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因子与启示(4)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宋乃庆;肖林;程浩
发布于:2017-06-26 共9683字
  (五) 学生特征与态度。
  
  阅读学习有效性的发挥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个体因素,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二者息息相关,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学生动机如何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业成就的研究成果。学生自身因素除性别因素带来的差异之外,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阅读的喜好、阅读动机及阅读信心 (学生自我认知) 三个方面。例如,PIRLS 学生问卷中”你对下列阅读观点的赞同程度:我迫不得已才阅读 /喜欢与其他人谈论读过的内容 / 我会很高兴如果能收到书本作为礼物 / 我认为阅读很枯燥 / 我想要更多的时间来阅读 / 我喜欢阅读“[7]题目的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生对阅读持喜欢态度,相对不喜欢阅读的学生 (11%) 而言也获得更高的阅读成绩 (542 分对 488 分)。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阅读动机强则学生的阅读学业表现也相对优秀 (518 分对474 分)。一般来说,动机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组成,内在动机是一种行为激发器,由内在动机激发的学生会觉得阅读有趣而快乐,因此会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外在动机则指来自外在的奖励,如赞美、成功、金钱或其他激励措施,能进一步强化内在动机。
  
  此外,学生对阅读的自我认知与其学习积极性紧密相关。例如,在”我在阅读上做得很好 /阅读对我来说很简单 / 相对班级同学而言,我阅读起来更困难 / 对于有趣的书,我不在乎它有多困难 / 词语难的故事我阅读起来有困难 / 我的老师说我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 阅读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困难“[7]调查中,如果学生认为阅读学习任务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那么他们就会认为练习是无用的,进而影响其学习动机。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那么他们就会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自我认知对阅读素养的表现也非常明显,阅读信心强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高的阅读成就 (547 分);反之,缺乏阅读自信的学生阅读成就较低(456分)。
  
  三、对我国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启示。
  

  我国 2001 年以来一直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正在研制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要求,这都充分体现了阅读素养的内涵要求。而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被狭义地认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责任,忽视了国家及社区、家庭、学校、学生特征与态度等多方面背景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基于 PIRLS 背景测评及背景因素的分析,来打破阅读教学改革瓶颈,对改进我们的阅读素养培养方式,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水平,提升国民阅读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全民阅读立法立规,促进社会阅读蔚成风气。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阅读状况令人担忧。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 3.26 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全民阅读意识薄弱,未成年人阅读内容娱乐化倾向严重,图书市场片面追求商业化、功利化。为此,加大全民阅读力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显然迫在眉睫。
  
  自 2013 年以来,我国着手研究全民阅读立法计划。2014 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将”全民阅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行为。江苏、湖北、深圳等地更是在地方层面上针对全民阅读出台相关文件,作出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为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落实阅读立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参考。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民阅读权益,营造阅读环境,已经成为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有效方式和发展趋势。当下,我国阅读立法的社会环境和时机日益成熟,提升阅读素养势在必行。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阅读立法的经验,加快全民阅读立法进度,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制订全民阅读规划,建立国家阅读基金,为阅读提供环境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设立国家阅读节,尤其要加快各地公共图书馆建设,扩大各类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借助社会、学校、图书馆多种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满足全民阅读需求,弘扬社会阅读正能量。从而,引导全社会关注阅读,重视阅读,形成全民阅读氛围,创建书香型社会。
  
  (二) 优化家庭阅读环境,开展家庭阅读活动。
  
  家庭是人生阅读的第一环境。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有时比学校教育更大,学生长期形成的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与家庭阅读环境紧密相关。许多西方国家如芬兰从小就注重引导孩子的阅读行为,孩子们每天要完成”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的家庭作业。而我国在家庭教育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要营造积极的家庭阅读环境,家长首先应更新自身的阅读观念,认识到阅读学习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断丰富家庭阅读资源,如独立的学习空间,儿童书架,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等。家庭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家长要积极与孩子进行互动,如定期与孩子去图书馆,花时间陪孩子阅读,与孩子讨论阅读内容,鼓励孩子朗读、提问、早期写作等,从小培养孩子爱看书、爱提问的好习惯以及正确的看书方式,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在阅读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 营造学校阅读氛围,创设校园阅读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素养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社会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面还应作出更多努力。
  
  良好的学校设施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支撑。要致力构建并完善小学阅读环境,如学校的图书馆建设、藏书量和图书类型的丰富、教室图书角的创建等,从而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学校阅读文化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趣味知识竞赛、朗诵大赛、读书活动、学校阅读日、阅读文化墙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形成学校良好的阅读风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阅读课程资源,开发校本阅读课程,编写特色阅读读本,携手图书馆、家长及教师共同构建阅读课程文化,打破阅读课等同于语文课的传统局限,树立跨学科阅读理念,并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加强亲子阅读互动,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打造校园阅读文化特色。
  
原文出处:宋乃庆,肖林,程浩. 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背景因素探析——基于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2017,(02):61-66+10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