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多方面表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21-09-24 共6057字

范文一:从“民以食为天”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社会活动,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中西方人们在饮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礼仪、姓名和称呼用语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 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饮食文化差异

      “民以食为天。 ”说起中西方文化差异,我认为应该先从饮食文化说起,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菜的样式千变万化。

      中国人常说:“药补不如食补”“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重菜肴的味,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可以讲究餐具、用料、服务,但更讲究营养搭配,注重菜的内在质量,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西餐的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从小习惯独立。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中西方饮食差异.png

  二、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上的差别

      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别, 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总的来说,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倾向于从整体看问题,而西方的显著特征是分析,倾向于关注个体和局部。 换句话说, 就是东方是合二为一, 西方是一分为二。 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东方思维方式从综合出发, 认为万物归一。 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 而西方则强调对立面的斗争。 东方重合,西方重分。 就拿“国家 ”这个名词来说 ,中国原来就这么一个词,其含义笼统而丰富。 而西方则分得比较具体, 有几种说法:state, 国家机关;country,疆域;nation,民族。 再拿医学来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全面考虑,一副汤药,多方照顾。 而西医则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主客关系的认识上, 东方占主导地位的是 “天人合一”,而西方则是“天人相分”。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多为直线型, 喜欢直接表达;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大多为螺旋形,喜欢委婉含蓄地表达。 中国人注重整体、经验,思维比较抽象,偏重精神感受。 西方人比较具体,注重实用。

      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 在西方文化里,亲戚朋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 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 ”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so thin”,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在国外商务早餐很普遍, 边喝咖啡边交流,晚餐总是与家人在一起。 邀请外国女士共进晚餐,会让对方很尴尬。 而中国人却“玩转”了丰富多彩的商务晚宴。

  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西方人重个人、重利、重法、重竞争,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中国人重群体、重社会、重和谐、重义轻利、重情轻法,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西方人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因此,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甚至把接受别人的帮助看做令人难堪的事, 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表现自己的无能,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他们认为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依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

  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与西方人交际要做到“七不问”: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去哪儿”“吃了吗”。 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 ”中国式的自谦或自我否定像“惭愧”“哪里”“寒舍”等,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 赏 力 。 西 方 人 对 赞 扬 总 是 高 兴 地 回 答“Thank you”以 表接受 ,整天把 “Thank you”挂在嘴边。 中国人不常用“谢谢”,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

      五、姓名和称呼用语的差异

      中国“重姓轻名”“男女各姓”,男子的名字多用英武博大之词,普遍带有阳刚之气;女子名常有秀美、贤淑、可爱的形象。 英语国家是名在前, 姓在后,“重名轻姓”“妇随夫姓”。有的人只有一个名,有的人有两个或三个名。

      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又称教名,中名一般不用,只在正式场合或签署文件时使用。 如“Linda Jame Smith”常 写成 “Linda J. Smith” 或“L.J. Smith”。 中国人习惯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忌讳重名;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与长辈或名人同名表纪念和尊重。 中国人的称呼以“姓”居首位,必加职位身份或亲属,而英美人则以“名”居首位,用“Mr.”“Mrs.”“Miss/Ms” 加上姓或者直接用 “Sir” “Lady” 来 称呼 。

      他们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Jim Green”可称呼为“Mr. Green”或“Jim”,这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 甚至初次见面就可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如“Uncle Tom”,一点儿也没有不尊重的意思。 甚至子女对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 如学生对教师、下属对上司,教师和上司并不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或太随便,相反认为自己待人友好、容易亲近。

      英语中亲属称呼很笼统, 汉语中有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和姨父等区分,英语就一个“uncle”。 中文里有“你”和“您”,英文中就只有一个“you”,以致当中国人面对年长尊贵的客人说话时,很不好意思直呼“you”。

      在中国称“老”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 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 人 称 其 为 “elderly people”, 都 用 “seniorcitizens”这 一委婉语 。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 龙在中国是民族的象征,在西方却被视作恶魔;汉语中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而英语中则是智慧之鸟。

      参考文献:

      [1]周舵.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商业文化,2008(6).
  [2] 高 菲.文 化 交 际 中的中西 方 差异.大 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9).
  [3]段学莲.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科技信息,2008(3).
  [4] 成 林.跨 文 化 交 际 与 中 西 文 化 冲 突.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
  [5]李莉华.解析日常交际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3).
  [6] 马 登 龙.中 西 方 背景 下 的 思维 差异.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范文二:中西方服饰的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文章分析了中西方服饰文化中审美标准的差异,以及中西方服饰在颜色设计、结构设计、着装方式之间的区别,阐述了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

  关键词:服饰文化;文化差异;服装;

  服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宝贵结晶,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1].各国人民在根据自身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文化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丰富了服饰文化体系。从一开始的实用性发展到后来的民族性、独特性;从单一的设计元素发展到繁复的配饰文化;从封闭式向国际化潮流发展,沉淀融合,成为了一个绚烂多彩的艺术宝库,使中西方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中西方服饰差异.png

  一、中西方服饰文化中审美标准的差异

  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十分崇尚礼制传统与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的传统服装一向被看作穿着者权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加上儒家以及道家等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服饰多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使用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一种飘忽自在的视觉效果,形成一个自成纹理、和谐统一的服装设计造型。因此,中式服装造型往往能充分凸显服装穿着者典雅大气、端庄大方的气韵。

  与中国服饰不同,西方的服装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服装要为人体服务,所设计出的衣服要能凸显女性的曲线美、男性的雄壮美。在女性的服装设计中,会通过多层的裙摆内衬等为女性塑造S形曲线;在男性的服装设计中,会利用垫肩等来为男性打造宽阔的肩膀。各种款式的裙子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腰部和上下肢的比例,进一步突出人们的强壮健美形体。洛可可时期的用鲸鱼骨支撑起的罩裙就充分地地突出了当时西方人对夸张华丽造型的追求。


  二、中西方服饰文化中颜色设计的差异

  由于人们日常生活观念不同,中西方的服装在色彩的选择与使用上也有所不同。不同民族的经济环境、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差异较大,这是造成不同民族服装面料色彩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从古至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最吉祥、最喜庆的颜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象征着庄严、吉祥,因此很多重大节日的服装都会使用这种颜色。其次,青、赤、白、黑、黄这五种颜色被人们广泛视为古代民间常用颜色,而黄色则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地位。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古代帝王至尊地位的象征,是古代帝王专用之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国人对服装颜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且在颜色的选择上摒弃了以颜色定尊卑的传统理念,不再有什么禁忌。

  与中国的服装颜色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一样,西方服装的颜色也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西方在古罗马时期就将白色视为纯洁美好的象征,直至今日,欧洲女性婚礼仪式上的礼服仍以白色为主。西方还将紫色视为华丽高贵的象征。紫色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除了出于人们的主观喜好以外,在极大程度上还深受当时西方染色工艺水平巨大进步的影响。与中国相较来说,西方的现代服装设计所选择的色彩更加讲究独立的个性。色彩选择在性别上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一些青年男性平时穿着的色彩偏向灰、黑等,而女性穿着的色彩则较为丰富多彩。

  三、中西方服饰文化中结构设计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服装设计就已经开始采用先让人以垂直姿态站立测量肩宽、腰围、腿围等,再在平面上打样,最后裁剪制成服装的方式。这样制成的服装呈平面状,从外形上来看,造型风格不会过分凸显人体曲线。这种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劳作,因此结合了身体运动姿势等要素来进行设计[2].而西式服装非常注重造型,因而服饰结构非常复杂。西方服装的造型设计理念,把人体的躯干、上肢、下肢看作组成的部件,针对不同部件设计不同的服装款式,再通过穿戴一件一件地对其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服装造型。这些各部位的服装例如分割式的领衬、垫肩、裙摆里衬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个体的身体曲线,将个体的身体轮廓修饰得更加完美。

  四、中西方服饰文化中装饰设计的差异

  中国服饰大多为平面直线裁剪,以二维效果为主,因此装饰也大多为二维效果。传统的装饰手段包括镶、嵌、盘、绣、滚等工艺,这些工艺的运用使得中国服饰虽然造型简洁,但细节丰富、美不胜收。如刺绣是中国服饰装饰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光滑的丝绸面料搭配精妙细致的刺绣工艺,让中国服饰充满东方韵味,令人赞叹不已。

  与中国服饰相比,西方服饰大多为立体构成设计,重视服装的三维立体效果,通常利用不同的立体饰物来进行装饰。常见的立体饰物有穗饰花结、荷叶边、褶皱等。《欧洲服装史》中就有记载,女皇龙金尼亚曾经穿着过有103个边褶的薄纱裙,大量的褶皱使得裙边空间感极强,十分奢华。西方服饰采用立体装饰设计十分精妙,能够与服饰的立体结构造型设计相互映衬。此外,立体装饰层次丰富、虚实搭配的效果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心理,能够避免单调,易于形成美感。

  五、中西方服饰文化中着装方式的差异

  无论是中国的古代服装还是现代服装,都以上衣下裳为主,且都遵从前开后合的设计样式。在古代,衣服主要由绳子、带子来固定,且由许多件袍子组成。在穿着的过程中,先着上装,再穿下衣,先穿里衣,再套上一层一层的外衫。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服装越来越频繁就简,虽然也受到了外来服装文化的冲击,产生了连衣裙、卫衣这样不同闭合方式的设计,但从总体来讲,大多还是遵从前开后合、上衣下裤的样式。而西方的服装是分割式的,由多个部分组成,因此要先穿一件具有固定作用的里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体曲线穿戴各种部位的服装[3].从闭合方式来讲,西方的衣服多为前合后开式,通过后面的绳子来调节衣服的松紧。这一闭合方式也一直延续到现代西方服装设计中,如贯头式的连衣裙、毛衣等。

  六、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胸怀,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固有文化的精华,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且能长久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4].从整个中国服装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其整体的服装造型、结构变化虽然不大,但是其独特的个性随着时代的更迭变化十分鲜明。例如从古代的汉服、唐装,发展到近代受西方文化冲击而产生的中山装、旗袍,再到现代化的短袖、短裙。服装文化在演变过程中,一方面依托时代观念进行颜色、结构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包容吸收外来文化,逐渐与国际潮流接轨。而西方服饰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服装宽大华丽、配饰烦琐、层次较多为特点,受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西方的服饰文化开始注重向更贴合人身材的窄衣设计理念转变[5].再者,由于20世纪,西方一直都在殖民主义影响下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向殖民地进行文化传播,使西方的窄衣和短裤、长靴等服饰文化在整个西方世界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这也使得许多国家也逐渐在进攻和侵略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巨大冲击,最终共同形成了国际化的当代服装文化潮流。

  综上所述,在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中西方服装文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在不断加深。对中西方服装文化间的区别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能够直接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西方服装的设计特点、风格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服装文化。当然,在深入探讨中西方服饰文化巨大差异的同时,更多的应该通过差异着重思考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应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各种服装的民族特色。中西方服饰文化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都是人类祖先所遗留下来的一种宝贵财富,我们不但应当对其进行正确的研究与应用,还应当对其进行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宋炀。中西防传统服饰礼仪文化比较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7(4):30-40.

  [2]卢琪浅析中西传统服饰文化差异[J].西部皮革,2017(14):95.

  [3]余彦沁。基于服装文化知识考古的中西方服装差异探究[J]流行色,2020(7):68-70.

  [4]何宗文。中西民族服饰设计文化差异性比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8-130.

  [5]宋紫微侯东昱。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探究:以中国宋代和欧洲中世纪时期为例[J].西部皮革,2020(9):53-54.

  相关推荐:

  1、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

  2、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的表现?

  3、那些你不知道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4、不同文化下分析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

  5、中西方神话中女性不同的女性意识探讨

  6、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关系和差异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