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激励机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9 共55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深州市乡村干部激励机制构建分析 
【第一章】乡村干部激励体制优化研究导论 
【第二章】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理论 
【第三章】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激励机制现状 
【第四章】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完善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深州村干部激励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章 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激励机制现状

  笔者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于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开展情况来进行相关研究。但想要真实了解深州市农村干部中激励机制的开展现状,就必须走进农村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了更好地了解村干部激励机制在深州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运行情况,深入掌握深州市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具体做法、特点及所带来的真实效果,笔者选取了深州市部分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真实结果,结合参考相关文献对其开展深层次分析与研究。

  3.1 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深州市处于河北省东南部,在衡水市的西北部,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相隔 90 公里,面积共 1252 平方公里。深州市包括 18 个乡镇区(11 镇 6 乡和 1 区)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是大冯营乡、前磨头镇、深州镇、穆村乡、唐奉镇、王家井镇、大屯镇、兵曹乡、东安庄乡、辰时镇、魏桥镇、大堤镇、高古庄镇、北溪村乡、护驾迟镇、乔屯乡、榆科镇、双井经济开发区及深州经济开发区。深州市于 1994 年 6月由深县改为深州市,深州共有 465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 60 万,耕地总面积达 130 万亩。在全国来说,深州市是武术之乡之一,形意拳发源于深州。目前,深州蜜桃的栽培历史已有 2000 多年,被誉为“桃中之王”,享誉国内外。深州市的矿产及各类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石油储量 1000 万吨,地热资源探储量 300 亿立方米。

  在 2013 年,深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 8.1%;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突破 6.53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9%,在这当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想 3.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7.9%;整个深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72.5亿元;货物外贸出口额为 8467 万美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下来每人可达16236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1.3%;在农村,农民每人的平均纯收入突破 891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12.5%[19].

  3.1.1 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构成

  2014年底至 2015 年初,深州市进行了农村“两委”换届,产生了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市现有村干部 896 名,其中男性 871 人,女性 25 人,平均年龄为52 岁,各年龄段人数比例分布见图 3-1.全市村干部学历分布见图 3-2.村干部中共产党员 848 人,占 94.6%;非党员 3 人,占 5.4%.根据这次换届的统计结果来看,深州市的农村干部年龄主要以 50 岁以上的人员居多,占全市村干部总数的 69.7%,从年龄结构角度来说,总体偏大;共有 87 人达到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村干部总人数的9.7%.在这次农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深州市连任连选的村“两委”正职干部达到了 696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 88.1%.总的看来,文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年龄偏大、流动性较小是这次换届以来深州市农村“两委”干部队伍的特点。

  3.1.2 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⑴农村后备干部青黄不接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在农村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后备干部。近年来,为了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州市各级党委投入大量精力,有意识地考察识别并培养了一些村级后备干部,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深州市农村的大部分青年常年在外打工,分散在全国各地,处于流动状态,单靠村组织的力量,很难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培训,很难选拔出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农村后备干部。在换届过程中,出现一些村干部青黄不接甚至无人继任的情况。

  ⑵村干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深州市在对村干部管理上,在相关程序与环节方面,执行过程还不够严格。首先,村干部的考核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备。对村干部的考核主要是村集体收入多少,村干部对于考核工作处于被动情况,大部分村干部缺乏主动性与上进心。其次,深州市现行的农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有力监督。尤其是广大村民群众,缺少一定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对村干部根本无法实施有力的监督;村“两委”班子内部及成员之间也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甚至有些本来之前建立的相关制度根本得不到执行和坚持。再次,深州市对农村干部管理不严格,个别村在换届选举过程中程序不够严,新当选对象不符合老百姓选人标准,以至于村级班子威信严重丧失;少数村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四风”的不良表现。

  ⑶村干部工资水平不高

  深州市农村干部的待遇总体偏低,不能为村干部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削弱了村干部在工作中处理村内大小事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承担了一定责任,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对村干部重要求轻待遇。对于农村干部来说,很难将全部能力投入到村内日常工作与任务上来,大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应付各种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2 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实践探索

  3.2.1 经济激励机制:实行“一定三有”薪酬制度

  深州市按照上级要求,自 2010 年在全市推行和完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这一机制以“制定责任目标、落实收入状况、给予发展希望、提供退后保障”为主要内容,激发了村干部在村内工作的热情。其主要内容是:

  深州市在明确农村干部职责目标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农村干部收入平稳,从 2010年 10 月起,规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础职务补贴,实行 450 元每人每月的标准。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发放党支部书记月基础职务补贴额的1.5 倍。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州市从 2014 年 10 月起大幅提高了村干部的基本补贴标准,具体措施如下:农村“两委”正职的基础职务补贴由之前的每个人每个月 450 元,提升到现在的每个人每个月 600 元,农村“两委”正职“一人兼”则由原来的每个人每个月 600 元提升到现在的每个人每个月 900元。

  为了保证农村干部离职后生活有所保障,2010 年起,对连续担任村干部 15年或者间断担任村干部 20 年且已正常离开村干部岗位但未享受养老待遇的农村“两委”正职,由各乡镇区每年发放补贴 500-1000 元,发放标准由各乡镇区决定,费用由乡财政列支。

  在深州市魏桥镇孟家村,笔者在与该村党支部书记孟令涛交谈时了解到,在 2014年 10月之前,村干部基本职务补还没有提高标准的时候,每年总共发给自己的工资补贴工资基本上是 5000 多元,而提高补贴标准以后,自己每年可以获得 10800 元的上级补贴。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标准的大幅提升,对于村干部来说,不仅在经济上得了很大保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工作热情,从一定意义上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2 发展提升机制:鼓励农村干部进行培训和进修

  目前,深州市农村干部年龄都比较大。这样的年龄结构导致了大部分村干部工作没有创新,有的村干部具有高涨的为民服务热情,工作开展起来却不知该从何入手,非常缺乏把群众需求、上级政策与村情实际等各项因素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此外,直观来讲,学历显示的是村干部个人文化的高低情况,但从更深的层次来讲,村干部学历的高低,决定了他们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能力以及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可以这样来说,村干部的学历不仅仅体现他们的个人能力,更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稳固性。因此,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深州市相关组织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深州市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农村干部开展年度培训,为村干部提供了很多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学习机会。多年来,深州市一直坚持村干部分级分类培训体制,实行市抓村农村“两委”正职干部培训和各乡镇区具体抓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培训。深州市相关组织部门每年都会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利用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全市农村“两委”正职干部进行培训。深州市通过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直涉农部门联办、远程教育等途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教育,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同时,坚持不定期选派一批村两委到河北省内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经验。到 2014 年年底,深州市度农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已经达到 9800人次,轮训对所有农村干部都开展了培训。

  二是鼓励村干部提高学历水平。深州市积极鼓励村干部尤其市年轻的农村“两委”正职参加各种在职学历培训,进修培训,对通过学习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在学费上给予适当减免。目前,深州市村干部在学历结构上有了较大改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显着提升。

  三是为村干部打通发展出口。为了给实干的村干部带来希望,给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对于担任村干部三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和年轻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积极支持他们考取乡镇公务员,同时把优秀农村干部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3.2.3 奖励激励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制度

  深州市对农村干部的考核工作,主要是将每年年初市委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作为考核重点,结合村干部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制定《**年度深州市农村“两委”正职干部(一般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考核方案》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三方面考核内容,一是带领村民致富及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包括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和上缴税务金额;二是管理考核实行百分制,对村干部的工作参考多方面成绩,考核内容包括文明创建、民政、计生、卫生、老龄、农业、“四风”建设、组织建设、征兵入伍、村内治安、信访工作等情况。三是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对于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或者工作难点,各乡镇区党委政府进行专项评定,如基层建设年各项事物开展情况、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情况、告状上访人次等。

  对于村干部的考核往往采取两种方式:组织主管部门评分与村级班子测评。组织主管部门评分主要是采用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统计数据,现场检查核定等方式,再经乡镇区政府各职能站点分头进行考核并最终汇总,对每个村当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并打分排名;村级班子测评主要是通过组织村内部分村民代表和党员召开村民座谈会,对村干部年度工作以划票测评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村干部评优的主要依据。

  与此同时,深州市侧重良好利用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村干部表彰奖励和个人年度评优评先都以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依据,从而对村干部产生一定激励作用。对于基本称职的村干部,所在乡镇党委要进行批评教育,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按规定进行处理。笔者了解到,在 2014 年 7 月全市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上,深州市对在 2013 年度村干部考评中,表现尤为突出的 10 名村干部予以“焦裕禄式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并为每人发放 2000 元奖金。

  3.2.4 提升平台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激励制度

  作为村干部中一部分特殊群体,大学生村官在深州市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2008年,河北省委组织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冀办发〔2008〕14 号),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深州市拉开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帷幕。在全国以及河北省政策的积极倡导下,到 2014 年底,经过 6 年多的努力,全市共分 7 批选聘大学生村干部 151 名,如图 3-3所示,其中 2008年选聘 32 名,2009 年选聘 30名,2010 年选聘 16名,2011年选聘 20名,2012年选聘 16名,2013年选聘 24名,2014 年选聘 13名。

  中组部《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未来出路做出了指导:一是引导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工作,在农村基层建功立业。二是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是帮助大学生“村官”进行自主创业。四是支持大学生“村官”不断学习进修。五是指导大学生“村官”自己另谋职业。几年来,深州市通过为大学生搭建各种平台,推动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使他们既安心扎根农村,又有干事创业的舞台,使全市村官工作做到了有序流动。

  一是政策保障上增强岗位引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待遇,确保工资足额发放,对年度考核结果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积极支持服务期满后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进行续聘或推荐其参加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录。同时,按规定程序选拔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区领导岗位,对日常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年度考核中按一定比例评为优秀,使他们感到有奔头、有干头、有盼头。

  二是日常管理上禁止擅离职守。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过程中,为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工作档案,将考核过程中的各种材料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同时注重对大学生村干部规范使用和管理,严格考核程序等,禁止各乡镇区政府及市直部门随意借调、抽调大学生村干部,严防大学生村干部脱离组织管理、工作懈怠、擅离职守,在农村不能带来好的影响等不好现象的发生。

  三是工作职责上明确任务目标。各乡镇区党委有意识地给大学生村干部定任务、定责任,让他们从事一些“两委”换届、科技培训、征地拆迁、信访案件、村务管理等实质性工作,同时兼任各村发展党员“观察员”,多方位锻炼他们统揽村内全局和处理村内具体事务的能力。

  四是素质增强上搭建提升平台。安排大学生村干部向乡村干部学习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定期组织他们到其他县市种养殖培训基地、经济发展较发达的村进行考察学习或到省、市、县进行专题集中培训。不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干部驻村入户,组织每名大学生村干部与致富能手、留守儿童、养殖能人、老党员等进行联系与帮扶。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使村官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吃透农村政策的“土专家”和“活字典”.

  目前,98名大学生“村官”任期已满,其去向详见表 3-1所示。

  在流出“村官”岗位的 36 人中,参加各种考试获得“铁饭碗”的共 29 人,占80%.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深州市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选择了通过公务员考试或类似的考试谋得新的岗位,以获得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而其它出路鲜有人问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