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义勇军进行曲》与《马赛曲》的特征及创作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2911字
论文摘要

  中国与法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历史、文化、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走向近现代的辉煌发达,尤其是在近代史上有着极大的相同,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蹂躏的不幸民族,因此中法两国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友谊。 同为两个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无论在价值观和民族意识上一定都有着相似之处。每个国家都有作为自己人民精神支柱的文字、语言和音乐,国歌无疑是任何民族对爱国情绪最直接的表达。

  中国人民高亢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来表达饱满的爱国之情和奋勇不屈的抗争精神,《马赛曲》同样以嘹亮的节奏鼓舞着法国人民顽强抵抗侵略者的践踏。两国的国歌在歌词、节奏、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方面都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

  《马赛曲》的开头唱着“前进”,与《义勇军进行曲》的首句“起来”相似,因为我们的人民都在受着国内外敌人的共同压迫。于是,法国人民高喊“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暴君,卖国之人,无耻的狗党狐群;这一伙虎豹豺狼! ”侵略者已经“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孩子”, 鲁热·德·利尔号召法国民众们“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 前进! 前进! 用敌人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这是多么慷慨激昂的词语,足以给饱受蹂躏的法国人民注入一剂强心针,奋起抵抗无耻凶残的敌人。

  中华民族呢?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而我们的同胞们,“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同事,《马赛曲》的副歌“前进”与《义勇军进行曲》的副歌“起来”的意义都在于鼓舞士气,振奋民心。

  除了歌词部分,还有很多人觉得两国的国歌在旋律和节奏上听起来也很相似,因为两首国歌都是革命斗争的进行曲,听起来都会令人感到激动振奋。那么,中法两国的国歌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仅仅是一种巧合而已吗? 为何两个在政治制度、地理位置、人种肤色、语言文字上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家的国歌竟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原因是两首国歌的创作环境和历史背景极为相似。

  1789 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统治了法国约 1300 年的封建主义被推翻了,这引起了邻国封建统治者的敌视与不安,尤其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 他们害怕资产阶级革命的火焰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他们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恢复过往的权力,同时,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撒丁王国都表示支持。为了将封建复辟的势头扼杀在摇篮之中,1792 年 4 月 20 日,法国人民对奥宣战。

  1792 年 4 月 25 日晚,克洛德·约瑟夫·鲁热·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做客之时,面对贫困的家境,想起战斗在前线的士兵们, 市长希望鲁热·德·利尔能写出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

  鲁热·德·利尔喝下市长家的几杯美酒之后, 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 他分辨不清。 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和好几位朋友共同演奏,德·利尔激昂地唱歌。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 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 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市长请人抄写歌片,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在出版社印行《莱茵军战歌》,以示爱国热情。 而此时的《莱茵军战歌》并未真正激起人们的热情,直到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并且发出威胁,如果法国国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展开废除王权的共和运动,并准备抗击外国军事于涉。 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 500 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 6 月 22 日,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到 1975年 7 月 14 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之后,《马赛曲》正式被确立为法国的国歌。

  战争同样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原因。 1935 年,中华儿女正饱受着军阀混战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侵略所带来的战争苦难之中。

  剧作家田汉创作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聂耳为电影谱写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几经波折,直到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在此之前,郭沫若、田汉等人曾建议修改歌词,原因是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但张奚若、梁思成反对,以法国的《马赛曲》为例,他们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不应修改词曲。1949 年 11 月 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新华社答读者问”:“《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

  两首国歌都是诞生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新生的先进阶级要推翻守旧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建立更加民主自由的全新体制国家。 为国捐躯,为理想献身,中法两国人民在各自的历史进步征程上都展现了勇敢而无畏的民族气概。 中华儿女和法国人民一样,都是勤劳骄傲的人民,都热爱自由与平等。 我们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经历了几千年的压迫,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国家是人民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前进。

  只有武装革命才是建立全新的、真正的民主制度的最好途径。 正如各种所唱:“为何愿意成为一帮奴隶”,“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讲,一首国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旋律或歌曲而已,最重要的是,它是爱国情义的高唱,民族精神的真正体现。 法兰西民族与中华民族经历了同样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同样顽强的毅力和精神走上了民族解放独立的光明大道。 我们的肤色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但同样的民族精神是无差异。我们的国歌虽然唱着不同的歌词,但承载着民族大义永远都是无国界的。

  参考文献:
  [1]崎松著.从《马赛曲》《国际歌》到《义勇军进行曲》[J].云岭歌声,2005(2).
  [2]毛旭红著.法国国歌《马赛曲》[J].师范教育,1991(9).
  [3]张新用著.《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成为国歌的[J].歌海,1999(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