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3 共2958字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素质教育由于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保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好地对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一、语文思维培养特点

  1、广泛性

  思维空间具有无限性,这就导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多样的思维层出不穷,另外,语文学科所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社会、家庭、学校、思想、道德、政治、经济等内容均涉及到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其无限性和广泛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发现语文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为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渗透性

  当学生在学习知识后,知识就会渗透到学生的大脑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加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来完成,文章中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思维渗透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想象和创造,体验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知识的美,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创作。

  3、交流性

  语文思维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交流,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有效的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这就可以使语文知识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教师在利用语文思维交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发掘语文知识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现阶段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革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语文改革无法顺利进行,教师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无法更好地适应,只能被动地执行和实施教学方案,从而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水平较低,课堂教学质量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语文思维。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一致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老师们对其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结果,确实需要研究,而且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要真正落实到位比较困难。

  2、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学生是很愿意大声说话,可是很多讨论的内容都与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扼杀了。

  学生既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语文思维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效果

  教学形式是多样的,结果都是希望学生学有所得。但是有的老师上课,过于追求形式的新异,课堂气氛不错,结果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好。有的教学内容脱离文本,游离于课文之外去拓展延伸,与课堂的教学目的毫无关联。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老师的课花架子是不少,可是实际内容和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1、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课业负担十分繁重的时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了限制,给语文思维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对语文思维的培养,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文思维,具有能够敏捷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刚刚步入到高中后接触到的比较重要的古文是《荆轲刺秦王》,文章中讲述的背景为战国时期,年代十分久远,且文章中有很多学生不常见的字句,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文章进行泛读,在泛读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身的语文思维,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所讲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从而对培养其语文思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做笔记,这就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枯燥和无聊,学生极易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并且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无限性,只有最优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对其进行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语文思维。另外,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从而达到培养语文思维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中,由于作者海明威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教师不必非要对文章进行简介,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将海明威身中数弹却没有死亡等传奇故事进行介绍,并将海明威的生平重要经历进行概述,学生一旦对作家感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文章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设定一定的问题予以引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3、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语文思维在其本质上来说是关于思维的纵向深入,使思维更具深刻性,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相关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文章主题思想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与此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另一方面,语文思维也应形成一定的广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要想延伸语文学习的广度,学生就要充分进行课外文学的阅读,学生只有多加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高中学生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在学习前应进行广度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课下多品读苏轼相关文章和记载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对文章背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之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语文学习,利用自身的语文思维,对《赤壁赋》写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介绍后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赤壁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坦荡、旷达的自身素质和强烈的生活信念。这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学习语文知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实施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培养语文思维,最后,还要不断深入和扩展语文学习知识面,只有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 . 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成功教育,2013.24.43.
  [2] 徐岩涛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9.
  [3] 李新艳 . 探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