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预习流于形式的改变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3 共2024字
论文摘要

  预习,老师口头上一直强调,但在真正的语文教学中总是流于形式,这里面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一个是语文教学的知识点有点头绪繁多,再者,学生预习也没有什么目标性,另外,学生们大多认为预习也没有多大必要,反正老师上课还讲呢,这些诸多因素,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预习逐渐流于形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我认为要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

  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预习是通行的教学步骤,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

  学校为了让语文教学有所依,也为了让学生课讲完了,学习起来也有所依据,就统一买了一本《绿色通道》,我认为这本书工具性相当强,知识点系统而完善,层次分明,深浅有度。因此,我决定很好地利用这本资料,让学生把预习真正进行到底,而不再流于形式。我将有效预习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本——要求90%的学生达标,中级层次(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学生基本达标,高级层次(质疑问难,注重“我”的解读——要求45%的学生能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0%的学生能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解读。整个过程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1、扫清外围,夯实基础

  在预习中,我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级阅读,不看任何资料,也不受任何观点的干扰,自己自主放松的读课文,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本来阅读就是一个自主体验个性解读的过程,若事先受了干扰,那这种解读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字音的基础问题,并将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和5绿色通道6当中整理的比较,查漏补缺。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古语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这本资料,我们也应该本着这一观点去运用,不能完全迷信里面的知识整理,要自己先有调查研究,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它的知识点总结和整理,有时,里面也免不了出现错误,学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例如,在古文部分,对里面的句式的初步理解,对于词类活用,要灵活的掌握和分析。在《陈涉世家》这篇文章当中,有一句“瓮精绳枢之子”,资料上是名词作状语,但学生通过语法特征,断定这一知识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因此,我鼓励他们就这样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靠老师讲,自己机械的记,是永远无法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优美的语段,掌握与文本相关的诗词、文学文化常识,丰富其语言积累、文学文化内涵。

  其次,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辨析等多种方式理解字义、词义,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文言文中则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通过自查互批,加强重要知识的积累。再次,既然以学生为主体,那就要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逐层深入,提高能力

  解读文本,很像剥玉米,从外而内,逐渐深入。外围扫清之后,解读文本的内涵,就要靠学生的理解和参透能力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解,才能在教师的讲解中有互动,有交流,有提高。就文章主题而言,我为学生设置了预习的目标:谈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可以和文本相左,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在讲课前,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一开始是不主动的,他们怕老师,也有的害羞,经过我的鼓励,我引导他们大胆的说起来。例如,在学习古文5过秦论6时,我抛出来一个问题,秦始皇的功过大家怎么看?学生们纷纷提及本文的暴政,但是有的学生站的高度比较高,他谈及他的统一,正是秦始皇同意了中国,才结束了战国时期常年战乱,民不聊生的惨状,社会才有了向前发展的大环境。虽然然手段有些极端,但毕竟是完成了大统一,这是难以磨灭的功劳。这个学生刚说完,另一个学生也站了起来,他说革命就得流血,在统一这一过程中,充分显示了秦始皇的智慧、魄力和政治军事才能。我听了很吃惊,感觉学生真的站的很高,很有自己的思想。这本省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还可以得到总结归纳的能力训练。

  三、变换角色,注重个人解读

  在预习中,教师不能什么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自已的思想见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是很可怕的。预习也是这样,在学习《荷花淀》时,我给学生预习的作业当中,有这样的问题“在水生嫂他们寻夫未果时回来的路上,为什么荷花淀里一只船也没没有?学生们给的解释可好玩了,有的说,中午了,人们回家吃饭了,有的说去午睡了,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我进一步引导,让他们看下面是什么情节。有的学生开窍了,认识到是因为鬼子要来了,别人提前知道了信息,都躲起来了。这种个人解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认识,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要是利用好了,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在于教师要进行良性的引导。注意层次的逐渐深入,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高中语文预习的尴尬局面。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