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探讨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2 共8670字

  目   录

          
  摘要
  
  一、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1.1  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1.2  多元化经营的作用          
  
  二、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 多元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1  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资金风险 
  3.2 企业内部,外部环境风险              
  3.3 多元化给企业带来的资源风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寻求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元化战略是目前企业热衷的战略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实行多元化。许多企业由于忽视了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盲目进行多元化,导致企业陷入了许多误区。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败因素及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  战略  多元化战略  风险                                                                                        
  
  绪论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列举了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及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而言,是指一家公司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服务。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都是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资本最大增值的途径。然而,反观我国近年来许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上所付出的代价,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多元化经营道路如此艰难?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许多企业从经营多元化之初便未能清楚地确定和把握多元化经营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导致企业对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性没有作出充分准备。                                
  
  一、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1.1  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下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 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证券、股票、知识产权、商标和企业声誉等。        
  
  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多是指产品生产的多元化。多元化与产品差异是不同的概念。所谓产品差异是指同一市场的细分化,但在本质上是同一产品。而多元化经营则是同一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异质市场,是增加新产品的种类和进入新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所以多元化经营是属于经营战略中的产品—市场战略范畴,而产品差异属于同一产品的细分化。同时,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界定,必须是企业主导产品低于企业产品销售总额的70%。
  
  1.2  多元化经营的作用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风险分散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而提出来的。从各种企业所实行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为分散风险,往往以本行业为中心,用副业的形式向其它领域扩展;二是企业为有效地利用经营资源,在技术、市场上,向有关联或完全没有关联的领域发展。显然,这是针对大型企业的经营特色而提出来的经营发展模式。但是,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是企业分散风险的法宝,企业虽然有了规模,有了实力,但也不见得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取得成功。                               
  
  二、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
  
  2.1  确定战略目标        
  
  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考虑给多元化经营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明确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 
  
  2.2 企业经营规模过小及过度依赖政企关系        
  
  一定的企业规模是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企业规模大,就能享受规模经济利益,从事多种经营。中国企业现在最缺的是集中度。除了少数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可一争高下外,绝大多数领域,尤其是生产性领域,规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实在小得可怜。尽管如此,国内一些大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却不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对未来形势缺乏冷静思考和总体把握,对市场、行业技术信息收集分析不足,不顾企业的经济规模、大量分散设点、资金分散使用终会导致资金严重短缺和浪费。这种扭曲的市场格局下,由于政府官员更迭或政策变动难以预测,政企关系很容易在毫无预兆情况下突然变化,而且由于政商利益在本质上是不可能一致的,因而当社会效益与商业利益相冲突时,受害者只能是企业。
  
  2.3 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        
  
  对于现在的禽业而言,与改革开放之初时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市场机制不健全,处在短缺经济时代。商品的质量、品种 单一,厂商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产品没有选择余地。行业之间的市场间隙大(存在细分市场),市场机会多,企业容易占领新的市场。因此,在市场上实力较强的企业轻而易举地进入新的细分市场,经营风险较低,企业能成功地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等。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必将受到其它同行业的有力阻击,让其无功而返,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各大小企业在市场中各有各的份额,各有各的专长与特点,哪个企业把自身特点或专长与潜在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哪个企业率先就能进入新的市场。多元化经营并不是大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唯一法宝,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加大产品线的深度与宽度,或者走品牌多样化的道路,也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4  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按发展经济学观点,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也要有所选择。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这是由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因此,对新的行业和新产品的准确预测和判断至关重要,这是进入新领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盲目进入处于生命周期后期的行业和产品中,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指导我们在产品开发和销售过程中的策略运用,通过定期的产品归类确立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制订不同的销售策略,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做到效益最大化。通过一定时期的运作,逐渐形成自身的产品优势,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2.5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从战略角度上看,企业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必须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进行战略,才是使企业立于不败的根本战略。许多成功多元化经营公司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企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而开展多元化经营,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在各个领域均取得成功。      
  
  从短期看,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于现有产品的价格/性能特征,但是全球化竞争已使成本和质量作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日趋下降;从长期看,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于以比竞争对手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在于管理者将公司范围的技术和生产技能变成竞争力的能力,它将使不同的事业去快速适应变化的机会。       
  
  多元化的企业应是核心竞争力的组合,而不是传统理论中的产品和事业组 合。两种不同的企业概念对管理有十分不同的含义。一个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必须把自己看作是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并在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次展开竞争,如果企业在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竞赛中获胜,而不是仅仅在几项技术方面建立领先地位,它将在新事业发展步伐上超过竞争对手;如果企业在获得核心产品的制造份额的竞赛中取胜,那么它在改进产品特色和性能/价格比方面也会快于竞争对手。        企业要发展核心竞争力,还要注意维持高级管理层资源配置的一致性,要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重要资源加以培养和使用。战略构造是辨认构建何种核心竞争力及其有关技术的未来路线图。它可以为企业内部开发努力提供焦点,并使整个组织明白资源配制的优先级,从而减少确保未来领先地位所需要的投资。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重要资源加以培养和使用,要求管理者对有关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的分布、数量和质量加以辨认,同时在企业范围内加以调配使用,并通过有关的报酬、人事制度促进其培养和利用。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大集团、大企业,无一不是靠其主打产品支撑,如着名的可口可乐公司、海尔集团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主业结构非常明确和清晰。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先进的技术以及服务理念上,通过销售到市场上的产品、劳务或服务体现出来,企业也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会使企业具备优势。相反,如果公司在经营范围和投资领域盲目进行扩张,甚至涉足一些陌生的领域,包括一些风险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则极有可能使企业主业不主,整体优势不优,最终导致经营危机。        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生存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自己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                                                       
  
  三 多元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从总体上讲能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化解威胁,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有利弊两个方面。若采用的合适,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采用的不恰当,则会损害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1  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资金风险        
  
  多元化战略必然会分散企业的资源,从而影响企业主业的深度经营。企业只有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满足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需要,如何选择这些资金来源以及调整他们之间的节后比例关系,设计到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特殊问题。如:各种可得资金来源及相应的成本;各种投资方式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外汇风险,政治风险;技术和贸易壁垒,税收政策等,但是。无论如何,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始终具有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即在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前提下,以灵活。简便的方法老筹集资金,使企业的筹资成本最低。
  
  3.2 企业内部,外部环境风险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与战略有重要关联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竞争取胜的根本。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目的在于掌握企业历史和目前的状况,明确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它有助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发挥企业的优势;同时避免企业的劣势,或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企业劣势。扬长避短,更有助于百战不殆。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分析、SWOT分析等。按照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又分为企业成长阶段分析、企业历史分析和企业现状分析等。在本章中,作者按企业成长阶段、企业历史和企业现状三个方面展开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就是分析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模型的哪一个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症下药。企业历史分析包括企业过去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结构、过去五年财务状况、过去几年的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的数量及质量等。企业现状分析包括企业现行的经营战略和目标、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状况、企业研发能力、设备状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市场营销能力等。       
  
  企业的外部环境,就是社会,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物资资源等环境。这些环境因素都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企业发生重大的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个地区,各种经济组织和各级政府,都与企业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使用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发生着直接的影响。这些联系和关系就构成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雅尼拘,就是要对外部环境惊醒调查,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掌握其不按化规律。       
  
  一般认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四类,即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 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颁布的方针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等因素。法律环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的执法机构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通常衡量经济环境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物价水平、消费支出分配规模、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利率、通货供应量、政府支出、汇率等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经济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这些因素关系到企业确定投资方向、产品改进与革新等重大经营决策问题。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产品生命周期、产业五种竞争力、产业内的战略群体、成功关键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观环境分析 的重要内容。市场需求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能够深化对微观环境的理解与认识。以下对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结构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需求状况、产业内的战略群体和成功关键因素分析进行简要介绍。 
  
  (1)产业的生命周期。在一个产业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取决于其所在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该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分析产业发展状况的常用方法是认识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用产品的周期阶段来表示,分为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只有了解产业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才能决定企业在某一产业中应采取进入、维持或撤退,才能进行正确的新的投资决策,才能对企业在多个产业领域的业务进行合理组合,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2)产业结构分析。根据波特教授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提出的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五种竞争力分析,可以从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来分析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在于减少了市场集中,激发了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并且瓜分了原有的市场份额。替代品作为新技术与社会新需求的产物,对现有产业的“替代”威胁的严重性十分明显,但几种替代品长期共存的情况也很常见,替代品之间的竞争规律仍然是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实力,比如卖(买)方的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纵向一体化程度以及信息掌握程度等。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即一个产业内的企业为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竞争,通常表现为价格竞争、广告战、新产品引进以及增进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 
  
  (3)市场结构与竞争。经济学中对市场结构的四种分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有助于对市场竞争者的性质加以正确的估计。严格定义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这一市场中激烈的价格竞争使价格趋向于边际成本的描述在许多消费品市场中却屡见不鲜。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的差异性为企业建立了固定客户,幷且允许企业对这些固定客户享有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一些市场权力。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决策要依赖于其他企业的选择,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决策均衡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控制操纵价格和产量的行为因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反垄断政策的制约,但企业通过创新来取得垄断力量和实现高额利润的努力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从长期看对垄断的限制对消费者是不利的,因为它限制了竞争。
  
  (4)市场需求状况。可以从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和需求价格弹性两个角度分析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决定着市场需求的规模,其中生产企业可以把握的因素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产品价格、差异化程度、促销手段、消费者偏好等影响着购买欲望。影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可替代程度、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购买者在该产品上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购买者转换到替代品的转换成本、购买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产品互补品的使用状况等。 
  
  (5)产业内的战略群体。确定产业内所有主要竞争对手战略诸方面的特征是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战略群体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 同或相似战略的各企业组成的集团。战略群体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相对战略地位和企业战略变化可能产生的竞争性影响,使企业更好地了解战略群体间的竞争状况、发现竞争者,了解各战略群体之间的“移动障碍”,了解战略群体内企业竞争的主要着眼点,预测市场变化和发现战略机会等。 
  
  (6)成功关键因素。作为企业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成功关键因素可能是一种价格优势、一种资本结构或消费组合、或一种纵向一体化的行业结构。不同产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同时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成功关键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也可能对该产业成功关键因素有不同的侧重。
  
  3.3 多元化给企业带来的资源风险         
  
  企业资源即企业的原材料、设备、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人才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产品和各种各样的市场,这些产品在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营销手段上可能不尽相同,这些市场在开发、开拓、渗透、进入等方面也都可能有明显的区别。企业的管理、技术、营销、生产人员必须重新熟悉新的工作领域和熟悉新的业务知识。另外,由于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机构逐渐增多,企业内部原有的分工、协作、职责、利益平衡机制可能会打破,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资源重新配置和保证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企业若向新领域进军,有可能决策失误,并且要早到失败的风险,造成新的经营项目的失败。                                                                                                 
  
  结束语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经营风险有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很复杂的。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既能化解部分经营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另外的风险。多元化经营的类型不同,企业经历的经营风险也不相同。从投资组合的观点来看,相关型多元化??的资源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企业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新增风险较小,企业取得较好的收益绩效,成功的回报会增强企业家经营企业和驾驭风险的信心和能力,促使企业家采取更加积极的经营行为,使企业得到更快成长,企业规模的扩大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企业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效果,即风险和收益负相关;不相关多元化能使企业实现降低风险的业务组合,但是不相关的产业之间经营的较大差异性使得企业难以综合利用原有的经营能力,这种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具有与原有业务不同的技术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等,企业新经营能力的建立又常常受到原有经营理念的限制,从而导致企业能力的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的低绩效。低绩效的持续会损害企业整体实力,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信誉和企业的财务指标,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和经营风险。  
  
  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化解风险涉及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和运作过程的相关性,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成反向关系;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成反向关系;多元化业务经营过 程的相关性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之间亦是反向关系。而市场相关性和经营过程的相关性似乎是一对矛盾,通常,市场相关性小的业务之间,经营过程的相关性也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大小在于通过市场分散风险和通过经营过程减小风险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最终决定了多元化经营是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还是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陈明,余来文.公司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J].化工管理,2005
  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上海:蓝天出版社,2005 
  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邹统钎,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与行业选择[F], 工业企业管理, 2003.8
  郝云宏,王淑贤, 多元化战略战术解释[J] 经营与管理 1999.1
  童有好, 对企业多元化发展史对我国的启示[J], 理论建设, 1998.6
  魏光兴, 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经营的结合模式[J].经济师,2003
  邹昭曦,   企业战略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