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半殖民语境下都市体验文学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37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穆时英小说中的都市体验探究
  【引言】半殖民语境下都市体验文学研究引言
  【1.1】欲望和速率下的疏离感体验
  【1.2  1.3】渴望与残破中的压迫感与被放逐感
  【2.1】 “物”与“人”转喻中的物化体验
  【2.2  2.3】身心相容的温情体验与哀欢交加的纯情体验
  【第三章】质疑启蒙的自省式体验
  【结语/参考文献】穆时英都市文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言

  1.研究现状概述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另类,与五四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学传统似乎有着质的区别,尤其是一些学者将其与京派文学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从而更加凸显出新感觉派小说都市化和先锋性的特质。然而新感觉派小说的特征并不仅仅只是如此而已,尤其是作为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穆时英小说更是蕴含着复杂和深刻的内涵。而近些年人们从多种角度对穆时英小说的不同解读,为我们全面立体地认识理解穆时英小说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

  当下穆时英小说研究的主要阐释视角为:第一,从都市商品欲望方面的解读与分析,其中包括对都市欲望与道德间的挣扎与审视,如《焦虑·狂欢·感伤--新感觉派小说的主题模式》①、《同构的狂欢与超越的焦虑--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化关系再审视》②、《新感觉派的都市叙事:感性欲望的盛宴》③等。第二,从其与左翼文学之关系探讨,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穆时英表现出对左翼文学创作的暧昧态度,体现了其对左翼文学既追随又抗拒的焦虑与困惑。代表性文章有《穆时英的佚作中国一九三一》④、《从“同路人”到“第三种人”--论 1930 年代左翼文化对现代派群体的影响》⑤、《“影响的焦虑”:穆时英与 30 年代左翼文学》⑥等 .第三,从存在主义的哲学角度入手,该观点认为穆时英关于在上海都市所体验的享乐与逃离的精神焦虑体现出一种存在与虚无感。代表文章有《穆时英小说中 pirrot 形象解读》⑦、《新感觉派的“欲望叙事”与存在主义的“艺术生理学”》⑧等。第四,从东方主义角度考察,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以殖民理论为支撑,认为以上海都市为描写对象的新感觉派小说在西方的东方主义影响之下自愿完成了自我东方主义的想象,尽管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难免会引发尴尬与焦虑。持此种观点的代表性文章有《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新感觉派小说与上海租界》①、《半殖民地都市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书写》②等。在此视角下,史书美女士在其着作《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下文统一简称《现代的诱惑》)中从半殖民语境视角对穆时英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分别从性别表达,暧昧的民族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纯文本实践四个方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穆时英对半殖民现实的系统遮蔽。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笔者将对穆时英的小说文本分析置于半殖民语境之下,试图挖掘在这一特殊语境下出现的不同类型人物的都市体验,并从中进一步揭示相对自由的半殖民语境对生命个体生存观和人性内涵的重要影响。

  2. 上海半殖民都市景观

  史书美在《现代的诱惑》中详细阐述了其对上海半殖民语境的界定,认为多国列强主要受经济利益驱使而形成共同占领上海的局面,因此与完全的殖民占领有着极大的不同。首先,这种共同占领使上海租界在意识形态方面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与完全殖民地相较而言比较自由;其次,大量西方资本的输入刺激了上海都市消费和商品化的畸形发展,而多种族的共存的现象也增加了上海的异国情调与氛围;第三,由于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西方多种文艺思潮被争相译介,这对于现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史书美认为上海半殖民语境显然弱化了被殖民者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或者说这种爱国主义的表达没有鲜明地流露出来,如其所言“外国势力在中国的这种分散统治,导致了排外主义至多只能算是中国人的一种选择而绝未成为一种必需。”

  ④显然正是这种半殖民地都市语境为穆时英的都市文学创作提供了多维的透视空间,进而引发其较为深刻的人性思考。可以说,上海的半殖民都市景观为穆时英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下面对上海的半殖民都市景观进行扼要的描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租界与非租界构成的较稳定的社会格局,在租界内英法美三个国家经历了由各自为王的三足鼎立之势向建立共同的管辖机构的转变,这虽然显示出其在上海加强半殖民统治的野心,但其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社会管理体系与制度从客观上推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租界的开辟使上海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西方列强在租界中遍设洋行、仓库、码头、工厂、商店等,外国资本不断进入上海。同时,上海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至 20 世纪 30年代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都市”.

  ①虽然租界内有华洋尊卑之分,但是这时的上海租界早已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这些机器化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也给当地的华人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在当时战乱的年代,相对繁荣和稳定的上海租界也成为国内战争避难者和国外流亡者的避风港。“因为全方位开放,上海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不仅来自全国的 18 个行省,而且来自世界各地。据 1885 年至1935 年的上海人口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公共租界非上海籍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80%以上”.

  ②这些侵略者长期占据上海租界,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统治着上海一隅,而且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不同于以行政、宗教、园林空间为城市结构主线的上海旧城,租界是按照商业主义的原则来规划城市空间,商业行政区、休闲消费区与生活住宅区有着大致区分,各个区之间以马路贯通,带有明显的西方都市文化特征。”

  ③受其影响,上海华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变化,由慢速悠闲的传统体验转为快速眩晕的感受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活和娱乐方式。“上海新式的娱乐业源于开埠后侨居上海的外国人,他们从 19 世纪 50 年代起就在租界内陆续建造了一些娱乐场所,如跑马场、戏院、夜总会、公园,并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如赛马、打猎、舞会、现戏等,后来赛马从单纯的体育活动渐渐成为一种赌博娱乐活动。20 世纪 30 年代,各种娱乐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达到鼎盛时期,仅公共租界内就陆续兴建游乐场达 10 多所,咖啡馆、影剧院、赛马场、回力球场、舞厅、公园等欧洲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始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部分”.①这里的饭店已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更是闲暇之余男女约会的首选;舞厅更是体现了一个由女郎,音乐,舞步,灯光交织的虚幻而颓废的世界;跑马场上紧张的比赛与疯狂的呐喊,也成为都市男女宣泄寂寞与寄予侥幸的留恋之地;电影院则成为上海居民进行西方都市想象的麻痹幻想之所。如此繁华而“安全”的摩登都市,令当地居民偏安一隅,仿佛与动荡纷扰的外部世界隔绝,“当时跳舞和体育运动在上海的风行,电影明星的服饰及消遣娱乐方式成为模仿的对象……表现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造成美术品,把自己的生活改造成艺术的生活的冲动以及追求美,健康和快乐的大众趣味和欲望”.②上海市民的这种安于现世的价值观一方面有赖于上海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其生活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则源于人们对自己半殖民身份的模糊认识。

  西方文化与思潮的引入也成为上海半殖民地景观的一大亮点,而现代化印刷出版业的繁荣无疑成为其有力的传播媒介。“许多出版社都办文学杂志,在这十年间,上海大约出版了 100 多种文学杂志……赵景深的《一九二九年的世界文学》和《一九三零年的世界文学》可以被用来证明外国文学的阅读传播速度和国人对外国文学的阅读热情,这些书籍使得充满阅读渴求的读者可以不至于落在当代外国文学思潮的后面”.③可见作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潮流,当时的读者对西方文学抱有极大的热情,这也成为上海作家译介创作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助推器,如李今所言“上海能够在 20 年代末期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是与此时在上海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化消费群体密切相关的”.④作为中国的新感觉派作家似乎对西方世界的文学采取了来者不拒的包容态度,“他们利用上海与国外交通的便利,也不断沐浴着欧风美雨”,⑤相继出版了《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翻译和讨论西方和日本作家的现代性浓厚的文学杂志。其中法国作家穆航和日本新感觉派代表的都市写作成为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作家所极力推崇和模仿的对象,“在这一时期对西方世纪末文学--颓废派唯美派作家作品的大批舶来成为上海文坛的一种文化时尚”.

  ①在这里,我们可以“描绘出包含了多元意识形态要求(从民族主义政府到左翼作家联盟)的上海式的世界主义,感受到这座半殖民城市的诱惑和可恨,以及一种对都市西方和日本文艺的公开颂扬”.

  ②综上所述,尽管从政治层面来说上海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被殖民的性质,但是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活娱乐方式和文化文艺思潮的西化等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文化空间,同时客观上为现代知识分子进行自我主体性的观照提供了一种新的感知和思考的空间。而穆时英正是在这种半殖民文化语境中,以一种西化的或者是世界主义的文化观对个体进行观照和剖析。正如史书美所说“由于向往都市化的西方和日本,半殖民主体怀有一种文化跨越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单方面的与西方和日本的联系”.

  ③这种文化跨越的想象使穆时英的小说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别样的都市体验之文学景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这种半殖民语境下的独特都市体验--半殖民主体的眩晕感,多维的都市女性世界以及质疑传统启蒙的自省式都市体验,并以此挖掘作者对人性复杂内涵的深层剖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