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研究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来源:汉字文化 作者:杨佳
发布于:2021-11-11 共31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农村文化产业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
【第3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4篇】地方志编撰对解决农村文化产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第5篇】剖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6篇】 研究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农村文化产业论文第六篇:研究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展开,我们愈发认识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经济层面,更需要解决深层次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同于经济、政治建设,它侧重于培养农民自身的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强调突出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文化建设相较于经济、政治建设而言,更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新时期,我国主要通过不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文化设备和活动以及创新文化产业三条具体的文化实践路径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建设;移风易俗;文化设备;文化活动;文化产业;

  多数农村地区的贫困,不仅仅是表现在他们经济方面的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农村思想文化的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深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造成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落后,经济落后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根本的缓解。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为改善经济状况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风俗习惯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地区不良的风俗习惯会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落后腐朽的文化糟粕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必须要通过文化建设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的风俗习惯。

  首先,在生活习惯方面,人畜同住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之中,严重影响到贫困人民的身体健康。移风易俗的第一步首先需要从实现人畜分离的居住环境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因恶劣的居住环境而致病的状况。从党的十八来以来,党中央在改善农村生活习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整改始终是党中央长期坚持的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讲究卫生、注重文明的生活习惯,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从而为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奠定良好的文化根基。

  其次,在社会风气方面,许多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沿袭着不少的陈规陋习。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引导人民,将他们的生活纳入到符合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轨道上来。农村的基层群众组织在整改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群众组织是群众的自我管理组织,因此他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从而能够采取更为大家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风气整改。可见,基层组织是整改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

  最后,在价值引领方面,农村地区也逐渐出现了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局面。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基层上来。行为的转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入到贫困人民的心中,才能够凝聚大家的价值共识,使他们的价值趋向以及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从而推进农村地区人民生活在物质层面的改善。

  二、丰富文化设备和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确保人民群众享有的文化权利。”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确保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许多文化设备的建设未能够及时进行,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民不能够很好地享受他们的文化权利。因此,我们亟待健全农村地区的文化设备,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保证将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一)健全文化设备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开展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设备这一重要的物质载体。但是,由于多数农村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健全配套的文化设备不仅工程量大,而且对技术要求也十分高,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短缺造成了农村地区文化设备建设的落后。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文化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例如,在河北的正定,公社文化站力求做到“四有”,只要有集镇的地方就必须配套文化中心,同时要求具备“两室”“两场”“两队”,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健全文化基础设备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应用好现代媒体技术,努力消除农村地区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数字鸿沟”。

  (二)丰富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

  开展文化建设,同时离不开文化活动这一形式载体。文化活动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文化建设取得的具体成效。当今时代,是一个遍地“小鲜肉”的泛娱乐时代,来自农村基层的文化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类农村民间艺术的扶持,推动“三农”相关出版物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多从农村取材创作。只有创作多数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才能够提升作品本身的认同度,增强人民对该作品的亲切感,以此进一步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同时,党中央高度提倡要多创作出一些带有“泥土味”的文化作品,这在一定意义上帮助贫困人口找回了文化自信,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发展中的自信,以文化发展反促经济发展。

1.png

  三、创新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农村地区想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创新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的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这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任职期间,就提出:“闽东的大好河山,灿烂的历史文化,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朴实的精神都是闽东地区建设的光彩,闽东人民要学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将闽东之光散播出去。”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逐渐开始注意到文化发展在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民间文化,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支撑,而文化新热点的出现也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农村地区进行文化产业创新,是帮助他们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在创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一)城镇文明与民族特色的关系

  农村地区文化产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文化资源丰富以及内涵多样。因此,对于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开发不可以照搬城市文明的发展模式盲目复制,致使农村文明失去自身独有的特色,造成文明根基的毁坏。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好其本身所特有的民族性以及传统性,坚决杜绝千篇一律的乡村风格,努力做到“各美其美”。“在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的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

  (二)现代文明与文化糟粕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不良的思潮影响。我国已经步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已经逐渐开始被开发,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在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区分整理,发扬优秀的文化,摒弃落后迂腐的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积极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畲族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指出的,“要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中优秀的部分,要加紧挖掘整理文化遗产,例如民俗、民谚、民乐、舞蹈、故事等,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习近平20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

  吴佩芬2020《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经验与推进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11月19日。

  注释

  1习近平 2014 《摆脱贫困》第22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文化部、财政部 2014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文化报》8月26日第2版。

  3习近平 2014 《摆脱贫困》第125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杨佳.文化视域下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J].汉字文化,2021(03):169-17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