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专业日语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的重新考量与改革力度

时间:2018-06-26 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作者:修刚 本文字数:6439字

    摘  要:党的十九大指出,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自然也进入新的时期。新时代的中国专业日语教育在经历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后, 进入了新的改革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日语教育的基本格局虽然没有变化, 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日语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如何突出人文日语人才的培养, 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 如何在理清日语学术人才培养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 实现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都需要重新考量。中国的日语专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加大改革力度, 保证日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日语教育; 改革; 需求; 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提出了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科学判断, 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被赋予了新特征、新使命和新要求。在新时代下, 中国的专业日语教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 培养时代所需求的人才, 确保日语专业学科的持续发展, 要思考的问题很多。
 

传统日本服装文化

  1、中国日语教育的历史回顾

  中国日语教育何时开始的?有文字记载的日语教育开始于明代的1549年。朝廷自明1382年开始进行《华夷译语》即双语词典的编写, 力在培养翻译人才。最早编写的是蒙语、汉语的双语词典, 后不断补续其他语言, 直至19世纪。与日本相关的有《日本馆译语》《琉球馆译语》。关于《日本馆译语》的成书时间, 伦敦大学藏本中注1549校正的字样, 可以说, 中国的日语教育历史, 最早可追述至1549年。比如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天唆喇 (そら)

  雨阿密 (あめ)

  星法世 (ほし)

  云枯木 (くも)

  《日本馆译语》开始的日语教育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曾有两次大的日语教育热。一次是清末伴随留学热的日语教育热, 一次是日本侵华时期的奴化日语教育“热” (台湾地区、东北地区等) 。其中清末开始的第一次留学热、日语热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中国早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1]、为中国科技、文化学习西方, 引进先进理念与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日语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可以称之为三个发展期[2]。

  第一发展期是1949至1972年, 即新中国成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期。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大学逐步开设了日语专业, 培养了一大批日语人才, 支撑了中日交流的人才需求。同时为中日民间交流和第二阶段的日语教育、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二发展期是1972至1999年。1972年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点燃了中国日语专业教育的热潮。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大学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 为日语教育的黄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发展期是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后至2012年前后。这是中国日语发展的黄金期, 学习者人数达到105万人, 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日语教育大国。以专业日语为例, 开设日语专业的大学达到了506所, 接近中国本科大学的百分之五十。在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的人数超过60万人。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和1999年开始的中国政府教育政策的改革 (中国大学扩大招生) , 是日语专业快速发展的两个契机。

  表1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12年统计 
    表1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12年统计

 

  这个时期的日语教育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 开设日语专业的大学由二百多所跃到五百多所[3], 遍及除西藏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黄金时代的中国日语教育的代表性成果有:

  (1) 全国或地区规模的日语、日本学相关学会、学术研讨会相继成立壮大。各地区分别成立了日语教育的地区分会, 如大连分会、上海分会、湖北分会等。

  (2) 以学生为对象的各项日语教学、学习活动健康发展。如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日本经济新闻社的中华全国日语讲演大赛、笹川杯日语知识大赛、作文大赛、卡西欧杯研究生、本科生辩论讲演大赛、日本学硕士论文大赛、中日友好俱乐部日语教学研究会举办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大赛等。

  (3) 教师培训、研修活动如火如荼。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举办的西部地区日语骨干教师培训班, 外研社、高教社、外教社等出版机构赞助举办的研修活动,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的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工作研修班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教师参与。

  (4) 先后颁布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 实施了日语专业4、8级日语考试。

  (5) 教师队伍迅速扩大, 以国内外博士毕业生为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举办的“卡西欧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外语教学与研究社举办了多语种 (日语) 教师教学大赛等, 均显示了中国日语教学的活力。

  (6) 教师的科研成果显着, 科研项目水平快速提高。教材种类繁多, 百花齐放, 日语科研成果奖出现在国家社科、教育部、各省市社科立项、各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目录上的数量不断增加。

  (7) 随着有一批博士授予单位的增加, 一大批大学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的日语教育, 经过了近60年, 特别是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99年的专业扩招等形势影响下, 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中日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2、中国日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 特别是1999年以来的日语教育发展给中国的日语专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果依然推进着新的发展, 是中国专业日语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大学的专业日语教育、公共日语教育、基础教育以及日语教育社会力量的培训等日语教育的基本格局依然稳定。

  2011年, 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挫折, 给中国的日语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推进, 中国整体社会的变化也使新时代的日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1) 日语学习者数量在减少。这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统计的最新数字:

  表2 东南亚地区日语学习者数据统计  
表2 东南亚地区日语学习者数据统计

  三年间日语学习人数下降了8.9%, 日语教育的影响力受到影响, 部分学校停止了日语专业招生, 甚至取消了专业。

  (2) 就业竞争激烈。中国的专业日语教育传统以专业对口为特色, 即毕业后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但随着中日关系的影响和日企的减少, 就业岗位快速减少, 而大学毕业生人数依然呈快速增加趋势。日本大学开设的中文专业、各种途径的非日语专业毕业的海归、日语双学位学生等也形成了日语专业就业竞争的新对手, 就业压力巨大。

  (3) 世界高等教育的格局和中国高教改革给中国日语教育带来新的课题。中国专业日语教育一直提倡提高日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 偏重于日语语言能力本身的综合能力提高, 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比, 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陈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还没有形成。

  新时代、新任务、新气象。目前的日语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进行改革与调整。否则会失去专业日语在中国外语教学界中的影响力和在世界日语教育界的地位。进而关系到日语教育本身的发展, 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日语人才的培养。目前, 日语教育界正孕育着新的改革。在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日语分委员会已提出了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方向, 酝酿着进一步推进日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当一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改革的步伐。新一轮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正逐步展开。

  3、中国专业日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国日语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既是对历史的延续, 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必须面对中国日语教学的实际。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推动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是具体发展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中国高等教育将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由大变强、全面腾飞的“发动机”。高等教育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新使命·新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发展高端论坛上, 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指出“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 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培养一种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只有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才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新时代的日语教育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理念,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正在制定中的日语教学标准指出“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社会责任感, 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与以往的培养方案相比, 强调人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强调培养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日语专业学生应在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的同时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新时代的日语教育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斯坦福大学强调要掌握知识, 必须将专业与通识结合, 磨练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写作能力, 具有批判性阅读, 美学与审美、科学分析、创新能力, 提出要培养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文化民族认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要求人才包容慷慨、富有同情心、具有适应能力、知识迁移, 能运用知识创新, 应对挑战, 把握机会。麻省理工大学提出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从做中学、实践学习、问题导向学习、自我学习, 同伴团队学习等一系列学习理念。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日语要思考和考量的要素。

  培养新世纪的日语人才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把日语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成为能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才能的人才。为适应新时代需求, 必须重新思考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 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基本方案, 待统一批准后实施。这一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课程分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性课程两大方面。重点在培养人文社科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或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日语专业水平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主要开设以下课程:基础日语 (1、2、3、4学期) , 高级日语 (5、6学期) 、交际口语、分析阅读、基础写作、视听说、演讲与辩论、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 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概论、日本语言概论等日语基本课程。

  核心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基本课程, 要求千校一面, 统一标准。开设日语专业不管是一流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均要完成核心课程的设置。核心课程与以往的日语课程相比, 增加了演讲与辩论、跨文化交际、日语研究等课程, 强调了人文日语的基本特征, 突出了国际视野等。

  专业方向性课程旨在拓展学习领域下, 凸显日语专业特色, 提高学生的日本学学术能力或实际工作领域的应用能力。学术能力课程分为语言学课程、文学课程、文化课程、地域研究等;应用型课程分经济、商务、科技、旅游、文献、翻译等多方面。专业方向性课程是适应日语建设的需求和各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开设。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灵活掌握。

  新的课程设置力在促进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全面发展, 力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以下目标:

  文学赏析能力: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能欣赏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价。

  跨文化交流能力:能通过日语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并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并能合理解释和分析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日语运用能力:能理解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使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效地传递信息, 表达思想、情感, 再现生活经验, 并能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能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笔译工作, 并能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能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能运用语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思辨能力:勤学好问, 相信理性, 尊重事实, 谨慎判断, 公正评价, 敏于探究, 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

  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能拓展所学知识, 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组织和配合他人开展学习活动;能及时总结并善于借鉴有效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

  日语专业的人才目标和能力、素质、知识的调整与改革, 为新一轮日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

  4、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新展望

  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 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既有黄金时代的成果的沉淀、积累, 也有新的机遇与挑战。黄金时代的学生规模、教师队伍、各种大赛、研究成果是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宝贵财富, 但日语教育的单一培养目标, 就业岗位的减少, 也为日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沿用原有的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日语教育的需求。今后的日语教育应该思考新的教学目标与模式, 探讨新的改革, 确保日语教育符合社会的需求。中国日语教育面临的新的形势, 需要对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思考, 对教学方式进行新的研究, 对教师科学研究范围进行新的考量。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在改革中突出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语人文社科人才。通过日语学习, 培养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才能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日语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理念、协作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

  要通过日语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日语获得最新信息, 运用日语学习最新知识, 通过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通过日语进行商务、旅游等的应用能力、通过日语培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新一轮的日语教学改革必须以中国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为前提, 必须坚持紧跟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 必须以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为突破口, 力在培养多样化的日语人才。

  新时代的日语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能否从根本改变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新时代的日语教育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改变各门课程彼此衔接不畅的粗狂型教学模式, 通过课下学习、网络学习、协同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时代的日语教育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出了新需求。日语教师必须转变认识, 学习适于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教学的新方法, 掌握慕课、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把课下、课后作为学生学习的实践与范围。让学生学起来、快乐学起来, 才能使日语课程的任务得以完成, 才能跟上世界语言教育的新潮流。

  新时代的日语教育为教师科研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原有的日本文学、语言、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之外, 国情研究、地域研究、对比研究等人文社科研究, 将成为中国日语教师教育科研的新领域。这些科研既为日语教育者的科研、学生的科研打开新的思路, 也为中国社会科学、日本研究提供新的力量。

  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的日语教育者需要新的思考。中国的日语教育者一定会通过努力保证人才的培养适应时代需求, 保持日语教育具有充足的持续发展能力, 创造日语教育的新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开启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征程[N].中国教育报, 2017-11-22.
  [2]吴研.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新征途[N].中国教育报, 2017-12-4.
  [3]王保平.清代中日学术交流之研究[M].日本汲古书店, 2005.
  [4]修刚, 李运博.中国日语教育概览[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徐冰.20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日教科书纠纷论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0 (4) .

  注释

  1[1]鲁法芹.晚清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若干问题[J].当代社会主义问题, 2012 (1) :107-115.
  2[2]修刚.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 (5) :1-5.
  3[3]修刚, 李运博.中国日语教育概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75-7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