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对货币的理解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3 共1403字

  摘 要

  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是其在揭露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本质的过程中将货币置于哲学视域下审视和分析后得出的理论结晶,是他经济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货币的理解伴随其哲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历经了三个演化阶段:

  首先是从《论犹太人问题》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阶段,马克思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将货币的本质理解为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外在表现。货币本应在人与人的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但随着交换关系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交换能力大小的表征,进而成为交换的目的并带来人与人交换行为的异化,驱使人类把无限的货币量作为根本追求,从而成为货币的奴隶。

  其次是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阶段,马克思在新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视域下,突破抽象人本主义的束缚,从具体的社会现实出发,将社会关系的维度应用于对货币的哲学思考,逐渐认识到私有制下的生产和交换的各种社会关系决定了货币的本质并赋予货币以支配人的权力。

  最后是从《伦敦笔记》到《资本论》阶段,马克思从历史发生学的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指导下,在《伦敦笔记》中指出货币的本质是代表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揭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并在批判大卫·李嘉图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这一货币流通规律;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通过对达里蒙的批判,初步探讨了商品和货币的内在联系,以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一次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入手比较科学地解决了货币的起源问题,详细说明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并初步阐发了货币拜物教的思想;在之后的《资本论》中逐渐认识到资本是货币的完成形式,资本在与劳动交换过程中给予劳动者仅能维持生存的工资来占有活劳动,从而得到增加资本价值的剩余劳动,因此,只有对资本的本质和资本背后所承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内在矛盾进行剖析才能真正搞清楚货币的本质和货币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才能真正理解货币及其完成形式的资本造就的人与人关系的颠倒。

  关键词:马克思 货币哲学 货币异化 思想史 历史唯物主义

  目 录
  
  摘 要
  
  引 言
  
  第 1 章 马克思货币哲学的思想资源
  
  1.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资源
  1.1.1 威廉?配第的货币理论
  1.1.2 亚当?斯密的货币理论
  1.1.3 大卫?李嘉图的货币理论
  1.1.4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货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2 以往哲学中的货币哲学资源
  1.2.1 亚里士多德:货币是属人的存在物
  1.2.2 休谟:货币与幸福
  1.2.3 穆勒:货币是人特性的外化
  1.2.4 黑格尔:货币是抽象物的价值形式
  1.2.5 赫斯:货币异化
  1.2.6 马克思对以往哲学中货币哲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第 2 章 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的演进
  
  2.1 早期人本学视域下的货币哲学
  2.1.1 货币问题的源起
  2.1.2 私有财产向货币的转化
  2.1.3 货币的异化
  2.2 初建历史唯物主义影响下的货币哲学
  2.2.1 货币哲学新生长点的确立
  2.2.2 货币是具体的实践活动
  2.2.3 批判中的货币哲学
  2.3 成熟历史唯物主义统摄下的货币哲学
  2.3.1 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批判与继承
  2.3.2 货币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2.3.3 货币哲学的最终完善
  
  第 3 章 研究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史引发的思考
  
  3.1 正视货币的进步性
  3.1.1 货币化带来的公平化
  3.1.2 货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1.3 货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3.2 反思货币的局限性
  3.2.1 对货币拜物教的反思
  3.2.2 对货币与经济危机关系的反思
  
  结 语
  
  参考文献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