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兵团五师林地利用保护的情况及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83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兵团五师人造林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第一章】第五师林地开发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我国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第三章】兵团五师林地利用保护的情况及问题分析
  【第四章】林地利用及保护的外在环境与供需评价
  【第五章】林地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的制定分析
  【第六章】第五师林地利用及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人造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兵团五师林地利用保护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3.1 兵团林地利用及其兵团林地总体保护情况的概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境内。农牧团场达到 175 个,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各个州与各县,其方位为向东始于东经 95°34',向西至东经的 75°50',由南始于北纬的 35°30'、向北到达北纬 48°34'的一些地区,东西和南北相距各 1500 千米。兵团的土地面积是 7.43 万平方千米,达到新疆总面积的比例为 4.47%,占到全国农垦总面积的比例为 20%,是全国农垦的其中的一个最大垦区。兵团位于比较干旱的,属于荒漠气候区,其冬天较冷而夏天炎热、白天与夜晚温差大、充足的光照、丰富的热量、稀少的降水量且降水量在整年分布不均匀、空气干燥等是其气候特点。因为天山起到了一种天然屏障的作用,使得南疆域北疆垦区之间有较大的气候差异。有较为复杂的地形与地势,较多的土壤种类。兵团将天山作为其边界,将兵团各师划分为 3个片区:南疆、北疆、东疆。如果按照气候类型进、将各师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也可归为三种类型:中温带的半干旱型气候、中温带型的半干旱区气候的类型、暖温带型的干旱区气候类型。

  3.1.1 兵团森林资源情况

  2009 年为止,兵团林地总的面积是 185.67 万公顷,其中,有林地 25.0hm2(天然林14.25 万 hm2、人工林面积 10.75 万 hm2);疏林地 5.25 万 hm2,灌木林地 103.72 万 hm2(其中特灌 102.47 万 hm2),有 9.76 万公顷的未成林的造林地面积,0.11 万平方米的苗圃地,2.78 万公顷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 39.06 万 hm2.兵团森林覆盖率为 17.09%.

  按林地所有权属全部为国有;依据其林地的使用权进行划分,国有林地是其主要的形式,其面积为 182.27 万公顷,达到兵团林地总面积的 98.17%.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商品林地与生态公益林地。根据 2010 年的土地调查报告,新疆变团林地中,商品林地为 5.54万 hm2,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 2.99%;生态公益林地为 180.13 万 hm2,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 97.01%.由于气候及地理原因,林地树种大多为乔木,有胡杨、白蜡、榆树等耐旱的功能性树种,同时也有苹果树、枣树、桃树、核桃树、杏树等果树。兵团林地中,南疆主要为灌木类荒漠植被、柽柳灌丛及多汁木质盐柴类荒漠类,具体植物主要有胡杨、铃铛刺、苦豆子、麻黄、白刺、骆驼刺与甘草等;北疆为着名的准噶尔盆地,其覆盖的植被主要为超旱生半灌木荒漠类与超旱生小型木本荒漠类,具体植物有梭梭、胡杨、琵琶柴、盐爪爪、沙拐枣、芦苇和盐穗木等;东疆地区,以哈密垦区为例,其覆盖的植被主要为干旱荒漠盐生类,具体植物有梭梭、柽柳、骆驼刺、泡泡刺等。

  3.1.2 兵团林地利用与保护现状

  兵团自成立以来,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由于新疆干旱的气候原因,兵团较其他地区更加注重林地利用与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每年兵团都会进行各事业单位的植树造林活动,由此可见一斑。1978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纳入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为防风固沙所进行的防护林建设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为戈壁、荒漠增添了更多的绿色。而后,在"十一五"建设中,兵团切实奉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大力加强天然林保护,同时继续巩固"三北"防护林的成果,完成各项林业工程,造林面积达到 20.33hm2.到 2009 年底,相关资料显示,兵团林地中,以云杉、柽柳等为主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已达到 107.42 万 hm2;以红枣、香梨等新疆特色果类为主的林果基地面积已达到12.71 万 hm2,其年产达 107 万 t.兵团第三师叶尔羌河流域湿地保护区、第六师青格达湖流域、第五师奎屯河流域及第八师玛纳斯河流域先后被纳入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并获得建设资金 1582 万元。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截止 2009 年底,兵团的林地总面积达 185.67 万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 24.9%(郑伟、朱进忠,2012)。在大力度的造林工程之外,兵团也严格规范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严把林地征用及占用的审核关,林地的有效利用及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森林资源和林地总面积的双增长。更为突出的是,兵团把林业成果巩固上升为自身的历史任务,不断增强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其通过了一系列强林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为林地成果的巩固提供了法律基础,在根源上颠覆了以往重速度、轻保护的行为。在上述的努力中,兵团林业事业呈现出发展速度与保护力度齐头并进的良好趋势(余慧荣,2012)。在林地建设下,新疆地区荒漠化受到遏制,基础性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改善,促进了兵团的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

  3.2 兵团五师研究区简介

  3.2.1 地理位置

  第五师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在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博乐市。该师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地带,北部与西部皆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其边境线总长度 330km,其南为婆罗科努山北坡,其东为古尔图河西岸,邻近乌苏(郭永奇,2011)。该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79°52′30″~83°41′07″、北纬 44°21′34″~45°14′45″。该地区东西长约为 315km,南北宽约为 125km,土地面积达 3983km2.且其曾是我国古代"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目前是我国面向西部开放发展的前哨战、同时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一块重要拼图。

  3.2.2 自然条件

  第五师辖区所在地区西、南、北三面环山,呈现出西高东低,逐渐倾斜的缓坡地势。该区主要有三种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博尔塔拉谷地、东部则为艾比湖盆地。中部的博尔塔拉谷地为谷底平原,西面较为狭窄,东面相对开阔,呈喇叭状,其地表则像一海棠树叶,自东向西呈梯度增高(梅力等,2011)。

  第五师所在地土壤基本以灰漠土类为主,而个别地方的土壤则为棕钙土、粟钙土及草甸土等。其中,灰漠土类土壤地表为浅灰色或棕灰色荒漠结皮层,且具有不规则的裂缝,该类土壤地表 40cm 以下则呈现出铁化或粘化的棕色质密层,有斑点易溶性盐类和白色结晶的石膏积累,含盐量多为 10~15 g/ kg,其中含有有机质较少,大约为 9.29g/ kg(吕宁等,2012)。垦区这类土地已大部分开荒造田成为耕地,由于耕作不合理,排灌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中下层土壤中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这种土壤大约已经占到第五师耕地总量的 20%.另外,临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片风沙土覆盖在其边缘,纯细沙和细土构成了折这里的主要土质,这些土壤是可以利用的。

  从气候上看,处在亚欧大陆桥腹心地带的第五师,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酷暑寒冬。该地区年均温度为 7.6℃,夏季最高温高达 44℃,冬季最低温低至-36℃;不小于 10℃的年积温为 3622℃,0℃以上的天数年平均 230 天,不小于 5℃的天数年均204 天,不低于 10℃的天数年均 170 天,该地区无霜期年均为 153-195 天,年日照总时长约 1807.6 小时;农作物生产季为 5-8 个月,平均日照时数约在 10 天以上,且太阳总辐射量约为 127.5 Kcal/ m2;全年降水量 219.1mm,冬季积雪平均厚度 20cm,年度变幅很大(王玲,2011)。
  
  从水资源上看,第五师地区年均蒸发量 17701.0mm,10 倍以上于降水量。该地区总水资源量为 26.29×108m3,而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5785m3;迄今为止,利用与开发的水资源仅仅占到理论上藏储量的 1/33.博尔塔拉河为博州最大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 5.79×108m3;精河为州第二大河,年均径流量过 4.75×108m3.此外,另有阿恰勒河、哈日图热格河、大河沿子河和鄂托克赛尔河,这些河流年均径流量皆超过 1×108m3.除此之外,52 道山泉水、75 道山沟水和 17 道平原泉水分布该区各地,本地区年径流量达 20.27×108m3.此外,第五师辖区有 5 个大小不一的湖泊:艾比湖水域最大,水域面积面积 861km2;赛里木湖次之,水域面积 457km2(吴佩钦,2005)。该地覆盖有比较多的森林植被,诸如平原河谷胡杨林、山区天然林、枸杞、柽柳和其它灌木林、葡萄特色经济林,灌木林与草场互相交错。

  3.2.3 社会经济条件

  从人口和职工数量上看:根据《2011 年兵团统计年鉴》显示,第五师 2010 年底,从业总人数为 44380:一产从业人数 25394,二产为 5835,三产为 13151.从国民经济状况上看:第五师 2010 年生产总值达 20.03 亿元:其中,一产生产总值为 9.95 亿元,二产生产总值为3.87亿元,三产生产总值为6.21亿元;该年度,人均生产总值约为18051元,利润总额为 700 万元;同时,该年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115.20 元,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收入较高,12190 元(蔡功文,2012)。

  3.3 第五师林地利用及保护现状

  3.3.1 林地资源现状

  (1)各类土地面积

  第五师目前约有土地 300811hm2:林地面积 36039.59 hm2,耕地约 100176hm2,牧草地面积 4898.41 hm2,水域面积 2542.39 hm2,未利用地面积 152323.53 hm2,建设用地面积 4831.15 hm2.五师林地面积中,有林地 5361.04 hm2,疏林地 1648.81 hm2,灌木林地 25856.59 hm2,未成林地 2499.28 hm2,苗圃地 6.16 hm2,无立木林地 130.23 hm2,宜林地 537.48 hm2,分别占全师林地总面积的 14.88%、4.57%、71.75%、6.93%、0.02%、0.36%和 1.49%(杨华兵,2013)。

  (2)林地分类经营情况

  因兵团特有的体制,其没有自身的财政,重点公益林无法得到有效补偿,由此,第五师暂无省级公益林地,该师重点公益林皆为国家级公益林。第五师的国家级公益林大约 19660.02hm2,按作用分水源涵养林、国防林和防风固沙林。其中有林地 1164.31 hm2,达到国家级公益林的 5.93%;而疏林地 1516.22hm2,达到国家级公益林地的 7.72%;灌木林地 16978.57hm2,达到国家级公益林地的 86.36%(汪铁锁,2003)。第八十三团有9905hm2国家级公益林,用于涵养水源及防风固沙,其林地 962.31 hm2,占国家级公益林的 9.72%;疏林地 383.49hm2,占国家级公益林地的 3.86%;灌木林地 8560.23hm2,占国家级公益林的 86.42%.第八十八团拥有国家级公益林约 4076 hm2,为防风固沙林和国防林,其中有面积为 43.6 hm2的疏林地,为国家级公益林的 1.07%;灌木林地 4032hm2,占国家级公益林地的 98.93%;第八十九团有 202hm2国家级公益林地,全部是防风固沙林;第九十团拥有约 1615hm2的国家级公益林,全部是防风固沙林,且皆为灌木林地。

  第九十一团拥有约 3862hm2国家级公益林地,全部是防风固沙林,分为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两大类,疏林地 1090hm2,占比 28.30%;灌木林地 2772hm2,占比 71.70%.其它公益林地面积 15421.15 hm2,其中防护林 12849.41 hm2,特用林 57.8 hm2,其它林地 2513.94hm2,人工防护林分布在农区外围及内部条田中,面积为 5395.63 hm2,天然防护林面积为 7453.78 hm2;另外还有特用林,其全部为用于环保的居民区造林(刘裕新,2011)。

  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林地面积中,有林地 5361.04 hm2,疏林地 1648.81 hm2,灌木林地 25856.59 hm2,未成林地 2499.28 hm2,苗圃地 6.16 hm2,无立木林地 130.23 hm2,宜林地 537.48 hm2,分别占全师林地总面积的 14.88%、4.57%、71.75%、6.93%、0.02%、0.36%和 1.49%.详见图 1.林地使用权均为国有。

  由林地起源来看:第五师的林地分为人工林与天然林:(1)人工林主要以乔、疏、灌木为主,达 5897hm2,全师总量的 17.96%.包括:乔木林 3763 hm2,疏林 4 hm2,灌木林 2130 hm2,分别占全师人工林地总面积的 63.81%、0.07%和 36.12%.(2)天然林地 26970hm2,占全师的 82.06%.林木使用权均为国有。第五师的国家级公益林约为19659hm2,包括 21103hm2 天然林,203hm2 人工林。

  从林地经营类型上看:第五师林地为 36039.59hm2,可以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生态公益林 35080.89hm2,占全师林地的 97.32%;商品林地 958.4hm2,占全师林地的 2.66%(陈耀亮等,2013)。林木数量、结构:全师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857489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 792774 m3,占 92.45%,疏林地蓄积量 13188 m3,占 1.54%,另有四旁树蓄积量 51510 m3,占 6.02%,散生木蓄积量 17.89m3.

  (3)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林业作为第五师农业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五师采取了诸多措施以保障其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兵团把林业建设放到各师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各师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等建设;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绿化造林行动,如城市绿化、乡村庄园绿化、城市道路绿化等等,为第五师城市各个角落、乡村各处地区增添了不少绿色(柴富成,2013)。第五师现阶段林业工作的重点是管护已有的防护林与抚育正在成长的未成林,虽然也会有采伐,而这些采伐只能是处于林业的更新换代。第五师实行点线面整体协调,带动网片的策略,在林木种类合理分布下进行林木保护,维持并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健康发展,消弱风沙为主的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危害,保证农作物增产稳产,为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其不仅对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更会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王力,2013)。

  (4)林业组织机构情况

  第五师林业局,下设森林公安局、师种苗站、师林管站,各团场设林业站。第五师林业局与农业局一体,林业局局长由农业局局长兼任;为林业工作的稳步进行,局内有副局长一名,专门负责林业工作;此外,为了森林安全,设一名森林公安局长。总体上,林业局共有 7 人,单位中局长 2 人,其他为科员,计 5 人,而从事林业工作人员 60 余人。

  3.3.2 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1)林地资源存在扩张潜力

  农五师地广人稀,但林地相对还是比较稀少,非林地由 246910hm2,占辖区总面积的 87%;其中湿地面积 943.55 hm2,未成林地 4377.32 hm2,占 11.46%,苗圃地 7.03 hm2,占 0.02%,宜林地 567.63 hm2,占 1.48%,无立木林地 231.24 hm2,占 0.61%.可发展林地面积为 6126.77hm2.由此,可以在保证合理征用的林地用量下,给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保存一定的空间,以此促进总林量的不断扩大与质量加强(谢芳,2011)。

  (2)有林地面积比例相对较小

  农五师目前林地 5413.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92%.大部分为灌木林,其占有26381hm2,相当于土地总面积的 9.27%.师辖区不断加强绿化,已使绿化率上升到 11.93%,绿化工程主要采用草灌相结合的方式。兵团为了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防沙治沙、沙化土地治理等工程,结合相对较发达的滴灌技术,保障了林业科学扩张的有效空间。

  (3)大面积未成林,为绿化工程提供支持

  农五师有大量未成林,大约 50799 hm2,这些未成林是近些年来五师在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林业保护工程中积累而来,大约为土地总面积的 13.3%.相对较多的未成林积累量,再加上五师继续推进强监管强促进政策,未成林会着装成长,在一段时间后,必然会迎来绿化率大跨步增长的美好前景。

  (4)生态公益林比例合理

  农五师积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形势,贯彻科学的分类经营思想,并主动响应我国战略性林业发展布局调整,在主体功能区划明确的基调下,奉行兼顾现时与未来发展,科学经营与分类管理的宗旨,对林地进行合理规划,使公益林与商业林的比率达 19:1.

  这个比例是在大量的师弟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为第五师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林业的重要保障。

  (5)高效率退耕还林工作,促林业效益上涨

  农五师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157861hm2,其中,主要为乔木林和灌木林,两者合计65574hm2,该工程大大提高了第五师辖区城市及农村绿化率;而且,退耕还林工程还为第五师的居民带来了其他的收益,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由于工程对劳动力需求等缘故,也间接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当地人均收入,为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6)林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大

  第五师辖区内有全国种植沙棘最多的县,该县沙棘种植面积约为 83330hm2,是县经济、社会收益的重要来源。由于沙棘具有比较优越的环保功能,其已被很多人看好,是全球性的新兴朝阳产业。由于该植物较强的耐寒特性,加上其卓越的锁水功能,沙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地区作用尤为明显,大量的种植以使其名声在外。此外,顽强的生命力加上对环境超强的适应性,它已成为第五师乃至整个兵团防风固沙,保养土壤的青睐树种,为兵团的造林、防沙事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武器。除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沙棘的经济作用不容忽视,其所具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增加了自身的药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保健、养生的浪潮中,沙棘的价值更受瞩目,它被称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长生果;同时,也是人类理想的天然特有的自然保健品,创造了大量的商机。五师已建成了一个沙棘加工厂,沙棘产业的链条在逐步形成,有望取得实效(第五师科委,1985)。

  3.3.3 第五师林地利用及保护中的缺陷

  (1)天然林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历史留存原因使然,仍旧有比较多的林区在第五师的西部,其中有部分人工林,出现了各种比较严重的问题:质量变差、密度下降,这些问题急需进行大量的补充种植、树木保护及抚育等。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的经营方式使形势更为严峻;更为根本在于比较多的地区没有在根源上转变传观念,对林地的工作重视不够,他们依旧用较为陈旧的方法解决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使得林地质量数量下降,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此外,不法的盗伐与滥伐问题仍旧威胁着第五师林地的发展,这些地区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法律监管及制约。

  (2)退耕还林、封山(沙)育林进程缓慢

  兵团所在的地区生态环境是我国相对来说最脆弱的地方,尤其是有些团场,它们位于沙漠边缘,环境更为恶劣。尽管兵团自始至终十分重视退耕还林等工程,然而科学监督的欠缺,使其进程受阻。另外,观念上的偏差加剧了形势的恶化,小农意识在兵团农民中比较泛滥,耕地对于农民来讲是命根子,退耕还林使农民对于粮食等的供应产生恐慌。此外,有些地方的农田基础设施过于落后,而且缺乏农业技术的专门指导,造成粮食产量较少,高技术含量的作物稳产不得到保障,加大了退耕还林及其他工程的推进难度。总体上看,封山(沙)育林工程进展的还算顺利,然而有些地方并未处理好禁牧与畜牧饲养的关系,甚至有些地方仍旧持有相当原始的思想认为畜牧业仅仅是放牛放羊,并未有产业的现代思想,使此工程遇到一定困难(王文华,2002)。

  (3)树种过于单一、因地植树问题明显

  第五师大力进行造林活动,但其树种过于单一,而且缺乏相对优良的树种,使得造林的质量有所不足。在第五师乃至整个兵团,许多地方仅仅有油松、刺槐等为数不多的树种。所以,引进既适合兵团辖区气候,又有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树种势在必行,同时自我培育较为优良的树种也必须在兵团造林活动的日程之中。

  (4)重点区域的核心造林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第五师一直致力于林业技术的推广,提升了辖区内树木的存活率,但林业中的核心技术问题仍迟迟没有解决,具体表现如下:其一,第五师气候过于干旱,大部分地区的树木存活主要依靠自然雨水的供养,未解决此问题,兵团运用诸如局部滴管等节水科技,但由于近年来的持续干旱,由于没有真正解决造林密度和适地适树问题,土壤水分供需矛盾引起的林分不稳定问题已为众人关注。其二,尽管兵团已经可以合理地运用飞播封育技术,然而在此过程中,相对忽视了树种的稳定性,而且自然更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再次,第五师在因地制宜,因地种树的方面相对不足,忽视了地域的特殊性。其四,东部贫瘠的土壤肥力阻挠了造林工程的快速推进(方诗国,1992)。

  (5)林业工程的规划欠缺可操作性

  工程规划中虽然总体目标较为明确,然而,各个具体环节的次级目标仍比较模糊,且欠缺比较数据化的参照指标,无法使造林工程的进度具可控型,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受到阻碍,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某些地区的重复规划及数字失真,年年进行造林活动,却不见林木的"植数造零"问题日益突出。

  (6)工程的经费投入不足

  按照过去造林投资的固有方式,国家对该工程进行投资主要依赖于造林费补助,譬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国家在一期工程的建设中国家对每公顷林地 补贴 56.25元,二期工程为 81 元,然而补贴远远低于树苗成本,仅为其 1/5.日前,每公顷的造林费用高达 3000-4500 元。因此,工程资金需当地政府及人民承担,但是西部地区本身经济就相对落后,且存在大量的连片贫困区,一些贫困地区对当地的职工工资的发放尚且不够及时,造林工程的费用加大人民负担,可能使人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国家资金的有效利用(邓小军,2012)。

  (7)科技基础不够坚实

  第五师辖区相对偏远,林业科学技术创新较为贫乏,且生产与科研严重脱钩,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80 年代的相关科学技术,受到所有权及地域保护的约束,难以形成良好的产研互动。其次,第五师虽然已经加大了对林业科学技术的关注及投入力度,然而仍面临着科技基础薄弱、资金贫乏、技术人才不足的制约,使林业利用及保护举步维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