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塑造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05 共66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与校园环境下高校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分析
【第一章】 塑造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研究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与特点分析
【第四章】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第五章】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语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古至今,阅读条件和阅读方式不断地在更新和改善,不过不变的是无数文人墨客对阅读的推崇和重视。但是反观现在的大学生阅读习惯情况,一方面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另一方面大学生没有深度阅读。

  李克强总理曾寄语大学生说:"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大家要读时新的书籍,但要获得最基本的常识,还要更多阅读古典、经典的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1]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现代社会,图书馆、书店、网络、移动设备这些知识传播的机构和设备让大学生像个海绵一样每天吸收很多的知识。但是大学生却面临着浅阅读、碎阅读甚至阅读量匮乏等阅读困境。应运而生的就是一些新的名词"读图时代"、"快餐化阅读"、"眼球式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来说,以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设备更加便于携带、信息获取便捷,还有各种新媒体带来的推送,信息内容轻松悦人,因此更加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学生在翻阅手机,在使用一些社交软件或进行电子阅读。[2]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来适应这种状态,掌握有有用的信息。要想高效的获取信息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个国家的阅读能力关系到民族的素质甚至国家综合实力,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则直接影响他的个人修养和未来的职业能力。[3](P101-103)阅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背景。阅读会对人生活学习的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就包括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当今大学生处在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众多信息的层次也高低不齐,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倾向的文化市场中的内容以及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互联网传播的西方意识形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就需要在阅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4](P206-207)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中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养。

  1.1.2 研究意义。

  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效率,上升到国家阅读的普及和水平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反应了社会了一种形态。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受益一生的。因此引导大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终身受益。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实际,在继承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阅读习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其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上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构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高校德育理论。目前有关这方面相关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希望对这些影响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成都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课内外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必要的基础。比如有一部分课程是需要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的,比如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中国古典政治著作选读等。而且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可能会显得相对枯燥,事实上,经典原著可能远比理论教科书上叙述的内容要真实生动,也可以看到很多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加强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可以解决大学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德育教育相分离、阅读习惯理论与阅读习惯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是探讨将大学生阅读习惯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探讨培育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机制,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提出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路和对策,最终能过形成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构架。

  实践上意义上来说,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把大学生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潘懋元说:"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培养。"[5](P26-3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以至未来,只要培养人的职能的活动还存在,就可称为教育,如果失去了培养人的职能,那也就不堪称教育了。[6]

  高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具有教育的普遍的本质属性。

  读习惯养成的实践意义还在于这一研究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裨益。当今大学生可以徜徉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虽然选择更多但其中却不乏肤浅甚至反面的阅读素材。巨大的信息量也使大学生时而感到迷惑,使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受到影响。这时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在实践上把握阅读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目地。

  1.2 研究现状。

  2015 年 12 月 22 日通过读秀检索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相关文献,检索"阅读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的检索结果包括 15 种图书和 7 篇期刊论文,检索"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得到的检索结果包括 20 种图书和 59 篇期刊论文,检索"大学生+阅读习惯"得到的结果包括 52 种图书和 529 篇期刊文献。虽然得到的检索结果由于检索方法或数据库存在漏检或相关性差的问题,但是反应了本文研究的课题现阶段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而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

  长期有规律地按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二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支配的。三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希望通过本研究让大学生养成全面良好阅读习惯。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研究阅读,并真正从现实中切入"阅读习惯"的学者和专家很少。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文献资料更是少。李援朝、李庚明老师任职于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他们曾发表《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经验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在文献中通过对高校学生阅读心态分析和对高校学生阅读名著状态分析,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通过调查,在文献中总结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借鉴国内外社会和高校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倡导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发挥优势。首先就要做好书刊釆购工作,使大学生有书可读,以期能够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一个正确的、健康的读书习惯。[7](P120)培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学生人文素质的各方面得到质的发展。

  黄润芬老师任职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她在文章《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探究》中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在阅读习惯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是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的阅读倾向,在社会或高校的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可以帮助克服当代大学生不良阅读倾向的必要措施。[8](P86-88)当然,要做好阅读导读工作应首先明确导读工作的目标和定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姚爱武老师任职于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他在《大学生的不良阅读与图书馆的应对》这篇文章中指出,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功利化、退化和泛化的非良性的特点,通过具体分析指出其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模式的局限和图书馆的导读不力。[9](P101-103)作为大学生阅读物主要源地的高校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采取积极导读等举措,引导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些作者所论述的方向是高校是如何在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进行探讨的。

  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论述有很多。高迎九在《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划定》中,他从宏观角度入手认为:"将养成教育可以归纳为思想品德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培养、交往素质的培养等几方面的内容:."[10](P18-19)林格认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这样的角度来概括养成教育内容。他发表过的文章《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中这样概括道:"养成教育不但包括教育者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各种其他各种习惯的培养。"[11]

  有的作者是从习惯的时代性和适应性来概括养成教育内容角度,牛莉认为:"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包括从传统角度所强调的热爱祖国、敢于献身、孝敬父母、勤劳节俭等,而且应包括善于合作、公平竞争、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等新时代时代所赋予的内容。"[12](P11-13)谢亚男从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的视角,把养成教育概括为:"心理角度养成教育、行为规范角度养成教育、学习能力角度的养成教育、创新革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角度的养成教育。"[13](P70-72)刘春魁从养成教育目的出发认为:"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主要内容是有关于做人、做事和学业等方面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14](P45-47)以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随着时间空间和人认识的发展,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体现出时代主流价值。

  以往也有不少对大学生阅读进行有效引导的研究,但是对新时期大学生阅读的引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的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机理分析,很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中进行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探讨。史庆华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提出了一些预想通过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他们的道德水准、自我意识、角色自期与自律、生存勇气、辨别是非的能力、文化自信等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引导大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高尚的情操、自立自主的精神,完成智慧的生成与德行的养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国外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文献相对来说更少,但是可知的是欧美国家在从小就积极的锻炼阅读习惯的养成,重视阅读的教育。一些在相关的学者在阅读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大学生提出一定的建议。以下就对各国的阅读情况加以分析。

  在英国,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虽然有新媒体等信息的冲击,人们仍将阅读作为度过休闲时光的首选。在地铁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手里拿着书阅读的人。在英国人的书单上,经典文学作品仍是他们的首选,因为广泛的认识是阅读经典著作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有这么好的阅读氛围社会、高校和家庭的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英国作家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他们也一直坚守着爱读书这样的良好传统。国家政府则为了能够给大众更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出台各种补贴政策,让大家便于买到书、有环境多读书,以此形成了良性的社会读书氛围。在高校,也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获取知识,培养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法国,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超过了 12 册,阅读是大多数法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与英国不同的,在法国读书是一项贵族活动,应为书价很贵。但是法国人宁可不买一些不必要的生活用品,也会去购买书籍。当然这与其国家和社会对阅读的推崇也是分不开的,他们已经将阅读和公民的文化当成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在美国,最大的特点是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很深,这也能体现在阅读活动当中。美国的家长也很重视孩子从小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他们更强调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满足自身的实际需要。比如他们认为自然、地理和科技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这些与文学作品相比较更加的实用。正是这样的原因,在阅读内容上,投资理财的内容更受大家欢迎。

  在阅读方式上,美国人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阅读,比如电子版图书、音频或视频类的阅读资料,这样无形之中也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或许这也是美国科技发达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没有更多的资料显示国外各国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但是通过对各国社会上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风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大致情况。19 世纪俄国的乌申斯基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对相关的习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他的著作中他讨论了习惯的定义,还阐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心理基础。进一步探讨了与习惯相关的道德教育等意义。在他的著作中,他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道德的培养和养成教育重点要在一个人的青少年之前完成习惯的养成。[15]著名学者裴斯泰洛齐在他的研究观点中强调,他认为要更多的凸显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中,要让家庭和学校同时发挥的作用,要作为儿童良好习惯形成的示范作用。[16]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马卡连柯非常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尤为注重家庭对其良好习惯形成的影响。[17]在《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特纳的自然教育》这两本书中,作者们通过介绍他们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方法来完成养成教育的实践,包括养成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限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训练坚持不懈的态度等。[18,19]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目标问题研究的手段。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问题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属于多学科交叉重合并且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坚持整体研究与局部研究相结合,一般研究与特殊研究相结合。在本文中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依此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20]文献法是本文为了求准确地阐释有关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现状和策略首先用到的方法,也叫文献普查与分析法。[21]我们立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和养成教育研究近余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和引文追踪等方法,查阅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的相关专著 10 余部,论文 200余篇,又进一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与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有关的网上信息,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

  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所谓调查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力求把调查方法与归纳方法结合使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现有的数据信息归纳整理,掌握第一手材料。分别通过与在校大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参与养成教育的经历与体会,归纳整理相关的经验与心得,形成了访谈调查材料。开展研究工作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具体还要采用文献法收集资料。一方面要学习研究古今相关的理论和同行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通过个人访谈,收集有关大学生的各种资料,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

  1.3.2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从客观实际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出发,找到研究工作的理论依据,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相关概念做详细的介绍,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数据收集整理,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之前的理论基础讨论下总结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未来。因此要对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进行多样化、多角度研究。在以往的资料中大学生阅读心理、阅读育人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可以通过阅读疗法、发展性阅读等方法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阅读服务来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加强大学生积极阅读,转化大学生消极阅读,加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

  1.3.3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相关概念界定问题。主要探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基本含义、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在大学生养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理论基础。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寻求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理论依据。

  第三,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与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基本理论构架,包括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目标、内容、原则、思路、策略等。

  第五,探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包括从自我构建、外力推动和实践活动多方面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养成教育。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