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贝尔氏面瘫

时间:2015-05-29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284字
摘要

  贝尔氏面瘫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面瘫”、“口眼歪斜”、“口僻”[1]等疾病的范畴。该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 20 -40 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绝大多数为单侧面瘫,双侧极为少见,常于洗漱中突然发现嘴歪漏水,同时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闭目露睛,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颊龈沟内,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漏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本病高发的趋势愈发显著,若治疗及时则预后良好,延误时机则缠绵难愈。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本病多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90 例均为 2013 年 6 月 - 2014 年 6 月湖北省中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 45 例,其中男28 例,女17 例; 年龄23 -57岁,平均( 41. 52 ±10. 61) 岁; 病程最短 4d,最长 30d,平均( 7. 76± 3. 08) d.对照组 45 例,其中男 25 例,女 20 例; 年龄 21 - 59岁,平均( 40. 36 ±11. 17) 岁; 病程最短 5d,最长 34d,平均( 8. 73± 2. 84)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2]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面神经麻痹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起病前 1 - 2 日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漏气; 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

  1. 3 排除标准

  年龄 18 岁以下,65 岁以上者; 由于面部外伤、听神经瘤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者; 伴有其它严重疾患,影响治疗方案实施者; 未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泼尼松(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30mg,每天 2 次,1 周后逐渐停用; 肌注维生素B1( 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mg,维生素 B12( 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 5mg,每日 1 次; 疑由病毒感染所致者,口服阿昔洛韦( 湖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 2g,每日 5 次,连服 7 -10 日; 长期不能闭眼者,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 ( 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以预防感染,保护角膜。

  2. 2 治疗组

  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 1) 针灸治疗: 选择腧穴阳白、头维、风池、风府、肩外俞、瞳子髎、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常规针刺 0. 5 寸,用平补平泻手法; 若耳后疼痛加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常规针刺 0. 8 寸,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20min.( 2) 推拿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手按揉患侧面部 3min 左右,接着用大鱼际揉法在患侧施术 3min,然后点按阳白、头维、瞳子髎、太阳、风池、风府、肩外俞、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再用左掌揉法在患侧面部施术 4min,右手握空拳轻轻击打患侧,最后用擦法在患侧面部施术,以透热为度。( 3) 中药治疗: 赤芍 12g,川芎 10g,桃仁 10g,红花 10g,葱白10g,生姜 10g,大枣 5 枚,黄酒适量。疼痛较剧者,可加延胡索20g,川楝子 10g; 面肌痉挛加白芍 30g; 有热者,加丹皮 12g,银花12g.日 1 剂,水煎服。( 4)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针刺眼区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本病早期针刺深度应以浅刺为主,症状较重者宜深刺; 推拿时要轻重适宜,使患者有舒适感,按摩时间不宜过长,每次 20 - 30 min 为宜; 对于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应适当针刺健侧,以防发生“倒错”现象。两组均连续治疗 3 周后进行观察。

  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 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 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表情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 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谈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 无效: 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采用 Portmann 简易评分法[4],选用皱眉、闭眼、动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这 6 个表情肌运动作为评分项目,运动时与健侧对比,基本相同记 3 分,减弱记 2 分,微弱运动记 1 分,完全不能动记 0 分,最后加安静时印象分,即面部对称 2 分,稍不对称 1 分,明显不对称 0 分,满分为 20 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 个月记录。

  3. 2 结果

  3.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4 讨论

  贝尔氏面瘫好发于春秋两季,常发病突然,以一侧面部口眼歪斜伴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露齿、鼓颊、吹口哨等为诊断要点。《诸病源候论·卷一》曰: “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5]故中医认为该病是因络脉空虚,感受风寒或热毒侵袭面部,致面部经络、筋脉气血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6].

  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发病原因多数是由于茎乳孔内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7],又因受周围狭长骨质神经所限使神经受压而发生面神经麻痹。对贝尔氏面瘫的治疗,作者通过文献检索,获悉了该病的多种治疗方法,但尚未获悉循征治疗的金标准依据。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发病初期治疗应以消除组织水肿,缓解面神经的压迫为主,病情稳定后治疗应以改善神经组织营养状况、恢复神经肌肉功能为主[8],然而其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所取穴位均为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如阳白( 颞支) 、四白( 颧支) 、颧髎( 颧支) 、地仓( 颊支、下颌缘支) 、颊车( 下颌缘支) 、下关( 颞支、颧支) 、翳风( 颈支) 等。针刺上述头面部腧穴,可激发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并能加速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致使受损害神经段血供改善,减轻瘀血,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抑制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病变的发展;针刺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可加强面神经的血、氧供应,从而促进神经元细胞蛋白质合成,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间接促使神经修复及髓鞘再生[8].推拿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以及神经炎症介质的分解,疏通经络,使局部炎症消退加快,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促进受损肌肉和神经的修复。中药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常用以治疗头面、四肢血瘀,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葱白、生姜、黄酒、大枣辛甘发散,调和营卫。诸药共奏活血通窍、祛风散寒之效。

  本病发病后若及时治疗,多数可在 1 个月左右恢复,若患病 6 个月以上尚未恢复者,则痊愈率明显降低。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而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和通窍活血汤可促使本病更快恢复,对少数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贝尔氏面瘫,其总有效率高( P < 0. 05) ; 面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 P <0. 01) .

  参考文献:

  [1] 王元。 分期针刺法治疗 Bell's 面瘫 54 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 9) : 1905.

  [2]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2.

  [4] 王燕楢,张叔香,许华,等。 Bell 面瘫 164 例观察[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 6) : 334.

  [5] 王萍。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4,36( 1) : 60.

  [6] 苏伟,李建武。 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 6) : 65.

  [7] 马广昊,仰伟中。 放血疗法配合针灸治疗 Bell 氏面瘫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 4) : 58.

  [8] 王晓红,张黎明,韩梅,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 3) : 21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