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美国和中国军事物流发展现状及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9 共3239字
论文摘要

  引言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突发性强、节奏快、强度高等特点,尤其是高原高寒地区战场环境更加复杂、恶劣,战场物资消耗品种多、数量大,不同于一般寒冷地区(如黑龙江),也不同于一般高原地区,其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生存条件差、战场割裂、战役容量小、主要作战方向相对独立,使得军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更加困难。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种类交错分布,涉及平原、盆地、高原、丘陵等多种地形。而我国邻国接壤地形多为高寒山地,加之西部边境地区长期以来存在历史争议,局势紧张,加之海拔高、气候寒冷,属于高原高寒地区,军事物流活动极为困难。尤其是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具有突发性、高强度、高技术等特点,对军事物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系统研究我国军事物流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军事物流技术,探索相应的军事物流模式与方法有利于提升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保障能力,指导该方向作战军事物流保障实践,也是保“打赢”的基础。

  1 军事物流的基本内涵

  我军着名物流学者王宗喜教授对军事物流所下的定义是:“军事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加工、包装、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用户(部队)而被消耗的整个运动过程”。

  军事物流做为现代化后勤建设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军事物流不同于民用物流系统,由于作用对象的特殊性,军事物流系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我军的物流体系致力于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国家、军队以及社会的交通设施、设备和运载工具,形成陆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物流系统。为军事物资装备运输、作战交通保障,物资加工、生产、包装、存储等环节,军用物资的空间转移的全过程被成为军事物流。另外,在和平年代,军事物流还承担着运送抢险救灾部队、救灾物资等重要职责,例如汶川大地震时抢险人员通过直升机、跳伞、陆路等多种方式到达灾害现场,救灾物资也通过各种物流输运方式给灾区送去温暖。因此,军事物流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向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以及一切军事行动提供物资保障的特殊使命。必须加强军事物流的全面建设,推动军事物流快速发展。

  2 美国军事物流发展现状

  21 世纪以来,美军开始推进军事战略转型,意在将美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2003 年,美国国防部的《转型规划指南》中指出:“转型战略的执行将把美军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同时,笨重且耗时的规模型物流体系已经被摒弃,高度敏捷、精确、可靠的现代物流系统正在飞速发展。美军不仅对作战体系、兵力结构做了大幅度改进,同时对军事物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先进的军事物流理论和想法层出不穷,对 21 世纪初世界军事物流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热门的是“三级储备理论”和“感知与响应”两大理论,它为美军军用物资储备模式与仓库布局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使美军的物流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1 三级储备理论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占据了战争的绝对优势,扼住了萨达姆政权的喉咙。分析美军速胜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快速敏捷、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分不开的。21 世纪以来,美军大幅度调整军事基地,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全球布控的军事物流网,称为美军的“三级储备”物资保障体系,所谓三级,即战略储备、战区储备及部队(军、师)储备三级,其结构如图 1所示。

  针对战区级储备与部队储运,美军充分借助海运、公路运输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其他作战储备根据作战形势的变化,采取第三方物流与军事物流相协同的机动式伴随保障。美军作战时的所需军用物资,通过组织筹划,利用各种物流手段运输、调配。设中转仓库,根据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灵活进行就近补给。同时建立相应的物资预置制度,一旦战争打响,即启用预置机制。【图1】

论文摘要

  
  2.2“感知与响应”理论

  2004 年,美军提出了一套新的军事后勤理论———“感知与响应”理论。2006 年,兰德公司在《感知与响应后勤—将预测、响应与控制能力一体化》中,进一步阐述了感知与响应理论的应用方法及前景。

  感知与响应理论意在提高作战响应速度和指挥效率,将多军种、多组织和结构的各种后勤资源和能力整合在一个动态的高度智能化的保障网络中。从而使美军的后勤保障及仓储结构实现了从“高度优化”到“高度灵活”的转变。

  感知与响应理论是一套应用于作战过程中后勤保障中的保障网络构建理论,原理简图如图 2。自适应指挥与控制系统实时掌握后勤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借助先进的感知技术,将物资网络、服务网络、维修网络、配送网络、制造网络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保障网络。再通过虚拟指挥与控制中欣完成仓储布局及军用物资分配,为全球化分布式作战提供一个完善的后勤保障指挥控制系统。【图2】

论文摘要

  
  3 我国军事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受后勤保障体制沿革、军费流向等因素的影响,我军物流机构重叠、专业分割、缺乏物流人才培训使用配套体系,基础建设薄弱,物流技术发展滞后,这些因素已成为我军物流发展的重大障碍。但自伊拉克战争以后,我国对军事物流筹措、运输、军用物资储存、军用物资供应、军民一体化物流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随着军事物流理论的发展,后勤工程学院、军事经济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械工程学院等院校通过运筹学、供应链、随机规划、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后方仓库的布局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重心法、以技术经济成本为目标的布局优化模型、以安全性,及时性为目标的布局模型等后方仓库的布局模型。这些数学模型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仓库布局涉及的因素太多,其优化目标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军事效益,不仅要考虑稳定状态条件下的装备保障,更要注重不确定状态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因此,以上模型的建立可操作性较差,解决实际问题较难。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指明了布局调整的方向,即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国情、军情的实际出发,从后方仓库的地点、规模、数量、结构和运作等进行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二是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分析方法,从宏观上阐述了影响后方仓库布局调整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占有不全面,它们对布局优化方面的定性研究比较多,定量研究比较少,不能紧密联系后方仓库实际与未来供应链柔性构建趋势,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 我军物流思路分析

  对比国内外军事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军现行的物流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联系较少,且各体系之间相对独立、平行运作,使整个后勤呈分离式线型的保障状态,因此改变现有物流结构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建立自动化非线性的物流指挥与控制系统,形成一个后勤保障网络,能完成需求与补给之间的控制与反馈。

  另一方面,建立军事后勤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性的军事物流人才,同时兼容民用物流技术,实现我军军事物流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宗喜.论中国军事物流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10):4-7.
  [2]史玉敏,刘臣宇,李卫灵.加强我国军事物流理论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14-15.
  [3]张易,李良春,罗龙均.高原高寒物资保障环境与对策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3,10(1):94-97.
  [4]许翔,周广猛,郑智,等.高原环境对保障装备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0(75):100-103.
  [5]Joint Vision 2020, America'Military:Prepare for Tomorrow[R].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 2000 June.
  [6]从美军的后勤保障,探讨我军后勤改进.
  [7]王京海,史松宁.适于作战的感知与反应后勤[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8]孟军,吴磊明.俄军物流体制机制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11(6):89-92.
  [9]秦振强,范文峰,陶顺耀.对军事物流有关问题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7-49.
  [10]骆军伟.基于模糊理论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技术,2013,23(3):356-3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