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化开发的SWOT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09 共4926字

  (二)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化开发的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英文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的缩写,经常被用于企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政府战略规划、产业发展分析等场合。本节结合前文的背景综述与现状分析,探讨信阳茶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用 SWOT 方法分析建设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扬优势,利用机遇,弥补劣势,迎接挑战。

  1、优势分析(S)

  S1.信阳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信阳地区是中国古茶区之一,据载东周时期信阳就已开始种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87 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的一座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茶,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 2300 年之久。

  信阳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受到茶圣陆羽、大文豪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高度赞扬,信阳茶叶发展史是与信阳的人文发展史相互融合的,赋予了信阳茶深厚的文化底蕴。

  S2.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口碑良好。信阳毛尖素来享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是河南省着名的土特产之一,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是中国绿茶市场的优秀品牌,自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后,便声名鹊起,新中国成立后,信阳毛尖茶产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阳毛尖茶荣获了一系列好评。

  S3.信阳茶文化资源丰富。信阳人喜饮茶,在信阳茶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茶风茶俗,信阳茶文化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茶俗文化、茶艺茶道文化、制茶工艺文化、禅茶文化、茶馆文化等方面。

  S4.信阳毛尖茶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1。信阳毛尖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优势支柱产业,为信阳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到 2013 年,信阳市茶园面积已经达到 240 万亩,比 2006 年增长了 4 倍,茶园总面积仅次于云南省普洱市,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22013 年,全市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 5.7 万吨和 85 亿元,茶叶亩产值达 5000 元。目前全市已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 800 多家,百万资产的茶农大户 500 多户,茶叶专业合作社近 500家,茶农近 100 万,从业人员突破 120 万人;拥有“龙潭”、“文新”、“九华山”、“蓝天”四大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12 家、市级龙头企业 58 家,其中信阳毛尖集团、文新茶叶公司、卢氏茶叶集团、九华山茶叶公司、新林茶叶公司和申林茶叶公司 6 个茶企跻身“中国百强茶企业”行列,信阳毛尖集团更是进入前十强;一大批龙头企业在全省 18 个地市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品牌形象展示展销店 200 多家,设立营销网点 1200 多个。2013 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 49.1 亿元,稳居全国前列。3信阳毛尖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集聚:羊山茶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浉河区茶产业集群被列为省级试点产业集群,全市茶产业集群被河南省确定为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集群。

  S5.信阳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信阳位于中国的南北交接地带,境内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文化景观特色突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同时也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人文文化资源,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可以将这些优势文化资源与茶文化资源融合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业与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融合对接。信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文化名城、革命红城、绿色茶城,拥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灿烂多姿的文化资源。截至目前,全市有 1 个国家地质公园,2 个省级湿地,3个国家森林公园,3 家 4A 级景区, 4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 个国家水利风景区,8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家 3A 级景区。

  S6.信阳区位条件便利。信阳市位于河南省的南部,东接安徽,南邻湖北,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信阳东距合肥 346 公里,西距西安 534 公里, 南距武汉200 公里,北距郑州 300 公里,是北京、广州、上海的交叉连接点,是国家重要的综合型交通枢纽。京港高铁、京广、京九、宁西铁路和 106 、107 、312 三条国道及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不仅如此,信阳还拥有河南第一大内陆港口—淮滨饮马港,拥有较为便利的水上交通,且平桥区明港镇的明港机场正在大规模扩建,信阳地区可合理利用自身的区位条件优势,全方位促进信阳茶文化产业“走出去”。

  信阳可以凭借自身的区位便利,实行区域合作,引进周边较发达地区的人才、科技和经济力量,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

  2、劣势分析(W)

  W1.茶文化解读能力薄弱。在文化产业的视角环境下,文化解读能力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资源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将文化资源与市场进行对接的运作能力,也就是如何把文化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是文化解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刻理解茶文化内涵,创意解读茶文化价值,是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文化资源的解读能力本质上就是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所以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不仅要紧随时代步伐,丰富更新信阳茶文化内涵,更要借助创意人才、高新科技等对信阳茶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但就目前来看,信阳地区的茶文化解读能力还相当薄弱,茶文化开发方式较为传统,茶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能力不足,茶文化产品开发定位不准,传递的核心价值不明确,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而且茶文化资源的同质重复开发严重,缺乏对茶文化资源的创意化运作。

  W2.茶文化产业化意识淡薄。文化产业的实质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通过创意人才和技术手段的介入,运用工业化、产业化方式生产和营销文化产品。

  所以,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而且要十分注重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视角来审视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化内容的定位。目前,信阳茶文化已有所开发利用,但总体上看,从政府到企业,在茶文化开发方面,缺乏宏观思维,片面理解开发,对茶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认识不足,茶文化产业化发展意识淡薄,茶文化只是用来增值茶产业的手段,没有树立茶文化产业化开发的概念意识,茶文化仍然还是茶产业的附属,尚未有形成独立业态的政策导向与认识。

  W3.社会资源组合能力较差。文化产业是个集合概念,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合并发力,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需要对文化、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多种社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目前信阳茶文化产业化开发的环境尚不成熟,缺乏明确的市场政策导向,各部门、行业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作,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有限,茶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的互动开发不足,同时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也大大制约了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

  W4.信息传播滞后。市场需求和目标人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只有时刻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明确文化产品的消费人群,才能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但目前信阳茶文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信息目标滞后于茶文化消费的时代需求,从故纸堆里找精髓,将信阳茶文化传播的主流价值定位为传统圣贤文化,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消费人群,只是单纯地售卖茶叶。

  W5.产业目标市场不明晰。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构建,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甚至还存在“自产自销”的传统市场模式,茶叶销售市场局限于临近省市,信阳茶文化的辐射范围有限。

  3、机遇分析(O)

  O1.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提高。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便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经济建设,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1《河南省文化系统“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构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全面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综合利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达到 18%,2015 年比2010 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已被纳入构建为支柱性产业的行列,必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开发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正好可以借此机遇,壮大我国文化产业力量。

  O2.居民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化消费支出在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加。2011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 元和 165 元,比 2002 年分别增长 170.7%和 253.8%,年均分别增长 11.7%和 15.1%,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 0.9 和 2.7 个百分点。2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这就要求文化市场要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O3.中部崛起的政策环境机遇。中部崛起计划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 6 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于 2004年 3 月 5 日由温家宝总理最早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6 年正式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 号)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经济转型、科技扶持等方面全力支持中部崛起,为中部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河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部崛起”的政策意见,出台《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黄淮四市”2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豫发[2007]14 号),其中明确提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倾斜支持黄淮四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并对省内大型文化企业到黄淮四市投资文化产业给予必要支持。”3信阳位于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交接地带,可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政策环境辐射优势,发展成为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的连结节点,在两大经济区域的经济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信阳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学会在机遇中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合理使用区位优势,用互补的思路和学习的态度进行优劣互补,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市场发展机遇。

  4、挑战分析(T)

  T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产茶大国,茶业市场名优茶种类多样,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名优茶更是声名远播,加之近年来山国饮艺、天福等大型茶叶连锁企业的异军突起,信阳毛尖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

  在茶文化开发方面,信阳的茶文化旅游不及安溪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高,信阳茶文化的市场认可度比不上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影响力,信阳茶文化在挖掘程度、开发方式、政策扶持等方面都面临着国内其他名优茶的激烈竞争。

  T2.信阳地区经济实力有限。文化产业是新型业态的产业形式,要求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与良好的产业基础,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需要信阳地区经济、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对信阳的经济实力提出了严重挑战。经济发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经济基础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反之文化产业的发展亦能促进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就目前来看,信阳的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和省内都较为落后。信阳在河南省内属于经济实力最末等的第四等级城市,无论是人均经济水平还是整体经济实力都落后于郑州、洛阳、安阳等城市。2013 年《第一财经周刊》,对我国 400个城市进行了全新的分级,信阳市仅位居五线城市,经济实力有待提升。这种情况,一方面限制了信阳人民的茶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制约了信阳茶文化的产业化开发,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T3.人才和技术的挑战。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实现既需要人才的支持,也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发展信阳茶文化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更要具备市场营销、产业管理的知识储备,同时需要掌握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

  但信阳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培养茶文化人才的专业院校,茶文化知识只是在信阳师范学院和信阳农专偶有涉及,茶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成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亦较为匮乏,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才和技术的缺乏,使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相关标签:中国茶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