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课的几点体会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林爱珠
发布于:2017-06-26 共3585字
  摘要:新课程改革催生新教材的不断更新与改革。新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基本思路,发挥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这套教材的重要创新点,是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但在课程实施层面小学语文老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真正用好教材。文章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识字、写字训练;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阅读能力的训练;形式必须体现人文性渗透,不能追求形式而丢了根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一、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识字、写字训练。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也就是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目标。语文能力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听说读写的训练。识字、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因为识字、写字是读写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教学必须把握好这一教学核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识字、写字的训练,把语文内功练好。但是,部分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上,走进了误区。
  
  如近期,在我市举行的一年级新课程阅读教学竞赛中,有位教师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过程中,课堂热热闹闹,教师很有条理地引导学生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量引进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花了 10 多分钟时间),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但是对课文中的生字只在开头时采用多媒体“摘松果,考考你”的游戏形式(带帽子、去掉帽子)认读一下(要求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6 个,学生读得勉勉强强),一闪而过(2 分钟左右)。既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识记,也没有指导学生动笔写字(老师的板书、范写也被电脑打印的贴纸代替了),就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培养良好识字、写字的习惯。可想而知,这样的课上完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对要求会认读的生字词不会认读,对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课得到评委们的高分。由此看来,喜欢看“热闹”的不仅仅是一线的老师们,就连一些基层教研员对阅读教学定位也出现了偏差:把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抛诸脑后,光从好看、热闹上下功夫。曾经听过有位校长说,有一次与崔峦老师备一节在全国性的教材培训课上展示的课,一部分人认为所上的课是第二课时,设计写字环节会破坏割裂品读文章整体性的美感,而崔老师极力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指导写字的环节,说不能因为追求形式的美而把本质的东西丢了。我们的专家在第二课时中能这样注重识字、写字的教学,时时不忘基础知识的训练,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松鼠和松果》这一案例,作为第一课时,无论怎样处理教材,采用什么形式和手段理解课文,都要首先考虑怎样扫清阅读的拦路虎(生字),把这个首要任务放在第二课时,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唯有扎扎实实地训练好基础知识的课,方称得上是一堂好课!
  
  二、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阅读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能正确把握这些新理念的老师改变了过去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是主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老师个体综合素养的差异性,解读“课标”的能力不同,有些老师认为:不把桌子摆成“饭桌形的课”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没有使用课件的课”是“太传统的课”;“不搞些表演、画画、唱歌的课”是不懂得“整合与拓展的课”……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教学上的错位,因而各种标新立异的设计也层出不穷,随之出现的一些“奇招”也令人眩目,值得反思。
  
  在一次区级阅读教学竞赛中,一位老师教学《荷叶圆圆》(一年级下册),教学过程如下:首先用多媒体和生字卡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只是认读,没有指导书写或指出学生书写存在问题);然后用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最后着重表演:(1)老师示范边演小水珠边读第二自然段;(2)让学生个别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另一些学生边听边表演;(3)个别学生分角色读全文,其余学生分小组边听边进行表演比赛,看谁动作有创意(学生表演不成功,给人印象是稀稀拉拉);整堂课音乐声不断,表演占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是课后一检查,全班学生能读通顺课文的只有 20%,对生字词认、读、写全部掌握的不到 15%.
  
  显然这位老师对一年级教学的目的、任务不明确。“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田本娜教授说:一年级小学生阅读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重读,要字字句句入目,在读得准确的基础上读得流利。”这样的目标不容易达到。因为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读书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分不清词语、句子,句逗不分,不懂语调。老师们必须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使之读得词句连贯,读得准确。只有这样,方能为下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打下基础,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面这一案例,授课老师却把精力放在表演的形式上,全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开口读书的机会,根本谈不上读中理解感悟,因此,通过任何形式、运用任何手段的训练都须围绕阅读能力的训练这一基本目标来进行,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作用,方能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
  
原文出处:林爱珠. 一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管见[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121-12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