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海虞镇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云
发布于:2022-11-29 共15399字

摘 要

  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强烈需求下,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愈加重视,全国各乡镇掀起文化建设的热潮,乡镇文化建设展开了新局面,迎来了新的春天。海虞镇作为千年古镇,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如两馆一中心、农家书屋,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量的文艺创作工作、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全民开放的电影欣赏。但目前海虞镇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强、文化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缺乏、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不能实事求是、群众文化需求存在差别,参与性不够广泛、文化产业市场化不太活跃、民间文化活动创新程度不够。根据海虞镇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群众认识存在误区、网络文化的冲击。通过原因分析提出来自己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抓住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突出特色、加强对乡镇特色文化的扶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字:文化建设 海虞镇 新农村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Haiyu Town

Abstract

  National Congres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underthe stro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grassrootscadre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owns across the country set off acultural construction boom, the construction of township culture launched newwelcome to the new spring. Haiyu Town as the Millennium Town, the construction ofa number of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he two museums, Farm House, carriedout a serie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a largenumber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work, colorful folklore, full opening filmappreciation. But now the Haiyu tow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cultural construction: Rural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s not strong, the lack ofculture of grass-roots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therural masses can not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masses there is adifference, is not wide enough participatory culture industry market is less active,degree of innovation is not enough folk culture activities. Haiyu Town Problemscaused by one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he masses awareness of the existence of errors, the impactof the Internet culture. Cause analysi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management personnel, seize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really need, and to further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innovation, highlighting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of the township to suppor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attention to cultural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iyu Town; the new rural

目 录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乡镇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2.1.1 文化的内涵
  2.1.2 公共文化的内涵
  2.1.3 乡镇文化的内涵
  2.2 文化建设的意义
  2.2.1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保护传统的、民族的文化
  2.2.2 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
  2.2.3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
  2.2.4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交流
  3.海虞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3.1.1 两馆一中心建筑
  3.1.2 农家书屋
  3.2 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3.2.1 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3.2.2 大量的文艺创作工作
  3.2.3 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
  3.2.4 全民开放的电影欣赏
  3.3 海虞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村组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强
  3.3.2 文化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缺乏
  3.3.3 发展村组群众文化不能实事求是
  3.3.4 群众文化需求存在差别,参与性不够广泛
  3.3.5 文化产业市场化不太活跃
  3.3.6 民间文化活动创新程度不够
  3.4 海虞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府部门对村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3.4.2 群众认识存在误区
  3.4.3 网络文化的冲击
  3.4.4 乡镇文化建设起步晚,处于探索阶段
  4.加强常熟海虞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对村组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4.2 加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4.3 抓住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4.4 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突出特色
  4.5 加强对海虞镇特色文化的扶持
  4.6 转变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重视村级文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乡镇文化作为最前沿的文化阵地,对本地区人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虞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人民的呼声,投身于文化建设的潮流中。作为经济发达的乡镇,海虞镇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海虞镇位于苏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海虞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2)从历史角度看,海虞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荟萃,拥有 2700 多年的文明史。

  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沉淀过的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地区特色,建立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它是人们共同的思想结晶,人们愿意将其持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3)从领导者的意识角度看,海虞镇各级领导者们特别是海虞文化站长非常重视本地区的文化发展,他们愿意提供资金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之类的文化基础设施,也愿意出资举行各类文化活动,让百姓参与其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但是海虞镇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在政府的支持下,虽然它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姿态良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部门垄断、效率低下,资金来源单一、难以市场化等弊端;另一方面,由于海虞镇历史、经济等因素,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海虞镇在如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它的文化建设的成果到底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能有效解决吗?本人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2 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乡镇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很多,但却没有单独针对海虞镇的研究,本文是第一篇对海虞镇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通过对海虞镇文化建设目前情况、问题、原因的分析可以引起海虞镇政府部门及民众的思索,同时可以为其他乡镇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虞镇的文化建设相比其他乡镇来说是成功的,通过对海虞镇文化现状的分析介绍,可以让其他地区了解海虞镇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方向与模式。

  (2)海虞镇现在的文化建设虽然取得重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对文化建设研究可以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其参考,并发散他们本身的思维,引发自己的思考。

  (3)乡镇文化建设本身的意义促动本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海虞镇的文化建设影响了农民的文化素质,甚至对新农村的精神风貌也有一定的影响。文化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保证,海虞镇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即使经济发展再好,社会秩序也会一团糟,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会很大的阻碍未来经济发的展,殃及子孙后代。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经检索,目前国外研究成果中与本课题题名一致的成果未见显示,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借鉴。

  国外研究成果较多的是社区文化建设。国际社区发展经验表明,社区文化建设尤为重要,社区文化是国外社区建设的普遍功能。社区文化能够引导社区区民的价值观,对他们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引导和凝聚作用。同时能增强社区区民的依赖感、归属感,他们对社区的喜爱和认同既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社区和谐。相对于中国来说,社区文化是国外社区建设普遍展开的内容,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美国与 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了兴建社区学院来开展社区文化教育。过早地研究与发展,这些国家的社区文化建设以初具规模。

  (1)关于公共产品的定义

  林达尔(Erik Lindah 1919 )认为,公共产品是国家对人民的一般给付,个人或个人集团对公共产品支付的价格是赋税.萨缪尔深(Paul A Samuelson 1954)认为,公共产品也就是集体消费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2)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

  蒂伯特(Charles Tiebout 1956)提出了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即“用脚投票”理论。他认为,人们会像选购商品一样挑选所愿意居住的地区,并选择那种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他们意愿而税收又最合理的地区居住。地方公共服务均衡模型突破了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垄断和消费者被迫接受的思想禁锢,设计了地方公共服务的偏好显示机制,引入了“消费者选择”,从而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对于探索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1961)认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产生和供应需要区分开,生产既可以由私人来承担,又可以由公共部门来承担。

  (3)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托宾(James R.Tobin 1970)提出了“特定的平均主义”理论。他认为,一些稀缺性的公共服务如健康医疗、教育法律运用能力等应当与支付他们的能力一道实现平均分配。对于许多公共服务来说,完全通过私人或竞争的方式提供,可能会使市场分层分类,虽然会提高生产率,但却变成只是迎合部分接受者的需要而无法真正体现公平,这导致去多公共服务的生产往往因考虑公平的因素而不得不采取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必须是有限度的,是利己不损人的,即必须依据等价交换原装进行。

  (4)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

  二十世纪 80、90 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新公共理论在当代行政公共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受重视,其中最典型的是的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他们的着作中,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企业家理论缺陷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该近当代公共理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摒弃新公共理论特别是企业家理论的固有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的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与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理论。

  1.3.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全国各地创建起来,各种符合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也大量去办起来,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一批批研究乡镇文化的专家学者。

  (1)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吴德新(2004)认为发展乡镇文化,是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明乡镇的一个标志。从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来看,乡镇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前沿地位和突出的现实意义。林怡(2011)认为乡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存,对和谐世界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增建设乡镇文化事业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推进乡镇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不断发展。

  (2)乡镇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程先珠(2010)认为各地乡镇已经深深感到,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已经不单纯是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它同时成为农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需求。因此,十年来各地乡镇积极创建新活动载体,加强了以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图书馆(室)、远程教育中心、电子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并通过春节、元宵节、三八节、国庆节等各种节日开展活动,大大丰富了活动内容,成为推动农村文化的新动力,使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文化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3)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德新(2004)认为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三道屏障(文化理念落后、文化政策滞后、文化人才缺乏),因此他建议要依托三大优势(城区文化、乡镇经济、传统民间艺术),开展三项工程(文化网络工作、特色文化系统工程、乡镇文化希望工程),实现三个飞跃(文化建设认识、文化生活面貌、文化成果)。

  程先珠(2010)认为乡镇文化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与城市相比,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文化产品、服务相对供给不足,文化保护也相对落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

  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他认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项措施,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的文章对乡镇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以及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自己的研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反映出了国家文化政策和地方执行的不一致性,认识的差异性,且提出了较为忠恳的建议。

  但上述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大部分的文章针对的都是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对于地方现状的研究很少,而且建议都是一概而定的,并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实用性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将以常熟海虞镇这一地区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常熟海虞镇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海虞镇文化建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从理论基础上对本课题的介绍。主要包括绪论和相关理论概述。绪论描述了海虞镇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与战略意义,了解了国内外乡镇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总结出自己探索过程中所用的研究方法。相关理论概述。从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文化建设的意义等方面了解文化建设,为下一步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2)海虞镇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现状:从海虞镇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强、文化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缺乏、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不能实事求是、群众文化需求存在差别,参与性不够广泛、文化产业市场化不太活跃、民间文化活动创新程度不够;原因分析:

  政府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群众认识存在误区、网络文化的冲击。

  (3)提出海虞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抓住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突出特色、加强对乡镇特色文化的扶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1.4.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通过在学校图书馆阅读报刊、书籍,在网络上查找中国期刊网,广泛搜寻相关文献资料和信息,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本论文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知识和理论。并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分析和研究,了解当前常熟海虞镇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不足,提出要研究的内容和初步研究思路,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第二,访谈法。首先,通过海虞镇文化站站长根据自己工作经历描述海虞镇文化建设的情况。其次,根据本人亲身经历和收集资料中了解的情况向文化站站长提出问题,他再进行具体描述,了解到海虞镇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最后,对海虞镇文化站、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一些基层文化设施情况。

  2.乡镇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2.1.1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概念很宽泛,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国际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50 多种。中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如下: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得到公认,我们目前可以从三个方面给文化下定义:1、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通过思考所造成的一切。具体讲,文化是人类存续发展中对外在物质世界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断作用及其引起的变化;2、文化不等于文明,文明是在一定(旧有)文化基础上进步了的新型文化,文化是宽泛的中性词眼,文明是相对的褒义词眼;3、文化在人类社会所及是一个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极其复杂庞大的综合体系。

  2.1.2 公共文化的内涵

  公共文化就是能为广大社会公众接触或享用的具有物质或精神享受的一些产品或设施,如图书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基于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积极外部效应的公共服务,是一种公益性的服务,其正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作用;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效应;最后,公共文化服务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领域的公益性物品或者服务,不过,其公益性并不是一定的。根据公益性水平不同以及是否具有排他性或者竞争性,还可以细分为纯粹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务,具有有限竞争性的准公益文化物品和服务以及具有优先排他性的准公益文化物品和服务。

  2.1.3 乡镇文化的内涵

  乡镇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乡镇社会成员精神生活的总合,包括乡风民风、乡镇环境、居民素质、文化传统、规章制度等。狭义上是指居住在乡镇的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学习和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乡镇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乡土性,也就是地域特点,这是乡镇文化区别于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

  2、参与性,这是乡镇文化在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3、通俗性,这是乡镇文化在内容上的特点。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2.2 文化建设的意义

  2.2.1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保护传统的、民族的文化

  我国有着 5000 年灿烂的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强的入侵,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浩劫,人们也掀起了一股放弃中国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潮。民族文化的破坏不仅侵蚀了人们的心,更破坏了民族的独立、团结。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立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2 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

  一方面,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优势产业,创意设计、新兴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动漫游戏等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正在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的产值在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市场愈加活跃;另一方面,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和谐民主的文化可以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

  2.2.3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

  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稳定,对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幻想、对社会主义还存在怀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以导引社会情绪,引领思想力量,分流精神压力,增进国民福利,提高幸福感指数。

  同时在继承中创新文化,在引导主流文化中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使融汇众家所长,促进思想解放,引领社会思潮。

  2.2.4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交流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我们既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那我们只有接受它。其中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人们难以沟通的重要原因,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文化融合,了解他国、他人的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可以增进心里的距离、增进感情。

  3.海虞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海虞镇地处长江之滨,全镇总面积 108.6 平方公里,1999 年由原王市、福山、周行镇和福山农场合并而成,总人口近 14 万。海虞下辖 2 个办事处、1 个农场、17 个行政村和 4 个居委会。海虞镇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产量高,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它在 2001 年~2011 年的本地区生产总值与农工业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特别是农工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表3-1 海虞镇经济情况

海虞镇经济情况

海虞镇经济情况

图3-1 海虞镇经济情况

  但海虞镇不仅是经济发达的乡镇,而且还是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镇党委、政府和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文化站站长的大力倡导与民众的积极参与下,本着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为宗旨,拓宽文化阵地,先后投入巨资建设体育馆、文化中心、美术馆等基础设施;强化文艺创作,积极开展各类文化组织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促进了全镇经济和文化的快速、较好发展,增强了民众间的感情交流。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乡镇农村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开局。

  3.1 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海虞镇领导者们为了给海虞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尽可能地在基础设施上满足百姓的需求:

  3.1.1 两馆一中心建筑

  两馆一中心是海虞镇基础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3-2 两馆一中心的投资与建筑情况

两馆一中心的投资与建筑情况

  海虞镇依托“两馆一中心”建设,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其中新峰美术馆是常熟首家非赢利性民办公助美术馆,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亮点。海虞政府采取的是“民办公助”形式,该馆由政府提供场所、姚新峰筹资建设的公益性美术馆,共投资 702 万元。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建有 1500 平米多功能展览厅一个,可展出美术作品 150 幅左右,此外还建有 1 个 100 多平米的画家工作室和 2 个教室。红木产业馆建筑 3000 平方米,投资 1300 万元,将商业与文化结合起来,体现出常熟海虞的产业特色。而海虞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占地 16 亩,其中建筑面积有 4700 平方米,供投资 1000 多万元,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在海虞居住的人民均可免费进入,一年全天候开放)、影剧院、有线广播机房、电子阅览室、书场、音乐中心、培训室、乒乓室、有线电视机房、演播室、桌球室、编辑室、录音房等,功能完备、设施先进。

  3.1.2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藏书丰富为百姓读书提供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海虞镇为了提高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文化知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供 17 座,里面藏有各种各样适合百姓阅读的书、报刊。

  3.2 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在政府部门先进的文化理念下,海虞镇不仅有先进的基础设施,而且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实行,不像某些地方将基础设备当摆设,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特别是海虞镇在文化活动建设拨款方面,政府领导秉持着“只要在其他方面稍微压一点就可以是文化建设提高很多点”的理念,对海虞文化建设的投入资金比较宽裕,他们认为文化可以陶冶百姓的情操,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因此很乐意在这方面出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年度组织或协助组织各类活动 40 余次,千人以上大型组织活动 10 次以上。

  其中比较大型有特色的主要有“元元翠翠拉家常”,采用方言说话方式(考虑到年长者听不懂普通话)让百姓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并且让两方扮演正反两种角色进行理论,深得群众的喜爱;时尚海虞全民秀活动,初赛时,他们穿着自己的服装走上 T 形舞台,当起了模特,诠释对时尚的理解。决赛在镇工人文化宫前举行,18 组个人或组合入围选手走上红地毯,在“星光大道”上各显身手,吸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群众自己准备服装,展示各种地方特色;东方广场故事台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跃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而提供的一个平民化的文化自我展示平台。

  3.2.2 大量的文艺创作工作

  年度文化创作作品达 120 多件,其中文艺表演类作品有 11 件,市级以上文艺创作作品 15 件,不少作品在全国、省内获奖;有 3 件作品参加市群众文艺创作汇演,海虞中心小学的古筝表演获三等奖;新肖桥腰鼓表演在市“网通杯”首届腰鼓大赛中获得铜奖;5 件作品在市委宣传部等组织的“我是常熟人征文演讲赛”中获奖;此外,还组织参加“中利杯”戏曲票友大赛,市计划生育汇演等市级比赛、表演活动;一批表演类作品在镇文艺活动 进行表演。

  3.2.3 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

  海虞镇的民间文艺活动事业蒸蒸日上。开设了海虞书场,说书时是表演、说唱三管齐下,生动的表情和铿锵的语言让大家记忆深刻。海虞镇有 19 支民间演艺团队,如新肖桥村业余文艺演出队,黎明制衣厂演出队,徐桥桥文艺表演队等文艺小团体,他们由民间自发形成,自编剧本(大多应用民间英雄为原型)、自供道具进行演出,义务为群众表演节目二十多场,并先后二次参加市文艺演出,腰鼓表演获常熟市首届腰鼓大赛铜奖。活跃了群众文化,丰富了群众生活。有的甚至被请到邻市进行表演,极大地增长了群众的积极性。

  3.2.4 全民开放的电影欣赏

  海虞文化站站长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超前的敏锐意识,早在 2004 年时,他按照“每村每月一电影”的方针,每月提供电影院为村民放电影,而国家2007 年才开始有意识地提出实行。而且他为了使更多的百姓能够在一起看电影,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和谐性,电影票由原来的 3~5 元,到后来免费向全民开放。

  3.3 海虞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虞镇在镇府部门的重视下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现在海虞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而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相协调,城镇与农村文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影响到了小康社会的建成,尤其在乡村地区,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小康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3.3.1 村组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强

  目前海虞镇各行政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物种单一,镇村之间差距大。虽然各村建有农家书屋,但由于存在人力物力问题,使得书屋发挥作用不大。在物力方面,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这块投入的资金短缺,造成书屋里的书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在人力方面,由于村民一年四季无休,只有晚上能挪出时间去书屋看书,如果聘用基层管理人员管理,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政府不想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管理人员。村民本身没有时间、精力去光顾书屋,久而久之造成书屋处于废弃状态。

  3.3.2 文化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缺乏

  由于文化事业近几年刚有所发展,机制与体制发展不健全,基层管理人才队伍不够壮大。海虞镇真正从事文化建设这一工作的只有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共有 6 人(包含文化站站长与副站长),其他的各乡村都没有配备人员,各乡村的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3.3.3 发展村组群众文化不能实事求是

  乡镇文化建设发展艰难的一部分原因是政府部门“拍脑瓜子”做决策,没有深入调查,了解人们群众真正的需要。海虞镇领导特别是文化站站长对本地区群众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能做出一些让群众满意的事,但是毕竟精力有限,存在缺陷,特别是农村,文化存在需求与供给不相适应。没有抓住村民文化需求的关键点,对于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艺表演,虽然没有打压,但也没有采取支持的态度。他们表演的任何节目,政府提供舞台,但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只能自费,使得乡村特色表演只能发展成业余的个人爱好,而不能作为地方一大亮点、特色。基层领导干部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得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只是摆设,政府没有用心的去经营它,里面书目品种单一、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帮助到农民,因此农民利用率很低。

  3.3.4 群众文化需求存在差别,参与性不够广泛

  首先,不同的年龄层次对文化的需求类别不同,在文化广场举办各类活动晚间跳舞活动如参加的大多都是年龄偏大的,年轻人不喜太欢这类节目,参与率不高。农村演艺团队的成员都是 45 岁以上的,他们当时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对文化有着特殊的执着,年轻的这一代对地方特色情感则比较单薄。其次,村镇之间文化需求不同,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主要满足的还是生理层面的需要,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大;而城镇居民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对精神需求增强,对于文化方面的活动有较高的认识,参与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在知识素养上,农民很少有高文化水准的,有的甚至不认识字,让他们读书或者进行文化活动产生不了共鸣,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意识去做;而镇居民文化素养较高,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3.3.5 文化产业市场化不太活跃

  海虞镇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力度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事态良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佳。一方面,能够基本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种类较少,消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众现在还没有文化消费的习惯。

  习惯文化活动是由政府组织举办、政府买单,单一的经费来源不利于海虞文化产业长期发展。文化产业就像不足月的早产儿,即使现在努力加强文化消费,但早期的后遗症还是给它发展造成很大的阻力。如民间的艺术团表演、文化广场上的跳舞活动等都是免费的,如果收费,他们要么不看、要么就去政府闹事。

  另外主持民众观看电影,收费时,基本没人去看。

  3.3.6 民间文化活动创新程度不够

  海虞镇虽然现在注重文化活动创新,特色文化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发展的程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农村。农村有着为数不多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陈旧,没有增加新颖的内容,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如传承下来的民间文艺团队在演艺传统元素的同时没有融合现代元素,内容缺乏创新,所以只有在重大节日是才会演出,而且是业余的,没有专业水平,群众观看率不高。从 2004 年一直持续至今的每月看一次电影活动,播放的内容不符合群众需求,再加上刚开始的收费,看的人不多,其中有的人即使看了也是为了放映室清爽而去的。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即使电影免费,看的人也更少。镇里虽然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如海虞时尚全民秀,扩大了海虞镇文化的知名度,但像这样真正有影响力的精品的有特色的活动数量不多。

  3.4 海虞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海虞镇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4.1 政府部门对村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海虞村组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受经济、历史因素的影响,与城镇相比,对农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政府部门投入给海虞镇的资金充足,但大部分用资金用在了小镇里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中,用于农村的拨款捉襟见肘。唯一有代表性的建设农家书屋是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并没有花费时间经历去经营它。而且农民群众自身也存在问题(作息时间短、知识文化水平低等),这些使得农家废弃情况严重。另外,对民间的文艺活动进行管理的部门根据当地的民情和风俗认为很难向专业方面发展,因此也没有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支持。

  3.4.2 群众认识存在误区

  海虞镇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不起来的一部分原因是人民群众认为凡是政府出资创建的设备如图书馆,创办的活动、节目如文化广场晚上的跳舞活动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是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应该免费向群众开放,如果收费,就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民间演艺团队的成员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演出,演出时也没有意识向观众收取费用,使得他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去经营成一支专业的队伍带动文化消费。

  3.4.3 网络文化的冲击

  现在电子技术发达,基本上每家都配有电脑,手机也是智能的,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大家喜欢在家上网聊天、看电视、购物等,举行的集体文化活动如看电影在家也能看到,而且比较方便,而晚上在东方广场的文化娱乐活动参加者是年龄层次偏大的、不太会玩电脑、手机,年轻人则比较倾向于在家上网、看电视。

  3.4.4 乡镇文化建设起步晚,处于探索阶段

  国家从十六大开始逐渐重视基层文化发展,各地区的乡镇文化建设也都新建不久,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参考,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也只能参照外国文化建设的模式再结合本国的国情,而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很难真正掌握乡镇的实际情况,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即使认识到问题所在,也很难改变现状。

  4.加强常熟海虞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对村组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政府不仅要重视镇里文化建设的发展,针对农村这一块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也应该加以重视,增加投资。如改善农家书屋现有的情况,引进管理人才,为农民读书提供指南。并且在现有的情况下,增加必要的器材、设备。如农民组织的演艺团队,政府可以出资为他们提供道具、服装等,鼓励他们走专业化道路,形成文化特色,也可以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投资。

  4.2 加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家书屋收效甚微的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管理人才,使得其处于无序状态。

  加强人才队伍的组织建设,一方面可以从本村中发掘有知识素养的人,因为他们对村里人员的基本情况熟悉,了解群众的知识面,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读书,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另一方面,对于愿意到基层锻炼的志愿者,如大学生可以大力支持,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保障,让他们安心在这边工作。

  4.3 抓住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海虞镇领导者们应该让基层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倾听农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扶持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可以将海虞镇文化建设的的成果纳入干部考核的范围内,考核的指标既包括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也要注重成果,了解老百姓是否真的受惠。督促基层干部做好文化建设工作,使他们能更好地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

  4.4 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突出特色

  首先,海虞镇人民要在思想上解放起来,采用奖励性方式鼓励群众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还应该与时代相结合,创造出新文化,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最后,海虞镇要多举办适合老百姓的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寻找灵感,进行创新。

  4.5 加强对海虞镇特色文化的扶持

  政府可以出资支持农村业余的演艺团,请专业人士组织管理,发展成专业的演艺团,民营企业出资请他们在喜庆节日中进行表演,将企业文化与地区文化相结合,当然政府可以为出资的民营企业提供一部分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另外,在东方广场故事台等类型节目中发展一些质量高的精品节目,打响品牌特色,这样企业可以对其赞助,也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让这类节目变成官商合办形式.

  4.6 转变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重视村级文化建设

  海虞镇政府部门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视镇级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村级文化建设的发展,镇村应该两者兼顾。另一方面,在组织上还要有实际行动,将农村文化建设列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设置常态化的机制,聘请专人管理、投入充足的经费,同时将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拉入到农村建设中。只有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很快建成。

  结束语

  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海虞镇文化建设的情况,通过文献法、访谈法了解了海虞镇的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情况,从而可以感受到海虞镇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就问题的存在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别人的经验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文章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主要采用访谈法向海虞镇文化站站长咨询一系列问题,对海虞镇只进行部分的考察,收集的资料有限,文章的广度不够。同时由于本人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实践能力、经验有待提高、加强,在探索过程中,能能从表面入手,文章比较浅显、深度不够。

  针对文章本身存在的问题,我将继续对海虞镇的群众进行多方面的访谈调查,拿到第一手资料,并与海虞镇文化站站长、文化研究的有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想法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希望海虞镇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缺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未来在文化站站长的带领下迎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钰晨.苏南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探析--基于常熟市海虞镇的活动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51-52.
  [2]周小龙.基层党组织在乡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N].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3
  [3]李占先.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浅谈新农村乡镇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08):152.
  [4]黄耿鑫.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11):61.
  [5]梁永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2,(03):275-276.
  [6]孙福青.突出“四有” 推进乡镇文化建设步伐[J].大众文艺,2011,(12):188.
  [7]林怡.寻求复合型模式促进乡镇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1,(15):26-27.
  [8]王晓燕.公共图书馆与社区乡镇文化建设[C].济南市 2005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9]叶君强.历史文化古镇的规划保护与利用--以浙江省台州市章安古镇为例[J].浙江建筑,2008,期号(05):9-10.
  [10]吴德新.新时期乡镇文化建设的探讨[J].华夏星火,2004,(10):74-75.
  [11]闫树娟,金红叶.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刍议[J].山西农经,2007(03).
  [12]程仙珠.对乡镇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0,(04):128.
  [13]于群.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2,(03).
  [14]周晓丽,毛寿龙.论中国公共文化及其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8,(01):90-91.
  [15]赵林英,裘君谟.促进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N].中国文化报,2007(06).
  [16] 李建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11)
  [17] 刘玉堂、黄南珊、刘宝昌.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 [J].学习与实践,2007(04)
  [18]马子顺.对乡镇文化的思考 [J].百家之言,2011,(23):296
  [19]韩丽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J].群文天地,2012,(04):267-268.

相关标签:文化建设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