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17 共70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乡村小学语文培育留守儿童积极人格
  【引言】小学语文中留守儿童人格培养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培养的关系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
  【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师人格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中的作用
  【结语/参考文献】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养成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是实施积极人格教育的最佳土壤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居于非常独特的地位。它具有浓烈的人文色彩,担任着知识传授与立德育人的双重使命。金乃茹等人在《论语文教育对人格养成教育的渗透》说道:"语文教育在对学生人格养成中有天然的优势,应利用这种天然的情感优势,加注人文关怀,在阅读的选择和写作积累方面,注意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人格积极发展。"语文教材作为人格教育的最佳资源,教师要善于发掘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素材,激活富含在内的关于道德修养、品质才干等内容,实质性地培养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具体来说,语文学科在实施积极人格教育上有如下优势:

  一、体现在培养积极人生态度方面

  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人物有许多是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先进人物,他们以高洁的思想,正派的行为,向我们演绎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优秀人物令人钦佩的精神品质,对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如:医药学家李时珍以身试药,无私奉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和自我牺牲精神;爱国诗人屈原面对楚国黑暗的现实,不改初衷,坚持高洁,为理想追求到底的精神,坚守自我,无怨无悔的人生态度,无不向世人诠释着"与日月争光可也"的人格魅力……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或真或假,或美或丑,但都在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类似富有正能量的材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俯拾皆是。教学这类课文,语文教师若能抓住这些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留守儿童极易在思想上获得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人格上得到升华。

  另外,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会对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人格的形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学习《忆秦娥·娄山关》,我们从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看出作者毛泽东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战争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展望前途的凌云壮志。毛泽东主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是我国最有人格风范的杰出人物,也是世界最含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

  其精神风范不仅显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还呈现于那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中。"以天下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理想;"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刻苦好学精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钢铁般意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两袖清风,廉洁勤政"的优良传统……他的道德风范是民族精神的人格化,是我国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也是留守儿童不可多得的学习榜样,无论思想还是行为,都堪称经典!

  学习六年级下册《竹石》,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看似普普通通,随处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对竹子的生长习性也比较了解,但因为作者笔下的竹子处在"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一特殊的生长环境,而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诗人郑板桥咏物明志,表面赞颂竹子的品质,实则传达出作者刚强正直的品格,不畏坎坷、不怕打击的气节。再回顾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惊叹他精湛的画艺之外,再次感受画家郑板桥的品性人格:清正高洁、不媚权贵、勤劳节俭、低调谦逊、爱护百姓和安贫守道。从他身上,留守儿童对如何为官,如何为人都会有新的认识与思考。

  相信留守儿童在这些名人的长期影响下,也会逐渐养成微笑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任何困难和不幸都能被他们锤炼成通往平安的阶梯。

  二、体现在培养顽强毅力和坚强意志方面

  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励志人物,他们不断遭受挫折与磨难,但对目标、对理想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如:哈特雷少年时代因为只有 60 美分而买不起价格为一美元的地理书,跑了五家书店才以 50 美分买到一本旧的。长大后当了船长的他,面对罕见的风暴,他以坚定的信念带领水手和旅客振作精神,同舟共济,奋力抢救,平安抵达港口。年少时的坚忍不拔,任船长时的不屈不挠,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导并培养留守儿童遇到困难保持自信,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去克服的典型事例。又如:小提琴家帕尔曼因患小儿麻痹症以致终身残废,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倒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练琴,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演出的小提琴大师。他以无与伦比的琴声感染着人们,以永不言败的四次站起致谢感动着世界。

  语文教师引导留守儿童阅读文本,播放帕尔曼相关视频后,让他们反复朗读品悟,思考"不用搀扶"的内在底蕴,体会大师的崇高品德。最后拓展延伸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故事,进一步升华留守儿童的情感。

  三、体现在提升生命情感教育方面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湘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重视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以及生命平等意识的突显。情感教学能提升与实现语文阅读有效性,也成为学生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把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用情感教育留守儿童,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效果自然最为有效,最为生动。

  生命情感教育在教科书中有多层面的展现,为留守儿童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天地。首先,展现在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如:《淡淡的茉莉》"妈妈因急病住院了,却依然记得叮嘱我买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顾得上吃我给他买的饺子,就直接飞奔医院;我依照爸爸的嘱咐,剪了一大把茉莉花送给妈妈;爸爸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可仍然紧握着妈妈的手;妈妈害怕惊动爸爸选择不翻身,以致手脚都麻木了……"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传达出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语文教师在引导留守儿童反复品读这些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间真情的同时,启示留守儿童学会看见身边的爱,如: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做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对别人,对社会奉献更多的爱!通过情感渲染,氛围营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父母如茉莉般的爱情与学生的感悟真正达到了一致。其次,展现在与同伴之间的情感,如《表哥驾到》,类似的课文还有《高傲的女孩》。留守儿童由于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交往时会产生心理障碍,导致人际交往不顺,影响友情的持久建立。从"我"与表哥,"我"与叶小绿之间友谊的建立过程,比照自身,有助于增进自我认识,增进与人交往的自信,增强与人交友的热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等感情,相信他们也会出现"朋友一大堆,并排走在路上,就像一长溜栅栏。"的欢乐情景。再次,展现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有《军犬黑子》,黑子三次准确找到"小偷",却一次次被训导员否定,黑子逐渐丧失了自我,不再坚持,而放弃了"小偷".结尾句"哪怕是只狗,也是有尊严的。"明确指出动物也有尊严。军犬黑子和训导员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有助于萌发留守儿童尊重动物的意识,唤醒呵护动物的情感,启迪留守儿童对生命的思考,深化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此外,展现动物之间情感的有《母牛》,讲述了老牛将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留给小牛喝的故事,这种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的奉献精神带给我们心灵强烈的震撼。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情感,引导留守儿童增进与父母、同伴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都有其内在价值,有发展的理由和权利,我们应尊重并关爱每一个生命。语文教材各板块也强调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意识与能力,这有助于留守学生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涓涓流水和勃勃生机中,感受到自然万物生命的存在与美好,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语文教材对人间真情的全方位的展现,使留守学生的生命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滋养,从而为留守学生支撑起了诗意栖居的情感世界。

  第二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可行性

  一、语文学科本身教学资源丰富

  人格是个体与社会不断作用的结果,积极的人格会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无数拥有积极人格的个体,特别是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期,更需要促进全民发展,促进留守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语文学科自身及教学过程有丰富的可使用的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选自小学生的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其中的人物事迹会感染留守儿童,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给社会一股正能量,引导他们关注一些积极、阳光的东西,使其深受鼓舞并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和实践。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教学在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独特的、直接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自身优良个性品质

  留守儿童平日获得的关爱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愈是年长,积压在心理的问题愈多,愈会发现父母在孩童时的陪伴对自身成长的重要。

  与此同时,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困扰着这一时期的他们。因此,当学习、生活上遇到麻烦和难题时,留守儿童更愿意向身旁的教师寻求帮助。在小学,语文课时量最多,且语文老师多为班主任,自然成为留守儿童经常倾诉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关注个体的发展,在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启迪留守学生的心灵和激发他们的灵性,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良好平台,为留守学生的个体发展支撑起一片空间。

  无论何种类型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归因风格都是有影响的。

  当学生习惯性以某种归因风格来解释成败结果的原因时,这种归因风格就会影响他们的动机。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就阐述了这样一个原理:动机会影响人格的塑造,而不仅仅体现在影响个人某些方面的表现。所以,语文教师在留守学生尝试进行归因时做出正确引导,端正他们的动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采取更多正确的行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教材注重留守儿童"团结友爱、尊重他人、诚信、感恩"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而且也要关注留守儿童"宽容、分享、欣赏他人"等这些现代社会日益重视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这一研究的理论构想是合理且可行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方法

  听说读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好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听说读写"四种形式的体验,落实留守儿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善于倾听,有效沟通

  会听,是一门学问,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本领。让留守儿童通过"听"掌握课文基本的故事情节,捕捉老师授课过程中紧要的信息;通过"听"了解同学所讲述的对文本的理解,在相互质疑中深化自己的思考。

  1.听课文朗读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课外学习缺乏指导,自觉性和主动性都略显薄弱,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加深朗读训练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听堂堂网课文录音或听教师示范朗读,辨别字音,读准词句,把握停顿与朗读节奏,了解文章脉络,初步领会文本内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意境,积极创设情景,引导留守儿童身临其境,积极体验,那么他们的情感将得到更好的陶冶,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听"还意味着眼神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只有专心听,才能及时反馈。倾听文本中人物的精彩语录,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进而对留守儿童积极人格、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倾听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还特意编排了桂文亚的《学会倾听》。开篇便以一组疑问句,引发学生去回想自己是否曾听过蒲公英梳头、八十只蚂蚁跑步、雪花飘落和风吹等一系列声音,既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既有植物、动物,也有自然事物。随后,作者带领我们回顾自出生起,就在听且不得不听的声音。文章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列举各种各样的声音,更在于启发留守儿童学会辨别声音,感知世间的喜怒哀乐,从中吸收知识。在声音的世界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看,认真听,专心想,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在"听"的过程里,还要学会选择。选取那些好听且有益的内容,充实留守儿童的生活,获得更多的乐趣。就像文章结尾所说,一个学会了倾听的人,不仅自己会大笑,世界也会跟着欢笑。一个懂得倾听的人,会获得更多的快乐,会拥有更多的收获。希望留守儿童学会倾听,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希望留守儿童学会倾听,用听觉去辨别世界,发现世界的美。

  2.听同学发言

  倾听发言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也是一种高雅的素养。当他人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组织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明白他人的想法之后,再举手评价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只顾自己说,不愿倾听的同学,教师要耐心指导,委婉地提出建议,呵护他们的自尊心。

  总的看来,不论是听课文朗读,还是听同学发言,教师都要用心引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的基础一旦打好,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改善。此外,"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开启想象和通往世界的窗户,一个会听的人,必定是内心丰富的人。

  (二)踊跃说话,积极交流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与人交流的机会相应减少。语文教师尤其要为留守儿童创设一种开放的、轻松的课堂交往模式,鼓励留守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发表意见,争论问题,做到指导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如: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并口头描述。面对具体的图画,留守学生纷纷将自己双眼所见一一描述出来。教师继续点拨:面对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启发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将心中构想加以表达。当美景美图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记忆,心中被美好感受充满之后,课件随即出示一幅"脏乱差"的画面,"小草被无情践踏,小花被狠心摘除,河水被严重污染,工厂烟囱影响着空气质量,汽车尾气对人体危害很大……"教师还可鼓励留守学生结合自己家乡或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环境状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话匣子的过程,也是心扉敞开的过程,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能由此增强。有的孩子主动将自己化身成受伤的花草树木,将心中的愿望和忧伤,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出来,锻炼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同时,借助角色互换懂得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点一滴需珍惜。这样一来,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自然在心中生根。有的孩子甚至在课后当起了环保小卫士,自觉担任起呼唤身边人环保意识的重任。更有孩子三五成群,小组合作,开动脑筋,设计方案,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留守儿童的心灵如同娇嫩的花苞,需要语文教师的精心呵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引导他们畅快表达,友好交流。对于关键处、动人处,要注意多加追问,诱导他们把心理话说出来,消除内心抑郁,增加交往能力,深入挖掘内涵,激起情感浪潮,闪现智慧火花。
  
  (三)加强朗读,把握内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读出感情。而感情的把握,又离不开读者对文本深意的解读,也就是体会语文的内核。语文的内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蕴藏的感动。语文书籍中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饱含优美生动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这些固然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但唯有其中蕴藏的情感,才是小学语文的内在价值。

  如:《女娲补天》的内核是勇敢和善良,《夸父逐日》的内核是执着与奉献,《一杯牛奶》的内核是知恩图报,《护士妈妈》的内核是爱与奉献。文本的内核,也正是我们要培养留守儿童具备的积极人格。留守儿童可塑性强,他们的思想情感非常容易被语文教师所感染,也经常随着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或悲或喜。

  语文教师引导留守儿童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标划出来,利用早自习读读背背。如:《扫大街的父亲》一文"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这是作者选择当众介绍父亲时的情景。

  他被深沉的父爱所打动,怀着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不再惧怕流言蜚语,这中间经历了较长的思想过程。这是文章的关键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前面部分讲述的:"我"因为担心被同学蔑视和讥笑,刻意远离自己以清扫大街为生的父亲的故事情节,将描绘"我"前后截然不同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对比,感受"我"鲜明的情感变化过程。教师再点拨留守儿童联系生活体验,换位思考看看我们自身是否也存在类似不尊重父亲的行为,在感情讨论中明辨是非,学会正确对待父亲和父爱。这样既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品评语句的能力,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习作打下基础,又加深了留守儿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促进自身人格的内化。另外,布置作业时,语文教师不妨开列书单,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提升人格。

  (四)妙笔生花,写出真情

  写文章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情实感流露之际,恰是美好情感应运而生的时机。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把握情感爆发点,激发留守儿童的写作兴趣。

  当留守儿童内心孤独,遇到困难无处诉说或有不愿意说给他人听的秘密时,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写日记,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不仅可以调节情绪,排忧解难,还能整理思路,锻炼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当母亲节或父亲节来临,我们可以布置《感恩××节》或《××,我想对您说》等小练笔,回顾父母平时对我们的悉心照料,感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增强孝顺父母的意识。这些切合情境的作文无疑是点燃留守儿童心灵之花的火石,也能使留守儿童在写作中逐步培养正视困难,感恩亲情,感恩社会,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