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及研究思路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孙晓伟,李若冰
发布于:2021-10-26 共5720字

针灸治疗面瘫论文范文第四篇: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及研究思路

  摘 要:面神经麻痹指因面神经或其外周病变引起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浮针受传统针灸学的启发,并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以改善面部患肌缺血缺氧状态、灭活筋膜触发点作为目的,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上有见效快、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阐明日后的研究思路,以期对今后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口僻;面瘫;浮针;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孙晓伟,E-mail:gemini19790530@163.com;*李百韬,E-mail:289766827@qq.com;

  基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杰出青年培育基金(2019JC0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2018RCD11);

  面瘫俗称"吊线风"或"口僻".中医认为,面瘫的主要病因是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患者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表失和,故外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面部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养,发为面瘫。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面部解剖结构茎乳孔的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该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额纹及鼻唇沟不可见或变浅,口眼?斜,眼睑闭合障碍,蹙额鼓腮示齿力减弱或消失等,单双侧面部肌肉群功能失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常见于30~45岁人群[1,2].部分患者预后不良,长期遗留面部疼痛与畸形[3,4].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起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png

  浮针治疗以能量代谢危机学说[5]为理论基础。面瘫患者由于面神经受压,出现面神经水肿和面部肌肉缺血等病理变化,长时间面神经压迫状态致运动终板释放大量乙酰胆碱,运动终板处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形成筋膜触发点(MTrP)[6],同时由于MTrP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并且刺激组织释放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代谢物质,使肌肉呈持续收缩紧张的状态[7],故现代浮针医学认为改善面部患肌缺血缺氧状态、灭活筋膜触发点为治疗面瘫的关键。符仲华认为,患肌是指人体排除中枢性疾病因素,放松时全部或部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肌肉,其与MTrP密切相关[8].MTrP是一个在骨骼肌上能够引起疼痛的位置,以一定力度向该位置施加压力可引起局部及远处的疼痛,且这个位置通常可以触摸到一个拉紧状态的紧张带和条索样结节[9],即触诊"患肌"时手下感到的紧僵硬滑状态。MTrP分为活化触发点和隐性触发点,活化触发点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的局部或远处牵涉痛。隐性触发点在触诊患肌时一般不出现压痛反应,但在特定条件刺激下可转化为活化触发点而出现疼痛症状[10],这为学者寻找"患肌"提供了理论依据。

  浮针医学发明之初,符仲华教授受传统针灸学腕踝针皮下进针法的启发,以传统针灸学中的毛刺、浮刺等刺法为依据进行皮下浅刺取得很好的效果,经过数10年各方面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在针刺用具、手法等方面已趋向成熟[11].该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上具有见效迅速、疗效持久、风险低等优势,现就近20年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概述。

  1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

  1.1 单纯浮针治疗

  近年来,浮针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研究较多,且证实该法有着比较确切的临床疗效[12].相比较浮针治疗疼痛来讲,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疾病,更多的是通过扫散动作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牵拉以产生生物电效应,改变病变部位的离子通道,从而有效改善患处肌肉组织血供不足和失养状态,其目的是改善面部肌肉群功能,消除肌肉痿废不用的状态。刘军[13]采用攒竹透鱼腰、颧髎透地仓和颊车透地仓、阳白透丝竹空交替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显示治愈22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李之霞[14]应用浮针治疗面瘫患者34例,结果显示痊愈32例,显效1例,好转1例,痊愈率为94.12%.上述两篇文献时间较早,治疗手法尚不成熟,观察指标相对单一;在进针点选择方面,均选择传统腧穴作为进针点。姜雪梅等[11]对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常用进针点进行了初步总结,总结出的5个常用进针点(手三里、颊车、头维、攒竹上方、肩井下方),均在传统经穴上或其附近,分析其机制,认为相关肌肉分布和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十分类似,通过扫散动作牵拉肌外膜继而增加肌细胞活性,增加面部肌肉群的功能。孙定炯[15]认为无论是MTrP还是经络理论均以消灭患肌作为其治疗目标,二者有相似之处。因此,如何将MTrP和经络穴位理论完美融合,也是日后浮针发展研究的一个方向。

  1.2 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

  治疗符仲华教授发明再灌注活动的灵感源于针灸治疗中的运动针法或灸法,如董氏奇穴中的"动气针法""运动按灸法"等,其主要在应用针刺或艾灸治疗的同时通过活动与疾病相关联的肌肉,从而达到引导经气、活血舒筋通络的目的[16,17].受此启发,在针刺过程中通过医者的帮助使患者患处肌肉进行被动运动,患者也可自己配合反复活动患处的相关肌肉,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患肌,继而改善患肌的血液循环,达到松解患处周围肌肉的目的,这些再灌注活动配合浮针治疗,有利于缺血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改善肌肉的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松解患肌的目的[18].秦赫等[19]通过触摸患者头颈部位肌肉确定患肌,分别于上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处穴位进针,做扇形扫散同时行3次以下的再灌注活动,30 min后症状仍在则再次反复查找患肌治疗,隔日治疗,共3~36次,治疗后2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37%,提示浮针疗法治疗病程为2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吴金建等[20]将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先于患侧颞部或颊车穴附近向额头或口角方向进针,后分为两次将针尖调整为上迎香、迎香和外眼角方向进行扫散配合相应肌肉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1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且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3 浮针结合西药治疗

  西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针对急性期及病情较轻者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病情严重及处于恢复期者无明显效果[21].杨江霞[22]将80例急性期(发病在3d以内)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行常规针刺与浮针结合再灌注治疗,浮针组根据MTrP位置在胸锁乳突肌胸骨段、锁骨段或下颌角下0.5~1.0cm处选择2~3个点向耳垂方向进针,并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伴随症状体征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王小寅等[23]用浮针疗法配合营养神经口服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单纯药物治疗(甲钴胺片)为对照,结果显示浮针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突出,该法是对浮针疗法适应证的一种重要补充。

  1.4 浮针联合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历史悠久,有确切疗效[24].刘思[25]采用浮针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阳白、四白、颧髎、颊车等面部腧穴和足阳明经穴进行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临床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H-B面神经分级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

  1.5 浮针联合中药治疗

  廖志英等[26]采用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将防风、僵蚕、川芎等中药置于棉袋中煮沸后,在合适温度时外敷于患侧面部,以促进药物有效成分吸收通过,浮针疗法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炎症和水肿吸收,以传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在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朱宏勋[27]通过加减浮针联合牵正散口服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发现单纯内服中药效果慢、时间长,与浮针疗法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

  1.6 浮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

  许广喜等[28]采用浮针行罐治疗中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120例)采用浮针结合面部行罐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123例)给予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及强的松、阿昔洛韦口服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为93.5%(P<0.05);治疗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杨欢等[29]结合浮针、针刺、热敏灸等多种方法治疗顽固性双侧面瘫1例,三诊后患者接近痊愈,效果良好。

  2 小结

  浮针疗法受传统针灸学启发,以肌筋膜理论为基础,将中医的皮部理论、近治原理[30]与现代医学的液晶态理论和机械负荷理论等相结合[31],通过对MTrP附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及再灌注操作,达到消除患肌、恢复患处肌肉群功能的目的。因其作用部位为皮下浅筋膜层,操作相对安全,不易对周围血管或神经造成损伤,且能较有效地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表情肌活动障碍等症状,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等非痛性疾病还存在一些不足:(1)对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以肌筋膜学说为主,但对其具体机制及其与经络穴位理论的关系仍缺乏系统的阐述。(2)临床研究中结局指标多为主观疗效评价,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分析,如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等,导致研究结果质量不高。(3)对于浮针的具体操作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如MTrP的选择、扫散的频率及时间、留置软管时间等,使各研究之间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的难度较大。(4)临床病例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仍需要大样本研究。因此,今后对于面神经麻痹相关的临床研究应完善相关治疗作用机制,规范其疗效评价,增加客观理化指标,推进浮针疗法的操作标准化,加大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从而完善浮针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作用机制研究及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PRASAD S,VISHWAS KV,PEDAPROLU S,et al.Facial nerve paralysis in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management[J]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7,69(1):58-61 .

  [2]DE DIEGO-SASTRE J 1,PRIM-ESPADA M P,FERNNDEZ-GARCA F.The epidemiology of Bell's palsy[J].Rev Neurol,2005, 41(5):287-29

  [3]Peitersen E. Bell's palsy:the spontaneous course of2 500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lsies of different etiologies[J].Acta Otolaryngol Suppl,2002(549):4-30.

  [4]NEELY J G,NEUFELD P S. Defining functional limitation,disability,and societal limi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esis :initial pilot questionnaire[J].Am J Otol, 1996, 17(2):340-342

  [5]SIMONS D G,TRAVELL J.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a possible explanation[J].Pain,1981,10(1):106-109 .

  [6]黄强民,敖丽娟,刘燕。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3):4822-4824

  [7]MACDONALD A J R. Abnormally tender muscle regions and associated painful movements[J].s.n.,1980 ,8(2):197-205.

  [8]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9]王列,马铁明,曹锐,等。阿是穴与激痛点浅议[J].中医药导报,2016,22(20):12-14 .

  [10]HONG C Z.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injection[J]. Critical Reviews in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1993,5(2):203-217 .

  [11]姜雪梅,王春阳,李国君, 等。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筋膜学机理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7(2):297-301.

  [12]徐春娟。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 2007 ,38(5):58-59.

  [13]刘军。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31):145.

  [14]李之霞。浮针治疗面瘫34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02, 18(8):42.

  [15]孙定炯。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与传统经络穴位异同点的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26(17):1358-1360.

  [16]庞根生,薛亮。运动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J] .河北中医, 2005,27(10):763-764 .

  [17]晏小霞。董氏奇穴之动气针法体会[J] .中国针灸, 2005,25(S1):148-149 .

  [18]符仲华。浮针疗法的好帮手:再灌注手法[C]/中国针灸学会。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 . 北京:中国针灸学会, 2011:3227-3233.

  [19]秦赫,魏旭,王文涛,等。浮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7例[J] .中国针灸, 2018,38(11): 1206- 1208.

  [20]吴金建, 汪花,刘佩慧,等。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36(3):372-37

  [21]孔辉。泼尼松龙和泼尼松龙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不同程度贝尔面瘫的疗效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31(3):355-357 .

  [22]杨江霞。浮针治疗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观察[]1兰州大学第一医 院东岗院区,北京中针埋线医学研究院,甘肃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第3届全国穴位埋线疗法经验交流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暨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委员会申报筹备工作协调会、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穴位埋线疗法》评议会暨第1 3届全国穴位埋线技术培训班针灸推拿传统与创新手法培训班论文集。 北京:中国针灸学会, 2015:5

  [23]王小寅,文希, 李文坚,等。浮针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8(13):56-57.

  [24]张姗姗,李国徽,郭新荣,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Meta分析[J].新中医 , 2019,51(11):204-208

  [25]刘思。针刺配合浮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8 .

  [26]廖志英,顾红,陈婉。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7(11):1984-1986 .

  [27]朱宏勋。浮针联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 2011,32(12):141,143

  [28]许广喜,刘银波。浮针行罐治疗中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09,28(8):626-628

  [29]杨欢,吴家利。多种针法治疗顽固性双侧面瘫1例[J] .新疆中医药, 2018,36(6):27-28 .

  [30]刘宝华,朱绪文。浅析浮针疗法[J].针灸临床杂志,1998, 14(4):29

  [31]傅心昊。浮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早、中期)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出处:孙晓伟,李若冰,李百韬.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7):111-1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