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不同点及借鉴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2 共4485字
论文摘要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现了经济停滞、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这种滞胀现象导致了政府的严重财政危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受挫。这一时刻,为了使政府摆脱困境,提高政府管理绩效,重拾群众信心,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一场政府向私营部门学习的浪潮兴起,如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管理等等新的技术与管理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中。
  
  一、战略管理内涵
  
  翻阅历史典籍,圣人孔子、将军拿破仑等就已开始运用战略,并且借此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岁月变迁,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企业面对经济上的种种困境,开始形成一种并非用于军事的战略观。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也经历了:一味地适应外部环境;选择或执行某种战略以影响本行业;注重内部环境,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作共赢等四个阶段。
  
  21世纪,各个行业都处在变化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使得战略管理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张成福将战略管理定义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有的学者从决策角度认识战略管理的活动:(1)将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2)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3)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4)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战略管理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掌握,进行未来导向的目标设定及手段研究与实施,最终进行评估。评估之后会再度进行分析掌握,规划设计,如此循环。当然,战略目标轻易是不会改变,但不是说不会变,其需根据环境改变而发生修正。
  
  二、公共部门借鉴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众多的学者对于战略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不论他们是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还是过程论的角度,均有一个共性:战略管理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识别、分析、管理。私营部门需要根据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合适战略赢取长期的高额利润;公共部门也需要分析掌握外部环境来弄清楚公众的需求或公共利益的切实所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所面临的都是不断变化,难以预料的外部环境。这里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PEST)、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
  
  此外,战略管理属于一种管理活动。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五大职能。不论是在私营部门,还是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都涉及这些基本的日常管理活动,即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合理分工,协调资源,以期实现最终的组织目标。就两个部门来说,它们的组织目标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目标的不同,不妨碍两个部门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而采取类似的一般管理活动。
  
  面临相同的不断变化、难以掌控的外部环境,拥有一致的一般管理职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存在相互借鉴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可能。
  
  三、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不同之处
  
  公共部门运用了战略思维后,发展的视角也有了显著变化。战略管理后的公共部门更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更多考虑政府部门自身的总战略目标、长期目标以及近期目标,眼光更加长远,而不单单只注重日常组织的内部运行与管理。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组织主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两者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私营部门的存在、发展是为了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个体私利;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决定了其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共利益,这种利益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公平正义、民主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其次,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意味着两者的组织目标也不同,私营部门的经济利益追求决定其要不断提高组织绩效、扩大市场份额,以获得高额利润;相对来讲,公共部门追求的公共利益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其组织目标也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这种目标不像私营部门那样容易量化,公共目标常常抽象的,并且这种公共目标根据服务对象期望得到的公共利益的变化也会变化,简单的公共利益四字背后包含公众的个体差异性、与时俱进性、极大的模糊性和难以评估性。公共部门的目标所受到的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政策、法令约束之下的公共部门相较私营部门而言,灵活性更小;此外,私营部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了私营部门的财力,而依靠预算拨款或者税收,或者象征性地收取仅够补偿所提供服务的部分成本费用的公共部门在财力上也是不向私营部门那么容易提高的;政治权威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毕竟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的权力是有限的,受到来自纵向和横向权力结构的制约,私营部门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大。这些制约因素使得公共部门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公共部门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使得他在运用战略管理的同时应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开性,以保证公民的知情权。
  
  战略管理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两个部门的目标差异巨大,也意味着,公共部门在向私营部门学习战略管理的时候,需考虑自身的特殊性。简单地说,两个部门的战略管理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运行三个方面。
  
  就环境而言,私营部门面对的主要是市场,并从市场中获得信息,甚至资源以制定战略,而公共部门受制于监督机构,并依靠监督机构以获取新的资源,所以公共部门制定战略时需要考虑监督机构的偏好和态度。公共部门所面临的的来自法律、制度、传统、利益团体的压力要远比私营部门大的多,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在进行SWOT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公共部门所具有的强制性好比一种重要资源,是远胜于私营部门的优势之一,使得其没有必要再像私营部门一样费力向潜在顾客推销,而且公共部门的影响范围是私营部门不能及的,它能涉及到法律所特别给予的法定权利与义务。但是,公共部门的公共性使得其必须考虑公众参与与战略公开,相对的,私营部门保密战略,秘密实施。私营部门很好确定自己股东需求,一次会议就可搞定;公共部门的所有人——公众的需求则很难确定或者准确把握,又很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可能引发冲突;至于组织的内部运行方面,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能更有效地实施,因为私营部门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员工提高绩效,并且能够使员工明确个人目标;公共部门则不行,公共目标的模糊性使得行政人员个人目标也模糊不清,更具有象征意义,存在引发惰性可能。
  
  四、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模式
  
  私营部门的战略模式主要是格莱斯特模式。格莱斯特模式是对哈佛模式的延伸,哈佛模式主要贡献在于SWOT分析方法,即对私营部门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威胁的分析。最终战略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和风险偏好。格莱斯特模式还包括了包括了任务目标和战略实施的步骤。总体说来,它主要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在借鉴格莱斯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保罗.C .纳特和罗伯特.W .巴可夫设计出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模式,即纳特—巴可夫模式。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阶段,战略管理小组回顾公共部门历史,以对未来有大致预期,并创建组织未来几年的理想;第二阶段,对组织目前形势的评估,可用SWOT分析法;第三阶段,战略管理小组找出最需考虑的问题以创建议题,议题根据组织和环境的变化也不断变化;第四阶段,根据议题和SWOT分析,设计备选战略;第五阶段,如上文分析,公共部门受到更多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压力,此阶段须进行可行性分析;第六阶段,对利益相关者和资源的战略实施,尽可能争取支持。
  
  五、公共部门引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部门在引用私营部门战略管理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自己的模式,但是依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存在,相对私营部门的经济利益追求来说,公共利益对行政人员的激励要小得多。如何使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变得具体并可进行战略评估?如何在战略规划时使行政人员个人的战略目标具体可行可测评?私营部门的战略规划与评估要容易得多,因为经济利益易于量化。在战略规划与评估时把公众参与进来,也许能够提供有用的帮助。因为,公众对于“何为公共利益所在、目前最急需实现的战略目标、现有战略实施效果“最有发言权,也最应该受到重视。大部分公众满意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就实现了。这里的参与主体最好是经由层层推选或抽选的方式挑出的公民,由他们进行匿名的参与。
  
  至于控制公共部门的监督机构,若能把监督机构的一半由有权力的官员担任,另一半由有权利的公民担任,公共部门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所受的压力会小一些。具有权利的公众监督人员的存在也可减少被“强制执行”的错误的、符合官员个体利益的战略规划。
  
  此外,公共部门在战略制定或规划时,应采取渐进模式,一步一步走,当然公共部门战略的制定要考虑战略管理小组及上级领导的任期,这里就存在一个矛盾。前面提到,战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未来导向的活动,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国战略管理小组及其领导的任期是短暂的,几年换一批,下一批人常常因为自我利益的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或者,即使战略规划没有变,下一批人员对战略精髓的领悟估计和原班人马也存在不同。这里就存在一个断层,之前的战略并未实施完成,也不曾战略评价,又一个战略规划却已经开始,而私营部门的人员具有相对固定性,所以这个矛盾可以避免。我想,也许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在新的行政人员正式上岗前,进行培训,直接由前任领导或行政人员与新领导或行政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参与到前任领导或行政人员的工作中去。相信通过共同工作与交流,可以使下一批人员对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有用性有所认同,并加以改进。毕竟战略管理是不断循环的、前进的。
  
  此外,欧文·E·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也指出公共部门战略由于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冲突性及各种外部因素和政治力量的介入,正式的计划过程对明确目标和目的过分执着会产生严重的偏差,因此,公共部门应倾向于在多重相互冲突的目标中达成妥协和折中。
  
  公共部门需要吸收借鉴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方法,是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两个部门的差异性,决定了公共部门在借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我国实际,毕竟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不久,应结合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框架,规划设计。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新现象和新问题,如果光强调目标的明确可能会忽视这些最近出现的问题,所以战略管理必须及时更新循环,要留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空间和时间。具有战略思维是重要的,尤其在如今的社会转型期。相信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必定会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冯媛媛.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选择的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1(21).
  [3]吴彦.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缺陷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4]许艳.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涵浅析[J],行政管理研究,2004(2).
  [5]陈振明.公共管理与战略思维——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学科框架[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6(4).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郑健艇. 论公私部门战略管理的差异及其借鉴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3.
  [8]许艳.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涵浅析[J],行政管理研究,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