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8 共5359字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1.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多个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也总结了部分学者就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其他方面效应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有的针对发达国家,有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有少数是专门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探讨的。本文对上述理论成果进行了探讨,提取出了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思路或结论,初步认为一国(包括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其技术进步、贸易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正效应。
  
  2.我国目前对外投资发展现状投资规模明显落后于美国,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区位的分布上相较于美国也不尽合理。根据邓宁的发展周期理论及实证方法以及一定的调整,我们得出,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处于周期的第三阶段初期,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操作中发现,邓宁的这一理论对中国 2011 年之前的数据能够较好的解释,后者的发展轨迹基本与J型曲线吻合。但2011年之后中国的数据和具体情况并不能引证这一理论,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邓宁当时的研究基础与现今的中国以及大部分国家的情况相差较大,同时中国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独特性。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着的正效应,但其估计系数并不显着,即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投资规模相对还较小,尤其是相对于吸收的外商投资比例相差较大,从而影响了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另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还都是市场寻求型,技术寻求型的比重仍相对较小。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为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这类型的企业很多并不注重核心竞争力,对于自主研发的投入较少,倾向于只靠既有的技术和相对低廉的人力及其他成本。并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比重较低,更多的是投向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较少,无法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结论相差无几,且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而这一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的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效果并不显着。这可能是因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可能在某一节点或某一较长的时限内,其变化都难以直观地看出。因而,即使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但见效并没有那么快。另外,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受技术进步影响,而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效应体现的也不明显。
  
  6.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单个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对技术获取、出口增加以及资源获取具有正效应的,但成功的企业案例背后也有着很多失败的案例,即使是上文中提到的这些企业,其海外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6.2 问题建议
  
  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选用了多个理论、实证和具体案例来分析验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的效应。有不少学者任务对外直接投资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可以消除这部分的担忧。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态度正在转变,过去一味地限制资金开放而过分依赖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而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性途径。无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层面,借鉴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指出今后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发展的进程,对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可以发现,中国所处的经济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均未达到成熟阶段,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各方面也还未完善,因而在国家政策、个体企业方面都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2.1 政府层面发达国家鼓励其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成效明显,对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参考。因而中国应借鉴国外相关政策的组成和要点,改善本国政策的不足,这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在规模和数量上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这反映了政策支持的价值所在,说明政府支持是有效的,企业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必然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虽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在持续上升,但其资金来源限制较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大多靠从商业银行贷款获得,而难以获得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此外,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方面的优惠也相对有限。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经验不足,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缺乏战略性的指导缺乏,因而常常伴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包括体系优化、财政支撑等。
  
  6.2.2 企业层面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自身的问题极为关键。经济全球化、政府支持、国家整体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都是外部条件,对于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内在条件。只有自身各方面实力够强,才能打败其他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谋取利益。
  
  首先,企业需要学习大部分成功跨国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制度上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保障。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尤其是建立与完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管理体制。
  
  其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最根本的获利工具,我国在很多方面的技术需要从国外获取,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因而企业依靠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技术是最便利的途径,但仅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购买或接触到这些核心技术并不足够,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将国外的技术学为己用并加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研发,完成技术创新,才能持续的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保证持续、充足的 研发投入。同时,企业要注意控制各方面风险,主要是加强经营能力以保证现金流和资金链,在资金方面为海外研发提供支撑。
  
  另外,与之相对应,企业应实施品牌战略,从而形成国际优势。海尔最成功之处在于其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凭借其品牌效应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最后,企业还应不断提高筹融资能力,为跨国经营提供资金保证。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是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发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适当合理地利用民间信贷,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A.P.瑟尔沃,张进铭。《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版)导读[J].经济学动态,2003,06:84-89.
  
  [2]程惠芳。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及评价指标[J].财经科学,1998,05:36-39.
  
  [2]谭红霓。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D].广西大学,2003.
  
  [3]陈秋敏。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06:1-4.
  
  [4]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 为例[J].财贸经济,2009,03:101-106+137.
  
  [5]郭 庆旺,贾俊 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1979-2004[J].经济 研究,2005,06:51-60.
  
  [6]胡博,李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96-102.
  
  [7] 江 小 涓 , 杜 玲 . 国 外 跨 国 投 资 理 论 研 究 的 最 新 进 展 [J]. 世 界 经济,2001,06:71-77.
  
  [8]林青,陈湛匀。中国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主要10 个国家 FDI 反向溢出效应模型的测度[J].财经研究,2008,06:86-99.
  
  [9]李京晓。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0]刘明霞,王学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09:57-62+88-89.
  
  [11]李优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利益论[D].四川大学,2004.
  
  [12]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01:98-101.
  
  [13]聂名华。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1,01:45-49.
  
  [14]钱志清。跨界兼并与收购驱动 FDI 进入新纪元--2000 年世界投资报告介绍[J].国际经济合作,2000,11:23-26.
  
  [15]盛小平。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1.
  
  [16]徐莺燕。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兼论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17]姚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D].南京大学,2013.
  
  [18]魏巧琴,杨大楷。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1:93-97.
  
  [19]于培友,奚俊芳。企业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科研管理,2006,05:39-44.
  
  [20]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4:63-66.
  
  [21]张保林。基国价产业结构初探[J].价格月刊,2007,10:86-88.
  
  [22]张茂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4.
  
  [23]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0-35.
  
  [24]张华。2009 年中国企业走出去五大收购案例大盘点

    [25]Agarwal, S. Ramaswami, S.N.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Impact ofOwnership, Lo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Factors [J].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 1992, 23(1): 1-27

    [26]Alfaro. 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Does the SectorMatter?[R].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003,14

    [27]AriKokko. The Home Country Effect of FDI in DevelopedEconomics[J].NBER Working Paper,2006,225:45-73.
  
  [28]Braconier, H., K. Ekholm and K.H. Midelfart Knarvik. In Search of FDI– transmitted R&D Spilllovers: A Study on Swedish data [J].WeltwirtsChafliches Archiv, 2001,137(4):644-665.
  
  [290]Cletus C. Coughlin andEran Segev.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A Spatial Econometric Study[J].The World Economy,2000, 23(1):1-23

    [30]Dunning, J. H. 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eglected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67,29:45-67.
  
  [31]Flallters, F. Commodity Price Equalization:A Note on Factor Mobilityand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62:472-476.
  
  [32]Heiazi.W., Safarian.A.E.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Dspillover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9,30:3-4.
  
  [33]Jasay,A.E. The Social Choice between Home and OverseaInvestment[J].Economic Journal,1960,70:105-113.
  
  [34]Matteo Grazzi and Antonella Mori.The Impact of FDI on EconomicGrowth[M].Physica-Verlag HD,2006,39-79.
  
  [35]MacDougall G.D.A., The Benefits and Cost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Abroad: A Theoretical Approach[J].Economic Record,1960,36:13-35.
  
  [36]Mundell.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57,321-335.
  
  [37]Robert E. Lipsey, Home and Host Country Effects of FDI[J].NBER WorkingPaper,2002,92-93.


  后记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两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导师张幼文教授,论文定题到写作定稿,倾注了张老师大量的心血,很感激他在论文的选题、大纲的拟定、篇章的布局、大小标题的确立以及文字的润色等等方面所给予我的指导。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张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张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张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特别是世界经济所的徐明棋教授、黄烨蓄教授、赵蓓文教授、周宇教授等。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在开题报告和预答辩会上,黄烨着教授、赵蓓文教授、金芳教授、苏宁教授对论文计划提出的许多中肯的建议,给我的论文内容指出了许多不足和修改意见,我在此特别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为了完成论文,我除了上网搜索资料外,还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书籍,在这点上,图书馆的老师和同学都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而她们对我生活上的指点和帮助,也令我感动,但可惜这只不过一篇论文的后记而己,容不得我娓娓道来,我只有这片言只语的感谢。
  
  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室友、同学和朋友们!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学术之路是寂寞的,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艰苦的不断努力。而正是有了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论文只是习作,我是不满意的。但是,至少我是在这条路上行走着。如果我有任何的优势的话,那就是对科学研究事业的热情和执着。我常以下面自写的一句诗自勉:读书岂堪为人忙,灰色生命理论航。是的,理论之树常青。我想,我仍然会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这篇论文是对我三年学习的一个总结,但这并不是终点,今后我仍将保持学习的劲头去对待工作和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