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紫砂壶《儒砂提梁》的泥料、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6-02 共21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艺术的本质论文(精选范文6篇)
【第3篇】探析艺术的本质和新旧艺术的更替
【第4篇】 紫砂壶《儒砂提梁》的泥料、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
【第5篇】艺术的本质内涵及其分类界限
【第6篇】阿瑟·丹托基于本质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的艺术定义

艺术的本质论文范文第四篇:紫砂壶《儒砂提梁》的泥料、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壶作为泡茶首推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将重点分析紫砂壶《儒砂提梁》的泥料、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从而向大家展示紫砂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 饮茶文化; 艺术魅力;

  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饮茶文化最兴盛的明朝诞生的一门手工艺术。中国人崇尚茶道,追求在清新茶味中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境界,直至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饮茶依然是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为国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茶器的研究与选择也从未间断过,产自宜兴的紫砂茶壶便是当之无愧的最佳茶具,它的泥料、造型、装饰、内涵、气质都满足了人们对饮茶器具的需求,还提供了静谧、幽远的饮茶氛围,因此紫砂壶格外受到饮茶人士的钟爱。

艺术本质

  紫砂壶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同步进行,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的造型与款式,而紫砂艺人在制壶的过程中,更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题材植入其中,博采众长,以获得更多人内心的共鸣,使之真正成为一件能陶人情操,启迪心灵的艺术品。宜兴紫砂壶制作产业及其发展,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宜兴丁蜀镇的紫砂业十分辉煌,这里的人南来北往,车马喧嚣,家家户户都制壶。现代随着因茶文化的兴盛,紫砂壶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收藏界也是具有很大的潜力,这也导致紫砂壶延伸出的紫砂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断融入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化的美学理念,从而延续着紫砂艺术的长盛状态。

  总而言之,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讲究回归生活的艺术本质。一方面,紫砂壶的基础功能就是泡茶品茗,这是紫砂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紫砂壶诞生之初的本质。任何艺术的诞生都是为了生活服务的,紫砂壶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紫砂壶还具有人文属性,人们在用壶、赏壶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超越器皿本身的审美气韵和文化内涵。紫砂壶《儒砂提梁》中就融入了技艺和人文精神,从而实现回归生活的需求和本质。相传苏轼苏大学士来到宜兴丁蜀镇,欣赏着周围秀丽的风景,自制了一把提梁壶煮茶喝,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置身其境,谁又能抵挡得住如此美妙的邀请呢?何况还有山间那一间竹庐,春花自开、山泉吟诉、翠竹送爽。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摘花浸酒、扫叶煎茶,茶语清心、书画怡情,再枯燥的日子也变得丰富润泽了。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带给人实用的满足、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熏陶,与生俱来的"泥性"决定了本质上的朴实无华。紫砂壶就外形划分大致有光素器、花器、筋纹器三种,而光素器更是将这种朴实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它简洁传神,基本上是以清晰明快的线条来表现整壶的品相和神韵,可谓大美无言,激荡情怀,再加上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和不同的装饰手段,既实用,又凸显了人文的品味与趣味。

  《儒砂提梁》严格上来讲,是一把光器,而非传统的花器。制壶人创作这把壶的灵感来自于紫砂巨匠陈曼生和大文豪苏东坡。话说有一年冬天在陈曼生的生日聚会上,曼生与朋友喝茶吟诗,期间友人谈及东坡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曼生突然想到当年东坡煎茶并非端着壶,而是提着壶,因此决定设计一把提梁壶像自己的偶像致敬。曼生南瓜提梁就这样诞生了。制壶人根据"南瓜提梁"的器型与款式制作了这把《儒砂提梁》,此壶在壶身刻着苏东坡煎茶歌中的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文人气息浓厚,春水煎茶,紫砂煮水,岂不乐哉!

  我们想象一下大文豪当年在苍松下煮茶的画面,一童子正专注于拨动竹炉中的炭火。这一方天地中有山有水,翠竹苍松环绕,于闹市的喧嚣中独辟一处幽静。远处碧波涟漪的小水潭傍山依绿,满山绿意仿若竹烟。一缕茶香氤氲而起,万顷松林晚烟生,苏轼品茗其中,得其神趣,该是多么潇洒惬意,贬谪之路上的烦闷不痛快都一扫而去,只余下今朝喝茶今朝乐的幸事。

  《儒砂提梁》采用原矿清水泥制作,泥质细腻,莹润有光泽,触之像一块璞玉,微凉中有着隐约的砂感。壶面平整光洁,紫砂颗粒含在其中,并不明显,但是仔细观察,可以看见细小的白色颗粒。壶身扁圆饱满,就像古代的圆形石墩,别致新颖,又稳重肃穆。壶口和嵌盖设计都十分平整,完全符合石墩的造型。口大又圆,这样的设计在放置茶叶、进出茶水时十分便捷。壶盖和壶口设计布局十分精密,严丝合缝。壶口周围一圈以铺砂装饰工艺进行点缀装饰。点点砂粒不规则得点缀在器表,犹如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子,耀眼地很。壶嘴是常用的三弯流,煞是好看。壶流的曲线凹凸饱满,出水也很利落。提梁把被设计塑造地高挑挺拔,和扁圆的壶身形成一个反差比。这样的拉伸设计构成了壶身上方大大的空间感,舒展大气,十分具有气势。壶身上刻有诗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一股苍茫大气的豪情立刻显示出来,让人想要应下这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与苏轼一起煮茶论道,品味这自然野趣。这样一把《儒砂提梁》端庄古拙,色泽温润,装饰贴合主题,可以使品茗赏壶之人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放飞身心。

  《儒砂提梁》以朴实无华的紫砂泥于稳重间充溢圆曲之态,于优柔里流露一方灵秀,还原最本质最自然的艺术和生活情怀。通过欣赏这件紫砂作品,我们领会到了紫砂壶千变万化的壶艺精髓,千姿百态的人文情愫,得到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深刻的精神慰藉。在盛夏时节,寻一处"野泉烟火白云"的好去处,煮水烹茶、山泉为墨,在延绵的浓荫里回忆岁月泛起的旧梦新颜。

作者单位:张志琴
原文出处:张志琴.松风升炉,提壶相呼——浅谈《儒砂提梁》的艺术本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54(11):16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