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中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路径和手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4-22 共4834字

论文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受到质疑和批判。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不是也遭遇如此尴尬的境遇呢?语文教与学的方式是对立统一的。有人说,我们不但要研究语文教学的活动方式,还要研究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学生绝不止于学好课内语文,为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他们更重视用教材学,用语文课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日益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表现范围也随之日益扩大。摆在语文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通过有效学习途径,采取有效学习方式,使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日后升学、未来就业、自身语文素养的形成等,更加富有实效。由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语文学习途径和方式的选择。
  
  一
  
  课内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有听、说、问、读、背、写、练、考等。
  听。一是要求学生在听课学习中积累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语文基础知识,指教材中规定的基本学习内容,尤其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频率较多的知识内容,包括在语文学习目标中要求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背的那些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性的内容。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二是要求学生自觉形成学习习惯。如形成乐于阅读的习惯、主动背诵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咬文嚼字的习惯、圈点批注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等。三是让学生易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语文有明确的目标,朝向确定的学习目标,不容易分散精力。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不是极易也不是极难,而是恰到好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规律,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语文,做到劳逸结合并承担一定的压力,这易于保持注惫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说和问。一是要求学生在问答中学习语文。学生首先要听清教师或其他同学的问话,经过思考后再说出自己的理解。答话时要有中心,有思路,更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二是在讨论中学习语文。每节语文课,学生总有许多关注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还可以是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使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激起学生本人及他人思维的火花,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达成共识,加深记忆。三是在演讲或说话训练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学生可以就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且有一定看法的问题发表演讲,做到有观点,有事实依据,有一定的层次。四是要求学生经常提问。因年龄、阅历和学识等限制,学生对每一节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且不解其惑。就此,要及时问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而解决疑惑。

  读和背。通读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斋要做的事情,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材中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对精读课文,教师要详解,学生要详细学习,甚至背诵下来。教材中的一篇篇经典课文,大多篇幅适中,读来朗朗上口,说其是一篇篇优秀朗诵词也不为过。朗诵这些课文,学生既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作者细徽思想感情的变化,也能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许多有价值的语言材料,还能掌握部分课文的写法,并影响自己的写作。对略读课文,学生可以按照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能概括课文大惫即可;甚至是以读代学,能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即可。同时,背诵教材规定的篇目(段)。学生体会教师给出的背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背诵活动中,指导自己的背诵。通过背诵,学生能快速积累大t语育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增进理解水平,改普说和写等语言表达状况,缩小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实质性交流的距离,真正实现陶冶性情的目标。显然,“语文学科是陶冶教育的重要路径”①,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写和练。不少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在临摹汉字中识字和学习语文的。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学习写楷书字帖,有助于增强汉字端正、美观的表达效果,在写字学习中就能得到审美教育。毕竟文字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工具。吕叔湘指出:“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显然,初中生只听课不做记录是不可取的。学生记录了教师讲课的内容之后,不论何时,只要记忆模糊了,而又用得到的时候,都可以找出来查阅。学生该记录哪些语文内容呢?记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所讲的每一堂课或每一篇课文都有侧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疑点甚至空白,所以应该记录这样的内容。教材上的课文讲完之后,在课堂时间剩余的情况下,教师常常找来拓展内容作为教学的补充,以此延伸课内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可以简要记录。精炼的板书常是课文的骨架,甚至是课文的精位部分,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凝练出来的精华,有值得记录的价值。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工其性的特点。首先是夯实基础知识,熟悉解题技巧。有的学生说学习初高中语文教材无用,因为考试不考课内语文内容,所以就既不完成课内语文练习也不复习语文教材,实际并非如此。在学习课内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答课外语文题。其次是读傲阅读材料很关键。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学生确实读住了答题就比较容易。掌握阅读技巧虽然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读傲文章很重要。再次是在阅读基础上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读了较多的书籍后,自然有不同的审美眼光,写作的立意会更高一些。阅读量小的学生,其作文很难有高格的立意。如果写作基础好,学生或从文章体裁人手,或从文学体裁人手,对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体裁的文章进行深人学习,能使写作朝精深发展。书读得多,能把握住小至篇章大至整部书籍的内容、结构以及写法等,有可能潜移狱化地影响到自己的写作。写作与听说之间关系同样很密切。可要求学生尝试着怎样说话就怎样写作文,有怎样的口语表达就有怎样的书面表达,这样就容易写出作文。此外,多观察生活,多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自己遇到的间题,坚持写日记等,都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考试,分为平时考试、学期考试和学段考试。平时考试,即对每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所进行的测试。学期考试,如每学期的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是针对半学期或半学年所学语文知识内容而进行的检测。学段考试,如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考、高考等,是针对较长时间段所进行的综合性检测。诸如这样的升学考试,成为语文教学检侧与评价的重点。就语文升学考试的策略而言,有的从内容方面总结,有的从形式方面总结,但共同的是各个学校在升学考试之前均进行语文总复习,同时相应地进行次数不等的模拟考试。
   
  二
  
  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大到中外文化,小到字母、拼音、字词等。走在校园内,有校园文化。走在校园外,有农村文化、郊区文化、城市文化等。课外的多种语文学习方式,是对课内语文学习方式的有益补充。

  课外观察。语文课堂之外的大千世界,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花鸟虫鱼等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对象。从大语文观看,学生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手工制作等课程时,不停地接受各科教师的语言指令和引导,不停地面对和思索各科教材上的文字表述。在无愈识中,各科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已经对学生形成了潜移歌化的影响。如果用心观察、有愈抓住各门课程和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可能发挥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基于此,应要求学生围绕明确目的进行课外观察,积极参加课外观察活动,动用口耳鼻舌身等感官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也有助于促进语文学习。“提倡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导其捷径,以求其有成③。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④。这些方式,将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或效果。

  课外阅读是最常见的课外语文学习方式。要多读,尤其是阅读名着,开卷有益。要多背诵,不仅要背诵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篇目,也要背诵教材之外的经典诗文。要读写结合,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目标。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兴趣或爱好为出发点选择课外阅读读物,这充分体现自主原则。阅读学习的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计划、安排、实施、完成。辅以动用笔墨的读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阅读时间要见缝插针,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节假日、平时课余时间都可以阅读自己希望阅读的书刊报章等。

  课外写作。受课内写作要求与写作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尽情尽意地写出自己满意的作文,课外写作则能达成这一目标。具体做法是落实课外写作要求,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写要求十分明确的作文。同时,引导写出“自己”的个性。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作文,写自己愿愈写的作文,写自己的心情,写自己的认识、体会、感受等。课外写作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体裁、不拘题材、不求完整。学生可以摘抄阅读材料中的精美片段,可以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心情日记、自由练笔、每周一记,甚至可以是片段速写、一句话感言等。有感则发,无感不写。此外,有选择地参加与写作有关的各种竞赛等课外语文活动。如在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展评、壁报评比等活动中,鼓励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竞赛活动,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课外口语交际,即听和说是人们主要的交际方式。与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融于一体的课外口语交际学习方式,主要有参加演讲、辩论、讨论、剧本演出、调查采访等形式。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即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将观察结果说出来或写出来,同样是一种课外语文学习方式的表现。当然,在活动中可以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可以学习语文。语文无处不在,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三
  
  在倡导新课标新理念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学习方式进一步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和”习“的转变。强调”学“的价值,强调”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等交流互动,是今天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语文学习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其具有不一般的重要地位。仅从语言文字方面看,中小学生要想学好各门学科,认识和读位各科教材中的文字是首要的,识字则孺要由语文教师通过教授语文学科来实现。所以,教师如何教好语文,学生如何学好语文,备受社会、学校以及众多家长的关注。

  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常见的课内语文学习方式包括课堂听课、提问、问答、讨论、演讲、说话训练、阅读、背诵、写楷书字帖、写课堂笔记、写作、练习与复习等。课外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有课外观察、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口语交际、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等。通过课内语文学习方式获得的语文知识或能力,学生需要课后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其得以巩固,并与其他知识贯通起来。课外语文学习方式,可视为是对课内语文学习方式的巩固和延伸。

  其实,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是语文教师恒久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令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文学作品,势必促使或引发相关的讨论,甚至课后买来相关书籍进行研读,这对课内语文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其学习进程并未因讨论各种问题而降低效率。相反,在自学和讨论环节中解决了多个问题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变得鲜明和突出,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各种语文学习方法,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课外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自觉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是形成良好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有效措施。

  注释:
  ①谢桂新:(陶冶教育的理论基抽与实践策略探析》,《教育探索》,2011年第4期。
  ②吕叔湘:《语丈常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页。
  ③欧志华:(论梁启超的课租思想),(教育评论》,2011年第4期。
  ④《教育心理学》,张厚桑译,中国枉工业出版社,2003年,230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