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359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第一章】 “微课”运用于语文学科的策略研究绪论
  【第二章】 “微课”与高中语文新课程
  【3.1】语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3.2.1】 “微课”在翻转课堂上的应用
  【3.2.2】 “微课”在问题辅导方面的应用
  【3.2.3】 “微课”在知识拓展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高中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高中语文“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已有时日,我们必学承认“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的事实的客观存在。但我国教育现状仍然受到多方诟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谅中国教育,它最不拿人当人》炮轰教育。那么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网络给教育提供新的动力呢?“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变革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更是利于学生成长的。
  
  一、“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学科的困境
  
  不可否认“微课”资源会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益处,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运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的课例还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
  
  (一)语文教师面对应试与网络的困惑
  
  1、 内驱力与外驱力的矛盾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十多年了,但是由于受到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在我们的中等教育中还占有一席之地。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强迫性的,灌输式的,其主要动力为外驱力。而网络教学是需要强大的内驱力的,主动性的。这种内驱力与外驱力的矛盾影响了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信心。所以很多时候网络教学仅仅是媒介的改变,而未实现学习模式的改变。
  
  2、 固定性与多变性的矛盾 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显着特征是固定的,封闭的。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近几年的高考中,某些语文的主观题试图在打破这种固定模式,但只要应试教育还存在,学生发挥个性空间的狭小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老师似乎仍然受到这种套路化的束缚,不愿改变教学理念,故而在面对动态的多变且无限延展的网络教学时会有一种谨小慎微的心理。
  
  (二)语文学科特点排斥过度机器化
  
  1、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更为庞杂,“语文素养”模糊性更为突出,故而语文学科难于系统化,计算机的处理相对比较困难。
  
  2、语文教学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中较为凸显自我理解、自我认识和自我感受,而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并未将人工智能进行普及与推广。
  
  3、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求更高,教育过程中重生发、重感悟,“人人”对话环境不能完全由“人机”对话环境完全取代,网络技术应对如此难题,还未有一个良好的解决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学科行走在互联网的征程上困难重重。但是无论是学科特点也好,还是时代影响也罢,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切都无法阻止网络蔓延的速度,终有一日互联网一定会从本质上影响到我们的教育,影响到我们的语文,这一切只是时间未到而已。对此,我们不能够规避问题,只能寻找解决问题的节点,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二、高中语文“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重潮流,而缺乏对“微课”本质属性的理解
  
  自从“微课”的概念在我国提出并得到倡导之后,一时间,网络上的“微课”视频数量激增。但观察视频可以发现,一部分老师对“微课”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如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是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的“课例片段”或者是仅是视频时间短但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的“微型视频”还可能是把一节 40 分钟的传统课压缩至 10 分钟内的“浓缩课”.这样的“微课”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并未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视频甚至对于我们了解“微课”是起到“混淆视听”负面作用。所以在制作微课时不要盲目追赶新理念、新潮流,莫让新生的事物演变为教学改革的噱头或跟风作秀。
  
  (二)重硬件、重技术,而忽视“微课”内容设计
  
  某些老师在制作“微课”时过分注重视频拍摄,注重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后期剪辑时间投入过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鲜有考虑。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的培养,把“微课”变成了一张张画面精美的幻灯片的演示,这样做的结果很难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重数量、重规模,而缺乏系统规划和运用平台
  
  就目前的“微课”建设来看,“微课”的数量虽多,但零散分布,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教师各自为政,开发的“微课”没有形成专题化、主题化、系列化。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就像进入了一个迷宫,无法快速的找到自己所学内容。就这一点,美国可汗学院的知识地图可以借鉴。国内的华东师范大学慕课联盟网站中,按照语文知识点的内容分类规划的做法也可取。其次,就是“微课”平台相对落后,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量的“微课”去向都是进行比赛,其主要价值是教师之间的观摩与学习。实践教学过程中鲜有运用,并未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三、高中语文“微课”应用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鼓励合作
  
  在面对“微课”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时,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吸收“微课”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大胆地拥抱并接受这一新鲜事物,在“微课”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已的研究兴趣点,实践的落脚点,制作出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微课”.很好地践行课程标准对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要求。就学校而言,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微课”,从对“微课”感兴趣的少数教师入手,以点带面,慢慢推动到备课组和教研组。还可以在校内鼓励学科成立“微课”小组,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学校或地区还可以定期进行微“课设”计理念的创新研究以及“微课”技术的交流分享活动,以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二)注重质量,提升技能
  
  目前“微课”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多,但是质量远不达标,利用率较低。很多教师没能把握“微课”的基本核心理念以及制作技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军人,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一线教师创作“微课”不但能保证“微课”的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所以,应该对教师进行“微课”创作技能的培训,使“微课”成为每个教师都能创作的教学资源。
  
  (三)形成系列化,开发专题化
  
  开展“微课”,要注重在对单个知识点开发的同时,关注课程的系列化。学校和教研院应该鼓励教师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的相对完整的、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这样做,是为了解决微课程过于“碎片化”(知识体系不完整)和“浅层化”(可视化资源没有深度、浅层阅读)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的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学习,也能选择某些学科(专题)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学习,而不至于获得的只是零散杂乱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微课”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创建平台,拓宽推动途径
  
  众所周知,一节“微课”制作得再精彩,如果缺乏了平台,也不会发挥其价值,所以,在“微课”的运用环节中开发优良的“微课”平台尤为重要。如果能将网上作业、虚拟考核、虚拟实训等这些特色教学手段融入“微课”中,既可以丰富交互手段,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虽然很多的专业“微课”网站平台拥有大量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繁杂,而且不能很好的贴合学校实际,用起来并不顺手,所以思考如何建设为我们一线教师自己服务的“微课”平台,对于“微课”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否认,我国现在还存在教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对于那些互联网还未触及的地区,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其他的传播途径。如制作“微课”资源学习光盘。光盘涵盖了课程中所有的微课内容,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就可以通过光盘观看“微课”视频,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光盘中还提供了每课的课堂练习及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光盘中附有配套学习软件,通过帮助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选择课程,并进行练习答题。
  
  综上所述,虽然“微课”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国外“微课”相比,还很不成熟。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微课”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不能阻挡我们研究“微课”教学资源的热情。因为社会变革如此之快,新课改的形势如此严峻,使得我们无法停止研究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的脚步。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终有一日,带有中国特色的“微课”的教学方式,一定会以一个最佳的姿态占有教育的一方土地。而且,我们也相信且坚信,在这片土地之上,定会有一丛艳丽的“语文”之花在怒放,这一切,只要我们去努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