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石河子市X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2 共14584字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校教育与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

  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变化发展促成的,教育事业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规划”这一概念逐渐从商业领域延伸至教育领域,形成了教育规划这一理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教育规划的重点逐渐从外延的扩展转向内涵的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规划的发展日益成熟,学校发展规划也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加强了对国外校本管理、学校效能改进等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借鉴。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中小学管理领域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措施,在国外已被证实对学校管理具有很好的效果,这一理念进入我国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思想方法和管理工具,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同,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2.规划学校发展是新时期校长的重要职责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一位好校长等同于一所好学校,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2013年 2 月,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根据该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德行、专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缺一不可。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

  随着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对学校发展的规划正日益成为领导和有效管理中小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前提。中小学的组织性质决定了它的组织目标、职能、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从客观上规定了其组织领导者——校长,在领导和管理学校中应具备的专业信念与品质。首先,中小学校长必须具有运筹学校的发展、谋划学校全局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方法,以全面贯彻党和政府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学校相关利益者的要求,整合学校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彰显办学的绩效。

  其次,规划学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专业品质与信念的引导以及专业知识与方法的基础,在具体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更必须以专业能力与行为应对规划涉及的各种问题和影响因素,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地解决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3.个人经历和兴趣

  笔者曾在研究生第一学期旁听了兵团第 45 期校长班结课心得体会的汇报会,对新疆地区一些中小学学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又有幸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整理了兵团校长培训班(40-45 期)的汇报材料和结课作业。这些材料中一部分记录了一些校长对本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一部分则谈到了对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改进的一些设想,各个学校校长对校本规划的认识、分析和理解使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受益匪浅。总之,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我对学校发展规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激发了我研究学校发展规划的浓厚兴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些年来,教育学者和专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研究成果。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新疆这一地区学校发展规划领域的个案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立足于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新疆石河子市X学校的实际案例,力求从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创新,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做进一步探讨,为新疆地区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丰富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研究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形成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其次,学校发展规划是促进学校变革的重要实践。最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政府提供具体的决策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探讨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发展规划,真正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类,笔者发现专家和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意义、制定原则、制定方法、规划主要内容以及学校发展规划在制定和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1.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内涵和意义的研究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英国的哈格里夫和霍普金是较早明确而系统提出“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简称SDP)这一概念的学者。在他们看来,学校发展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管理变化而采取的必要行动,是对学校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且更为规范化的一种解释,是施加给学校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革新方式。

  两位学者强调了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创造性,把发展规划理解为学校发展过程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我国学者方贤忠(2007)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以学校自身发展为主体,在诊断学校现状与环境后寻找学校今后发展的切入口,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愿景,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形成计划文本。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这一定义不仅呈现了形成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一个动态过程,更强调了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在《参与式规划与学校发展》一书中,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的原有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

  这一定义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了对发展规划的描述,更加侧重发展规划的制定主体和确定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综上所述,这些关于学校发展规划概念与内涵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发展规划的本质属性以及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更体现了发展规划的制定主体和制定过程等多个方面。

  有关学者也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进行分析,范国睿(2005)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自主发展的首要举措,学校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是通过促进校内外有关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学校改革与发展能够反映多元的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有利于探索和完善校本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田继忠(2008)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式的发展,他认为,学校发展规划能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学校发展正确导航,能够凝聚人心, 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⑤这两位学者对学校发展规划意义的分析,落脚点都在“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这也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所在,同时更好地促进学校各种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2.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原则、方法的研究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和程序方法上,一些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楚江亭(2006)在《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一文提出,发展规划应该坚持前瞻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学校发展规划应该具有预见性和方向性,能够在现有的或可能的条件下付诸具体的实施。同时还需要建立在对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认知、培育的基础上,坚持讲求效益、坚持标准的原则,教育投资要避免浪费。

  张凤山(2008)进一步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应坚持六大原则:客观原则,即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循序渐进,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前瞻性;协调性原则,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特色性原则,学校发展,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凸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民主性原则,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全员参与,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①这些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是针对如何更好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提出的,坚持这些原则可以更加有效制定一份更加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

  刘砚秋(2005)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程序》一文中提到,学校可以成立发展规划拟定委员会,负责拟定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方法如下,规划拟定委员会确定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邀请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局行政人员、社区、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参与讨论,进而拟定规划草案。规划草案提出后,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对所拟定的多项草案进行逐一论证和评价,最后确定规划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在这种制定程序中,最有亮点的是建议学校成立学校发展规划拟定委员会,同时在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主张全员参与和确定学校的工作重点——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可以说这种制定程序相对民主和科学。陈玉云(2008)提出,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首先要分析学校发展的基础,包括优势分析和主要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学校的预期发展目标,最后整体设计改革举措,构建学校自主评价机制。这里谈到了制定过程中要分析学校发展基础,也就是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强调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客观性要求。

  3.关于学校发展规划主要内容的研究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内容的分析,在国外最有代表性著作《Shool DevelopmentPlanning 》一书中,作者布伦特·戴维斯(Brent Davies)与琳达·埃里森(Linda Ellison)提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构成因素分为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其中核心因素包括课程与课程开发、人力资源、学生福利与教牧关怀,辅助因素则包括物质资源、招生及市场营销、管理结构与方法、监控与评估机制、资金来源。

  这种分析角度突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所在,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且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一项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具体操作内容,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很大指导意义。

  我国学者李雯(2005)提出学校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基本情况及分析,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及目标体系,学校发展的实践措施,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

  其中对学校现实情况的分析应包括历史分析、现状分析、教育发展形势、政策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学校发展目标既要包括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又要包括各方面工作的具体目标。同时,在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目标体系,制定出一系列达成目标的措施。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应该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的相关保障。

  赵中建(2006)认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包括确定愿景、确定使命、建立目标、制定措施等。他认为当学校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愿景和使命后,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能使这种使命成为现实的目标。目标应该具有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分解性、可实现性和明确性。

  楚江亭(2006)在《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三个部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三个部分是指学校总体发展规划、课程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发展规划。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指学校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展望、发展要素确定和设置保障系统。现状分析是在对自身所具有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之后明确在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目标展望是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发展目标、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要办成什么性质、什么类型、什么水平的学校,也即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确立大家共同认可的学校目标。发展要素确定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即学校选择要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及其领域。保障系统是指为服务于发展目标和发展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及其相关的学校制度设置。

  由此看出,国内学者对学校发展规划内容的分析更加侧重全面性,学校展规划内容的分析也在日益补充和完善,但是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现状分析,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确立,学校发展要素和重点项目分析,学校发展规划的措施和保障系统。

  4.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学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在《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姚美琴(2005)指出,学校发展规划在制定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问题一是规划类型不清晰,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常常忽略了规划的性质。学校发展规划的性质应该是一份战略型规划,但是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都形同操作型规划,或两者兼而有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区分战略型规划和操作性规划,制定两份规划文本。问题二,规划主体不清晰。对此提出确立“人人都是规划主体”的理念,人人参与规划的制定,建立“校长—团队—个人”三位一体的规划系统。④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常见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李雯(2005)则认为一些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缺乏思考,缺乏特色,严重脱离了实际。她提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应该避免出现以下误区:

  眼睛朝上的学校发展规划;高高在上的学校发展规划;跟风追潮的学校发展规划;依葫芦画瓢的学校发展规划;任务书式的学校发展规划。对此,她提出以下参考对策:为了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要在制定规划时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之前,应该自问“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确定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模式、程序和操作设计。二是在确定学校发展规划草案之后,应该自问“我们的学校发展规划有效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找出学校发展规划草案中的漏洞、问题和能够改善的地方。三是在确定学校发展规划之后,应该自问“有没有更有效的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现有的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反思和进一步修正,使学校发展规划更加完善。①李雯提出的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客观,不实际,学校发展规划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进而提出了让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

  陈玉云(2006)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规划价值取向不清,导致定位模糊;脱离学校实际而制定,缺乏发展起点的发展规划;目标选择不切实际,过空过大涵盖不全;遣词用句随意性较大,规划内容繁多而且琐碎;规划措施不具体,缺乏操作性。对此,他提出了在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时,首先规划制定者应以“成人”为价值取向,实现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对学校实际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其次,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应与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现的可能,同时要能够分解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形成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目标在文字表述上必须清楚、明确。再次,针对规划内容繁多的问题,他提出要依据政府的办学质量指标体系和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确定需要重点发展的方面,集中突破,确立几个重点发展的项目。最后,他也建议学校可制定两份文本,一份战略型规划文本,一份操作型规划文本。②陈玉云的观点可谓是建立前人观点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从四个方面给出学校发展规划存在问题的反思并给出对策,对当前发展规划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5.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中小学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刘海波(2006)指出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发展规划形式化,导致实施乏力;学校的发展偏离了规划,实施过程被扭曲;发展规划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 “问题”;缺乏利用发展规划诊断学校发展的意识。他认为,要有效实施发展规划,管理者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对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正确的认识,深入研究规划的实施。二是规划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好团队。首先,要精选实施的决策者。其次,要打造好校内的具体任务实施团队。最后要统一思想和提高业务素质。三是运用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明确分工和责任。

  四是适时评估和调整学校发展规划。任何一个学校发展规划,在实施中都可能遇到变化的情况,特别是资源和政策的变化,因此需要进行适时的评估,通过评估来调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五是建设良好的实施文化,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六是及时获得外部支持。规划的顺利实施不仅仅要靠学校教职工的努力,也需要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遇到相关困难时,需要和政府部门及时沟通。

  赵德成(2010)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管理者被动参与;对现状的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对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不够;学校发展任务和措施不够具体。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领导意识、“要事优先”意识、民主意识和方法学意识。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加强领导意识,将学校发展规划视为自己进行战略管理和发挥领导力的工具,通过规划来领导学校成员建设优质学校。其次,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区分学校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明确优先解决的问题,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再次,学校在现状分析阶段、规划文本形成与实施等各个阶段都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多种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发展的期待和建议。最后,学校发展规划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主要是让各种利益相关者能看到分析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更愿意相信和接受其中的观点。

  田继忠(2012)在《学校发展规划:意蕴、制定与实施》一文中提到做好学校发展规划要做好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应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目标任务分解,制订行动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可将整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制定为学校各部门的分年度、学期或月行动计划,让学校每一个部门、每一人都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便于行动和实际操作。在实施中当每学年或学期结束后,进入下一学年或年期时,必须在对上学年或学期工作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或学期的工作行动计划,以保证实施中行动的有效性。二是落实保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学校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达成,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可根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学校特点,从组织、制度、经费、人员等相关方面落实。三是实施行动,反思创新。

  在实施行动中,可以提倡“行动﹢研究”的工作模式,即用行动研究法贯穿于实施的全过程中,一边按计划进行行动,一边将行动研究贯穿实施全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工作,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四是不断进行过程性监测与评价。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关键在实施,在于强调规划的执行过程。因此,在执行规划的行动过程中,有必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以提高学校行动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上述可见,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利益相关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监测和测评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此外一份精心设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划更是发展规划顺利有效实施的保障,研究者对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宝贵建议对今后学校发展规划有效实施和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述评

  从文献梳理结果来看,国内外对中小学发展规划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中小学在学校发展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更好的推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校本管理机制的有效改善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国内的文献中,对学校发展规划理论研究较为丰富,而在实践中对发展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行动研究不够,尤其是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和评估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划认识和研究不足,而专家学者对发展规划的研究则缺乏丰富的实践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因此,中小学校长应在专家学者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小学的发展规划的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

  第二,应加强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相结合。国外对发展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经验丰富,成果显著。与之相比,我们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我们应加强对国外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认真学习西方理论和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应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学校发展规划。

  第三,加强学校发展规划的一般研究和个案研究结合。尽管我国已经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方法、原则以及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但仍不够系统和完善,有些研究仍需要在实践中反思和进行进一步深化研究。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经济条件不同,我们应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学校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不仅可以对学校发展的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研究学校发展规划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为一般研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实践基础,让实践支撑理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 X 学校为研究对象,对石河子市 X 学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论文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以学校发展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 X 学校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全面了解 X 学校的校情。

  2.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以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全面了解 X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情况,分析 X 学校发展规划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

  3.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以供教育行政机关、学校作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笔者通过查阅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一些教育网站等,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个案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启发笔者进行本研究。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等,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本研究是就是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对石河子市 X学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研究情况进行观察、收集文件、访谈、问卷调查等基础上,对 X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剖析,提出反思和建议。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搜集过程

  (1)文档搜集过程

  笔者自2014年3月进入X学校实习以来,先后搜集掌握了X学校的大量资料,其中包括X学校发展规划(2009-2014),学校年度发展计划,近两年的德育、教学、教务部门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各个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表等等。

  (2)问卷的编制与发放回收

  在前期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着手编制石河子市X学校发展规划的调查问卷,为提高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笔者多次与该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了解他们对问卷的意见,随后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形成正式的问卷。在问卷完成后,对石河子市X学校的全部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回收率为92.66%。

  (3)访谈

  根据X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设计了针对校长、中层干部、教师的不同内容的访谈提纲,对X学校的一些教师、中层干部和校长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此外还有对X学校教师进行的一些非正式访谈,如日常的聊天和沟通,这样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参与式观察

  根据研究需要,先后实地观察了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了解了学校民主执政的过程;旁听了学校每周一次的周一下午开展的校务会,了解了学校在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工作;到不同年级听课,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校的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参加班级的班会活动,了解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情况。

  2.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

  在文档资料的整理中,一部分是电子版的资料,另一部分是学校复印来的文本,笔者把这两类资料都统一整理成纸质版并按照时间和主题进行了分类编号;问卷回收后,按照原来编号统一排序,筛选有效问卷,并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问卷 α 信度系数为0.83,效度良好;访谈和参与观察得到的资料,每次都做了录音或记录,回来之后立即根据录音和记录做进一步的整理并转成Word文档。

  笔者在反复阅读整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研究主题,并按照主题将资料打散再重组,把表示相同主题的内容登录到一起,并通过不同信息渠道对同一主题资料进行验证,进而从资料中归纳出研究结论。

  五、研究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理论基础

  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在国外的教育管理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与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密不可分。西方国家的学校发展规划,往往以新公共管理思想、现代学校组织变革理论等为基础。

  1.新公共管理思想

  学校发展规划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符合“新公共管理”思想的要求。在基本观念方面,“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应该减少其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认为政府必须重视市场产出的效能,以满足顾客的心态来满足民众的需求。“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对政府职能与其社会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公共部门有必要注入企业文化精神。

  其采用的管理策略一方面强调减少政府对公共部门的干预,另一方面强调引进市场竞争的机制,以促使公共部门能更有效地控制其服务品质,其中优胜劣汰的竞赛游戏规则,使得公共部门所处的情景更加市场化,管理策略也更趋市场化。教育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共需要,教育部门是非常重要的公共部门,这一过程中自然无法避免“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各国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纷纷在学校推广“新公共管理”的一些做法,导致学校管理范式出现了转变。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有助于避免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弊端,符合“新公共管理”思想的要求。

  2.学校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变革,狭义上是指组织正式结构的变革;广义上不仅包括组织正式结构的变革,而且包括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变革和组织技术变革。人们通常意义上讨论的是广义上的组织变革。学校组织变革是指根据学校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学校组织的内在结构、行为和技术等,从而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成学校组织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更好地实现学校组织的目标、促进学校组织发展的活动过程。

  变革在今天变成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成为一种必然性,并出现了新特点:校长意识到社会变革之迅速,觉得有义务实施“革新”,这种“革新”由校长开展而不是由教师引进;今天的“革新”往往是外部环境压力和政治、法律强制影响的结果;校长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有“革新”的行为,并且希望有许多项目同时“革新”,教师若要“革新”,都会受到鼓励,不存在相互之间竞争机会的可能;人们普遍认为,教育革新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希望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实施“革新”项目,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英国剑桥大学学者戴维斯·哈格利夫和戴维斯·霍普金斯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革新”失败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这对校长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普遍提高了中小学的教育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压力。如果仅仅以一种保守的心态面对现在的工作,那么遭到社会淘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专家认为:无论过去如何辉煌,都将被人忘记;现在状况则是瞬息万变,只有认真地分析校情,好好地设计学校将来的改革项目,才能把握现在良好的稳定的教育质量。而学校从现在走向将来需要系统的规划,所以,许多学校现在都普遍重视发展规划,希望通过系统的规划找准学校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在这种学校改革普遍开展,人们对其重要性加以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学校组织变革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可以称之为“学校组织再造”。这种学校组织再造,不仅仅强调要追求权力结构的改变,而且也包含学校成员心智模式的改变。所谓权力结构的改变,指学校内部权力要进行重新分配,改变过去传统管理模式尤其是科层制下,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由少数人独享权力的现象,而是强调组织成员的权力共享。具体到学校层面,就是增加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所谓心智模式的改变,指发挥学校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地位,由学校组织成员一起,讨论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针。

  概况而言,学校组织变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权力下放。增加学校成员的自我管理和适应变迁的能力。2.增加家长的教育选择权。向家长提供多元机会,为其子女选择适宜的教育。3.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向教师提供自我决定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权利。4.校务决定权力分享。向家长和教师提供参与学校校务运作的权力。学校组织变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组织层面上的一些变化,这仅仅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二)核心概念界定

  1.规划的界说

  何为规划?规划思想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规划思想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自其诞生之日起,规划就是预测、管理和处理复杂性事物的重要工具。规划的基本意义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划,即战略层面)”和“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规者,有法度也;划者,戈也,分开之意。其中,“规”是起,“划”是落。从时间角度说,它侧重于长远;从内容角度说它侧重战略层面,重指导性或原则性。

  广义上,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规划是系统工程,由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四要素构成。规划是总体设计,包括规模数量、水平质量、条件支撑、投入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等。规划的基本功能是定方位、绘蓝图、指路径。规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与背景、战略目标与定位、战略发展阶段与重点、战略举措与保障等方面。

  2.学校发展规划

  作为目前在西方教育管理领域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术语,学校发展规划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西方SDP项目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双重挑战,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原有工作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确立学校发展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的认识。学校发展规划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文本(Plan)的产生,更关注的是动态的规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二是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作用。“学校共同体”是由学校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包括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学校董事会、社区人士和地方教育官员等。学校发展规划强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作用,而不能由其中一方“单打独斗”。

  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基本为: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在一定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三年至五年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的规约和谋划。

  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及定义表述的角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对学校发展规划本质属性的揭示还是一致的。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在本质上是一个协同的过程,规划是聚集学校共同体力量而形成的学校发展的愿景和蓝图。其次,学校发展规划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学校发展规划既体现为一种“静态文本”,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动态变革”,规划应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以学校自身教育理想和价值取向为导向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修改和完善的一个过程。最后,学校发展规划是外因和内因的统一。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规划都是在特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学校就是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张力”之间进行博弈和抉择,进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发展规划。

  在借鉴专家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如下界定: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学校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案、实施方案、保障措施并进行评价的活动过程。

  3.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在学术界学校发展规划一般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从规划准备工作开始到规划文本确立公布这一过程为制定阶段,规划文本形成后予以落实为实施阶段。我们认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一般包括回顾或校情分析、对学校总目标界定或重新界定、确立优先发展项目、拟定学校发展规划草案、确立公布学校发展规划方案这几个阶段。而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大体上则包括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行动、不断进行反馈和监测几个环节。这里也要注意在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拿出一个学校的“规划文本”,关键在于实施,而一个合理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必然是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同时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也为学校发展规划日后的有效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反馈。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4.SWOT 分析的方法

  (1)SWOT 分析的含义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在SWOT方法中,组织发展面临的优势“S”(strengths)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组织发展的劣势“W”(weakness)是指组织的内部劣势,发展的机会“O”(opportunity)是指组织的外部的环境机会,组织发展的威胁“T”(threats)是指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威胁。

  (2)SWOT 分析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分析指标

  1.竞争优势(S)

  竞争优势指一所学校在超越其对手方面的所具备的能力和潜质,或者学校具备的可以提高组织竞争力的东西。例如,当两所学校处于相同的环境或者都有能力向同一群体提供教育时,如果其中一所学校的吸引力较大,我们就认为这所学校比另外的一所学校更具有优势。一个学校的竞争优势通常从一下几个方面考量:(1)教师技能优势,包括教师的普通话过关,教学技能较好,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突出等等。(2)设备优势,包括先进得现代化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人的学校建筑,充足的课桌和教室,完备的图书资料等等。(3)文化优势,包括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社会声誉,积极进取的组织文化等等。(4)人力资源优势,包括关键领域拥有专长的教师,教师又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有丰富的经验等等。(5)制度优势,包括高质量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家长群体,广泛的社会支持等等。(6)竞争力优势,包括良好的教育质量,与家长或者社区良好的伙伴关系,对教育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等等。

  2.竞争劣势(T)

  竞争劣势对学校而言是指学校所缺少或是做的欠缺的方面,或是某些会使学校处于劣势的条件。导致内部劣势的因素主要有:缺乏有竞争意义的技能技术;缺乏有竞争力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组织资产;关键领域的竞争能力正在丧失。

  3.潜在机遇(O)

  潜在机遇是指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即那些可以使学校获得最佳发展优势的最佳机会,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应该重视和选取确定。潜在的发展机会可能是(1)学生群体的扩大(2)技能技术向新领域转移,为更为广泛的学生群体服务(3)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4)学校人力资源的变化,如学校新的领导班子(5)学校地理位置的优势。

  4.外部威胁(T)

  在学校的外部环境中,总是存在着某些对学校发展构成威胁的某些因素,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确认威胁学校发展利益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抵消或者减少对这些因素学校发展的不利影响。外部威胁可能包括以下因素: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家长需求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退化,骨干教师离开等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