩擦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容忍经济增速放缓是针对前些年的高速增长,并不会出现经济衰退.

  按照国际标准,经济衰退是指经济中总产出、收入和就业连续 6 个月到一年的明显下降,很多经济部门收缩,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我国调低增速是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空间,从全球经济来看,我国仍处于高增长区间.

  目前,世界贸易持续低迷.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4 年 1 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 年全球经济增长 3.0%,比 2012 年放缓 0.1 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 2014 年 1 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 年全球经济增长 2.4%,比 2012 年放缓 0.1 个百分点.

  即使是 7%左右,我国仍是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国家之一.当前,国际贸易保护加剧.

  2013 年,发达国家不仅保障条款、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进口关税以及政府采购、自动配额等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主要经济体还竞相组织排它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争夺主导权,将其作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以美国为主导的TPP (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TIP (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和TISA(Tradein Services Agreement,服务贸易协定) 在积极推进中,以GDP占全球份额衡量,上述协定国分别高达 40%、50%和 65%,对全球贸易影响巨大.

  在总需求中,我国应逐步提高内需在"三驾马车"中占比,但它的拉动是渐进的.在内需乏力、高投资不可持续的情况下,还要依靠外需拉动,增速定得过高、过硬,势必加剧与国外的贸易摩擦.

  六、GDP 增速下降不会对就业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一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社会单位投资创造的新增就业人口是既定的.随着我国每年 GDP 的增长、经济规模上升,有能力安排更多就业人口.二是第一、二、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口中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其中第三产业的单位就业贡献率最高,GDP 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吸纳的就业人口会有所增长.三是民营和国有企业对吸纳就业的贡献率不同,民营企业明显高于国有企业,随着我国民营企业比重不断加大,在同样GDP增速下,民营企业安排就业的空间会更大.四是企业结构的变化,小微企业、个体户在单位投资中吸纳的就业人口显着高于大中企业.近年,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户数增加、规模加大,企业结构的变化会形成新的吸纳空间.五是地区结构差,中西部在吸纳就业人口中的空间更大,随着中西部增长速度提升,就地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增强.

  目前,中西部流向东部的劳动力人口减少,地区结构变化带来就业人口的增加.以上五个要素都会在GDP增速合理下降的背景下,新增就业人口不变或有所增加.非常可喜的是,现实出现了这一明显变化:近 10 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基本每年新增800~1000 万人,而 2013 年在GDP增速与此前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到 1300 万人,比上年增长约 30%.从中期走势看,我国经济总体稳定,在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存在局部风险.我们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顺势而为,减少对GDP增速的关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