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美国幼儿教师在罗杰斯教师观影响下的角色定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6167字
摘要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欧洲历史上重要教育思潮之一,它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是截然对立的,更多地关注教育活动的价值、教育过程的意义、教育的终极追求和教育之于人的生命意蕴、情感体悟等主题[1],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要人类受教育的奴役,充分发挥人类在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罗杰斯、马斯洛、奥尔波特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主张抛弃之前的学科中心而建立一种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真诚的教育人际关系,其中罗杰斯提倡的师生观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今这种师生观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罗杰斯教师观简述。

  罗杰斯(Carl.R.Rogers),他的事业是个矛盾的共同体,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名心理学家,他受到人们的极大尊重,在美国最受欢迎心理学家的调查中他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之一,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及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他认为教师角色转变应该把中心放在尊重儿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强调教育评价渠道的多元化,承认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当然他的理论也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但是却反映出了对人性的关怀,这种理论即人类自身具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得到自由的发挥,人类就能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2].这个理论是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基础,这里的“非指导”并不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全不给予学生任何指导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这里是指导的另一种特殊形式,即不同于传统指导的“指导”---非指导。它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式的指导[3].在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罗杰斯详细阐述了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观不同,在教学中,罗杰斯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教师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与儿童以指导与意见,在自己的指导下自由活动探索真知。正如罗杰斯在On Becoming a Person中提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冲突对抗及情感上的不和,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包括两点,一是学习者尽量少地感受到压迫感。二是对学习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变”[4].这两点充分反映出罗杰斯在教师观上的立场,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除了来自社会、家长、同学之外,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压力是来自于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中心,把知识硬性地灌输给学生。但是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灌输的知识发生冲突后,学生就会倍感困惑压力,这样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潜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提倡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自然充当促进者的角色。

  二、罗杰斯教师观视角下美国幼儿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一)幼儿定义及幼儿时期学习成长特殊性。

  幼儿指的是学龄前儿童,大概3-6岁之间,这时儿童往往被送去专业的幼儿园进行学习。此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阶段儿童学习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幼儿并不像青少年儿童,受到外界的干扰还尚小,因此此阶段儿童受到的教育对其后的学习及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及中学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不适用于幼儿教学。由于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二)美国幼儿教师角色探析。

  美国对教育尤其重视,在建国之初美国总统杰弗逊就说过“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自19世纪开始受到德国教育的重要影响,美国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开展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界,以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最大,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维特镇建立第一所福氏德语幼儿园,一直到20世纪初,美国幼儿教育飞速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美国幼儿教育理论[5].在重视幼儿教育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严格的界定。

  首先,教师是学习的规划者。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强调学生之间新的和谐关系。传统的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使用的是一种“杯与壶”式的教学模式[6],即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是容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每个学生自身的特征,每个“容器”在形状和容积方面都不同,因此在接纳知识的程度上必然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把学生看做一张白纸,教师是画家,教师可以任意点缀这些白纸,由此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则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者,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认知的初始阶段,此时还没有形成自我规划的概念,此时教师若给与儿童积极向上的指导,对儿童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趋向理论”

  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罗杰斯认为不论是动植物还是人类都有实现趋向,只是各自的实现趋向标准不一样罢了。实现趋向理论要求“朝充分发挥机能的方向前进”.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即生物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机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人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就是一种实现趋向。罗杰斯认为“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而这种学习的潜能在潜意识中是积极向上的,在合适的条件下,由积极向上的力量来引导,人的这种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为儿童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处于智力开发的初期阶段,其知、情、意、行并不完善,教学活动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实现的,即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各种有意义的材料及工具,各种游戏的过程也由老师精心设计,从而使孩子能够在玩耍中获得智力的开发。

  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当教师为儿童玩耍的工具和环境准备好,孩子到达指定玩耍地点之后,教师的角色就要转换为促进者。罗杰斯认为不论哪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其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允许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他还强调评估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 性 以 促 进 学 习,以 保 持 或 激 发 学 生 对 学 习 的 热爱”[7].基于“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人为中心”.正如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强调“患者中心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信任病人和病人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一样,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认为教师要信任学生,把学生看作有知、情、意、行的独立个体。他指出教师要能“整个儿地接受学生碰到某个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满足。”[8]

  而刚刚步入学校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还处于懵懂时期,感官的接触是其认知的主要来源,在其眼中并无正确与错误之分。此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不是把自己的认知强加于儿童,更不能打击儿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信任儿童,相信他们生来就有学习的潜力,教师只需要为其准备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自由的学习即可。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需要、性格、能力倾向引导儿童,保证每个儿童都有体验成功及学习的机会,在儿童玩耍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聆听并给与儿童必要的引导。同时在适当时机给孩子提问开放式的问题,拓展儿童思维能力、并扩大儿童的词汇量。

  再次,教师是观察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备课和讲课上,试图把知识点以平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接受最大量的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观察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看者”、孩子在玩耍时的“守护者”,这里是指教师在孩子玩耍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这些观察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指明儿童未来发展的方向。罗杰斯认为促进型的教师应该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学习。幼儿心智发展不完善,还不能凭借自身知觉意识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教育者的职能来帮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一个好的观察者,一方面,教师要观察每个儿童的不同之处,通过这种细心的观察发现哪些技能已经被孩子掌握,哪些技能儿童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加强,同时也要洞察哪些儿童在某些技能上展现出更多的优势,然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花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然后思考和设计这些材料的呈现方式。

  最后,教师是榜样。“人性本善”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中关于人性观的基本观点,人生来就有创造性和建设性,在生活中人需要与他人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对于弗洛伊德的性恶论罗杰斯持反对态度,但他并不否定人性中有恶的一面,认为这种恶的来源是外界并非人本身。“这样的经验让我确信人之所以会做出恶行,是受其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所以我看到的每一个人,就向其他物种一样,其天赋本性基本上均是建设性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经验给毁了。”

  儿童时期的孩子在行为的发展上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显然幼儿教师在上课时候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儿童所模仿。像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及有效的交谈此等社交技能都可以通过言语及行动有效地被模仿到。比如在上课时教师要对儿童及园里其他工作人员经常说“谢谢,请您…”等等礼貌用语。渐渐地儿童在无意识中也会学会对人礼貌。相对于硬性的灌输这种潜意识的教法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死板的做法比如让儿童都坐在课桌旁边听老师讲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需要说“谢谢”,当需要请求别人帮忙时需要说“请您…”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儿童只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明白这样做的好处。而榜样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做出好的行为时,儿童会很快地模仿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以上就是现在美国幼儿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规划者、促进者、观察者及榜样。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个优秀合格的教师要做到两点:首先使学习者尽量少地感受到压迫感,其次是对学习环境进行适当改变。

  由上文的分析可看出美国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正体现了罗杰斯教师观对教师的要求,规划者及观察者的角色使教师对儿童学习的环境进行适当规划及调整使儿童在没有压迫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学习。一个好的规划者能够把儿童的生活、玩耍及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进者和榜样的角色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儿童太多的压力,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与儿童指导,为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向导。正如罗杰斯指出“教学一般被认为是指导、传授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做的,但是这些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是否真的需要?罗杰斯指出教只不过是一个被过度夸大的功能,而教师真正的作用是为孩子创造能够引导他们自学的良好环境及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在美国幼儿教学过程中这种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三、美国幼儿教学中教师角色对中国幼儿园教师教师角色发展的启示。

  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早,幼儿教师培训也比中国相对完善,中国从美国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培训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把中国一些先进的经验也传往国外,使二者共同进步。我国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日臻成熟,认为首先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其次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但是从研究中不难发现美国在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地。

  (一)做好儿童身体的养护者的同时也要保证儿童心灵健康发展。

  罗杰斯认为切实呵护好儿童的身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处于幼儿阶段学生,其身体发展速度很快,而且这时的发展对儿童未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此阶段一定要切实做好儿童身体的养护工作。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仅仅只关注儿童身体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儿童的心灵健康会影响儿童性格的养成,良好的心灵健康可以塑造儿童良好的性格特性,儿童的心灵健康是保证其受到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所以促进儿童此时心灵的健康发展成为衡量一名优秀教师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当儿童身体和心灵同时得到发展,一个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做好儿童学习促进者的同时也要保证给与儿童适当的指导。

  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习”,而是“促进学习”,即“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允许学生学习,允许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他还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但是这并不是说完全对儿童放任不管,当儿童的某种行为发出错误的指示信号时教师要及时给与纠正并给与正确指导,这样儿童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学习上走向正确的轨道,就像弯曲河流里的小船,促进是动力,指导是方向,只有推与拉有机地结合,才能保证小船儿驶向浩瀚的海洋。

  (三)在为儿童树立榜样的同时也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幼儿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该阶段也是塑造儿童性格及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儿童的第一直接接触者,而教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二直接接触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同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时代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日益更新,古语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新的认识和学习就是在退步,就是无知,那怎样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呢?教师除了做好榜样之外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积极参加学校国家组织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成为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地积累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唐爱民。当代西方教育思潮[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22.

  [2]Fred Zimring.CARL ROGERS-the 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J].Paris,UNESCO:International Bureau ofEducation,1994(3):411-22.

  [3]娄先革。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7(8)。

  [4]Carl Rogers,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Psychotherapy[M].Boston,MA:Houghton Mifflin,1961.

  [5]刘彤。近代美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6]Rogers,C.R.,A way of being[M].Boston,1980:298.

  [7]刘 晶 波。师 幼 互 动 行 为 研 究---我 在 幼 儿 园 里 看 到 了 什 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Gerald Mahoney and C.Abigail Wheeden,The Effect ofTeacher Style on Interactive Engagement of Pre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Special Learning Need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Quarterly,1999(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