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时间:2017-01-25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540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功夫影视与武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有关功夫影视和武术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第五章:功夫影视的发展概述与分类
第六章: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武术与功夫影视共融之路径
结论/参考文献: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8 章 研究结论
  
  8.1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方式具有选择的倾向性
  
  虽然功夫影视对中国武术技术器物层面、中国武术制度习俗层面、中国武术精神思想层面都有选择 ,但是其倾向性也是很明显的,从整体来说,功夫影视对武术的选择更加偏向武术的审美表演价值和技击格斗价值,而对武术的健身价值,教化价值、修身价值和经济价值选择较少;功夫影视对武术的选择主要在技术器物层面,对技术器物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演练和打斗实现的,几乎每一部功夫影视都会有打斗和演练,在打斗和演练时,自然就要涉及不同的武术拳种和武术兵器;从微观来看,功夫影视中功夫片中选择了更多的中国武术元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尤其是写实功夫片)更加倾向于南派武术,少林,象形拳和太极拳等知名拳术。发生以上结果主要原因是由“电影本身就是身体表演的艺术”这一特性、武术和相关拳种的特征、功夫影视产地和影视制作人员(演员、导演、武术指导)身份所决定的。
  
  8.2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为积极影响力和消极影响力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正反影响力主要分为积极影响力和消极影响力,其中积极影响力主要有通过影视记录武术内容,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武术与电影结合产生武术新形式,为现代武术发展提供参考;拓宽武术领域,推动了武术产业发展;构建武术文化形象,实现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消极影响力主要有功夫影视中武术“神功”频出,导致武术认知偏差;某些功夫影视中充斥着血腥暴力场面,违背武术本意;功夫影视庸俗娱乐化对武术文化冲袭。
  
  8.3 不同类型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所不同
  
  通过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的分析,认为在记录武术文化内容,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和构建武术文化形象和实现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者两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大部分是取决于功夫片(李小龙的系列电影,刘家良导演和指导的功夫片,成龙早期的功夫片,李连杰的《少林寺》系列影视,《叶问》系列电影等)、部分武侠电影、功夫动画片(如《功夫熊猫》系列);在形成新的武术形式,为竞技武术编排提供借鉴和拓宽武术领域,推动武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各类功夫影视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通过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的分析,认为玄幻武侠片,部分江湖武侠片中呈现的武术夸大,过度美化了武术技术、武术功法等方面的内容,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更能看出这一点。现代枪械动作片中,呈现更多的暴力和血腥场面。
  
  8.4 功夫影视和武术发展要在武术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原则
  
  研究认为功夫影视中的中国武术早已经是吸引观众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元素,在这种元素中影视更应该关注武术的文化的传承、武术历史的想象,从而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味道,这就是继承,而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冲袭为其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将是功夫影视对武术选择和呈现的内容,即如何在继承武术文化的前提下,实现娱乐的文化实现,将是未来需要的创新方向。
  
  8.5 应从影视、武术、观众三者出发把握影响的内在机制
  
  研究认为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产生影响力的内在驱动力,大致概括为:观影主体的消费心理;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电影的神话逻辑;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四个方面。
  
  8.6 武术和功夫影视的互利共生需要坚持不同层面的整合
  
  这些层面的整合主要有功夫影视界与武术教育界;功夫影视与纪录片、科学探索片的整合;各种媒介的整合;高等武术教育和初、中等武术教育的整合,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些整合也是中西文化的整合,文化和商业的整合。


  致 谢
  
  2013 年 9 月入学,导师支持我们自己寻找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经过商量确定了《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导师一直督促我查阅影视相关的书籍和武术最新研究进展,并推荐了权威的期刊,在完成其他课程之后,通过知网下载了论文,打印出被引用较多的论文进行阅读。笔记也做了一些,却像狗熊掰棒子--边读边记,边记边忘。
  
  2015 年 3 月,到开题的时候,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通过了开题。之后,多次和导师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初步确定了论文的框架。
  
  5 月,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一个月过后,还迟迟未动笔。我认识到自己的荒谬的想法: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之后在进行写作,这样的结果就是,你将一直面对着半个字都没写出来的空白文档。意识到这一点后,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天必须写够 500 字。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每看到一点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章就拿过来阅读,现场把可参考的部分键入文档,标明详细的来源(出处、作者、时间、出版社、页码),为方便下次查找出处计。
  
  写着写着还发现,有的人是能说的,却不能写;有的人是能写的,却不能说;也有人是能想象的,但既不能写也不能说。我大概是能写的那一种,无论对与错,把要表达的话写出来,写着写着,突然又来了新的想法,趁着还没忘记,继续写下,之后在慢慢修改雕琢。假如你不动笔,一直坐在那里想象,是不行的。因为写不到某句话,便捕捉不到下一句话,到最后也写不可能出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虽然建立了规矩,写作过程仍是时有间断,不能按时完成 500 字的任务,但论文进度还是有了显着的进展。就这样在 2015 年 9 月份底完成了初稿。
  
  2016 年 4 月论文提交,5 月出了结果。这结果是令我欣喜的。之所以欣喜是因为三位评审专家,有一位专家提出 11 条批评意见和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使主要研究框架形成系统,即文中所表现出的,从“影响方式”、“影响力”、“影响机制”而这三方面展开来谈“影响”,其中“影响方式”是根据评审结果提出的。2016 年 6 月 7 日,下午毕业答辩结束,各评审委员从结论出又提出一些不足,8 号根据录音详细改正,握着打印手稿,重新校对一遍,以免除错字。
  
  回味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的过程,分明是凌斌在《论文写作的提问和选题》中指出那样:一个大体的研究过程:因疑而问,因问而学,学而不得,则有学问。更加明白了无问题无以做研究,无方法无以治学问;无规范无以成文章,无基础无以为源头;无框架无以显逻辑,无长度无义上层次;无精细无以提水平,无认真无以作论文。
  
  既然明白了这一研究过程,其中的细节又当如何呢?引用两位先生的话与志同道合者共勉,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张洪谭先生也指出:
  
  “静静地思考,慢慢地读书,有了一定积累,相关的接洽点自会缓缓呈出。但任何哲理的应用都不能被指日期待,不期然而然地对应起来才是此间的常态。《体育与哲学》(2012)”.
  
  多读,静思,文自成。在读研结束的这一刻,整体回顾之,在图书馆,在书海中,结识了鲁迅、唐德刚、梁实秋、余光中、蒋勋、北岛、胡适、王尔德,若把读研比做旅行,我会说“此行无憾”.
  
  成就一件事情,总离不开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我的导师高楚兰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她百忙之中严格督促我阅读影视相关书籍、推荐传播类期刊、体育类期刊。不仅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我从导师高老师处也学到很多,无论是她严肃认真的态度,还是沉着大气的人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将会激励着我勇敢前行。还有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传道授业解惑,默默支持着我。他们是王德平老师、谢军老师、王念龙老师、左成老师、连道明老师,王继娜老师、刘明飞老师、翁信辉老师、蔡传明老师、兰润生老师、黄文仁老师、林加仕老师、蔡仲林老师,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在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过程中,他们为我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有的意见在文中已有体现,还有一些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将进一步研究。
  
  是为后记。


  参考文献
  
  [1]王岳川。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109.
  
  [2]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5.
  
  [3]东平。 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任重而道远--呼宝民哈佛培训谈感受[J].国际人才交流,2010,6(2):33-35.
  
  [4]徐才,罗炤,昌沧。期望武术走进孔子学院[J].中华武术,2006,2(3):3-4.
  
  [5]王小娟,杨建营。 国家形象视角下武术影视作品的定位及发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8:91-95.
  
  [6]于昕。 北京市小学生对武术态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7] 《 卧 虎 藏 龙 》 剧 本 成 为 美 国 学 校 中 文 教 材 [EB/OL].(2001-3-29)[2015-11-12].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97.
  
  [9]郑旭旭。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10]王国志。武术、影视武术、中国武侠电影[J].中华武术,2011,1(1):41-43.
  
  [11]张力。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9.
  
  [12]张翼飞。中国功夫电影的演进和国际化进程[D].长春:吉林大学,2015,6:3.
  
  [13] 赵峻艺。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4] 严华 , 王国志 . 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 论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17-20.
  
  [15]张振中。武术影视对我国武术运动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16]贾亮。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D].开封:河南大学,2006.
  
  [17]柏祖刚。影视武术内涵、发展特点与作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18]周梅。影视武术之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19]罗亚娟,彭崴。中国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文化表达[J].体育与科学,2014,35(1) :112-115.
  
  [20]陈倩。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武侠大片[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1]任苗苗的。《李小龙传奇》的教育价值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22]史龙龙。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
  
  [23]陈家乐。神话英雄--李小龙影片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17(3):82-88.
  
  [24]王新业。破茧营销演绎《功夫之王》[J].销售与市场,2008,13(2):99-101.
  
  [25]朱宏。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影视武打表演课程设置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6]任飞飞。北京体育大学开设武术表演专业方向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7]杨文立。武术传播视野下武打电影明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28]陈墨。中国武侠电影:概观与提示[J].当代影视,2006,3(2):102.
  
  [29][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6:XII.
  
  [30]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31]郝建。影视批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3.
  
  [32]李义杰。媒介与文化资本--基于中国武术文化资源资本转换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5:125.
  
  [33]孙慰川。当代港台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134.
  
  [34]彭芳。武术拳种的理论阐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29-31.
  
  [35]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447-448.
  
  [36]张长思。武术功法训练论绎[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3:39.
  
  [37]程大力。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由武术门派的渊源成因看武术门派的发展走向[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4):20-24.
  
  [38]张继生。中华武术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3:11.
  
  [39]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583-588.
  
  [40]肖贵清,赵同良。试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J].社会主义研究,2001,3(2):20-23.
  
  [41]周星主编。电影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5.
  
  [42]卧虎藏龙[EB/OL]. (2015-6-17)[2015-11-15].
  
  [43]功夫熊猫[EB/OL]. (2015-6-17)[2015-11-15].
  
  [44] 余红洲 .“ 少林功夫 ” 衍生产业多 - 登封发展武术经济纪实 [N]. 中国县域经济报(综合新闻),2008-01-23.
  
  [45]姚琼。武术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3(2):19-20.
  
  [46]王三,汝安。我国武术创意产业发展之研究--武术创意表演产业界定、产业特征及发展前景展望[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55-58.
  
  [47]吕宏军等。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52-153.
  
  [48]虞定海等。中国武术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
  
  [49]王有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N].中华读书报,2003-7-23.
  
  [50]李梦桐,胡晓飞,李金龙。论尚武精神及其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100-111.
  
  [51]李欧梵。我的观影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6:194.
  
  [5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53]王婕。影视暴力的犯罪学透视--以青少年犯罪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4,2(2):303-305.
  
  [54] 葛双龙。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及其控制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4-29.
  
  [55]蒋亚明。电影导演说武术-武侠精神重于武功[N].中国体育报,2013-01-31:7.
  
  [56]王蒙。2013 中国最佳随笔[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1:3.
  
  [57]冯兴刚,李阳。武术文化形象构建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契合[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1):131-135.
  
  [58]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232.
  
  [59]鲍磊,《功夫熊猫》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62-66.
  
  [60]郭玉成。《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08,7(5):1-2.
  
  [61]胡辉。当电影只剩下影像时-近年来中国武侠大片弊病之透视[J].电影文学,2007,5(8) :10-12.
  
  [62]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64-16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