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赵树理文集》小说中的预设与幽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4295字
摘要

  出色的作家大都有一个稳定的创作风格,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就是风趣幽默。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轻快明朗、诙谐质朴,是一种谐趣型幽默。本文将工人出版社于 1985 年出版的《赵树理文集》中的小说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设的相关理论对其幽默特点做一分析。

  一、预设

  预设(presupposition)也被称作前提,是德国哲学家 Gottlob Frege 于 1892 年提出的一个语言哲学概念,用来解释语义-逻辑现象。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预设慢慢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成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领域。“语义预设是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关系,与话语的真值有关。”[1](P120)预设不仅仅与语句结构相关,还和说话时的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相关,甚至和交流对象的文化程度、状态、修养等都有关系,对语境十分敏感。所以,预设也是一种语用现象。“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 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即预设)关系,”[2](P68)就是指在实际的交际中说话人没有直接表达但又得以传递的信息。在实际的生活中,交际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双方具有共有知识,言语的发出者会认为对方应该理解他所发出的信息,相同的背景知识下,接收方能理解相应的信息,于是交际顺利进行。“语言学上的预设(前提)关系是一种语义-语用关系”.[3](P104)
  
  二、预设与小说中的幽默形成

  小说阅读的过程较为复杂,幽默现象也复杂。读者在阅读时必然会建立其语篇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形成预设。这其中的预设冲突和相关预设动态与小说的幽默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预设冲突与幽默形成 “如果预设信息与语篇世界中的一般事理发生矛盾,就会产生预设冲突(presuppositional clash)”,[4](P236)预设冲突常常会造成幽默的文体效果。小说中刻画人物和描写事件的幽默效果多是预设冲突的结果。预设冲突就是读者对情节和人物的预设与语篇实际内容两者之间的一种“不协调或不一致”.读者对这种“不协调或不一致”推导并忽然感知,即由“意料之外”转化为“情理之中”,这种思维转换使读者体会到幽默的效果。

  (二)预设动态与幽默形成 小说是一种特殊的语篇,它有一定的长度和情节。语篇和读者是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的两端,读者从语篇内容获得信息和语境,对相关信息解码并推理,最后得到作者欲表达的意义。读者随着情节展开的阅读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读者在对语篇认知的过程中作出假设从而形成某种预设。读者的预设常常会随着情节的发展有所改变,不停地印证或推翻,具有动态性。预设的确定成为动态。这为小说中的幽默实现提供了可能。

  三、赵树理小说中幽默的预设实现形式

  当具体探寻赵树理小说的幽默机制时,就必须顾及创作者、作品和读者三个方面。貌似仅仅是读者和语篇内容之间形成的预设冲突其实往往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接下来就从词语、语句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形成赵树理幽默的预设实现形式做一分析,同时深刻地体会赵树理小说中幽默的语言魅力。

  (一)词语中的预设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与幽默语言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总是巧妙而准确地使用词语达到幽默的目的。“大词小用”是突显的一个特点。如《孟祥英翻身》中当孟祥英的婆婆对媳妇不满时,想找牛差差老婆说道说道,用的是“开个座谈会”.《三里湾》里描写“能不够”对小俊的教唆时,“能不够”将自己的话称为“指示”.《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在区里遭到大家嘲笑后,回家照镜子,是在“研究”.这些标出的词语似乎使用不恰当,但仔细品味,却又是一种巧用,也是协调的。

  正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预设冲突形成了巧妙的幽默,渲染并夸张了喜剧气氛。这种用法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俯拾即是,是作者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

  (二)语句和段落中的预设 赵树理具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位语言大师。在句子和段落中,常常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比喻、重复等等,为作品增添了风趣幽默。从预设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预设的不一致或冲突而形成的幽默。

  (3)“只可惜官粉擦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就象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5](P3)(4)“忙时候总是忙时候,等了很久,甲班来了五个人,乙班只来了四个人。大家等的发了急,都又到大门外的石墩子上望去了。一会,又来了一个……另一个青年说:‘我们的人到齐了!’大家问:‘怎么能说是’齐‘了?’这个青年说‘:甲班来了五个人,乙班也来了五个,两班的人数不是齐了吗!’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三里湾》)[6](P341)(5)“人家一手遮天了,里里外外都由人家管,遇到大事人家会跑到区上找人家的汉。人家两个人商量成什么就是什么,大小事不跟咱通个风。人家办成什么都对!咱还没有问一句,人家就说‘你摸不着!’外边人来,谁也是老找人家!谁还记得有个咱?”(《传家宝》)[5](P290)例(3)是描写三仙姑老来俏的经典句子,脸和驴粪蛋放在一起,这个极具讽刺意义的形容将三仙姑的形象突显了出来。两种完全不同范畴的物象放在一起,使预设的冲突达到高度尖锐化,从而产生幽默。这种预设冲突常与讽刺相结合,不失为幽默设计者达到目的的一种策略。例(4)中大家说的“齐”指的是齐全,指人都到了,而青年人说的“齐”是指相等。这种预设的冲突是小说中的一个谈话插曲,起到增添幽默,活跃气氛的作用。例(5)的“人家”共用了 8次,这和人们说话的习惯不同,正是这种预设的不一致突显了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婆婆对儿媳的不满。

  这些预设冲突会使所描绘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另外,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常常夹杂着来自民间的口头文学,比如快板、歇后语、顺口溜和方言土语等,最为典型例子的就是《李有才板话》,主人公李有才利用快板作为斗争的武器。如:

  (6)“模范不模范,从东往西看。东边吃烙饼,西边喝稀饭。”[5](P46)这是对阎家村的一段描写,朴实无华,将“模范村”的“不模范”揭露无遗,对于“模范村”的预设与具体表述的事实不一致,产生预设冲突,从而形成幽默效果。这些语言生动活泼,给艺术形象增色不少。

  (三)语篇中的预设 小说中的幽默常常是作者有心为之,赵树理将喜剧性的人物和情节安排得都很成功。作者在语篇虚构时,以预设的方式来建立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即预设冲突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从不同视角分析看待问题。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展现无疑,他们常常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愈发丰满。这个过程与读者的心理体验和作者的巧妙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语篇情节的展开,作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作品幽默的美妙。这个过程与预设冲突和预设动态密不可分。如小说《登记》的主线是年轻人争取婚姻自由,年轻男女如何争取婚姻自由,最后是否顺利是贯穿小说的预设。此外又涉及了一系列小故事,存在预设冲突。最先作者介绍了“小飞蛾”自己的婚姻,她被迫与张木匠结婚。读者会期待她阻止女儿被安排婚姻,而一开始“小飞蛾”却主张用传统的方式安排女儿的命运,这就产生了预设冲突。随着情节的发展,“小飞娥”的态度又在转变,读者的心也随着跌宕起伏。作者还安排了很多矛盾,如艾艾丢了罗汉钱,恰好让小飞娥捡到,而小飞娥也有一枚,母女两产生的不同想法;这其间还有五婶和王助理所分别代表的封建思想和官僚思想的人物同青年的矛盾,不同的预设冲突起伏,使情节风趣幽默,增添了喜剧色彩。

  赵树理小说的成功除了情节生动有趣之外,关键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赵树理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经典人物,作者常常赋予特别的外号。基本上翻开每一页书,都有人物外号。外号的使用就是以具体取代抽象,容易让读者去联想人物的个性特点,形成相关预设。随着剧情的展开,逐渐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与最初预设相矛盾形成幽默,将幽默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留给读者很深的印象。例如“小腿疼”和“吃不饱”是小说《锻炼锻炼》中的两个农村妇女形象。“小腿疼”在二十多年前小腿上生过病,为了偷懒,就借口说自己留下了腿疼病根。

  奇怪的是:心情好就不疼,心情不好就疼;游门子不疼,干活疼;有小便宜占就不疼,干活超不过定额就疼。“吃不饱”其实常年吃得饱,都是在丈夫不在时吃,给自己的“过渡丈夫”熬糊糊粥。两个人常以“小腿疼”和“吃不饱”为借口来逃避劳动,这个借口也就成了各自的外号。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描写,这两个自私自利、耍奸取巧、好吃懒做的落后妇女形象跃然纸上。这正好和一开始读者对“小腿疼”和“吃不饱”预设相反,形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四、赵树理小说中幽默的预设语用特征

  语用预设具有两个特征: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1](P135)由于语料的特殊性,赵树理式的幽默预设又出现了地域性的语用特征。

  (一)合适性 预设与语境的紧密结合就是它的合适性,产生预设的背景有助于言语的正确发出和理解。赵树理的幽默是典型的农民幽默,充满了农民的爽朗、乐观、淳朴的气质。他写的语言是农民的语言,小说中的人物不同,话语特点也不同,这也是一种合适性。读着赵树理的小说,仿佛坐在炕头,听着人们风趣地谈论农村的是非。例如在《三里湾》里能够听到“能不够”对小俊的教唆:“对家里人要尖,对外边人要圆---在家里半点亏也不要吃……”.[6] (P354)读者仿佛看到了这种刁钻的妇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共知性 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原则,在人们的交际中常常有些涉及到背景的信息是不需要提供的,因为双方已知或能够推导出来,这对成功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预设的共知性。在赵树理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以自己的背景为基础形成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如果读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背景,那幽默的接受效果就会接近创作者的期望,读者可以透过语言的表面形式去理解全部内涵,同时又能领略幽默的美妙。

  (三) 地域性 赵树理是山西籍的作家,又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描写的都是山西农村的事和太行山的农民。赵树理的幽默表蕴含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个个山区风貌的特写镜头和一幅幅农村的风俗画面,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乡土色彩。

  基本每篇小说里都有地域性情景的描写,这样的描写形象、新鲜、有趣,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五、小结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浓郁的喜剧色彩是赵树理的艺术特点。赵树理的小说描写被解放的广大农村变革时的种种矛盾。在读者、小说和作者的互动过程中,预设冲突形成,从而导致幽默,给读者活跃了气氛,舒畅了心情,带来了轻松愉快。赵树理用笑来纠正落后的东西,同时用幽默塑造先进人物,描写了新时代的新天地、新事物和新农民。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冉永平。 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4]Short, M. H. 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Poems, Plays and Prose[M]. London: Longman, 1996.
  [5]赵树理。 赵树理文集(第一卷)[M].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5.
  [6]赵树理。 赵树理文集(第二卷)[M].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