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陆九渊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9 共3753字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居士,谥文安,江西抚州金溪人,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心学派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从古至今,对于陆九渊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他的哲学以及教育学,或是以朱陆之争为主要切入点展开研究,而对于陆九渊的文学作品及其文艺思想,向来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虽然影响较大,但并不意味着对于陆九渊文艺观的研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陆九渊哲学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恰好也为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由于 20 世纪 90年代理学美学的兴起,对于朱熹、王阳明、周敦颐等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也为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范式,因此,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研究也开始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陆九渊作为我国南宋理学发展史中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奠基者。由陆九渊开创的心学,经王阳明的发展,形成了”陆王心学“一系,与当时社会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由此可见陆九渊的思想理论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陆九渊虽主张”不立文字“,但他也存有少量的诗文创作以及部分书信和讲学的语录,被后人编成《陆九渊集》供学者研究。目前对于陆九渊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与他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具有一定差距,历代学者对于陆九渊学术思想的研究大都在于其哲学、政治或教育方面,对其文艺观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少,但这并不能说明陆九渊的学术思想不具有文艺性质,作为心学奠基人,他的学术思想以及诗文创作中无不体现着他的文艺主张。不仅如此,中国文化本就是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相互融合渗透,彼此涵盖的综合性文化。对于陆九渊的研究,也应在其心学理论之上,涉及文学、美学等相关学科,从而进行多角度、全面化的整体性研究。因此,本文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研究意义体现为一定程度的开拓与创新,将陆九渊的文艺思想至于其心学理论的土壤之上,并结合他的诗文创作进一步系统地探讨陆九渊的文艺美学主张,这项研究对于我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陆九渊作为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同时也是宋代艺术思潮发生转型的理论先驱。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研究整个宋代时期理学家文艺美学观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有助于研究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发展历程。
  
  其三,从诗文及散文创作角度切入,对陆九渊的文艺美学观进行研究,能够更深入的解读其在诗歌、散文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学主张,象山先生诗文中体现出的文艺观对于我国现今文艺美学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状况概述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着名的理学家,心学派的领袖人物,也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着述较少,大部分为书信和讲学语录以及少量的诗歌、散文创作。相对于其成就突出的心学理论来说,对其文艺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对于陆九渊的研究则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陆九渊着作整理
  
  在着述方面,由于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不甚撰述。因此,陆九渊留下的文字资料并不十分多见并且形式较为单一,只有少量的诗文,且大部分都是书信和讲学的语录。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 年),长子陆持之搜集陆九渊的遗文,编成《象山先生全集》。开禧三年(公元 1207 年),由陆九渊的学生高商老刊《陆象山集》于群庠。嘉定五年(公元 1212 年),由袁燮作序,刊于江西仓司。明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 年),抚州太守李茂元重刻袁刻本。嘉靖四十年(公元 1561 年),王宗沐重新校订袁刻本,刊于江西。《四部丛刊》本《象山先生全集》,系印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刊本。1980 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陆九渊集》,共三十六卷并附录三。在此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单行本:《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陆九渊、王守仁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陆九渊集》(陆九渊着,中国书店,1994年版);《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着,傅子云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 19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年版)。相比之下,”点校本“是近几十年来最便于研究的版本,在大部分研究着作及论文中引用的陆九渊原文,均出自 1980 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2.大陆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范围很广,目前具有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等都对陆九渊的哲学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概述,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在此之后,对于陆九渊学术思想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如张立文《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中华书局,1992 年版)不仅限于对陆象山哲学思想的研究,更对其家世以及政治思想都进行论述。还有一些学者将目光放在陆九渊的教育思想上,如郭齐家、顾春合的《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陆九渊的教育思想,肯定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祁润兴的《陆九渊评传》,对陆九渊的生平家世以及学术思想都进行了十分系统的研究,更为深刻的挖掘了陆九渊的思想理论内涵,也肯定了他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还有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着作,如陆玉林《本心的震荡--陆九渊评传》;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等,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陆九渊的学术思想进行不同角度的剖析研究。
  
  3.台湾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
  
  台湾学者对于陆九渊的研究具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国学大师钱穆的《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和《国学概论》中对陆九渊的心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陆九渊与朱熹的辩学也有一定记载。在一些章节中还对朱陆异同、朱陆论争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其后的台湾着名学者牟宗三的《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都对陆九渊的重要学术思想作了相关论述,得出陆九渊的学术思想主承孟子的学说。认为象山之学实际上就是”孟子学“.此外,还有徐复观的《象山学术》,林继平的《陆象山研究》都阐述了陆九渊的生平家世、理论渊源以及其主要的心学、教育学、政治学思想。对陆九渊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有一部分台湾学者将研究目光集中于陆九渊与朱熹的学术论争上,牟宗三的《从陆象山到刘蕺山》、蔡仁厚的《宋明理学·南宋篇》等,都从朱熹和陆九渊的学术异同角度对二者的学术主张进行论述。
  
  4.海外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
  
  海外学者对陆九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其代表着作有吉田公平的《陆象山研究序说》、《陆象山与王阳明》、《陆象山何以成为理学之主要人物》集中研究评述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四、基本观点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通过四部分内容对陆九渊的文艺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主要探究陆九渊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将陆九渊的文艺思想至于宋代文坛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研究。通过对宋代文坛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整体把握,进一步探究陆九渊的文学主张与宋代文坛的关系。分析宋代文坛主要文学思想对陆九渊的文学主张具有怎样的渗透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宋代主流文论的归类研究,从另一角度把握陆九渊文艺思想对宋代主流文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探究陆九渊文艺主张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入手,先对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进行整体的把握,进而将陆九渊的文艺主张结合其心学理论以及诗歌和散文创作进行分析,通过整理陆九渊心学思想中渗透的文学思想以及其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文学思想,探究陆九渊心学主张及文学创作对于其文艺观的深度体现。第三章在对陆九渊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陆九渊文艺思想的深度探究,试图从”心与气“、”气与文“、”心与文“、”文与道“这几个方面,构建出陆九渊文艺思想的基本框架,并不断通过对陆九渊的主要作品及主张的进一步探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印证以上几个观点,力求清晰完整的构建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理论框架。第四章,在充分把握陆九渊文艺思想的前提下,从陆九渊的几个重要的文艺主张入手,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进一步分析陆九渊文艺思想与此前主流文论思想有着怎样的继承关系,又是怎样对这些主流文论进行发展。具体可分为陆九渊文艺思想与”言志“说的关系、陆九渊文艺思想与”缘情“说的关系以及陆九渊文艺思想与”载道“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陆九渊文艺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以及对陆九渊文艺思想进行整体把握的重要意义。
  
  陆九渊的文艺思想的理论构成,以及陆九渊文艺思想与此前主流文论的关系,是全文主要分析论述的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部分,因此需要更为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对于陆九渊文艺思想理论框架的构建也成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需要对《陆九渊集》以及其他现存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主要文艺观点如”心与气“、”气与文“、”心与文“、”文与道“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系统并全面的把握陆九渊文艺思想的理论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陆九渊文艺思想与此前主流文论如”言志“说、”缘情“说、”载道“说的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从另一方面丰富了陆九渊的文艺思想体系,也进一步体现了陆九渊文艺思想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