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异探究

来源:金融经济 作者:邵源春;陆峻波;罗晓云
发布于:2018-12-04 共3860字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背后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多尺度的分析, 明确差异原因, 制定差异弥补策略, 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差异分析; 应对策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异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 而经济发展大幅提升的背后, 我们也应看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特别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 沿海和内陆的发展差异, 城乡发展差异等, 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的分析入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 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整体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 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领先其他国家。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其以上海、青岛、北京、厦门等城市发展最为明显, 这些城市凭借着优越的自然和交通条件, 对外发展迅速, 经济增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多为内陆地区, 受限于既有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 对外发展较慢,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西中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上升趋势, 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明显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慢,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就是基于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实际进行的指导性帮扶。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整体协调稳定发展的首要障碍。

  (二) 区域间收入差距十分明显

  从整体看,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但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增长却明显不同, 各省间的经济增长率标准差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 引发贫富冲突, 影响社会稳定。而区域人均收入的差异, 也导致人口的大量迁移, 使得部分贫困省事发展缓慢, 人才缺乏。以贵州省为例, 新中国刚成立时, 贵州是名符其实贫困省, 新中国成立后, 加大对其政策的扶持, 其经济增长明显, 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几十元到现在的3000多元, 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这是就时间纵轴的对比, 而横轴方面的对比, 贵州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在与其他省份的对比中, 其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浙江, 福建等省发展迅速。区域间收入差距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体现。

  (三) 区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明显

  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外, 城乡居民收入也呈现区域性的差异。改革开放到1986年,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小, 城镇居民收入在区域上的差别并不明显。而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1986年之后, 东部地区和其他区域间的差异明显增加, 导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改观, 与其他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体现为内部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农村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资源优势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镇。2003年以后, 东部地区的农民家庭收入增长迅速, 是其他区域的几倍以上。而城乡收入差距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多要素综合作用导致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得到了政府的资金和政策帮扶, 在政府的引导下, 获得更优势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环境等, 加上其地理位置的优势, 东南沿海发展迅速, 国家的经济重心也不断向东南沿海地区偏移。而中西部属于内陆地区, 自然环境不佳, 政府引导支持不足, 东西部发展差异明显, 市场宏观经济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是区域利益驱使下, 区域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结果。地方政府加大对本地区的支持, 坚持贸易保护主义, 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片面支持本地区的发展。区域间资源和技术无法有效流通, 商品行业垄断的问题突出。区域间商品等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 地区和行业间的优势无法平衡, 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导致国内市场的四分五裂, 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受到影响。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应对举措

  (一) 找准区域发展亮点, 提升区域竞争力

  我国幅员辽阔,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 走区域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必然。通过对区域发展亮点的分析, 挖掘有潜力的产业, 重点支持引导, 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展中扬长避短, 优劣互补,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出路, 才能区域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例如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劳动力密集, 作业成本低, 必须将重心放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上, 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核心经济发展地带,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经济城市与周边城市资源优化配置, 人才技术流动共享, 提升发展潜能和动力。例如东北地区, 土壤肥沃, 属于老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牢固, 可以振兴原有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农林产业, 加大对新兴科技的关注与投入。我国中部地区属于交通枢纽, 可以借助交通的优势条件, 加强与外界的关联, 发展能源产业, 为其他地区输送产品, 也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基于亮点做文章, 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二)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资源均衡化配置

  针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做好区域间资源的均衡配置。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 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促进市场发育, 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扶持政策, 有倾斜有针对性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关注不发达区域的经济投资, 加大对其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基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推动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坚持经济适度发展原则, 加大转移力度。其中坚持经济的适度发展原则是为了防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 避免区域发展中矛盾的激化。而加大转移力度就是为了引导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实现该地区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为落后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活力支持。只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区域资源的均衡优化配置, 才能实现不同区域间医疗, 服务, 交通及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平衡,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民众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 倡导经济互通有无, 走跨区合作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区域间的合作十分必要, 而合作的前提是有效的沟通。当前国际社会倡导构建的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无疑为我国区域间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指导与参考。跨区域合作成为必然, 各区域经济集团也对应开放政策, 促使贸易合作的深化。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东西部发展的差异, 因此东西部省际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十分必要。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经济的腾飞必须加强与东部的互动, 深化经济合作, 借助东部的资源优势, 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 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 带动自身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在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引导下, 形成更为成熟系统的区域经济发展体, 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圈, 在互助合作中实现各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劣互补, 带动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分析

  着眼于未来,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将不断强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从2010年到现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明显, 特别是2010年,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系数为0.126, 同比增加近700%。这也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期,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各区域间呈现东部带动西部, 东西部互相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西部地区, 交通运输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强化。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区域经济增长迅速, 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波动变化明显。2010年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较为稳定, 从2011年到2013年, 我国经济协同度明显降低, 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协同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自2015年以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回暖期, 其中江西、北京及山西等地提升明显。虽然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发展水平依然有明显差异, 协调度回升带有不稳定性, 使得区域间的上升幅度差别明显。

  五、结语

  综合来说, 我国区域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发展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不断变化, 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整体性腾飞与发展, 就必须关注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在论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体现的基础上, 对其差异产生原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 基于问题从政府宏观调控, 区域亮点的挖掘、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三方面进行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论述, 将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指导与参考作用, 在策略的指导下,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中国市场, 2014 (42) :13-14.
  [2]任建军, 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 2010, 30 (05) :784-789.
  [3]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 2007.
  [4]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原文出处:邵源春,陆峻波,罗晓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金融经济,2018(22):45-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