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植物学论文

黎族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与潜在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5314字
摘要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1]. 近年来, 海南黎族的民族植物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 黎族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和优良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吸引了众多学者投身于黎族医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6],发掘出一批疗效好、 可靠的黎药, 如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海 南龙血树 (Dracaenacambodiana)、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等。 然而相对于海南黎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植物知识, 已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对海南黎药兰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较少。

  兰科植物(Ochidaceae)是有花植物中物种最丰富的类群, 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有些兰科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兰科植物也是传统医药的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使用和民间使用的兰科药用植物不少于 60 个属(200 个种), 可见药用兰科植物是民族医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

  海南岛丰富的光热资源孕育了多样的生物, 其中兰科植物约有 80 个属 230 余种[8], 霸王岭地区仅附生兰就达 26 个属 60 个种之多[9]. 海南黎族是在海南岛上定居最早、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山区, 光照与降水充沛, 土壤肥沃, 地形变化多端, 植物种类丰富。 黎族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实践中, 积累了许多有关兰科植物的药用经验, 这不仅是黎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民族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在黎族分布集中的地区,对黎族使用的药用兰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详细记载当地黎族草医使用兰科植物的种类、 部位、 方法和效果。 同时应用打分排序的方法, 对当地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按照其潜在价值的大小将调查到的药用兰科植物进行分类, 选出潜在价值大的药用兰科植物, 为黎药兰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针对药用兰科植物面临的资源危机和医药知识流失危机, 提出药源保护和医药知识保护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区概况

  昌江和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 黎族人为当地的原住民, 散居于各个村落中。 调查区域自然植被保护良好, 分布有霸王岭和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境内地形复杂, 以山地为主, 海拔50~1 654 m. 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 24.2 ℃, 年平均降雨量为 2 500 mm, 雨水分布不均, 5~11 月为雨季, 12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9].

  1.2研究方法

  在已有文献报道的基础上, 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走访了七叉、 牙劳、南浪等村的 10 位有名的黎族草医, 采用 “5 W+1H” 法[10], 详细询问了他们使用药用兰科植物的种类、 用法、 用途和药用部位。 采用评分排序法对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3]. 借鉴淮银虎等[10-11]、 Russo[12]及郑希龙等[2-3]的方法, 结合黎族医药的特点, 制定以下评分标准: (1)每有一个草医使用该种兰科植物治疗疾病, 得 1 分; (2)海南省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名录中有收录者[13],得 2 分, 普通品种名录中有收录者[14], 得 1 分 ;(3)《黎族药志》[4-5]中有收录者, 得 2 分; (4)《药用植物辞典》[15]中有收录者, 得 2 分。 以上各项得分之和即是该种药用兰科植物的 “潜在价值”, 得分高者 “潜在价值” 大, 说明该种药用兰科植物使用价值大, 易被人们所接受, 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