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我国北方冀东秧歌的特点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6 共40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北方的五大秧歌比较研究
  【第一章】我国北方冀东秧歌的特点分析绪论
  【第二章】河北冀东秧歌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我国北方其他秧歌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我国北方秧歌的伴奏与演唱
  【第五章】冀东秧歌与我国北方其他秧歌的比较研究
  【结语/参考文献】冀东秧歌具体特征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引言

  秧歌又称作“扭秧歌”、“闹秧歌”、“闹社火”,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民间对“秧歌”一词的称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称谓将高跷、旱船、竹马、花鼓等歌舞形式均统称为“秧歌”;狭义的称谓将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我们近年来所称的“秧歌”主要是指“地秧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毋庸置疑,在艺术分类中,秧歌理所当然地划归在舞蹈门类。但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秧歌又是集歌、舞、乐、美术、戏剧、文学多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秧歌的发展历史上,秧歌曾存在“只舞不歌”,“只歌不舞”和“载歌载舞”三种不同的形式。

  秧歌作为中国民间舞蹈的特殊门类,不仅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同时兼有自娱自乐和强体健身的双重功能。故此,秧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锣鼓一响,浑身发痒”是对秧歌迷心态的真实写照。

  秧歌的表演形式分小场秧歌、大场秧歌、过街秧歌三种。小场子秧歌的表演人数最少一人,最多五人左右,大多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大场秧歌的表演人数一般在十六至六十人之间,主要表现队形的不同变化,常用队形有“满天星”、“八卦阵”、“单双圆场”等近七十余种。如在夜间各执彩灯表演,则可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过街秧歌的活动人数比较多,表演不分日夜,多在街巷类的场地进行。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陕甘宁边区出现了蓬勃的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创造出具有革命内容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胜利秧歌”、“翻身秧歌”.秧歌被赋予了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遍中国。

  秧歌的乐队一般由民间打击乐器与吹管乐器共同组成,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堂鼓、大镲小镲、大锣、小锣等,吹管乐器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俗称大杆唢呐,他的质地、构造与专业民族乐团的唢呐有所不同,其音色高亢嘹亮、热情奔放、华丽雍容,特别适宜室外演奏。唢呐一响,花扇一扭,乐中有舞、舞中有乐,百十人大型秧歌队,有两只唢呐伴奏足矣。

  1.2 秧歌的起源与传承

  秧歌作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体裁,多年来一直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对秧歌的研究也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包括艺术学、舞蹈学、音乐学、戏剧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那么“秧歌”一词的本义如何解释?秧歌的历史源头到底在哪里?却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研究思绪,模糊着人们的视野。既然本文是研究秧歌的专论,所以有必要就此问题做一理论梳理。关于“秧歌”一词,从字面上看就五花八门,有好多种写法。如:“秧歌”、“阳歌”、“姎哥”、“央哥”、 “禓歌”、“扬高”、“羊高”、“迎阁”、“英歌”、“莺歌”、“因歌”等等。根据上述不同写法与说法,当然也就有不同的解释。譬如“秧歌”之说,是指南方种植水稻的插秧歌舞;“阳歌”之说,解释成上古人类的太阳崇拜;而“扬高”之说,源自新疆库车语的“羊高”,原意为秧歌的领队或领舞,与汉语的“秧歌头”或“”秧歌角儿“同义;所谓”禓歌“之说,是古代巫师驱除”禓鬼“的祭祀舞蹈;还有学者认为”鸯哥“乃是新疆维语对少女的称谓,故此,秧歌的本义应是”少女之歌“……以上说法儿各抒己见,有的还颇具创意。其实,谜底的关键是--这个在陕北乡间念作”yáng“的”秧“字,到底是哪个字?一旦找到本字,谜底也就迎刃而解了。

  秧歌历史悠久,确切的产生年代至今众说纷纭。笔者先从秧歌的源头说起。

  文化人类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人类文化来源于早期的巫文化。作为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民间舞蹈--秧歌也绝不会不例外。很多学者认为,古代的”傩仪“应该是秧歌的源头。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甲骨文里就记有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我国早期古籍中也有方相氏率领百十人进行傩事活动,挨门挨户驱除疫鬼的记载。《周礼·春官》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yú)。

  “雩”是求雨之祭,是大巫率小巫们举行舞蹈方式的祭天仪式。据此,有人说方相氏索室驱疫是傩仪之始;从民俗学的角度考证,这种从远古继承下来的这种对天的礼数,至今在一些地区的秧歌仪式中仍有体现,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就是秧歌的源头呢?.

  但源头毕竟是源头,并不等于已经形成了源流。当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秧歌”.笔者经多方查阅古籍史料,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结论:“秧歌源于宋、元,成于明,盛于清”.这个结论应该是翔实可信的。“源于宋、元”的主要依据是:清朝学者吴锡麒在其《新年杂咏抄》一书中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据上所述,宋朝流行的民间舞蹈《村田乐》是秧歌的前身。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成于明”的主要依据是:关于山东海阳大秧歌的历史,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有这样一段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1425 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据此,海阳秧歌可追溯到六百年前的明初。“盛于清”的主要依据是: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见,前清的秧歌不但具有戏剧化规模,而且在艺术上还颇具开放性,竟然融进了四川的民歌音调。

  1.3 我国北方秧歌的地域分布

  我国北方秧歌因其流传地区不同,又分为多个支系。为示区别,人们常把地域、省份冠于其前,如:“东北秧歌”“陕北秧歌”“河北秧歌”等等;为了明确流行的具体区域,人们往往还有更详细的称谓,如:“陕北绥德秧歌”“山东胶州秧歌”“辽宁抚顺秧歌”等等;为了强调其表演的形式特征,人们有时还习惯这样称谓,如“鼓子秧歌”

  “踢踏秧歌” “高跷秧歌”“??秧歌”等等。以下将我国北方秧歌的分布状况,由北向南,自东而西,按照不同省份名列如下(注:这里所说的北方,与地理概念略有不同):

  黑龙江省鞑子秧歌(牡丹江市、哈尔滨市)
  宁安秧歌(宁安市)
  东北传统大秧歌(大庆市)
  抬杆舞(克山县)
  老㧟舞(鸡西市)
  花棍舞(庆安县、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吉林省4乌拉满族秧歌(吉林市)
  双辽太平鼓(双辽市)
  郭尔罗斯秧歌(前郭县)
  吉林汉族大秧歌(吉林市)
  东北高跷“双面人”(辉南县)
  辽宁省海城高跷秧歌(海城市)
  满族地秧歌(抚顺市)
  辽西高跷秧歌(锦州市太和区)
  上口子高跷秧歌(大洼县)
  盖州高跷秧歌(盖州市)
  朝阳民间秧歌(朝阳县)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本溪满族自治县)
  丹东上打家什高跷(丹东市)
  辽阳地会(辽阳市)
  兴城满族秧歌(兴城市)
  复州高跷秧歌(瓦房店市)
  本溪县太平秧歌(本溪满族自治县)
  营口津式高跷(营口市)
  铁岭伞灯秧歌(铁岭市)
  凌源高跷秧歌(凌源市)
  锡伯族灯官秧歌(沈阳市沈北新区)
  哨口高跷(朝阳市双塔区)
  内蒙古自治区抬阁(宁城三座店抬阁背阁)(宁城县)
  高跷(土默特慢板高跷)(呼和浩特市)
  秧歌(清水河踢鼓子秧歌)(清水河县)
  河北省昌黎地秧歌(秦皇岛昌黎县)
  井陉拉花(石家庄井陉县)
  沧州落子(沧州南皮县)
  易县摆字龙灯(保定易县)
  隆尧招子鼓(邢台隆尧县)
  抬花杠(石家庄栾城县)
  篓子灯(唐山丰南区)
  青龙猴打棒(秦皇岛青龙满族)
  葛渔城重阁会(廊坊安次区)
  晋州官伞(石家庄晋州市)
  赞皇铁龙灯(石家庄赞皇县)
  黄骅麒麟舞(沧州黄骅市)
  丰宁蝴蝶舞(承德丰宁满族)
  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县)
  东储双龙会(廊坊安次区)
  撵花(邯郸临漳县)
  冀东地秧歌(唐、秦、京、津一带)
  北京市延庆旱船(延庆县)
  密云蝴蝶会(密云县)
  海淀扑蝴蝶 (海淀区)
  沙峪村竹马(怀柔区渤海新镇)
  通州运河龙灯(通州区漷县镇)
  西铁营花钹挎鼓(丰台区西铁营村)
  永宁南关竹马(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
  六郎庄五虎棍(海淀区海淀乡)
  天津市挂甲寺庆音法鼓(河西区)
  大沽龙灯(塘沽区)
  汉沽飞镲(汉沽区)
  海下文武高跷(津南区)
  虫八蜡庙小车会(北辰区)
  东于庄同乐花鼓(河北区)
  高王院莲花落(武清区)
  寺各庄竹马会(武清区)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红桥区)
  北塘丰登乐会高跷(塘沽区)
  陕西省十面锣鼓(西安市临潼区)
  蛟龙转鼓(咸阳市乾县)
  高跷赶犟驴(宝鸡市眉县)
  千阳八打棍(宝鸡市千阳县)
  洪拳鼓(渭南市澄城县)
  老庙老鼓(渭南市富平县)
  华州背花鼓(渭南市华县)
  安塞腰鼓(延安市安塞县)
  洛川老秧歌(延安市洛川县)
  延川大秧歌(延安市延川县)
  黄陵老秧歌(延安市黄陵县)
  陕北秧歌(绥德)(榆林市绥德县)
  靖边跑驴(榆林市靖边县)
  横山老腰鼓(榆林市横山县)
  山西省狮舞(天塔狮舞)(临汾市襄汾县)
  走兽高跷(运城市稷山县)
  翼城花鼓(临汾市翼城县)
  临县伞头秧歌(吕梁市临县)
  稷山高台花鼓(运城市稷山县)
  踢鼓秧歌(朔州市)
  平定武迓鼓(阳泉市平定县)
  寿阳爱社(晋中市寿阳县)
  汾阳地秧歌(吕梁市汾阳市)
  朔州喜乐(朔州市)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原平凤秧歌(忻州市原平市)
  榆社霸王鞭(晋中市榆社县)
  武乡顶灯(长治市武乡县)
  山东省鼓子秧歌(商河县、济阳县)
  胶州秧歌(胶州市)
  海阳大秧歌(海阳县)
  芯子(周村芯子、阁子里芯子、章丘芯子)(淄博市周村区、临淄区、章丘市)
  花鞭鼓舞(陈官短穗花鼓、花鞭鼓舞)(广饶县、商河县)
  鲁南花鼓(枣庄市台儿庄区)
  独杆跷(新泰市)
  抬花杠(武城县)
  绣球灯舞(齐河县)
  阴阳板(邹城市)
  栖霞八卦鼓舞(栖霞市)
  踩寸子(淄博市临淄区)
  柳林花鼓(冠县)
  河南省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
  高抬火轿(沁阳市)
  齐天圣鼓(灵宝市)
  回民秧歌(项城市)
  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
  跑帷子(汤阴县)
  花挑舞(固始县)
  艾庄铜器舞(许昌县)
  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
  麒麟舞(兰考县、睢县)
  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
  双人旱船舞(临颍县)
  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
  为了研究方便,现将我国北方秧歌的分布情况择重点绘图如下:【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