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青少年感恩教育中三生教育的推行

来源:新西部 作者:闫静
发布于:2018-09-05 共2474字
  摘 要: 近年来, 在学校教育中感恩意识的缺乏、感恩教育实施的时效性都不高。本文从“三生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 概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必要性、时效性, 探讨全面推行三生教育对策: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创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关键词: 感恩教育; 时效性; “三生教育”;
  
青少年感恩教育中三生教育的推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感恩教育的缺失
  
  阅读解析相关文献以及调查表明, 目前, 我国中学生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从自身利益出发, 以自我为中心, 情感淡漠, 认为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是天经地义, 不顾及他人感受。
  
  2、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缺位:计划生育国策实施的背景之下, 导致我国独生子女急剧增加, 孩子是全家人的心头肉、掌中宝, 导致青少年独立自主性不强, 严重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他人。 (2)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制度, 导致教育目标偏离教育本质, 呈现出功利化的一面, 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智育”, 缺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的“德育”, 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加之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与当前的实际严重脱节, 形式主义严重。为考试, 一味进行填鸭式理论灌输, 中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3) 自我教育不足:目前我国的中学生, 感恩意识的自我教育还未形成, 中学生还没有意识, 去主动学习感恩教育的有关内容。 (4) 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加速, 中学生不可避免过早“触网”.然而, 由于辨别力和自制力的缺乏, 其独立人格的形成受到影响, 淡化了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不良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 渗入到中学校园, 功利化、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和文化侵蚀, 使中学生丧失了对生命、生活的感恩。
  
  三、“三生教育”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2008年秋季, 云南省率先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以下简称“三生教育”) .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具有国际教育领域改革的前瞻性视野, 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
  
  1、“三生教育”的内涵
  
  即通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
  
  2、三生教育
  
  (1) 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敬畏生命, 进而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生命,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生存教育:让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基本生存技能, 加强自身生存意志, 掌握生存规律, 提升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 (3) 生活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在掌握基本生活知识的基础上, 建立正确生活观, 用正当方式追求幸福生活。
  
  3、“三生教育”的理论依据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 人的素质或者能力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然而, 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功利性明显, 制约了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而“三生教育”的本质, 就是充分尊重生命成长、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 (2)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内涵: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发展创新, 也在总体上和根本上, 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 (3) 教育人本论思想。这一思想尊重、关注、体谅与信任每一个人, 发现并挖掘人的价值、潜能, 个性, 从而尽可能把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成为主体。“三生教育”也正是要帮助个人学会生存、珍视生命和热爱生活, 实现生命价值、学会科学生存、创造幸福生活。
  
  四、“三生教育”是提高感恩教育时效性的必然举措
  
  1、从内容上看, “三生教育”包含着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如诚信教育、绿色环保、感恩教育等等新内容。
  
  2、从实施方式上看, “三生教育”依靠的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依靠的教学方式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依靠教学渠道有德育课教学、各门课程的教学, 乃至渗透到教育各个方面。
  
  3、从效果上看, “三生教育”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 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加上教育方式丰富灵活, 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得到深化, 从而使感恩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生教育”让“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得到最大体现,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提升感恩教育时效性的必然举措。
  
  五、针对目前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 全面推行三生教育
  
  1、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
  
  将“三生教育”引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和出发点, 通过理论和实践, 真正让“三生教育”不仅走入教材、进到课堂, 还深入学生内心。这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德育中刻板单一的模式, 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更有实效地促进中学生德育的提高, 进而提高感恩教育时效性。
  
  2、在社会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
  
  经常组织和引导学生, 到社会、企业之中, 去了解、感受、认识现实社会, 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系列实践活动, 激发他们创新进取的热情, 进而造就了学生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3、在家庭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
  
  对学生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交流, 向家长们展示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计划, 宣传教育的意义, 及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共同探究教育学生的举措, 提高“三生教育”的可实施性
  
  4、创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把“三生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考核, 从理论、技能、实践等方面, 根据教育者的教育落实情况, 以及受教育者的学习践行情况, 分别给出各项成绩, 以学分的方式记入学生的学籍;以绩效等方式记入教师考核条件, 从而提升实施感恩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 (云教[2008]31号) , 2008.
原文出处:[1]闫静。融入“三生”教育 提高中学生感恩教育时效性[J].新西部,2017(31):40+44.
相关标签:三生教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