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改变外国文学在中学语文中边缘地位的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11 共4652字
论文摘要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整个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语境已经是我们所有的文学教学与研究者以及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极具挑战和考验的时代,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外国文学是世界各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融汇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重视。然而根据笔者和同行们多年来的观察,以及在本校中文系大一学生中展开的调查,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结果:大一学生对外国文学接触得非常少,他们仔细阅读过的外国文学名着极其有限,看过的相关影视作品也较少。
  显然,大一学生的文学素养亟待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古今中外中的“外”这一环节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阅读得非常少,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中学阶段,他们渴望阅读的愿望屡屡被打击、挤压,他们没时间也没机会阅读外国文学名着。“现行的考试制度很不利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高考的指挥棒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无奈,每天奋战在书山题海中,偶有阅读,也参照考试的重点。外国文学的试题在考卷中所占比例极小,所以学生无暇顾及,除了个别对外国文学名着很感兴趣的,会在假期偶尔读读,也往往读的是简写本。在高中阶段外国文学就处于这样尴尬的地位,尽管专家学者们看到了这些弊端,不断地尝试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中也编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编排也越来越合理化,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国文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边缘地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外国文学真正走进老师学生的心中,引起他们的重视?高中教育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审美教育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担负着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着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学读写听说的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早在 2000 年教育部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强调“:注重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高中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外国优秀文学传统,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艺理论修养”。如上所述,我们看到教育界的专家们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即在审美教育领域,外国文学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的名家名篇,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品,能够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陶冶情操、怡情怡性。
  迫于高考的压力,外国文学作品未能真正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因为思想很难在高考试卷上体现,所以老师在有限的课堂上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和灌输,不太重视思想的培养。然而高中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思想心智都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如何让他们远离诱惑健康成长,是广大教师和家长们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在这样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要想把中学生放在温室里“,与世隔绝”起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广大教师该如何应对呢?如何才能使学生远离污染呢?一些家长和老师采用“堵”的方式,即禁止使用或者没收手机。但是我们知道,“堵”不如“疏”,广大教师应行动起来,积极干预,采用“正强化”的方式,给这些急需指引的中学生及时的、正面的指导。语文首当其冲要担负起思想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再“轻”思想,要发挥好外国文学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鲜活的形象、丰富的情节、高尚的思想、优美的语言来感染人、教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只有让学生懂了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的分界,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才是从思想上从根本上筑起了防腐拒变、拒绝污染的坚固堤坝,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高中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使外国文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出学生兴趣,可以尝试把体验式教学引进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课堂。
  “体验式教学是以人的完整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中投入着情感、滋润着情感、陶冶着情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着灵性与感性的整体的人”。体验式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直接经验。体验式教学最显着的特征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寓教于情。
  具体到高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如阅读、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影片,给影片中的经典对白配音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外国文学名着学生接触得很少,而且有文化的差异,学生读起来有一些困难,而高中生的时间又非常宝贵,很难有大段时间来读整部作品,所以播放一些经典名着改编的影片或者只是播放其中的经典片段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通过听、看、演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作品,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感受愉悦、欢畅、痛苦等各种情绪,同时让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在阅读、表演、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大家讨论或老师点拔得以解决,学生会感受到成就感、收获感,自然会激发出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笔者有过这样的经验,布置了一次作业,让学生分组表演一段外国戏剧的片段,15~20 分钟,剧本自由选择。准备了一段时间以后,在课堂上表演。大家选的剧本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无事生非》、《悭吝人》、《李尔王》等,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
  一些平时很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上了台非常入戏,让大家刮目相看。同学们还制作了简单的道具:纸做的胡须、纸卷的长剑等。最后,我们一起评出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道具奖。同学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有。

  三、开展第二课堂,挤出阅读的时间

  高中生升学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每天三点一线,来去匆匆。课堂上老师只能精讲精练,讲重点,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的外国文学作品非常有限。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高中教育定要开展第二课堂,每天抽出半小时或一小时,来“快乐阅读”,读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作为对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和有力延伸。尽管高中生的时间非常宝贵,但整天埋头苦读,疲惫的神经也需要适当的放松,枯燥的题海奋战之余也需要点调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几首优美的诗,读一段故事,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一下异域风光,同时还接受了美的熏陶,汲取了精神养料,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而且高中生群体中,也有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也有一些贪玩的,动力不足的,对这些学生来说,“快乐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给他们必要的指引,把他们的精力和激情引到吸收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上来,引到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中来,增加正能量,而不至于把时间用在游戏和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上,以至迷失了方向。
  老师要结合重点讲读课文,同时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学习了普希金的《致大海》,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他的《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等诗篇,结合这些更深入地体会“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诗歌特色,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深沉、激烈的诗情,以及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学习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推荐学生背诵他的另一首诗《自由与爱情》,也可以与舒婷的《致橡树》作比较阅读,让学生领略中外爱情诗的不同风格以及诗中所反映的不同爱情理想。也可以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名篇放在一起来阅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对爱情的真诚、执着、奉献、克制,帮助这些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理解爱的真谛,不要亵渎这纯洁高尚的感情。学习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几部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品味这一流派的特点,感受它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从而初步认识一下文学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对传统的疏离和它在艺术上的新的开拓。总之,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量,在学生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异域世界,这些真实可感的形象远比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不经意地接受。着名的戏剧作家莫里哀曾指出:“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们可以这样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在愉悦中充实人们的心灵。

  四、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提倡深度阅读

  有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时间后,怎样才能更加高效地阅读呢?教师有必要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提升阅读的效果。阅读可以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就是泛泛而读,把握大意,不求甚解,主要是扩大阅读量;精读,要细细地读,反复地咀嚼、体味。精读要做到以下五个环节:1.指定具体的阅读书目,列出思考题,即提出阅读的预设目标。如阅读《浮士德》,可以让学生思考:概括浮士德追求和探索的几个片段,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作品中包含的哲学思想等。2.带着问题阅读,积极地思考,努力把握文章的结构、大意、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这一环节需要多次阅读,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反复阅读。3.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并反复诵读,遇到难点和疑惑的地方记下来。4.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相长,这一环节教师要因势利导、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和评价,提升阅读的深度。如对《浮士德》的总结,分析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歌德的悲剧意识,解释“宗白华指出《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的含义等。5.学生总结,写出心得体会。在阅读中努力做好这五个环节,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益处多多。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这种深度阅读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也可以借鉴阅读心理学家佛朗西斯·鲁滨逊的阅读技巧,他是这样阅读的:1.探查:迅速阅读标题、主题句和结论,看一看思考题。2.提问:把标题或主题句变为问题,自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中重要的细节和材料是那些?3.通读:抓住重点,尤其是要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4.不看书或不看笔记回答问题。5.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思想观点。另外,也可以采用分析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或者专题阅读法等,具体的阅读法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地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月华.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2011(3).
  [2] 于漪“.标准化试题”把教学引入“死胡同”.人民教育,1998(6).
  [3] 宋丹.对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思考.辽宁师范大学,2010(3).
  [4] 孔松红.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研究.河南大学,2009(4).
  [5] 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4).
  [6]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智银澜.用文艺理论指导语文教学.雁北师院学报,2000(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