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在物资、精神及语言上的差异

来源:福建茶叶 作者:张曦.
发布于:2021-03-12 共5927字

  摘要:西方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建立在我国茶与茶文化西传的基础之上。然而, 西方社会并非对我国茶文化进行全盘的吸收与接受, 而是通过将这种外来文化与自身社会文化进行融合, 促使自身茶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特色。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对比, 对于了解中西茶文化特点以及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三个层面, 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并对中西茶文化之间差异的产生原因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 中西文化; 差异; 原因;

  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也传入西方并受到了西方社会的追捧, 与此同时, 在中国茶文化与西方社会文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 西方茶文化逐渐呈现出了区别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以中英两国为例,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无论是在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还是语言文化层面, 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茶文化

  1 物质文化差异

  从中西茶类的差异来看,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而不能一一列举, 根据各种茶制品的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 (发酵) 程度的不同, 我国茶叶种类可以统分为六类, 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黄茶。而英国茶叶种类则相对较少, 并且社会大众多倾向于饮用红茶, 花茶与绿茶则并非主流。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 不同的茶叶种类具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和不同的冲泡效果。

  从我国茶叶冲泡方法来看, 以乌龙茶、绿茶为例, 其中, 乌龙茶具有较粗的特点, 因此, 在冲泡过程中, 需要使用沸水冲泡大量茶叶。同时, 乌龙茶又被称作"功夫茶", 这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具有复杂的程序, 这些程序包括茶具的选取、茶叶的细分、碎叶与茶叶的均匀分布等。另外, 乌龙茶的冲泡讲究高冲入壶, 从而促使乌龙茶呈现出上下翻滚的审美效果。冲泡时间则需要掌握在十秒钟到三分钟之间, 从而确保乌龙茶的香气能够得到完全的激发。而绿茶的冲泡与乌龙茶则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别, 根据茶叶投入顺序的差别, 绿茶冲泡可以分为上投法、中投法以及下投法。由于绿茶茶叶在冲泡之后呈现为天然的浅绿色, 因此, 玻璃杯是饮用绿茶最好的容器, 通过使用这种容器, 饮茶人可以对茶叶的形状变化、颜色变化等进行观察, 从而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在茶量方面, 在冲泡过程中, 只需要选择两三片茶叶, 就可以泡出香气芬芳的茶水, 而八十度的温水, 则是绿茶冲泡的最佳选择, 从而避免沸水破坏茶叶完整性或者由于温度过低而难以冲泡开茶叶的情况;从西方茶叶冲泡方法来看, 以英国的红茶冲泡为例, 英国红茶的冲泡并非只有茶叶, 还包括糖、牛奶、蜂蜜、威士忌等配料, 这些配料的选择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差异而呈现出了不同。在泡制过程当中, 配料的放入具有特定的顺序。当茶与牛奶搭配时, 则需要先放牛奶再倒茶, 如果茶与糖搭配, 则需要先倒茶再放入糖。如果在泡茶过程中的泡制顺序出现错误, 则会被视为是欠缺教养。另外, 在英国红茶的冲泡中, 饮茶者并不会观察茶叶在冲泡中的形变, 而会将茶叶碾压成末并使用沸水冲泡。在待客过程中, 一般为女主人为客人倒茶, 而在客人想要继续喝茶时, 则需要说明并继续由女主人倒茶, 如果自己倒茶, 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招待心存不满。另外, 在英国, 由于末状茶叶会影响饮用口感, 因此, 英国人发明了袋茶, 即将碾压成末的茶叶装入小袋当中并进行冲泡, 如立顿红茶是袋茶中的著名品牌, 这一产品对于英国红茶文化的推广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另外, 在物质文化差异方面, 中西茶文化在茶具方面也展现出了不同。我国茶具不仅包括饮茶工具, 还包括采茶工具、制茶工具与贮茶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 茶具则主要是指泡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关于泡茶、饮茶中所使用的各类器具, 陆羽在《茶经》种列举了八大类与二十八种, 而茶具的选择则需要强调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如茶具的颜色需要与茶汤相互映衬、茶具材料不仅要坚固而且不能对茶质产生影响等。古人饮茶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 而功夫茶所使用的茶具则十分繁多, 除上述茶具之外还包括茶海、茶荷、茶针、茶巾等。相对而言, 我国从明代之后就不在使用金银器作为制作茶具的原料,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物质会影响茶叶质量, 而在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之后, 西方国家则将茶文化作为一种宫廷文化, 并使用银来制作茶具, 与此同时, 茶具的色彩、形状、图案等也具有我国茶具带来的文化烙印。直至维多利亚时期, 瓷器成为西方国家茶具的主流, 而茶具造型设计、色彩与图案设计等也都逐渐体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以维多利亚时期的下午茶为例, 泡茶与饮茶过程中涉及到的茶具包括滤匙、放过滤器的小碟子、杯具组、糖罐、托盘、奶盅瓶等15件, 茶具上多绘有花卉图案且在杯沿镶有金边。由此可见, 维多利亚时期的西方茶具可以用优雅高贵来形容, 这一特点也反映出了西方社会大众对品质生活、美好氛围的追求。

  由此可见, 从物质文化来看, 中国茶叶种类十分丰富,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大多钟情于红茶;中国泡茶一般为清饮并具有复杂的冲泡流程,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会在茶中加入辅助材料, 并根据个人口味对辅助材料以及加入量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中国茶具讲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而西方茶具则呈现出雍容华贵的特点。

  2 精神文化差异

  我国传统哲学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 而农业发展与自然具有紧密关联, 为此, 我国社会大众对大自然具有一种天然的崇拜之情和依赖之情, 这也促使"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了我国传统哲学文化以及我国茶文化中重要的观点。具体而言, "天人合一"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天人一致与天人相通。这种文化在道家体现出十分明显, 道家追求归真、崇尚自然, 而茶作为天地之精华, 具有宁静、淡薄等神韵与品格, 因此, 道家茶人会通过饮茶来表达自身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天地与我并生"境界的追求。受到道家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人虽然将儒家经典作为教化正统, 但是当自身才华抱负难以得到施展时, 则会追求向自然的回归, 而古代文人与茶的亲近, 也自然表现出了古代文人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另外,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正是这种文化的影响, 我国社会大众更加关注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群体利益, 换而言之, "和合"是我国社会大众的重要追求。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深受儒家文化、"和合"思想的影响, 这促使茶的品性与儒家思想、"和合"文化呈现出了较高的契合性, 如茶生于山野之间、苦中带甘并可以使人保持清醒, 正因为如此, 茶被儒家作为一种开展社会教化的良方, 他们赋予茶以高洁、清廉的品性, 并认为茶能养廉。另外,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 茶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人自省、推动人沟通、构建和谐氛围的饮品与文化, 如在饮茶场所中, 饮茶之人往往自谦而讲究礼仪, 这则体现出了我国茶文化所具有的"和合"内涵。

  我国茶文化受到农耕文明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呈现出了以"和合"为思想内核的特征, 然而, 西方国家茶文化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特点却与我国茶文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以英国为例, 英国国土由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等共同组成, 从发展历程来看, 这些土地曾经经历了不列颠、罗马以及盎格鲁一撒克逊的统治, 而战争与武力则是获得统治权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 罗马与希腊文化对英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对于我国传统哲学理念而言, 西方哲学家虽然同样关注自然, 但是却并没有表现出如同我国社会大众一样对自然的崇拜, 而是希望通过探索自然奥秘来对自然进行征服与主宰, 由此可见, 我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而英国哲学则强调"天人相分".这种哲学文化的形成, 自然也会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如英国社会大众所饮用的红茶经历了发酵等后期加工程序, 而在饮用过程中则会加入其它调料, 这体现出了英国社会大众更倾向于依据自身需求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的倾向。另外, 英国茶文化承载着较高的生活品味。当茶叶以一种奢侈品的姿态传入英国之后, 英国宫廷文化对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贵气十足的特性则在英国茶文化中得到了保留, 因此, 在英国茶事活动中,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讲究礼仪并会对自身最佳状态进行展示, 与此同时, 饮茶环境也呈现出了舒适优雅的特点。虽然普通的社会大众在饮茶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讲究, 但是同样表现出了对茶事活动较高的重视程度与谨慎态度。

  3 语言文化差异

  茶文化中承载的语言文化主要以文学语言为表现形式。文学语言的产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具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 真实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语言的源泉, 而文学语言也能够对真实的社会生活进行反映, 与此同时, 由于文学创作包含着作者所具有的丰富情感, 因此, 文学语言也能够呈现出较高的感染力。

  我国茶文学具有丰富的形式, 如茶专著、茶诗、茶词、茶小说、茶联等, 而茶文学形式之所以丰富, 是因为茶是我国"国饮"并被我国各个阶层的社会大众所熟悉和喜好, 因此, 不同文学领域中的文人都会对茶和茶文化进行描述与呈现。如在《诗经》中就有七首与茶相关的诗歌, 即《邶风·谷风》:"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大雅·绵》:"周原膴膴, 堇荼如饴";《豳风·七月》:"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豳风·鸱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 有女如荼";《大雅·桑柔》:"民之贪乱, 宁为荼毒";《周颂·良耜》:"其镈斯赵, 以薅荼蓼。荼蓼朽止, 忝稷茂止".魏晋南北朝时期, 饮茶之风日益盛行, 这也让茶成为了文人群体广泛关注的事物与文化。唐宋时期, 与茶相关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 如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写道:"不寄他人先寄我, 应缘我是别茶人。"这既体现出了友情可贵, 有展现出了白居易对茶的喜好。苏轼则通过《汲江煎茶》呈现出了汲取江水煎茶的场景。元明清时期同样具有许多描写茶的诗歌, 如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谢宗可《茶宪》, 明代文征明《煎茶》等。另外, 清代小说《红楼梦》作为"清朝生活的百科全书", 自然也对我国的茶类、饮茶情景等作出了很多的描写, 而当代小说《茶人三部曲》系列, 则通过塑造茶人形象对我国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等作出了呈现。由此可见, 我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体现出了我国文坛对茶文化的重视与关注, 也展现出了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我国文学创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虽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发展时间较短, 但是社会各个阶层对茶、茶文化的狂热却令人惊叹, 也正因为如此, 茶这种外来事物才能够得到长时间的继承并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且规律的生活方式。从英国茶文学语言来看, 1633年, 艾德蒙·沃勒为了向"饮茶王后"凯瑟琳祝寿而首创英国茶诗《论茶》, 这一作品对茶所具有的功效、品性等进行了描述与赞扬。1820年, 雪莱创作了《致玛利亚·吉斯伯恩》, 这一长诗有三百多行, 展现出了作者雪莱对茶的狂热。在英国小说作品中, 对茶的描写一般出现在对生活场景的呈现当中, 如夏洛特·勃朗特所创作的《维莱特》对英国社会中的下午茶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简·奥斯丁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也多次出现饮茶场景。相对于我国小说作品对茶和茶文化的呈现而言, 英国小说作品更多的是将茶作为一种塑造人物、强化剧情的媒介, 这虽然能够反映出茶与茶文化在英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却没有对茶文化所具有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很难在英国文坛中看待以茶喻人或者用茶来阐述生活的案例, 这也是中英茶文学所具有的差异之一。

  4 中西茶文化差异原因

  中西茶文化具有不同的生成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与此同时, 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会对中西茶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具体表现等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 对中西茶文化差异产生原因做出分析的过程中, 可以从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文化背景对中西茶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来看, 对于我国而言, 茶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文化形式, 这决定了我国茶文化必然会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并在生成过程中留下明显的传统文化烙印。如我国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多有融合, 而茶文化所讲究的中庸、和合、贵生、禅茶一味等内容也都是来自于儒释道文化体系,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大众也是将茶文化作为一种接近我国传统文化、追寻我国古人意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 我国茶文化的生成过程与发展过程, 始终处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框架之内, 在这一过程中, 我国茶文化持续汲取着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丰富营养。反观西方茶文化, 茶文化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属于一种外来文化, 当然, 这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 促使西方茶文化同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十分鲜明的特点, 这个文化交融过程, 是西方国家对茶文化进行不断吸收、创新与内化的过程。另外, 茶文化发展时间对茶文化内涵的厚重程度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显然, 相对于我国茶文化发展时间而言, 西方茶文化发展时间可以使用"极短"来形容, 而这则决定了我国茶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的存在形式等;社会价值观同样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我国社会大众局域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 这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合"思想等具有紧密的关系, 而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 我国茶人将茶与茶文化是做一种实现自身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并在茶事活动中对这些价值观进行践行。反观英国等西方国家, 社会大众所具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更为明显, 从这种价值观在茶事活动中的表现来看, 饮茶者会通过选择精美的茶具来彰显自身的地位或者品位, 他们希望通过良好的饮茶礼仪和成功的茶会来保全自身面子等。由此可见, 社会价值观对茶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西茶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产生既与中西茶文化发展历程具有紧密的关系, 也与中西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具有紧密关系。通过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对于更好的了解中西茶文化以及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宇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现代交际2019 (5) :106-107.

  [2]许培芝。基于跨文化交际的中西茶文化对比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 (25) :154.

  [3]令狐曼, 张可。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福建茶叶, 2018 (5) :364-365.

  [4]黄心群。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8 (1) :330-331.

  [5]谭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中西茶文化差异的渗透研究[J].福建茶叶, 2017 (8) :171-172.

  [6]黄靖。中西茶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及应对[J].福建茶叶, 2017 (6) :336.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张曦.茶文化视阈下中西文化对比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4):209-210.
相关标签:中国茶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