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颈椎病致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的推拿干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09 共3181字
摘要

  失眠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睡眠障碍,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其不论是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还是其他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困扰着众多患者,因此加强对失眠基本理论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失眠的深入研究,颈性失眠逐步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对颈性疾病引起失眠的研究,因其具有独特的现代医学发病理论以及中医辨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医学发病理论,笔者分别运用颈性失眠的不同发病理论,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法进行干预因颈椎病引起的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收到不同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 颈椎病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制定。(1)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2)发病经过及病程:多数为缓慢性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4)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5)其他检查:有条件可做CT或MRI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6)椎动脉彩超、脑血流图及脑电图对椎动脉型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1.1.2 失眠的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制定。(1)轻者入寐困难的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多梦等症;(3)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4)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1.2纳入标准 (1)同时符合颈椎病及失眠的诊断标准;(2)分型属于心脾两虚型的颈性失眠;(3)18岁≤年龄≤65岁,性别不限;(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受试者。

  1.3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疼痛科门诊部。随机分为3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组(推拿Ⅰ组)40例、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组(推拿Ⅱ组)42例和两种理论共同指导下的推拿组(推拿Ⅲ组)42例。其中推拿Ⅰ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43.1±10.4)岁;PSQI评分(14.5±3.5)分。推拿Ⅱ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23~58岁,平均(42.8±13.3)岁;PSQI评分(14.9±3.1)分;推拿Ⅲ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2~60岁,平均(40.4±12.1)岁;PSQI评分(14.3±3.5)分。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失眠基本治法 (1)头面及颈肩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拿从印堂推至神庭6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6遍,然后从印堂开始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4遍。沿上述部位双手抹法治疗6遍。指揉印堂、攒竹、鱼腰、太阳、神庭、百会,每穴约1 min.扫散头侧胆经10次。拿风池、肩井各2 min.(2)腹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摩法先顺时针方向摩腹,再逆时针摩腹,约3 min.指揉中脘、气海、关元各1 min.(3)腰背部:患者俯卧。医者 扌衮 法在患者背部、腰部施术,重点在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部位,时间约5 min.用掌推法从背部沿脊柱自上而下推至腰骶4遍。

  2.1.2 颈椎病常规治法 患者坐位,医者站立其后,从风池穴至颈根部用拿法拿捏颈项部两旁软组织由上而下施术约5 min,然后 扌衮 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肌肉约5 min.充分放松肌肉的基础上行颈椎拔伸法及斜扳法,重复放松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2 min,最后搓、抖上肢结束手法。

  2.1.3 推拿Ⅰ组 在推拿治疗失眠基本治法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针对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指按揉神门、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 min.直擦背部督脉,透热为度。

  2.1.4 推拿Ⅱ组 在推拿治疗失眠基本治法的基础上进行颈椎病的常规治疗。

  2.1.5 推拿Ⅲ组 在推拿治疗失眠基本治法的基础上,既进行推拿Ⅰ组的操作,也进行推拿Ⅱ组的操作。上述治疗均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2 d,两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2观察指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各项目的评分和总评计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对效应指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ANOVA),分类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 果

  3.1 3组治疗前后

  PSQI评分比较 推拿治疗后,3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推拿Ⅱ组在治疗后其PSQI评分较推拿Ⅰ组平均值低(P<0.05);推拿Ⅲ组在治疗后其PSQI评分较推拿Ⅰ组及推拿Ⅱ组平均值均低(P<0.05)。

  
 

  3.2综合疗效评价

  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 论
  
  颈性失眠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因该病具有症状的双重性,当患者因失眠求治时常常被诊断为精神类疾病,却忽略了颈椎病这一基础病因[4].众多学者指出颈椎病与失眠密切相关[5-7].

  推拿是治疗颈性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以往推拿治疗该病的报道中忽略了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未能对以现代医学发病理论及传统医学发病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推拿疗法进行疗效对比。因此,该临床试验以此为切入点,对不同理论指导的推拿疗法干预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的治疗中,3组推拿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提示推拿对该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以颈性失眠的现代医学发病理论制定的推拿Ⅱ组,操作中的侧重点在缓解或解除颈椎病症状上,较传统医学心脾两虚发病理论制定的推拿Ⅰ组疗效优,提示在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中,颈椎病致病因素可能占主导地位。而两种发病理论合二为一制定的推拿3组最终疗效优势更为明显,该临床试验可表明推拿在治疗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中,既要注重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更不能脱离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

  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颈性失眠有效机制,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头面部总领一身阳气又络全身阴气。而治疗失眠当从调和阴阳入手,阳气静则阴气生,阴阳和则夜寐安。推拿手法治疗头部,达到潜阳而益阴,使阳入于阴,阴阳调和则不寐可愈[8].腹部推拿可以达气机、健脾胃、助运化、交心肾、除不寐;背部推拿可畅气机、交心肾、养心血、安神志,使阴阳平衡,神有所主,心神得安[9].腰背部施行推拿,其 扌衮 法可以改善肌肉状态、疏通经络,使气道通畅利于卫气运行;通过点法、按法刺激背部俞穴,可调整脏腑功能状态;通过推法能够改善督脉及膀胱经的气血运行[10].周智毅等[4]指出颈性失眠的病理机制普遍与疼痛、椎动脉病变、交感神经受损有关。并指出中医是治疗颈性失眠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脑血流量,调节交感神经张力,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恢复颈椎的稳定性是中医治疗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而传统推拿的放松手法及关节整复手法,在缓解颈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稳定性,改善脑部供血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各部手法综合运用共奏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安神定志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 周智毅,顾一煌,杜建明,等。颈性失眠病理特点和中医治疗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51-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