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6 共2086字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刺激、驱动形成的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现代教育的要求就是鼓励和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而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力的途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更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造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何谈教给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呢?在素质教育浪潮推动的今天,那些传统的、呆板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这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敢于不断创新的教师。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改革观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的。教师自身的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名师才能有名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主体在学生,但教师也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于学生。教师要敢于创新、敢做改革浪潮的先锋军,给自己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体现出创造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体现出来。在一节课当中,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按部就班的学生、呆板的学生,这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发现问题,这样他们才能通过一系列的途径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就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自主的、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氛围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压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让学生自主解决遇到的难题,借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家长与教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校是一种学习模式,家庭教育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件事物的想象力往往存在局限性,在课上学习的内容一般不能应用到课下,这就需要家庭教学与课堂教学共同努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思考,不断扩充孩子的思维能力,促使孩子不断创新。家长要鼓励孩子把在家中思考得到的收获回到学校与教师一起分享,让教师分享成功,然后教师再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家长--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模式使学生在两边受益,不断提高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师生互动寻求激发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单方面的,不能学生一头热,要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寻求一个好的激发点来引导学生思维的想象。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答案都讲出来,学生哪还有想象的空间?教师把内容都讲完,还能给孩子留下思维的出发点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有教师给孩子设置出发点,学生才能展开足够的想象。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好的激发点,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激发点必须是符合当前学生知识结构的,是适合学生展开想象的、是能经过思考得出一定答案的。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思起于疑。人们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慰藉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的学习情境,也称为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运用设问、提问、作业、实验等各种方式创设一定的激发点。一般说来,教师提出难度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典型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最佳激发点。只有学习任务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潜力大致相适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学生才会有思考的积极性,并通过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探求问题的内在需要。只要师生共同参与,利用一个好的激发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不是简而易行的,是要靠教师的不断努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凌皓。中外教育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邵宗杰。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