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汉语和俄语问候语的差异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9 共6231字
摘要

  一、问候语的交际功能

  问候语(приветствие) 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礼节礼貌用语,我们每天与别人的交往都是以互致问候的形式开始的。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是开启他人心灵,进而与他人顺利交际的敲门砖。虽然问候语除执行礼貌交际功能外并不能传达其他什么新的信息,但难以想象,日常生活中如果缺少了问候语,人们见了面连个招呼也不打会是多么尴尬。
  
  两个熟人见面若仅是点个头或视而不见,可以推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冷谈; 而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走到一起若能互道一声"您好",他们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接近,继而会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可见,问候语是维系和协调与他人关系的纽带,是人际间友好交往的善意表示,更是人们具有涵养和教养的一种表现。

  言语礼节是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的标志,世界各国各民族对此都极为重视,尤其在对外交往中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涉外旅游、经商、外交等人员都将掌握其他民族的问候语作为第一堂必修课。
  
  17 世纪时期,为了让西欧国家了解俄罗斯,1696年在英国牛津出版了一本《俄语语法》。该文献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问候语对话,它反映了十七世纪俄罗斯人互致问候的形式[1]:[1] Добрый день! (日安! )Здравствуй! Слава богу! (你 好! 老 天保佑! )Желаю тебе доброго дня! (祝你日安! )Такова ж и я тебе желаю! (我 也 同 样祝你! )Буди тебе добро сего дне! (祝你今天一切都好! )И тебе не худо буди! (也 祝 你 一 切 都不错! )将问候语置于《俄语语法》的第一篇章,由此可见问候语在人际、民族际交往中表达友好善意、传递友谊信息方面是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民族习俗的不同,同样是互致问候,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的差异很大,某些带有深刻"中国烙印"的问候语在俄罗斯人看来是不解的,甚至会引起误解。如"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等中国特色的招呼语,在俄罗斯人看来可能是问话者想邀请他共进饮食,并可能打听他的隐私,这方面的例子国内学者多有探讨,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汉语和俄语中问候语的形式及其制约因素,以便正确了解和掌握言语礼节(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问候语所折射出来的民族习俗及文化差异能够正确理解与审视。

  二、汉语和俄语问候语对比

  汉语和俄语中的问候语在执行交际礼貌功能方面并无大的差别,都是表示"我见到你了,我没有不理你",都是愿意与对方交往的一种礼貌表示。但由于文化价值观及民族习俗的不同,俄语和汉语中的问候语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小部分是对应的。

  俄语中的问候语绝大部分都是问好型。比较庄重、正式的是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 ,中性方式是 Здравствуй! (你好!) 、Доброе утро! (早上 好!) 、Добрый день! (白 天 好!) 、Добрыйвечер! (晚上好) ,在随便、非正式的场合则用Привет! (你好!) 、Здорово! (好啊!) 等。中国人现在也越来越多用"您好"、"你好"来打招呼,但一般局限在知识分子和有文化修养的人群中使用较多,这种问候比较正式,含有尊重、尊敬的色彩。而"早上好! "、"晚上好! "只是在电台、电视台及娱乐界人士问候听众或观众时常用,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使用较少。实际上,这种问候方式是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可以说纯粹是外语的直译。

  俄语的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是动词здравствовать(健在,健康无病) 的命令式,词根是 здоровье(健康) ,看来俄罗斯人对身体健康还是极为重视的。18 世纪时,任何一个人碰到熟人时都可用"Здравия тебе желаю! "(祝你健康) 或"Желаю здравия! "(祝健康) 来问候,现在这种方式仅用在军人之间下级对上级的问候语。曾几何时,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不仅用作见面时的问候语,而且也用作当别人打喷嚏时的答语,后者场合现在都用 Будь здоров! (祝你健康) 或 Будьтездоровы! (祝您健康) .中国人以前也有用"请安"这种形式作问候语的,尤其下级对上级、女子对男子、子女对父母的问候[2].如:约有二更之时,忽听大门一声响,把门开了,手执灯笼,出来两个更夫,在旁边站立,家人李忠说: "原来是刘大老爷,你好哇? 我给你请安了。"(《彭公案》第一卷,清·贪梦道人)可见当时中国人对健康也是重视的,不过,现在这种方式已见不到。其实,"您好! "、"你好! "多少也含有这层意思。

  路上熟人见面,中国人更倾向于用以下三种方式[2],这是俄语中所没有的:一是探询式。中国人路上见面经常这样招呼"您吃了吗?""去哪儿?""干吗去呀?"二是明知故问式。见到某人将要或正在干某事,中国人习惯用猜测或验证的口气明知故问:"上课去呀?""上街去呀?""下班了?""修车哪?"三是以称谓语代替问候语。如见面时微笑着来一句"李教员"、"王老师"、"张科长",含有尊重、敬重之意,同时也意味着关系比较疏远; "叔叔"、"阿姨"、"伯伯"则带有亲切、随便的色彩;"老李"、"小王"则又含有平等、亲呢的意味了。

  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人,交际主体进行问候时基本上都是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男士向女士先致以问候,同事、同学、朋友、同辈间则随意,视情况而定,一般以先见者为先。中俄民族的问候方式还受以下因素的制约,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总体上是小同大异。

  (一) 时间因素的制约

  俄语问候方式受时间因素的制约相对大些,除了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可用于一切场合外,早晨和上午致以 Доброе утро! (早上好!) 中午和下午致 以 Добрый день! (日安!) 晚上则致以Добрый вечер! (晚上好!) 这样的问候语不含有ты(你) ,вы(您) 的区别,在语言实践中,当人们拿不准是用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还是用Здравствуй! (你好) 问候时,更倾向于用这三种格式。

  中国人问候"您(你) 早! ""老师早! "仅限于早晨或上午,含有"您起得真早! "或者"您来得真早! "的意味[3].如:

  戈 玲: 哎,牛大姐,您早啊!

  牛大姐: 哎哟,戈玲,你也来了! 今儿呀,咱俩啊大概来得最早了。

  戈 玲: 是啊,要当主人翁了,还能像以前那样吗? 哎,不上闹钟我都能醒。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而"日安! "中国人根本就不用,"晚上好! "也仅限于电视或电台播音员、晚会节目主持人等知识修养较高的特定人群。

  其实,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问候语"您(你) 吃了吗?"也受时间因素制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这样,一般在三餐前后时间,也并不是任何场所都适用,如果碰到别人刚从厕所走出来,那是万万不可用这句话打招呼的。由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在不断提高,不少人,尤其是城市知识分子、国家公务员、商人等工薪阶层已感到这种问候方式太"饥饿 "、太土、太难堪,大多改用与国际接轨的"您(你) 好! "这种文雅方式。所以,"您(你) 吃了吗?"多少被打上了"农村和城市下层"的社会烙印。即使是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也还有地方特色,在河南农村大部分地区,晚上不管做什么饭都叫"烧汤",所以人们晚上见面都说"您(你) 喝汤了没有?",已约定俗成。

  (二) 具体场景因素的制约

  俄罗斯人是一个善于辞令的民族,在不同的场合,尤其是碰到别人正忙某事时的具体场景,常用祝愿语(пожелание) 来代替问候语。俄罗斯人看到别人正在用餐或饮茶,通常祝以"Приятногоаппетита! "(祝你胃口好!) 或"Хлеб да соль! "(面包和盐!) 、"Чай да сахар! "(茶和糖!) ; 见到别人要去洗澡,则祝以"С легким паром! "(洗个舒服澡啊!) ; 见到别人要去考试,则祝以" Нипуха ни пера! "(祝你考试顺利!) 等。

  中国人也有以祝愿语代替问候语的情况,那就是春节期间,人们见了面都有以"过年好! "作问候语,因为中国人对农历新年比较重视,人们希望以此问候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好运。中国人在具体场景下也有以赞语(комплимент) 来作问候语的,如"您起得真早! ""你真能干,洗这么多衣服! "或"你真用功,这么晚了才回来! "等等。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更习惯用明知故问的方式; "上班去啊?""您正忙着哪?""买东西呀?"等。陈原先生一次在民族研究所做报告,一位同志告诉他,在他们那个地区,人们见面时说"您走着哪?"[3],煞是有趣。

  中国人的问候语更明显地体现出没话找话的客套寒暄,以避免无话可谈时的尴尬局面[4].如: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 闰土哥,---你来了? ……"(鲁迅《故乡》)明明已站在眼前,还要明知故问"你来了?"这种方式是多么苍白无力! 但传统习惯是如此根深蒂固,在中国各阶层这种问候方式都大量存在,在相当长时期内这样的问候语是不会从人们的口头中消失的。

  两个久别重逢的人见面,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极少用"您(你) 好! "来问候,以免显得生疏,而是用惊讶、喜悦的口气表达惊喜交加的心情。俄罗斯人通常用"Сколько лет,сколько зим! "(多少个夏天,多少个冬天没见面了!) 、"Какимисудьбами! "(什么运气让我们相逢!) 、"Кого явижу?"(我见到的这是谁啊?) 、"Каким ветромтебя занесло?"(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Что-тотебя давно не было видно?"(怎么那么久没有见到你?) 等等。中国人也有这种表达法: "我当是谁呢? 原来是你呀,真想不到! "、"哎呀,哪阵风把你吹来了?"等等[5].如: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象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 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 我也万想不到……"(鲁迅《在酒楼上》)
  
  (三) 非语言问候

  以上都是语言问候型,实际生活中还有非语言问候型(有人也称之为"伴随语言型") ,指单独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非语词的声音成分等,最典型的是点头和微笑[4].俄罗斯人通常还会稍微摘一下帽子以表示尊敬; 中国人,尤其是年青人之间通常会挥一下手或见面"哎"一声以示问候,而在旧时代,人们见面还要鞠躬致意。这种问候方式既可单独执行交际功能,又可与语言型问候伴随使用,尤其是面部表情。久别重逢后两人见面,俄罗斯人习惯于热烈拥抱和亲吻,这大概与他们热情奔放、感情外露的民族性格有关。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矜持,即使偶有拥抱也仅仅是抚拍肩膀,但亲吻是绝对没有的,尤其是一般男女之间,连拥抱都没有,至多握握手而已。

  三、从社会语言学看中俄问候语差异

  社会语言学认为,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在语言项目的选择上会有差异,而语言习惯又会受年龄、性别、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诸因素的制约。

  年龄因素方面。不同年龄的人会选择不同的问候语。老年人的问候方式都比较庄重、正式,而年青人则不拘一格,亲呢而随意。俄罗斯青年人之间多用"Привет! "(你好!) 作问候语,或用更为亲近、稍带低俗色彩的"Здорово! "(好啊!) ,而老年人是绝不会这样用的。他们要么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 或"Добрый день! "(日安!) ,要么用更为正式、庄重的方式: "Я Васприветствую! "(我欢迎您!) 或"Мое почтение! "(致以我的敬意!) .即使同样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 问候,老年人都会清晰地用满音体发出[здравствуйте],而年青人则喜欢发略音体[здраст`е].中国人的某些问候方式也受年龄因素制约,如儿童、少年或晚辈向成年人或长辈问候时习惯用"称谓 + 好/早"的格式,如"叔叔好! "、"老师早! "; 而仅用"哎"或"嗨"打招呼的必是年轻人。

  社会心理因素制约问候方式汉俄民族也有差异。中国人一般性格内敛,感情不外露,否则会给人不稳重之感,而俄罗斯人整体的民族性格则是热情豪放,性格外向。比如,俄罗斯人父母和子女之间每天也会互致问候,而中国人父母与子女之间若也这样,则会显得太见外,太疏远。

  中国人进到商店、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很少向工作人员致以问候,不得已与之打交道请求帮助时,有修养的人会用"您(你) 好! "、"请问"、"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引起受话人注意,而大多数人则是直奔主题: "这个多少钱?"、"帮我查查这本书! "等。然而,俄罗斯人在这种场合下若不致以"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 或"Добрый день! "(日安!) 等,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缺少教养的一种表现。莫斯科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曾在一篇文章中抱怨说[5]:Когда входит читатель и молча подходит ккаталогам,я невольно воспринимаю это какнеуважение к себе。 Становится обидно и зачитателя,и за себя。 Подумаешь,не сказали: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Однако это необходимо дляздорового климата в жизни людей。 (当读者进来后不声不响地走向图书目录时,我不由自主地把这视作对自己的不敬。既生读者的气,也生自己的气。你想啊,他们没有说"您好! "然而,这对于人们生活中的和谐气氛是必须的[6].)问候语受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因素制约的差别在汉语和俄语中倒不是很大,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 语

  从总体上而言,俄语中问候语的句式基本上都是问候语在前,称谓语置后,问候方式和回答方式都高度格式化,重形式,少情感,不涉及具体信息。而汉语中问候语的句式基本上都是称谓语前置,问候语后置,涉及具体信息,表达关切和敬重,问候方式和回答方式灵活多变,无固定格式,既可以实相告,也可随便敷衍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加强,问候语的简化和趋同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只要文化差异存在,问候语的差异将不会消失。一些学者一提及中国的问候语总是以"您(你) 吃了吗?"为例,并开玩笑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和渴望解决温饱问题的语言反映[6].其实,这并不能反映中国人今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您好"、"你好"这种与国际化"接轨"的问候方式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在对外交往中互致问候时,我们只要酌情处理,就能够很好地执行问候语的礼貌交际功能。比如,没有人将"How do youdo?"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你怎么做?",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将"您(你) 吃了吗?"、"去哪儿?"译 成"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 好!) Доброеутро! (早 上 好!) Добрый день! (日 安! )Добрый вечер! (晚上好!) 等。我们要正确看待各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看到各民族生活习俗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 Ф 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 И。 Вы сказали: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Москва 1989г。
  [2] 毕继万。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7(3) .
  [3] 陈原。 语言学论着[M] .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 吴国华。 语言与文化[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5] Ф илиппенкова Е。 В。 Тема урока: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 1999(5) .
  [6]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研究[M].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