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雷雨》中蘩漪的人物形象评述(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2 共8144字

  题目:《雷雨》中蘩漪的人物形象评述

  目 录

  摘要 (详见正文)

  关键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雷雨性格

  2.1残酷的爱
  2.2不忍的恨

  第3 章 悲剧的成因

  3.1家庭环境
  3.2新旧交织的女性意识
  3.3无意识领域

  第4章 我眼中的蘩漪

  总结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蘩漪是中国现代话剧也是中国文学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本文着重分析蘩漪的形象,解释其不幸遭遇;进而暴露大家庭的罪恶,控诉不合理的封建家庭秩序,留给人们强烈而深刻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雷雨 蘩漪 悲剧性 人物形象

  第1章 前言

  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曹禺先生,他的代表作《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而分出的第一只海燕,是一部可以放在巴黎最漂亮的舞台上演出的近代剧, 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艺术形式完美,而且成功的塑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专职伪善的周朴园,坚强自尊的鲁侍萍,活在悔恨里的周萍和聚具雷雨性格的蘩漪等。

  其中蘩漪形象向我们阐释的是生命中交织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下评述蘩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一切都是走向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周萍的情妇;她不能忍受周家的令人室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1)本文通过对蘩漪这个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和生活背景的介绍,分析其形象刨析其不幸遭遇。蘩漪这一形象的塑造诠释了雷雨的丰富内涵,解释了专制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妇女解放的迫切性,引起人们更多的思索。

  第2章 雷雨性格

  曹禺说过蘩漪是一个最“雷雨的” 性格。她的生命里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的上的许多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2.1残酷的爱

  十八年前,聪明美丽的蘩漪嫁到了周家,经过十八年的摧残和压制,她成了一个病人,一个疯子。内心要求极为强烈的蘩漪,生活在死气沉沉的周家,抹掉了她的希望。她已经准备“安安静静地等死”。当周萍出现后,一种残酷的蛮力,一种乱伦的爱情点燃了她的生命之花,燃起了她的生活欲望,使她踏上了一条违背人伦的畸形之路。在这条路上她努力追求着这份爱,但最终却一无所有。

  蘩漪对周萍的爱是疯狂的,像一个将死的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愿让生活的火花再次熄灭。甚至让人感到了有些可怜和屈辱,正如他对周萍的恳求那样可悲可笑:“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蘩漪死死的抓住周萍,甚至愿意放弃独立的爱情与别人一起分享。“(不顾一切的)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儿住,我都可以,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从这儿可以看出蘩漪枯干的心底燃着的是火一样的热情,她对爱情执着到狂热的地步,渴望周萍能解救她,是个可悲可怜的爱情追求者。蘩漪幼稚地以为周萍会给她想要的自由和爱情,也许曾经蘩漪得到过想要的东西,但那总是曾经。她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心底那一瞬间的温暖。而她为了能永远得到那份自以为是的爱情失去的却是自己的全部。

  蘩漪是周冲的母亲,在周冲眼里,蘩漪是一位不平常的母亲,有胆识有思想能同情自己思想的伟大的母亲。周冲从心底敬佩蘩漪,想让她快活,成为最幸福的母亲。但蘩漪为了自己的爱情,“做了‘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2)说自己不是周冲的母亲,自己的全部都给了周萍,而且还利用周冲企图拆散周萍和四凤。在周冲纯洁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毒印,彻底粉碎了他童真的梦,这不是一个母亲的行为,而仅仅是一个女人。蘩漪失去了母性,失去了亲生儿子纯真的信任。

  蘩漪是周朴园的继室,是风光的周家明媒正娶的大太太,但蘩漪从周朴园那里得不到任何感情,只是周朴园的附属品,周朴园根本不爱她,不尊重她。。蘩漪从周朴园那里得到的只有死死的压制。作为一个合法妻子,蘩漪没有从丈夫那儿得到女人应该得到的任何东西,甚至不如一个平凡的侍女。蘩漪嫁给周朴园后就等于失去了作为女人的基本需求,被囚禁在一个死气沉沉的铁笼子里。

  她为了生活而去爱,一生都在追求着畸形的爱,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是把自己灵魂中崇高的一切全毁灭了。她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了一切,将整个周家和自己打入无底深渊,彻底毁灭。

  2.2不忍的恨

  “蘩漪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尖锐,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3)她疯狂的爱里夹杂着彻底的恨。蘩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艺术形象。她对爱情的执着是浇不灭的火,她美丽的心灵被恶劣的环境扭曲,满蓄着的是受压抑的阴鸷和受凌辱的报复。她是极端的,她“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4)中间没有折衷的路。

  蘩漪爱上了周家的长子,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周萍的负心让她决心与周家这个牢笼同归于尽。当周萍和四凤辞别鲁妈正要出走时,她叫来周冲给他们送行,企图拆散周萍和四凤。可周冲却不领会母亲的用意,无意间成全了四凤和周萍。这时蘩漪怒形于色,如雷雨般咆哮:“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叫你父亲压死了,闷死了。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她不顾一切的疯狂地逼视周萍,要周萍告诉大家自己不是他的后母。这使大家都惊疑而恐惧。她又疯狂地搬出周朴园这张王牌,满认为可以镇住周萍和四凤,免使周萍四凤远走高飞。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周公馆的黑暗,露出了周朴园才是制造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

  蘩漪是矛盾冲突的中心。蘩漪嫁给了极端专制的周朴园,后又遭周萍的始乱终弃,受了父子两代人的欺侮。最终,蘩漪以极端的雷雨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5)“她的反抗充满了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控诉,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家庭秩序的无情揭露和抗争”。(6)通过蘩漪这个女性形象,我们看到了大家庭的罪恶,专制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也看到了解放妇女的迫切性。

  蘩漪是一株美丽的罂粟。她把周萍、四凤推上了绝路,毁灭了周冲,也把自己送上了末路。蘩漪就是这样,爱的疯狂﹑恨的彻底,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女人。

  第3章 悲剧的成因

  读过《雷雨》的人,大都会被蘩漪打动。或是因为她的偏执与不幸,或是因为她的美丽与落寞,或是因为她的聪慧与无奈。她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妩媚的芬芳。她是《雷雨》中‘最雷雨’的人物,她极端、尖锐。最终也没能逃过命运的魔爪。她悲剧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

  3.1家庭环境

  蘩漪出身名门,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又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是个热烈地追求个人自主与幸福,反抗封建压迫的女性。可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蘩漪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十八年前嫁到周公馆,憧憬的爱情变成了婚姻的枷锁,在周公馆过着牢狱般的生活。或许蘩漪曾经爱过周朴园,毕竟周朴园是一个留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显赫背景,懵懂的蘩漪可能会爱上他。但十几年来周朴园对她的冷漠、无情与虐待已使这份爱消失殆尽。她对于周围的一切,也只剩下了憎恶与仇恨。在家庭中,周朴园奉行封建专制主义,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对蘩漪横加约束,在全家人面前厉声教训,无理要求她为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要任何人都服从他。他是封建伦理的执法者。而蘩漪正是这种封建伦理的牺牲品。

  周萍是蘩漪悲剧的另一个制造者。

  如果没有周萍的出现,蘩漪也许会和《家》里的梅表姐和瑞珏等一些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一样渐渐的麻木,渐渐的枯萎,悄悄的死去。但是周萍出现了,让蘩漪这棵快枯死的花朵又重新得到了滋润。她把一切都交给了他,甚至不惜背弃了一个做母亲的神圣天职。这种爱虽然是畸形的,但却是蘩漪决心冲出藩篱,过一种“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的女人”的生活的抗争。可是,当时的社会,封建专制势力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实在是太强大了。孤寂无助的她紧紧“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引向死亡”。(7)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8)蘩漪就是这样一个被惊醒的人,梦醒之后,等待她的是一个比做梦更为残酷的现实。而此时的周萍呢?长久的情感压抑得到渲泄之后,却并不轻松。接踵而来的,是畸恋的阴影所带来的恐惧心理,是封建伦理的巨大压力。周萍对自己的罪孽深感悔恨,执意要摆脱乱伦的罪恶,蘩漪则要坚持到底。在她抛弃尊严,放弃一切,仍打动不了周萍的心后,她选择了报复,让周萍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把蘩漪的悲剧过分的归咎于周朴园或者是周萍,都是不公正的。蘩漪的悲剧不是周朴园和周萍的过错,归根结底,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强大的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铸成了蘩漪的悲剧。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3.2新旧交织的女性意识

  蘩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对诗文的爱好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和对侍萍、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为追求自由打下了基础。从周冲的眼中看到的蘩漪是一个大胆、有思想、有个性的不平常的母亲。从周萍口中得知她是一个受了好的教育、很能了解人的聪明女子。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附属品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去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然而蘩漪的自由也就局限在做梦和追求的范围内。在她嫁给周朴园之前,她肯定有过很多的梦想和追求,她肯定以为嫁给他会有幸福的生活在等待着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是那时代所有未婚女子的梦想。希望是有的,但是没有给蘩漪。那个时代有的只是黑暗,只是无穷无尽的绝望。

  总之,对蘩漪这个形象要辨证地来看: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另一方面,又要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看到她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通过追求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社会的必然。

  3.3无意识领域

  蘩漪的外形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擅书画,通诗文,礼仪落落大方。然而作者的笔墨重在勾勒她的果敢阴鸷,原始的野性,以及藏在忧郁下的热情,这些正是“隐在水里的冰山”——蘩漪的无意识领域,这也构成了她的性格悲剧。   蘩漪之所以会进行不寻常的反抗,除了因为外在原因还源于她的原始野性,也就是她的无意识。蘩漪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不道德的,但她又冒天下之大不韪,努力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她的无意识已覆盖了她的意识,表现出她的真正渴求。周萍的出现也许填补了她年轻时的梦幻,燃起了她的生活希望。当初他们在一起只是郁闷同样的处境,找到了共同的倾诉对象,成了“知音”。

  有人说女人是善妒的动物,其实就是指女人无意识中的原始冲动。蘩漪需要她爱的人爱,周萍“救活”了她,然后又不要她了,她不认为是周萍不爱她,而是四凤的出现夺走了她所爱的人,这种情形的出现使得她无意识里的嫉妒跑出来,刺激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影响一个人成为悲剧的性格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无意识领域,对爱的向往,形成了繁漪的无意识结构,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格。

  为了挽留周萍,不让希望的大门再次关闭,蘩漪不择手段地乞求,妥协,甚至愿意委曲求全地和情敌共生,如此高傲的一个女子竟然走到了这一步,全是无意识中的本我意识驱使她的。所以,蘩漪的良心可以认为那条“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路”是她必须要走下去的,如果中断了,她也就没有几天可以活了。“本我当然不懂得价值判断:它没有善恶,无所谓道德性。如果你们喜欢,也可以说节制的或数量的因素——它密切地和快乐原则相联系——统治着本我的所有过程。寻求释放的本能的精神专注——在我们看来,这就是本我中存在的一切。”(9)这就是为什么蘩漪会歇斯底里地追求那种不可能的“爱”,因为当本我盲目地追求本能的满足时,它就会无视最强大的外部力量,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自身的毁灭。相对来说,周萍则时刻受到良心的谴责,对于之前与蘩漪的私通,他的态度则十分明朗:“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在蘩漪最需要他,最无助失落的时候,他突然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把辈分放到了蘩漪的下面。周萍越是在良心上谴责自己,对蘩漪来说越是残酷,她也就越找不到自我,迷失在她的无意识创造的理想境界中。从喝药那一幕看,周朴园是这场戏的主导者,用“规范”、“榜样”的论调来威逼繁漪。在这种压力下的蘩漪没有激进的言辞。她的这种反抗是无意识的,因为她不是要什么所谓的独立、地位,而是一种潜在的做人的原则,也只能做一次“困兽的斗”。

  第4章 我眼中的蘩漪

  在《雷雨》中,曹禺对蘩漪抱有极大的同情。他在《雷雨.序》中说:“我最早想出的,并且较真切的是周蘩漪......我喜欢看蘩漪这样的女人”“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10)曹先生对蘩漪有一种赞美和尊敬之情。

  看完《雷雨》后,蘩漪的身影一只回荡在我的脑中,她的爱,她的恨,她的悲,她的苦,揪着我的心扉,震慑着我的心灵。对她的不幸一直难以释怀,如果说剧中的人物都有一定的时代特性,是作者在创作作品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必然要设置的形象,那么蘩漪却是剧中唯一一个具有其独立性的生命与个性的人。她在任何时候都是栩栩如生,让人感动的。

  以往的大家都是注重赞美她的反抗精神,向封建专制的社会投上了一枚炸弹,撕毁了周家体面的外表。在我心中蘩漪是一个可怜的悲情女子,17岁时嫁到周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现实是残酷的,在周家她得不到正常女子能拥有的一切,一个正值花季雨季的新潮少女就这样被摧毁在死气沉沉的周公馆。蘩漪是个正常的女人啊!她也渴望得到男人的爱,这是周朴园无法给她的,他们之间有永远越不过的鸿沟。周萍唤起了蘩漪的灵魂,使将死的蘩漪重新有了希望,虽然这份感情是违背伦理的,但对于蘩漪来说是幸福的,她想象着美好的未来。她为了追求与周萍的爱情,放弃了一切单属于蘩漪的特质,成为一个残缺的蘩漪。在吃药的那一幕,面对周朴园的厉声训斥,蘩漪完全可以反抗,但她为了周萍滴着苦楚的眼泪默默的承受着这份屈辱喝下了药。当然蘩漪喝药也不是单单为了周萍,周朴园让周萍劝母亲吃药,“母亲”这个字眼对蘩漪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她不愿让自己努力追求的自由和爱情被“母亲”这两个字毁掉。周萍的一声母亲就会把蘩漪追求地一切全部打到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这是蘩漪所厌恶的。当蘩漪发现自己努力争取、保护的爱情正远离自己时,她都要崩溃了,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就这样消失,不能看着好不容易敞开的希望之门再次关闭。她要进一步追求,她不放过任何机会,竭尽全力来挽留这份感情,她放弃了一切,连最后的一点点尊严都踩在了脚下,可周萍全然不理。彻底伤透心的蘩漪现在才看透周萍是周朴园的一个复本,与周朴园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蘩漪发现自己的全部都给了这个男人,而他却说这是他一生做过的最错误的一件事,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剜刀一片一片剜自己的心一样疼。这一切逼着蘩漪无路可走,她终于爆发了,在阴郁的周公馆上空惊响了一声霹雳,把所有体面的东西劈得粉碎。

  蘩漪的内心是善良的,从整个剧本的呈现中,我们感到蘩漪是敢于做任何别的女人不敢做的任何事,像一个恶魔一样飘荡在周公馆。可蘩漪终归是善良的。第四幕中她把周朴园叫出来只是想阻止周萍和四凤远走高飞,满足自己自私的要求。她根本不知道周萍和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看到真相暴露时,“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周萍,她决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愧恨地望着自己的冲儿”。蘩漪悔恨地对周萍说:“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看到四凤疯狂地跑出去,她还是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去看她。蘩漪打心底不想毁灭任何人,只是想得到作为正常女人能得到的一点真爱而已。当目睹了一幕幕惨剧相继发生后,这个外表强悍内心软弱的女子终于受不了了,她终于疯了。是啊,疯了也许是她唯一的最好的道路。

  蘩漪是一个承受力极强的女子,她承受了一切的一切。她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内心的苦闷无从哭诉,最让她受不了的是 自己最信任的人伤她最深。

  蘩漪似乎是不需要别人同情的,她总是以一种乖戾桀骜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无数读者为周萍、四凤、侍萍留下叹息的泪,我却认为蘩漪最为可怜。同四凤相比她是可怜的,四凤毕竟得到了周萍的心,收获了周冲纯洁的爱,是人们眼中理想的妻子。而蘩漪呢?周萍对她的爱已随烟云而散,留下的只有恨。随着蘩漪雷雨性格的发展,在周冲眼中的“好妈妈”形象也荡然无存了,她失去了儿子纯真的情感;同侍萍相比,蘩漪是可怜的。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性,即使受压迫也不会感到苦闷,因为她认命。侍萍还得到了周朴园一丝丝情感,当被人羞辱时有鲁大海替他出头,还有一个可以交心的女儿。而蘩漪呢?她虽然嫁给了周朴园,但两人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情,周朴园不爱她不尊重她,只逼着她做个服从的榜样;与周萍相比蘩漪是可怜的。周萍虽然死了,但他毕竟拥有了两个女人的真爱。即便蘩漪的爱让他透不过气来,可那也是爱啊!而蘩漪呢?她苦苦追求的爱情和自由最终也没有拥有。唯一爱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蘩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是个可怜的悲情女子。

  总结

  蘩漪是迅急的雷雨,打破了封建专制家庭的死寂;是闪亮的刃首,划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是阴霾里的闪电,劈碎了体面的面纱;是忧郁的黑玫瑰,刺破了专制的外表;是熊熊的烈火,灼烧着封建体制。蘩漪的悲剧有很强的深刻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呼吸不到任何自由空气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时代。同时表明了一个客观现实,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追求个性自由所产生的拼搏力量毕竟是软弱的。蘩漪的生活时代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注释:

  (1)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237-238页.
  (2)刘勇、李春雨主编:《曹禺评说七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6-17页.
  (3)(4)(7)(10)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181-183页.
  (5)(6) 郭志刚  孙中田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425、426页.
  (8)名人网 .
  (9)[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第三十一讲.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弗洛伊德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86,187,189.

  参考文献:

  1、《雷雨》《雷雨.序》 曹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2、《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志刚  孙中田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
  3、《曹禺评说七十年》 刘勇、李春雨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 .
  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著   修订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5、《语文课教学参考书》   何语华主编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6、《曹禺研究资料》(上、下)  田本相,胡叔和主编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1 .
  7、《文明与缺憾——弗洛伊德文集》 [奥地利]弗洛伊德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8、《西方悲剧学说史》 程孟辉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