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西方哲学和美学语言学转向中的海德格尔美学分析

来源:品位经典 作者:李婷
发布于:2021-03-26 共3875字

  摘    要: 在20世纪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中海德格尔以“存在”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深远。海德格尔开创的通向语言之途,特别是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一命题,体现出深切的本体论的人本主义关怀,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海德格尔无疑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 真理; 艺术本质; 诗意;

  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着述甚丰、汗牛充栋,不少着作对现代西方哲学和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1927)、《荷尔德林诗的阐释》(1944)、《林中路》(1950)等等。海德格尔的哲学和现象学—存在主义以及解释学的关系密切,他的理论在20世纪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把语言问题的讨论纳入存在论的视野超越了先前各种语言学观念,进而开辟了新的通向语言之路。在西方现代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之中,海德格尔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

  一、“此在”与“诗意的栖居”

  “此在”是德文词汇das Dasein的中文翻译。海德格尔用这个词专指“人”,以强调人和存在特有的亲近关系。“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必须通过存在者通达而存在。海德格尔反复强调,“此在”的向来属我性与传统唯我论截然不同。因为海德格尔所理解的我,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他认为“此在”的两个基本特征都要从“此在”在世界之中的现象出发来探索[1]53-57。面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海德格尔从人的问题出发思考与判断,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深刻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能说每个人都常栖居于诗意之中?”“一切栖居不正是与诗意相抵触?屋荒威逼着我们之栖居。纵然情况并非如此糟糕,今日之栖居也由劳作宰制,因追名逐利而动荡,为贪娱所蛊惑……”在海德格尔看来,当人们沉溺于物质的享乐追求时,即使拥有华丽的住宅,拥有典雅的装饰,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都不算是“诗意地栖居”。那么,“人诗意地栖居”意味着什么呢?海德格尔认为,漠视现实、造梦而非劳作是“诗人”的本性。“其所创造者,仅属梦幻,幻想玄思为诗人能唯一奉献者……人之栖居能为诗,能具诗意否?仅有那些规避现实,不屑正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即:社会学家称为群体生活者)之现状之人,方会倾慕此种栖居。”[2]560在海德格尔看来,追逐物欲和栖居的本质毫无关系,他反对那种以功利的物欲的观念来看待人生的偏见,认为“诗意地栖居”应该含义更为丰富。海德格尔认为,“栖居”与“存在”在词源上属于同一词根,更在意义上相近。诗被理解为首先使存在者进入存在者,诗与“栖居”的形式关系可以概括为:“为诗始令栖居成为栖居……为诗既让人栖居,便是一种筑居。”在这里,正是诗意才使栖居变成栖居,也就是说,没有诗意的栖居,根本不属于栖居。“人之为人,总已经以某种天界之物度量自己了……神性是尺度,人依此尺度量出自己的栖居,量出他在大地上,在天穹下的羁旅。”那么,神性又是什么呢?神性、神明、诸神,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词汇里,和欧洲的传统基督教中的神的观念没有直接联系,这种所谓的神灵,实际上和早期希腊人理解的自然(太阳神、雪神等)和人的概念相似,和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关于神的看法接近。在当今世界,理性和技术统治着一切,人们更多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各种异化已成为人类生活诸多方面中潜在的威胁,沉溺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大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们忘却了自己的本真存在,忘却了自己作为人的生存尺度,更谈不上“诗意地栖居”。这种看法就有很强的批判意识与鲜明的现实性,也体现了对人类生活境遇的终极关怀,有强烈而又深刻的批判意识与人本主义色彩。
 

西方哲学和美学语言学转向中的海德格尔美学分析
 

  二、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被认为是物的命名,艺术作品,归根到底也是一种物。所以,在海德格尔的理论构架里,艺术作品是与物联系在一起讨论的。但在这里,海德格尔研究的不是具体的物,如动物、植物,物理学、化学,而是要从哲学上对物进行思考,寻求那使物之为物的东西,寻求那使物之为物的因素,即寻求物质的本质。物的所是,物的所在,就在于它显耀自身并使他物显耀。这种意义上把我们引向了艺术作品[1]222-229。

  海德格尔从本体论出发,从人的“此在”角度思考艺术问题。他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就艺术问题做了深入探究。他认为,“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艺术品是艺术家创作的产物,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品的本源与艺术家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艺术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群体。他创作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家通过艺术品界定,这样就陷入了一个解释的循环。所以海德格尔指出,艺术家和艺术品都依赖第三者——艺术。艺术、艺术品、艺术家,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传统的真理观认为,真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就是思想内容和事物一致。但这种传统的真理观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对立的基础上的,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他认为,这里不是主—客一致的命题,真理乃是“存在的真理”,真理的讨论应该和人的存在相联系,真理就是存在自身现象的一种过程。所谓真理,也就是一种存在的无蔽状态。在海德格尔的美学理论体系中,“世界”和“大地”是一组对立的概念。世界就是一种无蔽或去蔽的状态,是一种敞开的状态,同时也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核心所在。而与之相反的大地则是一种非真理的状态,是一种混沌和遮蔽。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之所以和真理有关,就是因为艺术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释了世界,消除了大地的遮蔽。海德格尔认为,“作品属于世界,作品建立和开辟世界,大地作为自我掩蔽,作为与自我开放相反的掩蔽的例子,就此而言,它是‘世界’的对应概念。显然这开放和自我掩蔽都是在艺术品中出现的”[3]217。

  “确切地说作品就是他自己,这一事实在它的性质中得以存在。作品自己敞开得越根本那唯一性及作品存得也就越明朗”[4]400。一般的意义上,科学表现真理,艺术表现美。海德格尔认为,这种传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艺术作为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就是真理。因此,在海德格尔的理论视域中,他说为科学研究的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所以他十分看重艺术的审美体验,而轻视科学的逻辑方法。在《艺术作品的本源》里,海德格尔断称“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的本质是真理,而真理之作为存在者的疏明和掩蔽得以存在,在于它以诗构成。在海德格尔看来,一切艺术都指向语言,而诗是直接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但诗、乐、舞、画等艺术的品类中,海德格尔特别看重推崇诗,把诗看作艺术的典型,这是由他的语言观,也是由他的整个哲学观决定的。

  三、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是表达的工具,而是人的存在家园。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服务于人的表达目的而被创造出来的符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得以进行的媒介。人们有表达交流的需求,于是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在实践中应运而生了,由此观之,这种传统观点是以存在某种先于和决定语言的东西的存在为前提的。但海德格尔提出要经验语言,即使一个人一言不发,默默劳动也仍在说话。在现实生活中,人能够使用工具劳动而实现某种目的,能够自由游戏,都是借助语言。语言不仅是人的能力之一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的天性,并与每一个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语言才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讨论语言,给予它某种地位,意味着不是给语言,而是(给)我们自己存在以地位:我们自己就聚集于语言的拥有之中。”[5]189

  海德格尔在确定了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之后,认为语言的本质在说,反思语言也就是要求我们反思语言的本质。如果我们必须在所说之物中寻找语言的说,我们就应当努力寻找纯粹说出的东西而不能抓住任何偶然的说的素材。在纯粹地搜出本来的东西中,适合于所说之物的说的完成就是一种本原。纯粹地说出来的东西恰恰就是诗[5]194。为什么说是纯粹的呢,那是因为诗言说的是“此在”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正是人的“此在”,让真理自行显现。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因为它使真理得以显现。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依赖的艺术本质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之中,此乃艺术的诗意本质[5]72。所以,诗在海德格尔的美学理论大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海德格尔指出,“语言不是人掌握的工具,确切地说,它是掌握着人的存在最大可能性的东西。我们首先得确定语言的这个本质,进而才能把握诗的活动领域以及诗的本质”[6]579。在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的本质决定了诗的本质,要讨论诗,就必须研究语言。诗之所以是纯粹的说,就在于诗的语言是一种本源性的语言。人类发展到今天,感性和理性、主体和客体陷入二元对立或分裂状态,而最初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不存在这样的分裂处于一种关于存在的具体地说之中,这种说和思是一致的,这里所说的思是一种本原性的思,体现为一种本原性的体验,是对人的本身存在的一种回忆是一种追忆。但在现代文明社会,科学和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人已经越来越远离本原性存在,也就丧失了本原性,语言,丧失了本原的思,忘却了自己的本真存在。

  在海德格尔看来,命名是一种召唤,进而通过召唤接近被召唤之物,让他从隐匿不现中走向明朗,因此诗既不是实在的模仿,也不是诗人感情的表现——这种见解都与传统意义上对诗的见解大相径庭。那么诗是什么呢,在海德格尔的美学王国里,诗是本原的语言在纯真地说,诗的语言是一种命名和召唤。如前所述,在现代技术文明科学理性的控制下,人已经丧失了本原性的存在,忘却了自己的本真存在。基于此海德格尔强调“人诗意地栖居”,是他面对现代社会现实而提出的一种精神的还乡,一种回到自己生命的本原、回到自己生命的家园的历程。

  参考文献

  [1]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 刘小枫.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
  [3]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 李普曼.当代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5]Heidegger,M.,Poetry,Language,Thought,New York:Happer & Row.
  [6]胡经之等.西方文艺理论名着选编: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李婷.语言学转向视域中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刍议[J].品位经典,2020(09):1-2+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