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来源:青年文学家 作者:尚春丽
发布于:2020-10-09 共3627字

  摘    要: 隐喻的表现手法在英美文学中运用得非常广泛,隐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对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分析涉及到隐喻的理论概念等,对英美文学作品实例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同时介绍了隐喻的三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 英美文学; 隐喻词; 翻译分析;

  隐喻是英美文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在翻译中,如何将隐喻翻译出来是我们研究的热点。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主要是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如何进行隐喻的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其中的含义。目前国内有关隐喻的研究范围较窄,仅仅是针对诗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本文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将对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普遍运用进行了探讨和说明,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三种隐喻翻译的方法。

  一、隐喻的定义及其特点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是语言文字更加生动活泼,提升语言文字的魅力。《朗文当代高级词典》对隐喻的定义是:“将一物比喻为具有相似品质的另一物,如她阳光般的微笑。”《现代汉语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隐喻是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虽然两种定义说法上有所区别,但是意思还是相近的,总的来说就是隐喻表现手法需要源域和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或者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够毫无关系,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让人们能够通过目标域对源域有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隐喻又称为暗喻,通过英文like和as表现出来的叫做明喻,而隐喻则是一种隐藏式的比喻,隐喻更加隐晦,难以琢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会给文章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隐喻的表达方式是通过目标域的特征来反映出源域的各种特征或者本质。隐喻的使用通常是通过动词或者名词、形容词等,在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外乎这几种,隐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更加委婉含蓄。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

  隐喻这种表现手法深得创作者的喜爱,在古今中外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隐喻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很多诗人对于隐喻的使用可谓炉火纯青,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隐喻在中外文学中的共同点,为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对事物的喻体能够形象而明确的表达出来。

  (1)保留喻体形象

  通常情况下,隐喻是由喻体和本体组成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将喻体映射到本体中,通过喻体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认识本体。虽然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漫长的演变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在某一现象的认识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认识也在时间的推移下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对事物的认识一致性的情况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很容易了。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尽量保持喻体形象,这样译文和原文既能够保持一致性,读者理解起来也更加方便。例如:“Love,love,nothingbut love,still love,still more!/ For,o,love’bow/ Shoots buck and doe./ The shaft confounds/ Notthat it wounds,/ But tickles still the sore…”我们的翻译是“爱情,爱情,只要爱情,渴盼更多爱情!/ 啊,爱情的宝弓,射雌也射雄;/ 爱情的箭锋,直射心胸。/ 爱箭不伤身,只叫人心头火热极度兴奋”。“bow”和“The shaft confounds”在英文单词中的意思是宝弓和箭锋。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保留了喻体形象,将爱情分别比作宝弓和箭锋。通过这样的比喻翻译,将原文作者对于爱情的伟大充分的提出来了,让人更加容易理解,体会到爱情就像宝弓和箭锋,射中男男女女,使人们陷入爱河,让人们心中充满了激情。
 

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舍弃喻体形象

  通过隐喻的手法能够让读者重新认识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本体形象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差异。隐喻并不是单一的,他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为了保障深刻体现原文的内涵,可以适当选择舍弃喻体的形象,也是为了简便翻译的过程,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例如:“Then suddenly,an idea,shining and new,flashed like a comet through her biain.(Gone with the wind)”这句话中的“comet”是彗星的意思,彗星在划过天空的时候速度很快,原作者的意思就是斯嘉丽脑海中闪过一个想法。但是彗星在中国古代的有不同的含义,常被人认为是扫把星,具有天降灾难的意思,如果保留喻体形象直接翻译很可能会产生歧义,让读者捉摸不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此在翻译时就直接舍弃了comet的含义。在例如:“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Bacon)”这句话的翻译是:“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王佐良译)”这句话是将书比作食物,但是在翻译中并没有出现有关食物的字样,只保留了本体书籍,舍弃喻体的这种翻译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更加具有内涵,这种文言文式的翻译不仅深刻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读者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简单明了。

  (3)将隐喻明喻化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为作品增添色彩,是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但是隐喻具有十分委婉的特点,能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反复斟酌和回味。当然,很多隐晦的隐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难以捉摸,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难度,这时候翻译可以将隐晦的隐喻直接转变为明喻,更加直截了当,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译者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隐喻的改变。例如:“It was two thirty of a summer afternoon,and this hive of industry generally tended to slacken off at that hour.”翻译家翁显良的译文是:“时值夏季,下午两点三十分,这个本来一窝蜂似的地方照例也有点优哉优哉了。”原文中的隐喻非常隐晦,将将“industry”比作“hive”,在翻译的时候为了简单明了的使读者了解读者的意思,译者将此处的隐喻明喻化,采用了“似的”这个带有明显标志性的词汇,将那种忙碌的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与后面的优哉游哉一起图出现了今天的反常状态。

  (4)利用固定意象记忆理解隐喻

  隐喻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使用的非常普遍,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运用了隐喻的手法,生活中很多事物在我们的记忆中都能够联想到几句诗词。例如谈到月亮的时候就会想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月亮在我们的记忆中就代表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没到春天,各种意象在诗词中出现的更是十分频繁,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还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遗憾,还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所表现出来的满目生机。隐喻在我国诗词中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英美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十分场景的,采用类似的手法表现出情感。例如devil这个单词的本意是魔鬼,在表达上具有单一性的指向含义,但是在运用中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就可以比作是罪大恶极的坏人。还有单词“Sun”,本意是太阳的意思,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代表希望和光明。19世纪美国浪漫作家埃德加的诗歌作品《乌鸦》,描绘了一幅奇特诡异的形象,从此以后,乌鸦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通常就是代表着一种病态的、诡异的形象,将这种形象的含义融入到了人们的价值观中,这种形象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一致性。通过这种经典作品对某一个形象直接赋予了一种固定的含义之外,还有一类的固定隐喻,是对思想意识和艺术流派的反映,例如“Lost generation”,如果直接按照单词本意进行翻译就是迷路的一代人,但是实际上这个词的引申意义就是迷惘的一代。

  三、结语

  上述介绍了四种对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手法,在实际的翻译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关注作品的语境、描写的环境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文背景和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隐喻诞生的源泉。例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他将自己比作是“赫拉克勒斯”,将其母亲比作特洛伊王后“赫卡柏”。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对这两个希腊神话人物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在神话中的遭遇特征进行理解,才能够了解这两个人物和现实人物之间的联系。除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外,还要了解莎士比亚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的灿烂时期,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和以往的创作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隐喻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在进行隐喻翻译的时候需要对加强译者对作者的思维认识和理解,只有在两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的进行翻译。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需要在翻译实践中跨过各种障碍,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瀚文,田俊英.浅析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02):92-95.
  [2]姚秀娟,无言.美国超验主义思想沿袭:以史诗电影《乱世佳人》为例[J].四川戏剧,2018(10):143-148.
  [3]李宜洁.英汉颜色词“black”与“黑”隐喻与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0):80-81.
  [4]李宗序.汉英植物词的隐喻认知与对比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08):23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原文出处:尚春丽. 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20,(27):114-115.
相关标签:英语翻译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