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5 共6859字
论文摘要

  1引 言

  自2009年以来各地政务微博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2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账号总数为176714个,相对2011年增长了249.51%。在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来一些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郑宁雯以2009年至2012年3月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从全国政务微博的概况及特点、对于政务微博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政务微博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吴路珂则主要从地方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地方政务微博的主要作用及其当前地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目前政务微博研究进行的评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目前有关于政务微博的述评数量较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只得到了以上两篇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综述。二是上述对于政务微博的两篇综述只梳理了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国外的相关研究。三是以上综述更多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梳理,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动向,本文拟在述评的基础上把握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

  2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2.1 有关政务微博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个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李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主流门户网站上开设的微博,功能主要以政务公开、听取民意、回应质疑、表达观点为主。也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
  国外没有专门用于描述政务微博的名词,严格来说,国外与国内的微博对应的社交工具主要是twitter,但是他们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时,一般以国会、议会成员开通的社交媒体页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facebook、youtube页面等。最典型的是集聚了美国大量议员的twitter下一个名为TweetCongress的网站,TweetCongress是一个鼓励议员使用twitter以提升美国政府透明度的可获取信息的网站。
  目前对于政务微博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权威的界定。大部分学者在进行政务微博的研究时直接将“政务微博”作为已知定义的名词使用,并且在进行研究时对于“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客”、“政府机构微博”、“党政机关微博”、“政府微博”等概念不加以区分。目前国内已有的定义主要是从政务微博的功能和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两个角度给出的。
  从政务微博的功能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定义,很难全面概括政务微博的作用。从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定义不够科学,官员或者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开通的微博不能被一概定义为政务微博,因为很多官员实名认证的微博发布的内容与政务关联甚少。我们认为,政务微博是指由党政机构或者党政机构官员开通的经过实名认证的发布政务信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官民交流、塑造新型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等内容的微博。

  2.2 有关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史丽琴认为:微博碎片化、短小、大众传播的特点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公共范围进而延伸了政府形象的传播范围,微博可弥补传统媒体的可选择性差、传播速度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政府形象的即时塑造和修复,但是微博的出现使得政府对于媒体资源的掌控力下降,这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挑战;由于微博信息难辨真假,又具有强大的舆论煽动性,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唐嘉仪从“双向沟通理论”出发,提出了政府进行微博公关能够有利于塑造政府正面形象的观点,但是并未给出政府进行“微博公关”的具体做法。张雨结合多个实际案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管理,提出可从公众对政府的三种期待的角度出发塑造政府的形象,然后通过微博的三大特征——链接扩容、联合成群和转发扩散来扩大传播效果,李畅从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Wu Guohua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有利于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产生积极的回应。目前,已有一些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仅有少数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案例研究中主要以描述和列举较多,对案例挖掘不够深入。

  2.3 有关政务微博的应用

  (1)政府信息公开。张文祥认为微博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机会,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热情,同时微博舆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共景监狱”模式将成为倒逼政府信息公开的力量,有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和进步。卞昭玲认为政务微博是政府网站的有效延伸、可以快速应对重要事件、及时公开民生信息、利于官民交流、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但目前部分政务微博还存在着信息更新滞后、选择性公开信息和缺乏官民互动的弊端,应通过重塑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提倡经营政务微博理念、强化政务微博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
  郑烨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务微博上建立的信任在信息交流与信息公开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而信任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John Carlo Bertot认为政务微博的协作性、参与性、自主性和及时性,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反腐能力。目前专门研究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的应用的文献较少,大多是在研究政务微博应用时提及了信息公开,并且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应用的研究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实证研究成果偏少。
  (2)社会管理的创新。董立人认为,政务微博提升了社会管理中的服务意识,为良性互动提供支持,有利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践行群众路线。张蓉认为,微博能提供社会管理入口、释放社会管理话语权,又能够更加贴近民众使得微博有益于创新社会管理,但是“狭隘民意”、“群体极化”等现象也使得微博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因此应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公众责任感,遏制虚假和攻击性言论。杨娜认为,政务微博将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有官民关系润滑剂的作用、并有利于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Seong Eun Cho认为政务微博应注意平衡作为政务信息提供者和浅层次官民交流的对象这两个角色,以此赢得公众信任,从而促进数字化合作型政府的构建和社会管理的创新。目前研究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应用的成果相对较多,主要认为政务微博可以促进官民交流、微博问政和信息公开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仅限于定性的理论分析。
  (3)舆情管理。微博所导致的信息多源性挑战政府的信息控制能力、舆论多元化挑战舆论统一性、社会动员挑战社会管理使得在微博时代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李凌凌从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官方主流媒体和微博平台已经形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其信息和观点的差异正在撕裂社会的价值共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改变信息控制,以政务微博促进信息公开、参与舆论竞争。
  陈显中认为,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应该包括组织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媒体联动机制、议程设置机制、意见领袖培养机制、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和工作绩效奖惩机制。王灿发认为,不仅可以通过暂停账号、删帖、事后追惩和建立用户信用评价体系的方法控制谣言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制定一套简易的操作手册,从遣词造句、信源选择、内容甄别等方面对普通微博用户予以指导,从而遏制谣言的传播。钟柔英则从舆论学的角度探索了通过设置政府新闻议程实现舆论引导的可能性。
  当前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的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将政务微博应用于舆情管理的举措,但绝大多数措施主要依靠人工处理且可操作性不强。我们认为,融合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处理技术以及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理应是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
  (4)官民交流。曹劲松认为微博的实际传播效果要优于传统媒体,并结合公安微博、发言人微博等实际案例,指出当前对政务微博的使用和认识还不够深入,政府应当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李晓方将官民互动抽象为关注层、微博交流层、虚拟与现实转换层三个层次,对抽取样本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指出“官”微博主要充当着“沉默发言人”的角色,“官”微博更新速度较慢,“官”微博的内容以“新闻及其评论”为主。Jennifer Golbeck指出,若政务微博收到的民众反馈过多,那么其与民众直接沟通交流的功能就会受到限制。F. Dianne Lux Wigand认为政府部门在运用政务微博进行官民交流时,应该通过明确交流对象,实现官民沟通效果的最优化。
  就目前对于政务微博应用于官民交流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研究政务微博中的官民互动行为,但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虽然也有对官民互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但是总体而言存在着样本量不足、深度不够、缺乏对比性的研究的问题。此外,曹健敏认为,微博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政务微博准确、全面地发布公共信息;微博用户只是社会大众中的一部分人,政务微博还不能成为政府公共关系构建的主流工具。

  2.4 有关官员微博行为探究

  林志标认为“官员微博”是指公开以党政干部的身份开设的个人微博,他从传播学角度探讨了新传媒变革下的官员微博,认为官员微博的基本内涵是问政,而官员微博实现了民众与官员之间虚拟的面对面。王娟则从制度和意识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官员政务微博媒介素养的策略。
  张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三个官员的微博样本,从官员微博的传播定位、传播内容偏向、与受众互动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官员微博在有利于公共关系建立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风险;他认为官员微博发挥的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有限,政府公共关系需要通过多层次、多媒体、多渠道进行建设。
  汪莅轩从组织管理中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官员、组织机构和微博关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关联结构,这不利于信息交互,易形成信息不对称,因此并非所有官员都适合于微博平台,官员应该审慎决定进入微博平台。
  冯伟则从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的行为角度分析了官员庹祖海的新浪微博,指出官员微博进行适当的个人宣传有利于培养官员意见领袖,官员微博应该谨慎发表批评意见,尤其是针对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事务。
  Rolfe Daus Peterson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美国第111届国会议员的微博使用行为,发现议员的党派、选举行为、性格特征、所在地区会影响议员微博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Sounman Hong以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为情境,研究了参选者的微博使用情况,发现微博的使用既会影响参选者在传统媒体中的关注度,也会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公众关注度。目前学者们对于官员微博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成果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有少量定量的研究成果,存在样本数目较少,样本涵盖面不够广、缺少动态研究等问题。

  2.5 有关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郑磊调查发现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地理、层级、机构以及部门分布不均衡”、“微博账号身份信息不一致或难以识别”、“微博流于形式未被真正使用”、“活跃期短未实现常态化”、“部门类微博间缺乏整合和互联”等问题,提出了政务微博应进行分类管理等建议。唐亮认为政务微博功能定位不清,会影响政府形象,借鉴英、美的经验,提出要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和注重微博推广。
  瞿旭晟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政务微博运营管理的风险,从内容发布、网络互动、日常维护、平台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提出应该推动具体部门先行先试,反对“一哄而上”开通微博的极端现象。
  John Carlo Bertot认为政府部门使用微博,会给用户隐私、政府信息安全、海量数据管理、可获得性、信息准确性和政府的支配地位等方面带来挑战,因此他认为美国应该建立更适应微博时代的信息政策框架体系。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基于政务微博客观数据的定量分析研究成果明显偏少。在目前国内政务微博数量较多且微博内容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若能以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政务微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许更能推动政务微博发展。

  2.6 有关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

  政务微博传播是政务微博研究的热点领域,对于政务微博的传播通常采用实证研究,多从突发事件入手。桂万保将用户划分为核心节点、桥节点、长尾节点的方式对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传播动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机构的积极支持是政府机构微博的传播动力要素之一,微博传播的“圈子化”特点要求政务微博积极参与互动,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杨妍通过分析“温州动车事故”这一实际案例,认为微博的及时性、进入门槛低和“裂变式”传播特点可能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微博信息传播链条的加长,使信息失真度加剧并易于产生谣言,重塑政府公信力是应对政务微博传播中的“塔西坨陷阱”的关键。
  Ma Liang实证研究了公安微博的传播之后,发现政府部门的层级、互联网的普及率、区域扩散效应和上级压力会显着正向影响公安微博的可用性,而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电子政务的发展没有显着的影响。
  阅读前人有关政务微博传播特性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大多都是先从微博的传播特性出发,再将微博的传播特性移植到政务微博的研究,而对于政务微博传播特征与一般微博传播特征的差异研究较少。此外,鲜有研究政务微博传播节点的成果。

  2.7 有关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

  黄河将政务微博的内容分为“形象塑造类信息”、“公共服务类信息”、“关系类信息”三个大类以及这三类所包含的十个子类,把政务微博的发布方式分为“连续、规律发布信息”、“根据用户活跃情况设定信息发布节奏”、“多媒体元素融合使用”、“用‘网民’风格发布信息”四种发布方式。
  曹丹研究了“十大新闻办机构微博”,发现“生活服务资讯占主导,城市文化新闻是重点,新闻发布会信息优先,互动性内容作补充”是目前政务微博群的内容发布规律,提出城市政务微博群应当将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有序的、重点突出的、合乎认识规律的综合信息发布窗口,并且政务微博群可以尝试建立与已有电子政务平台的联系提高信息的聚合度。
  郑拓选取十个政府机构微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政府机构微博的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政府机构微博内容忽视公共服务,微博形式单一,语言风格刻板,出现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化”趋势。
  Seong Eun Cho认为当前政务微博发布的多为流于形式的次要信息,缺乏基于政府政策和官员行为的深入讨论,政务微博缺乏形成公众观点的兴趣,这容易导致有可能成为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利益相关者,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
  有关于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的确能揭示政务微博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现实情况。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中存在样本偏少、案例研究规范性有待提高、内容分析法所建类目合理性有待斟酌等一些问题。此外,还有学者从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借助微博所达到的政府回应模式的变革以及政务微博档案化保存等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了研究。

  3结 语

  在研究中发现,伴随着政务微博的快速应用,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已引起学界的关注,涌现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务微博的概念”、“政务微博对于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政务微博的应用”、“官员微博行为”、“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务微博传播特性”、“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等一些领域。
  国内政务微博的研究虽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研究中存在“现有研究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以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定量研究的成果偏少”、“少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存在样本数目较少,样本涵盖面不够广,缺少动态研究”、“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促进政务微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国外政务微博的研究虽然存在“无明确的政务微博的概念”、“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研究较少”等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国外的这些成果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半结构化访谈法等。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认为政务微博研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国内应该像国外一样,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提升政务微博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政务微博的研究中,都要重视对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的利用,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政务微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③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在采用抽样方法进行研究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的大小;④“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博提升其形象和公信力”、“政务微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博提升其政务管理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中心.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
  2刘宁雯.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文献综述[J] .电子政务,2012,(6) : 38-43.
  3吴路珂.地方政务微博发展述评[J] .中国-东盟博览,2012,(7): 156-157.
  4王 娟,王 钰.中国政务微博发展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2,(7): 10-12.
  5李 雅.从政务微博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J].电子政务,2012,(4):34-4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