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3 共77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困境探讨 
【第一章  第二章】小微工业企业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基本状况分析
【第四章】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 5.3】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5.4】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小微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5.5】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提升小微工业企业的自身建设 
【结语/参考文献】促进辽宁小微工业企业成长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省是着名的老工业基地,虽然面临艰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等问题,工业仍是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快速,动力强劲。全省工业化、城镇化逐步推进,人民收入上涨,消费水平提高,市场需要也在扩大,这些都是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契机。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辽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需求都将持续快速增长。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加快东北振兴的政策,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全省已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辽宁全面振兴开始迈上新高度、步入新境界。全省上下已形成政通人和、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打好基础,正视困难,稳步发展。如今我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扩大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趋紧,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大竞争。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能源和原材料供求关系长期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我们要正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刻调整和变革,为辽宁利用世界资源推进全省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价值链的垂直分工已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主要经济体在调整中逐渐恢复增长,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投资、金融体系等方面发生重大调整,国际资本、产业、技术流动趋势更加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遭受重创,为摆脱困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跨国兼并重组,对提升我省产业层级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能源资源约束加剧。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4.3%,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 6.8%,人均能源储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2,人均能源消费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煤炭达 9000 万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3.有色等矿产资源萎缩,大多非金属矿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威胁。而钢铁行业以及镁、铝金属冶炼等是我省传统工业行业,不仅对金属矿资源需求旺盛,对于电力等能源也有很大需求。

  三是环境科技人才约束加剧。辽河严重污染,渤海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型城市生态持续恶化。多数小微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多数小微工业企业仍处在“仿制式”、“模拟式”生产模式中,许多制约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技术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社会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对于小微工业企业来说,承受风险能力弱,抵御经济市场变化能力不足。更应该注意全省工业布局的调整,及时转变企业发展思路,未雨绸缪,保证企业生存。

  长期以来,小微工业企业处于政策边缘和产业链下端,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先天不足,近些年虽然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在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下,小微工业企业仍然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辽宁调查总队 2012年抽样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接受抽样调查的 1965 户小微工业企业中,只有 35%的小微工业企业具有盈利,有 29%的小微工业企业能够做到盈亏相抵,有 36%的小微工业企业则出现亏损。而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已形成了高速增长的惯性。各市和县域工业竞相发展,辽宁经济发展多点支撑的局面正在形成。

  连续实施的大规模改革重组和技术改造,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设了一批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特别是我省生产要素供给相对充足、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来到辽宁,我省已经成为外国资本和东部资本转移的首选地区[32].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领域的进步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1 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自 2003 年党中央通过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以国家战略引导,以省、市政策带领,以创新发展驱动,经过多方努力,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迎来的全面振兴的新篇章[28][29].然而,在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的创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我省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我们应当注意到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利润微薄或亏损运行,产业升级改造任重道远。由于我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企业影响力不足,并未能起到足够的主导和带动作用,还需要政府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促使整体产业升级[30].另一方面,我们更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注意到我省,面临资源枯竭,后被资源不足的威胁,注意到环境与生态的脆弱性和难以恢复性,在不忘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与环境财富。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施行我们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策略[31].

  根据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和辽宁省调查总队报告,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带来的污染大都是来自于工业经济活动,尽管污染排放中废水排放量呈现波动,反映出环保部门的控制力度,但是,工业“三废”的整体指标仍然是增加的,辽宁省面临的污染问题仍然急迫。

  由于生产类型和加工工艺不同,不同的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量也是不同的[32].而很多工业企业受到生产类型所限制,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出了大量的工业三废。根据统计,工业废水量统计表中进入前十位的工业行业其总计累计排放量占到了辽宁省废水总排放量的 77.54%;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则更加集中,前十位的工业行业总计占总排放量的 93.35%;固体废弃物占据排行榜前十的企业总计占全省排放量的95.34%[32];可以看出,工业‘三废’的主要污染源来源于重点污染企业,如果想要控制辽宁省三废排放总量,必须要控制这些主要污染企业,必须控制规划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继续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给与资金、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限制,这样才能减少给环境带来的压力[32].辽宁省各工业行业的“三废”排放量占全省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比例与全国比例基本相同,在这些污染重利润高的行业里,小微工业企业的进入与发展受环境约束愈来愈大[32].

  辽宁省目前已发现矿产 120 余种,产地 692 余处。其中,菱镁矿保有资源量达 30.86亿吨,占中国的 86.39%和世界的约 25%,具有明显优势[35][57].然而,尽管辽宁省矿产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资源耗竭的速度也比较快[32].辽宁省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贡献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因其特有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压力,长期以来为了经济发展不得不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受到多年的经济发展榨取,以煤矿、有色金属、非金属等为代表的多种资源被过量开采,以之为依靠的企业已经发展停滞甚至亏损倒闭。而随着我国从原油出口国转为进口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伴生了大量工业企业,对水电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这些工业发展带来的三废对环境污染严重,先发展后治理已然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来初步预测短期呢辽宁省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可以通过最近的辽宁省工业发展对各类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和变化趋势来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的 2011 年到 2015 年各类能源资源的需求量进行统计和预测,可以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辽宁省内经济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32].要想解决我省面临的资源问题,就必须要推动我省产业升级,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粗放消耗类企业。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环保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3].

  4.2 运用国家产业政策不到位

  2003 年之后,随着国家确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针,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与指导,辽宁老工业基地得到了走向复苏振兴的难得机遇[1].在 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将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 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借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小微工业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合理运用国家和省、市政策,发展创新,改造升级。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出台,辽宁省工业将迎来大发展和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机遇。我省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小微工业企业大量扶持。

  为了扶持小微企业辽宁省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一系列措施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从政府管理方面看,成立了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对于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辽宁省设立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12 年,辽宁省专项资金从 4800 万元快速增长到了 1 亿元。同年,辽宁省财政还安排了 1000 多万元的“专精特新”资金用于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创新项目。辽宁省市两级都建立了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其中省本级财政每年安排的该专项资金就达4000 万元。

  但是,这些政策并未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税负重和转型难等问题,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着运用具体政策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政策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原因,小微企业对政策的理解、靠拢和利用的能力还有诸多不足。

  根据工商联 2012 年调查结果显示,73.1%的受访企业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具体政策,62.7%的受访企业则表示希望能够得到这些政策的具体信息。这说明小微工业企业对国家和省、市政策缺乏了解和运用的基础,更加重了小微工业企业摆脱融资难等问题,也间接表明了政府对小微工业企业的掌控和引导力度不足。

  4.3 创新能力整体不高

  所谓的企业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积极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内外资源,成功建立更加优化的技术平台或改进现有核心技术,最终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一流程。

  企业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在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在市场波动和经济形势变化得环境中持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在自主创新这一过程中,企业表现出来的利用内外资源,克服技术和环境困难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一般来说,企业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三个指标进行衡量:企业掌握的创新资源数量、企业举办创新活动的次数和企业通过创新获得产出的成果。

  根据调查结果,辽宁省的小微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普遍不高,主要是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限制。

  从小微工业企业内部因素看,人、财、物及创新意识等主客观方面都受到限制[34].企业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短缺,往往只能依赖少数技术骨干。小微企业普遍利润微薄,缺乏专项创新课题和资金,很少将利润反哺向创新与研发。而资金投入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企业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物资设备不足,很难取得创新成果,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诱使企业进一步投入。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精神严重缺乏,往往依赖与个别领导人的魄力和技术人员的灵光一线,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47].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兼具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复杂工程。由于小微工业企业自身能力有限,进行自主创新活动需要外部因素支持和推动,需要政府部门利用政策工具,建立并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来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解除它们所面临的种种限制[35][36].企业进行生产创新时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购置新种类原材料和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小微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时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政府财政的资金引导扶持,还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需要产学研体系来推动技术革新。而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利润低下,大量的现金流和有限的贷款都消耗在购买原料和维持公司运营,缺乏用于创新的资金。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更需要创新政策扶持,尤其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创新不仅在生产技术方面需要指导扶持,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更需要专业的指导扶持。通过对生产管理优化、企业内部部门重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及企业内部规定政策改造,可以增加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与办公成本的效果,最终提高企业利润。而小微工业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管理人员,领导者虽然往往具备个人魅力和创新魄力,但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难以科学的管理并改革创新企业[37][38].更需要特殊培训和交流平台,来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升级。

  4.4 人才匮乏竞争无力

  小微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它们的投资主体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普遍存在企业职工素质较低,高素质人才缺乏严重的问题。很多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39].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信用资源,内部的人员彼此熟悉相对团结,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内耗,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40].因为投资者、所有者和管理着的重叠可以充分减少代理成本,并且可以避免了试用代理带来的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等[41].但是,家族式管理也给小微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家族式管理带来的任人惟亲、论资排辈、过分集权等问题开始凸显出来。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工艺技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公司间的财务往来对管理专业化要不也不断提高,伴随小微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都在增加。而小微企业如果不引进外来血液,充分利用地区人力资源仅仅依靠原来的亲戚和家庭成员作为企业的骨干员工已很难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42].

  小微工业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企业的中间力量,他们通常是关键生产技术的提供者,是销售市场的主要开拓者,是维系公司稳定运转的定海神针。一个企业没有自己忠诚的核心人才,这个企业就始终处于危机之中。核心人才的流失常常会导致企业生产运转不畅,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核心技术及机密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最终导致丧失市场竞争力[43].

  而小微企业往往存在招聘难、培训差、考核制度不完善和激励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社会认知偏见,尤其高素质人才很少把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调查结果,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近两年来对技术人员进行过内部培训的企业占53.6%;进行过外部培训的企业仅占 21%,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有系统培训流程的大中型企业。缺乏公平可靠可行性高的考核标准,往往只统计出勤和任务完成度。奖励制度手段简单,往往是绩效奖金+销售提成的组合,只重视物质奖励而缺乏精神奖励,这也是缺少企业文化的表现[44].所以一旦遇到“天灾”(经济降温市场低迷)或“人祸”(竞争对手挖角),小微企业往往就遇到核心人才流失,而后继无人的致命打击。

  在如今信息交流日益畅通频繁的云时代下,面对日益紧迫的信息化需求,小微工业企业亟需解决如何合理化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从文献统计结果来看,小微工业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上普遍存在不足[53].

  如图 4.1 所示,对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评估情况。我们采用了坐标分析方法,对小微工业企业的现实人力资源情况和企业期望水平做出比较分析,伴随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也不断进步,然而始终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如图 4.1所示,小微工业企业的现实人力资源开发情况表现为曲线 A,而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期望水平为曲线 B.C 为曲线 B、A 之间的差值,可以看出,虽然企业人力资源水平在不断上涨,但是还不能满足企业的期望,甚至差值 C 有原来越大的趋势。小微工业企业的所追求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使企业人力资源良性开发,满足企业的顺畅运转。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运转水准水平从 A 提升到 B,是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任务所在。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微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很大不足[53].

  4.5 企业转型升级困难

  影响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因素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52].

  企业内部因素包含四个影响因子:

  1.技术水平。企业的技术水平是根本因素。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是指企业对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的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和领先水准。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设备先进程度以及企业所雇佣的从业人员的技术素养高低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反应了企业管理层对于技术的投入,企业对技术投资的多寡和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企业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技术升级和转型的成功与否。

  2.营销能力。企业的营销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转型是否成功。营销能力是企业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直接反应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地位。企业的营销能力反映了企业对于市场终端的把握能力,反映了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文化在相关领域的受欢迎程度。企业的营销能力是企业技术升级和转型的重要保证,它决定着企业相关生产是否能够真正创造企业利润,关系到企业创新投资的顺利收回。

  3.资金能力。小微工业企业能否提供满足企业技术升级和企业生产转型的资金非常重要。在企业创新生产活动中,无论是原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高新技术及人才引进、还是打造新产品的品牌形象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都考验着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包括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的财政形象乃至企业的多渠道融资能力。

  4.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现有的主营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容易促进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变高,但是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使企业对其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难度越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对企业已经在使用的生产技术的升级和进一步的创新,通产来说,技术平台的起点越高,技术含量越大,可以调整进步的空间越小,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的难度越大。企业的外部因素包含两个影响因子:

  5.市场集中度。 一类产品的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反映了在该类产品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品牌对该市场的瓜分程度。一般来说,在集中化越高的市场,市场份额、销售渠道等都已经固话,消费者对于某些品牌的认可已经形成,后来者就越难以有所作为,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杀出重围成为黑马的可能性越小。

  6.环境变化情况。企业所处的各种环境:整体人文环境、技术与市场环境、经济与政策环境等等都日趋复杂,并且对企业有着各种不确定的影响。能否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也是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一个要素。[52]

  总体来说,小微工业企业想要技术升级和生产转型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市场集中度和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是企业转型最先考虑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将影响企业转型的方向。但是这两个因素对企业转型成功与否相对影响较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能力和企业的营销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转型的成败,是影响企业转型的重要因素。[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