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山庄戏剧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06 共78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承德话剧团山庄戏剧发展探究
  【引言  第一章】山庄戏剧的历史沿革
  【2.1 - 2.4】山庄戏剧作品题材、人物及结构分析
  【2.5】山庄戏剧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山庄戏剧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四章】山庄戏剧对中国话剧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承德山庄戏剧推广困境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山庄戏剧发展现状与对策

  3.1 山庄戏剧发展现状

  作为山庄戏剧的演出剧团,承德话剧团在 2011 年完成转企改制,而在 2004 年最后一部山庄戏剧《紫罗兰又盛开了》演出之后,十年间,山庄戏剧没有再度登上话剧舞台。而承德话剧团对于应对戏剧危机的过程中,对演出题材进行了拓宽,演出了包括城市题材《坏话一条街》、《扭起同和大秧歌》、《沧州好人》、《生命礼赞》,古典主义题材《培尔-金特》(与外部团体合作),农村题材《棋盘岭传》、《喊山》、《雾蒙山》等,保持一年一部剧作的生产量,而且开始外聘导演,在服装、音乐、舞美、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但是,除与外部商业团体合作的《培尔-金特》进行了全国性的巡演外,其余作品目的明确,旨在获得政府奖项及资金支持,对于社会公众与话剧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而我国传统政府主导文化事业,则往往不能真正激发作为艺术创作动力核心的灵感与激情,使得山庄戏剧的创作困难,作品得不到大众的共鸣,演出场次极为有限,现场效果不佳。

  所以,山庄戏剧目前的发展基本属于停滞状态,已有长达十年没有复排、新排山庄题材的话剧,而这十年,正是中国戏剧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十年,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城市,观众开始逐步接纳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并且形成了话剧文化尤其是小剧场话剧的热潮;而山庄戏剧已经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巅峰逐渐走下神坛,湮没在以市场为主导的话剧大潮中。

  3.2 山庄戏剧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山庄戏剧发展停顿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是演出团体认为山庄戏剧这种历史题材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戏剧市场发展,而历史题材的精品剧目从创新、创作的角度都难度较大,这是山庄戏剧发展制约的主要内因;而对于剧团来说,还是没有完全走出"举国话剧"体制的思路,仍然倾向于排演一些能够获奖能够得到政策扶持资金的剧目,这是制约山庄山庄戏剧的主要外因。

  3.2.1 形式传统 缺乏创新

  本文界定的八部山庄戏剧中,全部以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进行表现,极少运用现代化的舞美效果,而且本文界定的山庄戏剧历史题材话剧中,其本身在题材上具有严肃性,吸引不了年轻的观众群体。目前的山庄戏剧一直走在过去的老路上,缺乏创新,缺少像北京人艺对《哈姆雷特》、《茶馆》等经典剧目的创新与超越,因为发展近乎停滞,而题材又仅限于"辛酉政变"、"班禅觐见"和"达赖生平",没有进行题材上的拓宽,在都市生活题材风行的现代话剧舞台上,其市场影响和观众反响当然不尽如人意;而对于这种历史正剧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角度,没有反应时代社会公众的心理诉求,没有映射当代社会面临的历史问题。

  3.2.2 人才流失 青黄不接

  如前文所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戏剧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话剧团体人员开始流向影视剧,承德话剧团优秀人才的流失情况狂也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演员、导演、编剧三个主要创作人员团队中。而其中优秀编剧的缺失,更是承德话剧团话剧创作最大的软肋。"编剧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编剧人才培养,是关乎话剧艺术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编剧作为话剧核心创作人员,直接决定话剧质量的好坏,因为话剧的内容至关重要,戏曲是形式大于内容,话剧的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与戏曲偏重于娱乐性不同,话剧更加崇尚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探索和表达,满足观众态度、情绪的宣泄,推动社会波澜起伏地向前发展。承德话剧团自 80 年代初开始到截止目前排演的所有 32 部话剧中,有 28 部由孙德民创作,《扭起同和大秧歌》由承德话剧团青年编剧肖少权创作,另外 4 部包括《沧州好人》、《培尔-金特》、《生命礼赞》、《坏话一条街》为引进剧本,可以说,在山庄戏剧中,只有孙德民一人在坚持创作,山庄戏剧也未出现真正的创作团队,山庄戏剧在孙德民之后,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3.2.3 剧团市场化运营机制不成熟

  承德话剧团是山庄戏剧的主要演出剧团,虽然在 2011 年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但是承德话剧团还远远没有走出事业单位的固有思维,存在大多数国有事业单位固有的积习,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原有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制,导致剧团财政不堪重负。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建立的国家所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机制,为每个国营剧团中的演艺人员提供终身保障,但是国营剧团常年依靠国家支持,没有足够营收,随着时间的增长,离退休人员占比越来越大,而剧团财政还要负担许多并不从事创作生产人员的基本工资,使剧团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剧团的发展改革就更加困难。

  第二,过于依赖政府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模式,竞争意识淡薄,创新能力缺失。在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主导"模式,使剧团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和生存惯性,剧团的主要创作发展模式以获得政策扶持资金为根本出发点,市场竞争意识淡薄,难以推陈出新,通过排演主旋律剧目获奖并得到相应政策资金,成为剧团的发展首选,而获奖也成为剧团能够"名利双收"的重要手段。而当话剧产业开始进入文化产业时期,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剧团也因为对固有体制的长期以来而缺乏市场化运营发展意识。

  3.3 山庄戏剧的发展对策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改革的推进,承载山庄戏剧的承德话剧团已经完成转企改制,而山庄戏剧也必将从过去计划既经济的"温室"中走出来,走到残酷的市场,面临市场的考验,而在目前的话剧市场中,也出现了包括以北京人艺、天津人艺为代表的传统剧团以及以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牟森的"戏剧车间"、孟京辉的"穿帮剧社"、张余的"现代人剧社"为代表的民营剧团的双重围剿。目前活跃在中国话剧市场的强势剧团,有一个极其显着的特征就是其在内容上不断开掘,形式上不断创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培养、成长起来一批稳定的戏剧观众,虽然话剧相对于影视剧仍然是小众娱乐,但是话剧观众仍然具有十分可观的成长性,纵观文化产业发达强国的戏剧产业,如美国的百老汇、日本的涩谷以及英国的伦敦西区,都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戏剧圣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山庄戏剧若想突出重围,继续生存,就必须着眼自身发展,寻找艺术与市场平衡的创新点,真正按照戏剧市场规则进行创作与演出,剧团需要建立正规、科学的发展体系,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建立正规发行渠道,实现文化企业转型。

  3.3.1 挖掘山庄戏剧题材宝库,拓宽山庄戏剧题材范围

  山庄戏剧目前的题材中,均是与山庄戏剧历史有关的历史题材,而对于本文对山庄戏剧概念的界定中,山庄戏剧首要的特征是要具有山庄文化内核,山庄文化的内涵在前文已叙,此处不再赘述。承德避暑山庄自承德肇建伊始,距今已经 310 年,其中清王朝统治的 200 年左右的时间里,避暑山庄处在对社会公众封闭的状态下,而辛亥革命之后,避暑山庄才缓缓地打开了它那尘封已久的朱红大门。所以,在山庄戏剧的题材拓宽方面,应该根据两个部分进行挖掘和拓宽:

  第一,清代历史题材。清代历史题材仍然是山庄戏剧中最具有文化性和戏剧性的题材,作为康乾盛世中皇帝的"离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博大而深远,承德避暑山庄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变迁,可是目前的山庄戏剧,都是以承德避暑山庄发生的大历史事件而演绎的历史正剧,令观众与历史面对面,通常这种主流剧目,极少能够吸引青年观众;虽然艺术家将宏大的历史事件竭力地浓缩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和十五米宽的舞台中,并运用了许多象征物来展现历史的进程,如《圣旅》中班禅将雅鲁藏布江水倒入黄河,寓意西藏与中华同根同源,然而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毕竟是受到舞台的局限性,对于展现宏大的历史事件时仍难免显得局促和狭窄,所以山庄戏剧的题材过于集中在历史的正面,而不够突出历史细节,观众不能切身感受社会个体的命运变化。

  所以,山庄戏剧需要用戏剧的方式,将历史放大,将最矛盾、最尖锐的"点"呈现给观众,反映社会历史变迁而不展现宏大的历史现实,题材应该更加关注在避暑山庄对社会公众命运巨大影响,从而表现历史的进程;例如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陈颙绝先生的《立秋》,都是通过对各个阶层社会公众命运的描写,让观众能够切身地感受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这也正是山庄戏剧目前所欠缺的,"孙德民山庄史剧的厚重感不仅来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身所承载的历史厚度,还来源于作者在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历史事件的选取中所持的态度,以及由此激发的读者和观众对历史 和现实的理性和感性的思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阔大的空间和视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使得每一部剧作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而正是这种"沉甸甸"的感觉,既是山庄戏剧的厚度,又是山庄戏剧的在面临现阶段话剧观众的审美情趣面临的难题,直面的历史真实反映了过去,但是对今日社会公众所需要表达的态度与情绪影响甚微,正如一个领袖的悲剧、一个国家的悲剧不足以让普通的社会民众以恐惧和思考,因为领袖、国家与其现实的生活相距甚远,但是一个个家族、一个个普通人的悲剧,就会引发社会公众强烈的心理共鸣,这也正是话剧《茶馆》经久不衰的原因。山庄文化紧紧围绕着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在此地交织汇聚,生活繁衍,形成了承德独特的多民族融合文化,如果创作一部《热河茶馆》,这其中的主角可以是满清贵族、黄教喇嘛、蒙古游牧民族、汉族人,在此交叉汇聚,行行色色,其戏剧性可能不比北京的《茶馆》差。

  所以,山庄戏剧在清代历史题材的挖掘中,应当注意挖掘与避暑山庄息息相关的社会个体身上,这其中,可以是生活在承德地区、为皇室服务的贵族,也可以是一个保卫皇帝的兵勇,正是因为有了避暑山庄,山庄内外的"人"的命运也会随时随历史车轮转动,山庄戏剧在清代历史题材的拓宽中,应当增加避暑山庄的巨大影响对个体命运改变的关注,而不仅仅以展现历史史实为唯一题材选择。

  第二,现代生活题材。承德避暑山庄截止目前已经肇建 310 年,而自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后的 100 年中,承德避暑山庄开始融入承德人民的生活,并逐渐成为承德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承德避暑山庄终于敞开了其神秘莫测的朱红大门,与承德人民紧紧相连;这期间,承德还经历了民国时期、日据时期、"满洲国"时期,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承德避暑山庄被开辟成为人民公园,作为新中国主人的普通大众,终于可以进入这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体味其独特的风姿。100 年间,承德人真正开始与这座园融合,而不是被拒之门外,承德人的故事,无论是避暑山庄前棚户区的住户、古老的守园人还是从青海来此修行的喇嘛,或者是二仙居卖羊汤的小贩,在这一百年间,承德人开始在皇帝的"离宫"锻炼、游玩、休闲,每个承德市区家庭里,都会有家人和这座园林的合照,避暑山庄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座历史遗存,避暑山庄成为这座城市的魂魄,就像北京与故宫,西安与古城墙,苏州与拙政园,是"一座城与一座园"的关系,而这种历史遗存形成的文化特质,就如遗传基因一样,渗入社会民众的心智,为这座城市的人注入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形成承德人独特的文化品格。山庄戏剧的题材,应当从此进行切入,切实展现避暑山庄文化对现代承德人的影响,也包含承德人与避暑山庄的微妙关系。真正的戏剧应该是为表现现实的,无论是实验先锋戏剧还是传统戏剧,其主旨都应该是深刻的揭示现实,"有人认为话剧是娱乐性不够,我看主要是现实性不够。话剧的优良传统是关照现实。《黑奴吁天录》、《上海屋檐下》一直到郭沫若写《屈原》、写《虎符》、《高渐离》等,都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现在的编剧,远离生活,远离现实,不敢去碰,也许,是根本没有能力去碰。话剧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但属于回光返照……".所以,纵观目前的山庄戏剧,其揭示当今社会现实、体察当今社会微妙变革的题材太少,山庄戏剧的题材应当观照现实生活,增强以山庄文化为内核的地域特色。

  3.3.2 戏剧产业与旅游产业挂钩,实现山庄戏剧品牌化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区人口只有 40 万,话剧人口极为稀少,承德话剧团作为省属话剧团,坐落于此,对于话剧的市场发展其实十分困难,虽然山庄戏剧凭借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曾经名扬全国,但是山庄戏剧绝大多数演出场次都不在承德,承德仅仅作为的排练和首演地,许多人甚至认为承德根本没有话剧市场,山庄戏剧在承德演出仅仅是一种象征意义。承德虽然话剧人口较少,但是绝不代表承德没有话剧市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承德拥有巨大的旅游市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庄戏剧产业可以与承德旅游产业挂钩,实现文化产业的整合;这种合作模式已有先例,从2009 年起,舞台剧《帝苑梦华》与实景演出《鼎盛王朝》正式进入旅游旺季市场,在市场上起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本文中界定的山庄戏剧中,都是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精品剧目,作品自身已经十分成熟并且涵盖着浓郁的山庄文化,其文化性、艺术性较高,而承德话剧团自身也拥有设备完善的排演剧场,可以说,山庄戏剧是具备融入承德旅游市场的基本条件,而欠缺的,就是将山庄戏剧中的精品剧目如《帘卷西风》、《圣旅》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运作,使其纳入承德优势的旅游产业,形成承德旅游文化的精品品牌进行宣传和推介;在国内,有如山西平遥《又见平遥》、浙江杭州《印象西湖》、西藏拉萨《文成公主》等戏剧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双赢典范,都说明戏剧这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人、导演杨昕巍所言:"一个城市的话剧氛围是需要培养的,各地方院团,在当地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话剧,来培养一下当地观众的话剧情感。其实,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来说,话剧也是稀缺品种,它们应该多加运营话剧,加大营销方面的力度,把观众请到剧院来就行了,就怕观众与剧擦肩而过".承德自身即为旅游文化圣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将有地域特色的山庄戏剧与山庄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将是山庄戏剧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式和渠道。

  3.3.3 剧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彦君对我国话剧团体的经营发展现状有准确的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剧团,大多是从事单一性、专业艺术产品供给的艺术组织,艺术产品的输出通过配给制实现,演出票房以团体票、包场和免费赠票的形式解决,艺术生产投入的回收由国家统包统管,剧团没有经营需求。于是,只好用一系列的评奖和调演、晋京活动来引导艺术方向。再加上大部分国有院团的机构设置与一般行政机构趋同,不断更换的单位领导为了谋求奖项和晋升,往往不顾院团本身的长远发展,一味上演大制作等迎合剧目,由此造成了很多短期行为".虽然承德话剧团已经进行了转企改制,但是目前仍然没有摆脱依靠政策扶持的现状,山庄戏剧若想长远的发展与传承,其演出剧团--承德话剧团必须建立现代市场化运营机制。何为市场?市场就是话剧观众。话剧创作以观众为中心,这并不仅仅是话剧团体经营思路的转变,而是话剧态度的根本转变,即一切为了观众,以观众为中心;这也正是上文在山庄戏剧题材拓宽中提及的,话剧题材应该更加贴近观众,反映现实,反映社会公众的时代态度与愿望,话剧在创作之初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才能在没有国家扶持的情况下真正得到观众的认同与市场的反应,简而言之,剧团的市场化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观众喜欢的话剧,让观众喜欢话剧;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保持山庄戏剧承载的山庄文化内核,实现山庄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从而避免山庄戏剧走入娱乐话剧的误区。承德话剧团的市场化运营,应该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建立科学高效的创作制度。

  前文提及,承德话剧团目前主要的剧目创作者为孙德民一人,孙德民先生业已 72岁高龄,话剧创作人才极度缺乏,没有形成剧团整体的创作团队,现承德话剧团在编的编剧仅两人,导演一人。这种局面是山庄戏剧发展后继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创作团队的缺乏直接导致山庄戏剧青黄不接,山庄戏剧没有后续创作的动力,建立科学高效的创作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在剧团内部建立专门的创作团队,形成包括导演、编剧在内的创作小组,选送到优秀的专业高校、剧团和文化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了解现代话剧创作的角度和方法,结合山庄戏剧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性创作;创作团队人员根据创作剧目的排演和票房挂钩绩效奖金,并形成小组间形成按劳取酬和具有淘汰性的竞争机制,在保持艺术质量和山庄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创作以观众为中心,一切以市场为标杆的话剧作品。

  另一方面,在外部,引进优秀团体编剧、导演力量,进行单项山庄戏剧剧目创作合作,以成熟、优秀的创作力量充实山庄戏剧的创作,剧目由承德话剧团负责排演,而剧作的所有票房由双方按投入分成。山庄戏剧的发展关键,无论其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接受,根本还是在于作品,没有高质量的作品,山庄戏剧若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空谈,而创作团队的薄弱是承德话剧团发展软肋之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创作制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途径。

  第二,引入话剧"制作人"制度。目前国内大多数国营剧团的绩效奖金模式都是从演员到剧组人员演一场算一场,只拿演出劳务费,在西方欧美市场,成熟的文化产业制度使"制作人制"成为各种戏剧演出的主导发展方式,完全以市场和观众为中心。而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戏剧制作人制度也开始出现,但是还并未形成成熟独立的市场。"制作人"体制,是将演出团体的演出剧目交由专业制作人全程调研、策划和营销,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演出剧目由剧本创作到结束全程由专业制作人负责运营。承德话剧团拥有完备和成熟的演出团队,拥有设施齐全的排演剧场,可以说承德话剧团为山庄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进"制作人"制度,剧团负责山庄戏剧的创作和排演,保持自身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准,而其它市场事务全部交由专业的话剧制作人,以制作人的优势弥补承德话剧团的弱势,并且充分发挥承德话剧团的优势,摆脱计划经济形式下国营剧团靠国家扶持发展的老路,积极加入市场竞争,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促进山庄戏剧的长久发展。

  第三,建立市场化运营与推广机制。在目前的戏剧市场,已经早已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阶段,话剧也必须像文化商品转型,既然是商品,就要进行营销与推广,让商品贴近观众,让观众了解商品。

  "1994 年,谭路璐在中国大陆境内以独立戏剧制作人的身份排演了现代都市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10 万元的演出成本在演出六场后就已全部收回,成功的市场化尝试开启了中国话剧市场化运营的先河;1999 年,孟京辉《恋爱的犀牛》首演了 47 场,实现盈利 20 万元;2008 年孟京辉导演的黑色都市寓言《琥珀》被称为'一次话剧营销的先锋之作'".孟京辉的《琥珀》获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赞誉,全剧首轮演出 21 场,场场爆满。在《琥珀》的市场化运营策略中,首先确定目标受众---都市青年白领、小资和外籍人士,演出时配备英文字幕,为新时代的城市新贵阶层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精神盛宴。其次,《琥珀》的定位为含有强烈流行元素的先锋实验话剧,以目标观众的独特视角讽刺现实,辛辣而冷酷,着实符合目标观众口味。"《琥珀》完成了孟京辉从先锋到大众的一次转型,同时仍然保留了孟京辉话剧的残酷与回味".

  山庄戏剧的发展,在营销与推广方面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市场化方式,包括加入剧场联盟、参加演出季、实现票务联网,建立线上和线下的整合营销推广体系,将山庄戏剧以文化商品的定位去营销与推广,形成剧目信息的传播,从而培养山庄戏剧观众,扩大山庄戏剧市场;山庄戏剧应根据制定其市场化传播推广策略,在适应新时代话剧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山庄戏剧的文化自觉,对山庄戏剧回归其文化特性并重新进入舞台繁荣的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